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宏伟 张兰 +2 位作者 曹伟 张翔 张文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2组(n=30)。以神经刺激器定位,以经典后路行腰丛和坐骨神经穿刺,在两个穿刺部位同时给...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2组(n=30)。以神经刺激器定位,以经典后路行腰丛和坐骨神经穿刺,在两个穿刺部位同时给药,A组给予0.3%的罗哌卡因腰丛36mL、坐骨神经24mL,B组给予0.4%罗哌卡因腰丛27mL、坐骨神经18mL。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下肢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感觉阻滞的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并在两组中随机各选择12例患者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非输液侧的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浓度,用DAS2.0版药代动力学智能分析软件分析计算相关的药代学参数。结果①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别,A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感觉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B组,B组运动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A组。②A组和B组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17±1.24)mg/L和(2.40±0.72)mg/L;tmax分别为(25±12.3)min和(29±11.4)min;AUC(0-∞)分别为(248±45)mg/(L.min)和(215±56)mg/(L·min);t1/2α分别为(25.5±9.5)min和(37.0±12.9)min;t1/2β分别为(208±89.0)min和(215±95.8)min。结论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低浓度更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感觉阻滞;血浆中罗哌卡因的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高容量组的Cmax和AUC(0-∞)较低容量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药代动力学 神经阻滞 腰丛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月江 王臻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时B超联合刺激导管放置技术与罗哌卡因应用浓度 被引量:9
3
作者 伊军 许莉 林惠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C组)3组,每组20例,均以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定位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并放置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第6、12、24和48小时观察患者VAS评分,记录是否有肢体麻木和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3组VAS评分在第6和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运动阻滞和肢体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辅助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时可以降低罗哌卡因浓度,0.125%(质量分数)为罗哌卡因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导管插入术 罗哌卡因 疼痛 手术后 坐骨神经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曦 吴昱 +1 位作者 丰新民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55-757,共3页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罗比卡因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丛神经和坐骨神... 目的观察一定剂量的罗比卡因配成不同浓度溶液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4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处均分别注入罗比卡因150 mg。A组将150 mg罗比卡因稀释到20 ml使用,即浓度为0.75%;B组稀释到30 ml,即浓度为0.5%。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以及麻醉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A组明显延长(P<0.05),麻醉满意度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A组麻醉比B组起效快,但只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延长,且麻醉满意度较差。所以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用0.5%的罗比卡因比用0.75%的罗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更适合于膝关节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关节镜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ED_(95) 被引量:8
5
作者 谢亚明 徐杨 +1 位作者 吴军珍 赵达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0~60岁,BMI 20~30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腘窝上坐骨神经,测量坐骨神经的横截面积后... 目的测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踝关节手术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0~60岁,BMI 20~30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腘窝上坐骨神经,测量坐骨神经的横截面积后,根据面积注入0.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的剂量按Dixon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为0.2ml/mm2,若阻滞有效,则下一例患者减少0.02ml/mm2;反之,下一例患者增加0.02ml/mm2。阻滞有效标准为神经阻滞45min后胫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腓肠神经皮肤分布区无痛觉。计算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95为0.14ml/mm2,95%CI为0.12~0.27ml/mm2。结论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的ED95为0.14ml/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罗哌卡因 95%有效剂量
下载PDF
连续胫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伊军 许莉 +3 位作者 孙可 胡焱 刘雪冰 林惠华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 目的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A组)、胫神经阻滞(B组)。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5 ml/h。置管后12、24、48 h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辅助用药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静息和运动12、24和48 h时点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90.0%,A组胫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0.0%,B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为100.0%,B组为46.7%,A组腓总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90.0%,B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2组患者48 h辅助用药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以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以降低腓总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文婧 徐源 +2 位作者 初丽艳 张慧明 张祥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976-979,共4页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4%罗哌卡因30 ml神经周围注射;RH组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0.01 mg/kg盐酸氢吗啡酮共30 ml神经周围注射。观察阻滞后12 h、24 h及36 h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RH组在给药后24 h VAS评分(1.2±0.5)明显低于R组(3.5±1.2),RH组镇痛持续时间(27.5±2.1 h)明显长于R组(22.3±1.8 h),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与单纯应用0.4%罗哌卡因相比,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减轻阻滞作用消退时病人的反跳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盐酸氢吗啡酮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岩 赵尧平 +2 位作者 张伟 周雁 王庚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3期4621-462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3%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SPDI组采用SPDI内收肌管阻滞(ACB)+前路坐骨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ACB+腘窝入路SN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恢复室患者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拔管后恶心呕吐及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SPDI组的阻滞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188±75)s比(296±120)s](P<0.05)。