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diatric ocular rosacea, a misdiagnosed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1
作者 Cláudia Arriaga Mariana Domingues +1 位作者 Guilherme Castela Manuel Salgado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Ocular rosacea is an important and underdiagnosed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 observed in children. A clinical spectrum ranging from chronic eyelid inflammation, recurrent ocular redness, photophobia and/or hordeola... Ocular rosacea is an important and underdiagnosed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 observed in children. A clinical spectrum ranging from chronic eyelid inflammation, recurrent ocular redness, photophobia and/or hordeola/chalazions and conjunctival/corneal phlyctenules evolving to neovascularization and scarring may occur. Visual impairment and consequent amblyopia are frequent and corneal perforation although rare is the most feared complication. Ocular manifestations usually precede cutaneous lesions. Although few cases of pediatric ocular rosacea(POR)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many cases must have been underdiagnosed or misdiagnosed. The delay in diagnosis is greater than one year in the large majority of cases and may lead to serious ocular sequelae. This review aims to highlight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OR, its epidemiology, eas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We also propose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in which at least three of the five clinical criteria must be present:(1) Chronic or recurrent keratoconjunctivitis and/or red eye and/or photophobia;(2) Chronic or recurrent blepharitis and/or chalazia/hordeola;(3) Eyelid telangiectasia documented by an ophthalmologist;(4) Primary periorificial dermatitis and/or primary features of rosacea; and (5) Positive familial history of cutaneous and/or ocular rosac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ULAR rosacea DIAGNOSTIC criteria demodex folliculorum Leukoma PEDIATRIC Blepharoconjunctivitis Chalazia
下载PDF
桉叶油对两种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李小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明显的体外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虫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蠕形螨死亡率增高。6.25%的桉叶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而12.5%的桉叶油是杀死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发现,加药后蠕形螨的形态及活动度变化大多为先剧烈收缩,活动加强,后虫体松弛,活动减弱,直至死亡。结论桉叶油是一种低毒、经济、高效的杀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桉叶油 杀螨率
下载PDF
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2 位作者 穆鑫 吴昌睿 卢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虫体形态及活动度均发生了兴奋-痉挛-松弛-死亡的典型变化。浓度为100%的艾叶精油1h可杀灭全部蠕形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螨率也逐渐降低。12.5%艾叶精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有效浓度。对比观察发现艾叶精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明显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艾叶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杀螨药物,其杀螨机制推测主要作用于螨虫的神经肌肉系统,引起虫体剧烈的痉挛收缩后松弛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艾叶精油 杀螨作用 杀螨机制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的DNA提取与随机引物PCR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1 位作者 寻萌 吴李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用随机引物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量较多,明显优于改良小昆虫法和碱裂解法。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清晰的DNA指纹图谱,两种人体蠕形螨DNA指纹具有明显差异。蠕形螨冻存时间影响DNA提取的量,但对DNA提取的纯度和RAPD指纹图谱影响较小。不同DNA提取方法提取的同一种蠕形螨DNA指纹图谱基本相似,试剂盒法和改良小昆虫法提取的DNA样本条带多而清晰,碱裂解法提取的样本条带少而模糊。【结论】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蠕形螨细胞是有效的,蠕形螨冻存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试剂盒提取法是提取蠕形螨DNA的好方法。RAPD技术可以用于这两种人体蠕形螨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DNA提取 随机引物PCR检测
