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榕江地都断面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熊津晶 余香英 +1 位作者 杜顺韬 薛弘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1257,共7页
根据榕江干流下游地都断面近2年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溶解氧(DO)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结合上游东湖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地都断面DO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温度... 根据榕江干流下游地都断面近2年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溶解氧(DO)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结合上游东湖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地都断面DO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温度、光照及污染物等影响,地都断面DO具有白天高、夜间低,春秋冬高、夏季低,枯水期高、丰水期低的特点;地都断面DO与该断面pH、电导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温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丰水期受沿程污染物输入影响更大。地都断面pH是影响其丰、枯水期DO变化的首要因子,可分别解释其DO整体变化的48.7%、45.1%,地都断面电导率、东湖断面总氮、东湖断面DO对地都断面DO也有一定影响。地都断面DO浓度总体随降雨强度增大而降低,暴雨时DO降幅最大,达4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 溶解氧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榕江航道整治工程的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岑 苗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1-774,812,共5页
针对榕江的水沙运动特点,结合工程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该区域的水沙运动情况,并采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模型验证,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吻合。证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受潮汐影响河道的水流泥沙... 针对榕江的水沙运动特点,结合工程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该区域的水沙运动情况,并采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模型验证,所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吻合。证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受潮汐影响河道的水流泥沙运动情况,可为河道的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 平面二维模型 数值模拟 航道整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日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新宇 王鑫宇 +1 位作者 侯添甜 林晓梦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10期39-44,共6页
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但预测难度大。为提高日径流预测精度,以榕江流域南河东桥园站日径流为例,建立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耦合的日径流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日径流系列分解为若干子... 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但预测难度大。为提高日径流预测精度,以榕江流域南河东桥园站日径流为例,建立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耦合的日径流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日径流系列分解为若干子过程,再采用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对每一个子过程进行预测,最后将每个预测结果相加得到原日径流数据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EMD-SVM组合模型相对于SVM、BP、LSTM单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径流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支持向量机 组合模型 预测精度 榕江流域
下载PDF
榕江下游流域夏秋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
作者 粟丽 黄梓荣 陈作志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2期9-14,共6页
根据2013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的调查数据,对榕江流域揭阳至汕头段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间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06种,其中,硅藻54种、绿藻32种、蓝藻12种、甲藻和裸藻各4种,分别占... 根据2013年7月(夏季)和11月(秋季)的调查数据,对榕江流域揭阳至汕头段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时间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106种,其中,硅藻54种、绿藻32种、蓝藻12种、甲藻和裸藻各4种,分别占种类总数的50.94%、30.19%、11.32%和3.77%。浮游植物种类数目秋季(79种)多于夏季(52种),夏季丰度(12571.94×10~4细胞·m-3)是秋季(342.30×10~4细胞·m^(-3))的36.73倍。丰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夏季呈无规则的变化,秋季则呈上游站位高于下游站位的变化规律。优势种夏季主要为蓝绿藻类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6种;秋季主要为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和胶网藻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2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秋季(2.42,0.60,2.79)高于夏季(1.46,0.36,1.12)。榕江流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该流域水质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型,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 浮游植物 丰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近60 a榕江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定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锋华 陈思淳 《广东水利水电》 2020年第11期7-11,共5页
根据榕江流域1956—2016年实测年径流量、降水量、气温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东桥园站年径流变化趋势及识别其突变年份,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研究表明:东桥... 根据榕江流域1956—2016年实测年径流量、降水量、气温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东桥园站年径流变化趋势及识别其突变年份,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研究表明:东桥园站年径流序列存在1961年和2004年两个突变年份,以此划分为基准期和两个影响期;1962—2003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5%和14.5%,2004—2016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100%和0%。近60 a来榕江流域年径流变化以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且影响程度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 榕江流域 贡献率
下载PDF
广西汉代牂牁水道研究
6
作者 施铁靖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4-158,共5页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一条从夜郎国流经广西直达番禺的水上通道曰“牂牁江”。然而自唐宋以降,广西诸水道何为汉之牂牁水道,则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出现了“左江牂牁说”、“右江牂牁说”、“融江牂牁说”以及“红水河牂牁说”...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一条从夜郎国流经广西直达番禺的水上通道曰“牂牁江”。然而自唐宋以降,广西诸水道何为汉之牂牁水道,则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出现了“左江牂牁说”、“右江牂牁说”、“融江牂牁说”以及“红水河牂牁说”四种意见。本文认为:今天广西的红水河及其上游主干流北盘江(在今贵州省),才是真正的汉之牂牁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牂牁水道 左江 右江 融江 红水河
