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为探究重建红壤坡地植被较长时间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植被重建10 a的红壤坡地径流小区为例,以裸地作为对照,分析草地、乔木林地、乔灌复合林地3种植物配置模式下0~10、10~20和40~50 cm 3个不同深度土壤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含量及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主要作用层是0~10 cm表层土壤,乔灌复合林地对土壤SOC、TN和AN的截留效果最好,乔木林地对土壤TP和AP的截留效果最好;2)植被重建后表层土壤C∶N相对裸地有显著提升,但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之间土壤C∶N无显著差异(P>0.05),乔灌复合林地表层土壤C∶P、N∶P均显著高于草地和林地(P<0.05);3)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分布主要由C、N决定,土壤C、N耦合关系稳定,C∶P、N∶P与C、N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受土层和植被类型的影响,植被重建对改善红壤坡地土壤质量具有明显作用,乔灌复合林地对土壤C、N的提升效果优于乔木林地和草地,且具有较大的C∶P和N∶P,但研究区土壤氮素受土壤侵蚀作用更易流失,N为研究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水土流失区植被重建的优化配置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