下载PDF
蠕形螨感染与酒渣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秀琴 王家玮 +1 位作者 蔺淑芳 赵素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酒渣鼻与蠕形螨的关系及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用透明胶纸法检查面部和一侧鼻沟处蠕形螨。结果:120例酒渣鼻患者中,伴有痤疮或有痤疮史者占91.7%。随颜面病变加重,酒渣鼻病变也加重。患病10年以上鼻... 目的:进一步了解酒渣鼻与蠕形螨的关系及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用透明胶纸法检查面部和一侧鼻沟处蠕形螨。结果:120例酒渣鼻患者中,伴有痤疮或有痤疮史者占91.7%。随颜面病变加重,酒渣鼻病变也加重。患病10年以上鼻赘较多。分别检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3821及413只。用自制肤敌美容霜治疗总有效率98.0%。结论:蠕形螨感染是导致酒渣鼻的重要原因;皮脂蠕形螨鼻部多于面部;肤螨敌美容霜治疗酒渣鼻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渣鼻 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下载PDF
新型天然杀螨药物樟脑精油的杀螨效果观察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师睿 张灵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樟脑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杀灭效果,分析其杀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随机分为六组,观察不同浓度下樟脑精油的杀虫作用,并在Motic 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观察虫体对樟脑精油的药物反应过程。结果樟脑精... 目的观察樟脑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杀灭效果,分析其杀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随机分为六组,观察不同浓度下樟脑精油的杀虫作用,并在Motic 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观察虫体对樟脑精油的药物反应过程。结果樟脑精油对两种蠕形螨均有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要强于毛囊蠕形螨,且杀虫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2.5%樟脑精油是体外杀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使用樟脑油后,螨虫在经历短时间的兴奋痉挛期后,虫体松弛、死亡。结论樟脑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蠕形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触杀作用和神经肌肉毒性作用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油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杀灭作用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建华 周敏君 +1 位作者 郎书源 康朝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46-47,共2页
应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片法对26例人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在切片中随机计数的毛囊,92.8%可见1~数条蠕形螨寄生。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基底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应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制片法对26例人蠕形螨寄生所致组织病理学进行了观察。在切片中随机计数的毛囊,92.8%可见1~数条蠕形螨寄生。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的基底部或毛囊周围组织内,被寄生的毛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虫体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毛根角质化较常见。皮脂腺蠕形螨寄生部位为皮脂腺体及导管部,可见腺细胞增生而失去正常结构,但较少有炎症细胞浸润,导管部有轻度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组织病理学 皮肤病 感染率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和序列比对 被引量:9
8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分析。【结果】毛囊蠕形螨共扩增15条带,皮脂蠕形螨共扩增12条带;两种蠕形螨既有共有条带,又有特异性条带;根据条带差异计算得到两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6。毛囊蠕形螨约800bp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序列片段长度为855bp(GenBank登录号为FI277970);特异性引物扩增和酶切鉴定均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序列比对显示与阿糖胞苷DNA区域结合蛋白有46%的序列相似度。两种人体蠕形螨约300bp处共有条带序列分析显示,碱基序列均为341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f.FI520176;D.b.FI520175),在第84和第165位点有2个碱基不同,分别是A/G和C/T互换,同源性高达99.4%。但未发现有开放阅读框和相似度高的序列。【结论】序列片段为855bp的特异性条带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341bp碱基序列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所共有,同源性高达99.4%。