下载PDF
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黄广灵 邱静 +1 位作者 黄本胜 郭晓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了研究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各要素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洪、枯季情况下的水体半交换时间,结果表明:榕... 为了研究汕头港外拦沙堤建设前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以及平面二维对流扩散模型,率定后水动力各要素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运用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洪、枯季情况下的水体半交换时间,结果表明: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工程前枯季榕江河口的水体半交换时间为373 h,洪季为58 h;拦沙堤建设以后,汕头港出海航道水域的潮差、平均流速均有所减小,水体交换能力稍有减弱,枯季水体半交换时间为376 h,洪季为59 h。工程前后枯、洪两季榕江河口水交换时间分别相差3 h和1 h,说明拦沙堤的建设对榕江河口水体交换能力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河口 拦沙堤 水体交换 半交换周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列车运行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为孔跨布置(110+2×220+110)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桥面系为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有砟轨道,采用剪力法测试货物列车在桥上、路基、钢轨伸缩器3种不同位置的轮轨力,对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判,验证了...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为孔跨布置(110+2×220+110)m的钢桁梁柔性拱桥,桥面系为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有砟轨道,采用剪力法测试货物列车在桥上、路基、钢轨伸缩器3种不同位置的轮轨力,对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判,验证了该桥梁运营的安全性;分析货物列车运行稳定性指标与速度的关系,揭示了轮对横向力、列车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最大值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增大的现象;对相同速度下货物列车通过不同轨道基础的运行稳定性指标进行比较,提出应特别重视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置轨道结构的日常管养的建议;结合联调联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货物列车和动车通过各测试工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动车组运行稳定性优于货物列车;试验也验证了本文设计的轮轨力标定加力架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特大桥 运行稳定性 剪力法 轮对横向力 减载率 脱轨系数
下载PDF
榕江流域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古小华 《广西水利水电》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了探讨榕江流域暴雨洪水形成及发展规律,采用"2006.07"、"2008.07"两场特大暴雨洪水资料,按成因、发生、发展全过程,比较分析发掘多种组合因素,认识榕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预测的潜在先兆,总结暴雨洪水预测经验,提... 为了探讨榕江流域暴雨洪水形成及发展规律,采用"2006.07"、"2008.07"两场特大暴雨洪水资料,按成因、发生、发展全过程,比较分析发掘多种组合因素,认识榕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预测的潜在先兆,总结暴雨洪水预测经验,提高该流域防洪防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分析 榕江流域
下载PDF
榕江关埠引水工程1#、2#TBM接收建筑物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腾卫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第4期41-45,共5页
由于征地及工期原因,榕江关埠引水工程1#、2#TBM接收建筑物需进行优化设计,接收建筑物兼顾设备接收及水力调压,该文结合地形、地质及投资等因素,提出了接收竖井调整为接收平洞的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榕江关埠引水工程 输水隧洞 TBM接收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榕江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丰明 《广东水利水电》 2019年第10期52-56,共5页
根据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榕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将其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江干流中上游及其以上河段的水质较好;干流中下游及其以下河段、主要一级支... 根据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榕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将其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江干流中上游及其以上河段的水质较好;干流中下游及其以下河段、主要一级支流北河和二级支流枫江受沿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水质较差,其中以枫江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相比单因子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更适用于评价受多种污染物质影响水体的水质状况,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榕江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榕江关埠引水工程盾构引水隧洞的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腾卫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第1期23-25,62,共4页
为减少征占地,为城市规划留出土地空间,同时结合地质情况、安全掘进及节省工期等因素,榕江关埠引水工程引水隧洞选用盾构工法。该文就该长距离深埋盾构隧洞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榕江关埠引水工程 引水隧洞 盾构
下载PDF
榕江流域多年水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敖亮挺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期78-86,共9页
榕江流域为潮汐河段,水沙运动规律复杂,历年来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较严重,研究榕江流域的水沙变化规律对该流域的水域管理与河道治理有着重大意义。基于综合分析榕江主流段的东桥园水文站1953—2017年的长序列水沙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 榕江流域为潮汐河段,水沙运动规律复杂,历年来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较严重,研究榕江流域的水沙变化规律对该流域的水域管理与河道治理有着重大意义。基于综合分析榕江主流段的东桥园水文站1953—2017年的长序列水沙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水沙序列进行趋势性分析,以Mann-Kendall突变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突变性分析,同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水沙过程的周期性进行探讨。得出榕江流域的水沙特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榕江的水沙变化特征提供理论支撑和数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 水沙特性 榕江
下载PDF
榕江流域2015—2019年度水资源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洁鸿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全面摸清榕江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情况,该文将榕江流域分成乌石拦河闸以上区域、三洲拦河闸以上区域、北河桥闸以上区域计算2015—2019年度研究区域的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势,可为榕江流域水资源量分析... 为全面摸清榕江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情况,该文将榕江流域分成乌石拦河闸以上区域、三洲拦河闸以上区域、北河桥闸以上区域计算2015—2019年度研究区域的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势,可为榕江流域水资源量分析计算、枯水期水资源量分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流域 水资源量 计算方法 变化分析