SPDI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3例(15.0%),对照组2例(1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 h的FLACC评分呈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辅助镇痛药物。结论超声引导下SPDI的ACB和前路SNB的操作时间短,可达到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超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静脉或局部用药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芳芳 刘振杰 +3 位作者 陈玉杰 王晓娜 王跃起 王春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616-1621,共6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或局部用药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0.4%罗哌卡因溶液50 m...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或局部用药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0.4%罗哌卡因溶液50 mL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B组给予0.4%罗哌卡因溶液50 mL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静脉给予含0.5μg/kg右美托咪定的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C组给予含0.5μg/kg右美托咪定的0.4%罗哌卡因混合溶液50 mL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记录三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时间,以及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感觉、运动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C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A、B组(P<0.05);A、B两组感觉、运动持续时间及镇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感觉、运动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C组心动过缓、过度镇静发生率高(P<0.05);A、C两组心动过缓及过度镇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血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改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避免心动过缓、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优于静脉途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腰丛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下载PDF
盐酸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洁 王祥瑞 +1 位作者 蔡美华 孙大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31-733,共3页
目的采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罗比卡因血药浓度,观察该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方法8例择期单下肢手术病人,使用0.375%盐酸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20、25、30、40、50、60、9... 目的采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罗比卡因血药浓度,观察该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病人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方法8例择期单下肢手术病人,使用0.375%盐酸罗比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20、25、30、40、50、60、90、120、180、240、360、720、1 440 min采取静脉血.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反相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分离,并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10~8 000 ng/ml,仪器灵敏度AUFS为1 ng/ml,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为:Cmaxi(3.09±0.89)mg/L,Cmax2(3.84±1.58)mg/L,t1/2 Kα(7.56±4.65)min,t1/2β(890.3±365.8)min.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血浆盐酸罗比卡因浓度的测定,方法稳定、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该药在此种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海明 蔡宏伟 +1 位作者 罗建伟 王寿平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不同容量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各30例:0.3%罗哌卡因60 ml组(A组)、0.4%罗哌卡因45 ml组(B组)、0.4%罗哌卡因60 ml组(C组)。各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均按2∶1分配腰丛和坐骨神经的局部麻醉药容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阻滞范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A组和C组的阻滞范围明显大于B组(P<0.05),A、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C组患者在神经阻滞下均能完成手术,B组有5例患者由于镇痛不全或肌松效果较差,需辅助静脉麻醉或改为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结论低浓度高容量(0.3%、60 ml)的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并提高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患者 罗哌卡因 浓度 容量
下载PDF
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行下肢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林波 陈宇 李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0.2%罗哌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和0.4%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组(C组)各3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应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0.2%罗哌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和0.4%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组(C组)各3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A组给予0.2%罗哌卡因25ml坐骨神经阻滞,25ml腰丛神经阻滞;B组给予0.25%罗哌卡因22ml坐骨神经阻滞,20ml腰丛神经阻滞;C组给予0.4%罗哌卡因18ml坐骨神经阻滞,15ml腰丛神经阻滞。比较三组麻醉在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的区别。结果三组在起效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在阻滞效果上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施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行下肢手术时,低浓度高容量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是更好的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下载PDF
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丽 向芮 +3 位作者 刘颖 严娅岚 杨光 张兰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 将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坐骨... 目的 将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镇痛,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组(SSB组),每组20例.CSB组采用连续神经阻滞套件,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SS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进行经臀入路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连续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它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SB组术后24h和48h的VAS评分(静止和运动)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48).CSB组术后杜冷丁的使用量明显低于SS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其余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持久有效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坐骨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跟骨骨折术后