RAPD技术可用于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和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序列比对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淑芳 李同京 +3 位作者 迟淑萍 郭秀花 张晓龙 王明杲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了解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部分人群进行感染调查 ,用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查螨虫 ,并就年龄、性别、职业和皮肤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 了解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部分人群进行感染调查 ,用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查螨虫 ,并就年龄、性别、职业和皮肤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人群蠕形螨感染率为 2 1.98% ( 2 73 /12 42 ) ,男性感染率为 2 1.0 3 % ( 114 /5 42 ) ,女性为 2 2 .61%( 15 6/690 ) ;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多 ,占 69.60 % ,皮脂蠕形螨占 19.80 % ,混合感染占 10 .60 %。感染率主要与年龄相关。结论 人群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 ,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蠕形螨 感染 寄生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艳 薛东 +2 位作者 黄衍章 张宏宇 杨长举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4-56,F0003,共4页
人体蠕形螨是一种小型寄生虫,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寄生于人体可引起睑缘炎、酒渣鼻、外耳道瘙痒症等蠕形螨病,给人们的面容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性,并介绍一些防治蠕形... 人体蠕形螨是一种小型寄生虫,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种,寄生于人体可引起睑缘炎、酒渣鼻、外耳道瘙痒症等蠕形螨病,给人们的面容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该文综述了人体蠕形螨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性,并介绍一些防治蠕形螨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生物学特性 感染致病 防治
下载PDF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德姣 张增骨 +1 位作者 钟爱文 卢朝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吉首大学学生当中取样调查 15 2例 ,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蠕形螨感染与性别的关系、不同部位感染蠕形螨的情况及两种蠕形螨在人体的感染率 .结果表明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各为 40 .4%和 3 7% ,面部以鼻部感染率最高为 65 .1% ,其次为额部 ... 在吉首大学学生当中取样调查 15 2例 ,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蠕形螨感染与性别的关系、不同部位感染蠕形螨的情况及两种蠕形螨在人体的感染率 .结果表明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各为 40 .4%和 3 7% ,面部以鼻部感染率最高为 65 .1% ,其次为额部 60 .4% ,颊部 44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蠕形螨 寄生虫 感染率 感染部位 性别 毛囊螨 皮脂螨 感染情况
下载PDF
两种人体蠕形螨各期形态结构的比较与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卢朝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形态特征 活动性
下载PDF
秀山海泥浸液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烨 杨涛 +1 位作者 辛建美 罗红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观察秀山海泥浸液体外杀灭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作用。方法用改良刮压法取人体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每份标本含运动活泼的蠕形螨30条以上,均匀涂抹于滴加200μl海泥浸液(浓度分别为2.5、2.0、1.5、1.0和0.5kg/L)的载玻片上,... 目的观察秀山海泥浸液体外杀灭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作用。方法用改良刮压法取人体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每份标本含运动活泼的蠕形螨30条以上,均匀涂抹于滴加200μl海泥浸液(浓度分别为2.5、2.0、1.5、1.0和0.5kg/L)的载玻片上,10%硫磺乳乳浊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各组实验同时进行;在20℃,相对湿度70%条件下,分别于5min、10min、20min、40min、1h、2h、4h、8h、12h和24 h记录虫体死亡情况,镜下观察蠕形螨的活动度及其形态。结果 1.0~2.5kg/L的秀山海泥浸液可使两种蠕形螨活动加剧,皮脂蠕形螨皱缩变形、扭动、虫体变短,毛囊蠕形螨足体中央消化管收缩,尾部呈现较快频率的伸缩运动。浓度由2.5kg/L降至1kg/L时,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活动活跃度比例分别由79.4%(27/34)、65.7%(23/35)降至68.9%(26/38)、53.8%(21/39),活跃时间分别由15min、20min延长至100min、104min。0.5kg/L的海泥浸液对两种蠕形螨的形态与活动度无明显影响。当秀山海泥浸液浓度由2.5kg/L降至1.5kg/L时,两种蠕形螨的全部死亡时间均由2 h延长至8h。1kg/L的秀山海泥浸液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而对毛囊蠕形螨的杀灭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降低至0.5 kg/L时,对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的杀灭率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均为1kg/L。皮脂蠕形螨和毛囊蠕形螨1h的LC_(50)值(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13mg/L与2131mg/L。