下载PDF
榕江流域水质污染程度变化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泽榕 《广西水利水电》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榕江流域8个断面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整理断面10项指标11年的水质污染年度检测平均值。根据水质污染指标年际变化过程曲线、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的水质污染趋势分析结果,对榕江流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展开分析。选择总磷和溶解氧污... 以榕江流域8个断面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整理断面10项指标11年的水质污染年度检测平均值。根据水质污染指标年际变化过程曲线、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的水质污染趋势分析结果,对榕江流域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展开分析。选择总磷和溶解氧污染物指标,进行榕江流域断面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榕江流域炮台断面总磷在2012—2022年间的波动性变化显著,指标数值均呈现降低趋势,而溶解氧呈现上升趋势,呈现显著性变化。同时,8个断面的不同指标对应的秩相关系数除溶解氧外均为负值,进一步说明榕江流域水质污染程度在2012—2022年之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等级 指数 污染趋势 变化 水质污染程度 榕江流域
下载PDF
关于榕江县推行“河长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16
作者 薛新民 杨令珏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1-45,共5页
"河长制"是国家有效治理和维护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措施。2007年至今,通过不断优化实施细节,该项措施更具可操作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有效实施"河长制",不断为治理黔东南地区的... "河长制"是国家有效治理和维护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措施。2007年至今,通过不断优化实施细节,该项措施更具可操作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有效实施"河长制",不断为治理黔东南地区的水环境做出贡献。文章通过对榕江县"河长制"推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工作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学习以及推广该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江县 “河长制” 推行状况
下载PDF
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榕江流域水质评价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泽榕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112-114,共3页
该文利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5个主要指标,对榕江干流2014—2017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其主要污染情况并给出水资源保护措施。
关键词 水质标识指数法 榕江干流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榕江入海口自然沙滩微型塑料污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斯 吴应林 +4 位作者 刘文华 李明锋 史经春 李平 郑金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2-589,共8页
1920s至今,塑料产业发展迅猛,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关于微型塑料(尺寸小于5 mm)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关于河口和海岸带微型塑料的污染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开展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 1920s至今,塑料产业发展迅猛,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关于微型塑料(尺寸小于5 mm)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关于河口和海岸带微型塑料的污染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开展相关研究将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与健康.因此,本文以粤东第二大河流(榕江,汕头)入海口附近的自然沙滩为研究区域,选择榕江主干入海口、支流入海口和偏远海岸3个不同的区域,布设6个采样站位,调查和研究高潮线上部中小型塑料垃圾的组成、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榕江入海口自然沙滩废塑料的主要成分为塑料碎片(60%)、泡沫聚苯乙烯(27%)和前体颗粒(13%);各沙滩废塑料的平均密度为1067.67个·m-2,与世界其它地区同类的研究相比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废塑料的尺寸以直径小于5 mm的微型塑料为主,数量占总数的72%;微型塑料密度和塑料总密度在不同采样区域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即支流入海口附近海滩>主干入海口附近海滩>偏远海滩.对微型塑料的来源也作了初步探讨,河流上游塑料污染、河口附近城市的生活塑料垃圾排放及海上渔业活动是海滩微型塑料的主要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塑料 自然沙滩 污染调查 榕江入海口
原文传递
榕江河口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凤玲 Adam D.Switzer +2 位作者 郑卓 王福 黄昭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分选性差,牛田洋南岸沉积物(Core 1)颗粒稍细于北岸(Core 2)。由于南岸受潮流影响较北岸强烈,因此南岸粘土质粉砂层含有孔虫(Ammonia spp.和Elphidium spp.);而北岸则仅在钻孔底部一个样品中发现有孔虫(Ammonia sp.)。上述粘土质粉砂沉积为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间隔其间的是颗粒较下覆和上伏层相对粗的砂层。这些砂层在牛田洋南岸以细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狭窄,^(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钻孔顶部和底部的细砂层中见大量贝壳碎屑;牛田洋北岸的砂层以中、粗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多为宽,^(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这些砂层呈现出显著的陆源沉积特征,很可能是在洪水期间形成的洪水沉积层。因为组成这些砂层的粗颗粒物质只有在洪水期间经异常强大的径流输送才能到达牛田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这些洪水沉积层重建的榕江冲积平原地区历史洪水事件与实际观测的强台风事件在发生年份上较为吻合,如1922年、1969年和2006年等。由于榕江流域的洪水事件多由台风导致,因而这些洪水沉积层可以用来指示历史强台风事件。为估计该区历史强台风的发生周期,我们对时间序列相对长的Core 1的粒度参数进行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强台风事件有较为显著的50年和120年周期,从而预测接下来的20年仍为强台风频发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台风洪水响应敏感,是重建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灾害性台风气候的重要载体之一;建议将该区的洪水沉积与滨海地区的风暴潮沉积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以取得更高分辨率的古台风记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潮汕地区防灾抗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最后,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近150多年来牛田洋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0.33cm/a,增加到20世纪30~80年代期间的1.36cm/a,以及20世纪末80年代后的3.22cm/a。本研究认为造成该地区沉积速率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围海造田活动的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 台风 粒度分析 2010Pb测年 牛田洋 榕江三角洲 潮汕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