下载PDF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广坤 彭德良 +2 位作者 廖荣宗 罗富荣 李凤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30 m L,若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减少3 m L;若不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增加3 m L。注射后在30 min内每5 min评估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50和ED95。结果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P)=-1.877+1.184(ln剂量),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胫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0例,占66.7%;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胫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2例,占71.1%;腓总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9,P=0.071)。结论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在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控制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玉龙 李彦平 王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60-762,共3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酮),每日3次,每次1片,并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为8片/天。神经阻滞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患侧坐骨神经臀点穿刺,穿刺成功后置管,做皮下隧道,固定导管,并连接自控镇痛(PCA)泵。100 ml药盒内配制0.15%罗哌卡因溶液,电子泵设定参数:单纯自控镇痛(PCA)模式,8 ml/PCA,间隔时间30 min,每小时限量16 ml。治疗时间为两周。观察指标:①应用VAS镇痛评分评估镇痛效果。②采用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③下肢皮温的变化。④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给药每日剂量均在药物安全适用范围,并氨酚羟考酮组高剂量组病例数占本组的52.6%;②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在VAS≤3分组对比中,神经阻滞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氨酚羟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较显示,神经阻滞组治疗后均达到正常的镇静状态,而氨酚羟考酮组近30%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循环改善情况比较,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皮温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氨酚羟可酮组治疗后皮温无明显升高。⑤氨酚羟考酮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神经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在安全性和对下肢循环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氨酚羟考酮
下载PDF
利多卡因用于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惠华 张威 孙晓雄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用于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20 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每组10 例。均采用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分别使用600m g 含肾上...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用于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20 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每组10 例。均采用联合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分别使用600m g 含肾上腺素的盐酸利多卡因和碳酸利多卡因。首先行坐骨神经阻滞,随后行“三合一”阻滞。在第2 次注药后的5 、10 、20 、30 、40 、50 、60 及90m in 采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并对感觉和运动阻滞进行评价。结果两组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无一例患者出现临床毒性反应。碳酸组麻醉完善时间明显快于盐酸组,且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时间(Tm ax)提前,而两组麻醉维持时间、血药峰值浓度(Cm ax)、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含肾上腺素的碱化利多卡因可明显缩短麻醉完善时间,而血浆药物浓度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坐骨神经—“三合一”阻滞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霞 张晗 +1 位作者 袁唯佳 何开华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并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并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各78例。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的静息疼痛评分(NRS-R)及运动疼痛评分(NRS-M)均高于研究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4,48 h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0~3 d术侧膝关节功能练习完成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为膝关节镜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术中止血带反应轻;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较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好,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加速康复外科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膝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兰飞 王天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66-668,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的老年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79岁,体质量60~90 kg,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的老年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79岁,体质量60~90 kg,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0 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1例减少2 mL;若阻滞不完全,则下1例增加容量2 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行膝关节僵直松解术老年患者经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4.5(12.5-15.6)mL.结论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僵直松解术患者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4.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关节松解术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0.33%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军 郭辉 +7 位作者 贾若 郑天源 高飞宇 王蕾 段立鹏 张鑫微 孙卫东 徐惠青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L组,26例),H组采用0.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L组采用0.3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中男2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60.2±7.6)岁。两组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神经阻滞操作时间(t0)、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1)和完善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4)和维持时间(t5),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3%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满足跖趾关节矫形手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跖趾关节矫形术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玲 王姝 +1 位作者 卢丽岩 李莲娣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132-134,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0.25%罗哌卡因)和对照组(0.50%罗哌卡因),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前、术中15...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0.25%罗哌卡因)和对照组(0.50%罗哌卡因),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前、术中15 min、术中45 min、术后的OAA/S评分,统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15 min、45 min和手术完成时,其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发生率为21.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3,P=0.001);术中15 min时,实验组患者的SPO_2、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15 min时MAP和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的HR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足踝部手术患者应用0.2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最佳,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其不会明显抑制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循环,同时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足踝部手术 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