结论秀山海泥浸液具有杀灭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略强于毛囊蠕形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海泥 浸液 皮脂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杀螨作用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亚辉 《医学动物防制》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人体蠕形螨病的螨种、感染度及其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63例酒渣鼻、睑缘炎、外耳道瘙痒症患者用透明胶纸法作病原分离,直接镜检鉴定虫种。结果:963例人体蠕形螨病患者中检出的病原体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目的:探讨引起人体蠕形螨病的螨种、感染度及其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63例酒渣鼻、睑缘炎、外耳道瘙痒症患者用透明胶纸法作病原分离,直接镜检鉴定虫种。结果:963例人体蠕形螨病患者中检出的病原体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其感染率分别为45.28%(436/963)、34.48%(332/963),二者混合感染的占20.25%(195/963)。浅型酒渣鼻和深型酒渣鼻患者中,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65.18%(219/336)35.54%(59/166),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62/179)、34.04%(96/282),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46.37%(83/179)、39.72%(112/282)。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感染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9.11%(184/963)、59.81%(576/963)、18.69%(180/963)、2.39%(23/963)。结论:浅型酒渣鼻、蠕形螨性睑缘炎、蠕形螨性外耳道瘙痒症主要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深型酒渣鼻以皮脂蠕形螨感染为主,其感染程度以中、重度感染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渣鼻 睑缘炎 外耳道瘙痒症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调查 病原学
下载PDF
西安地区人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15
作者 李哲 王碧茹 +2 位作者 程彦斌 马超 张敏如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调查了西安地区不同人群共769人蠕形螨感染情况,阳性率为24.71%,男性高于女性(P<0.01),干部高于其它人群,壮年高于青少年,并随年龄增长而有升高趋势。比较了健康人和面部皮肤病患者的感染情况,两者之间无差异性(P>0.05)。
关键词 蠕形螨 感染
下载PDF
离体蠕形螨运动时间及形态变化观察
16
作者 王新彩 张小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蠕形螨离体后运动时间及一定时间内形态的变化。方法用透明胶纸挤粘法采集蠕形螨,利用MOTIC数码显微互动显微镜检测虫体并进行连续7 d的拍照,连续30 d的观察。结果所有蠕形螨成虫刚离体时均能运动,运动时间的长短与气温有关,25... 目的观察蠕形螨离体后运动时间及一定时间内形态的变化。方法用透明胶纸挤粘法采集蠕形螨,利用MOTIC数码显微互动显微镜检测虫体并进行连续7 d的拍照,连续30 d的观察。结果所有蠕形螨成虫刚离体时均能运动,运动时间的长短与气温有关,25℃条件下,平均运动20 h,毛囊蠕形螨停止运动后虫体颜色逐渐变浅,内容物逐渐消失,虫体变成无色透明,而形态基本没变化;皮脂蠕形螨停止运动前后除了颜色内容物与毛囊蠕形螨有相同的变化以外,形态上末体纵向收缩变得粗短而出现裙裾样横纹。到第30天时仍能看到所有虫体,与第7天时看到的颜色、形态结构相同,无一崩解。结论蠕形螨离体后可运动一定的时间,停止运动前后其颜色、虫体内容物以及形态都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形态 运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王亚群 夏西尚 +2 位作者 汪东学 王辉 王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13-201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复合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均给予肌肉注射艾司氯胺酮3 mg·kg^(-1)进行麻醉诱导,对...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复合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接受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均给予肌肉注射艾司氯胺酮3 mg·kg^(-1)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给予丙泊酚4 mg·kg^(-1)麻醉,静脉恒速泵注;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静脉泵注10 min,随后以0.5μg·kg^(-1)速度持续泵注。观察2组患者术前5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结束手术时(T3)、苏醒时(T4)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早期疼痛情况和认知功能,首次静脉自控镇痛(PCA)时间及48 h内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44和45例患者。T2、T3、T4时,试验组的心率分别为(82.51±3.05)、(80.15±3.21)和(81.51±3.04)beat·min^(-1),对照组的心率分别为(92.54±3.10)、(93.52±3.05)和(88.45±3.51)beat·min^(-1),试验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54.51±3.58)、(55.25±3.21)和(60.25±3.24)mmHg,对照组的MAP分别为(73.25±3.54)、(70.52±3.20)和(68.51±3.05)mmHg,试验组的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98.56±0.38)%、(98.25±0.35)%、(99.02±0.14)%,对照组的SPO2分别为(94.52±0.35)、(95.25±0.25)、(96.25±0.32)%;术后2、4、6和8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分别为(5.69±1.12)、(5.02±0.89)、(4.52±0.65)和(4.01±0.45)分,对照组的分别为(6.25±1.35)、(5.46±1.12)、(4.98±0.84)和(4.25±0.52)分;术后24、36和72 h,试验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分别为(24.25±1.15)、(26.25±1.14)、(27.25±0.89)、(28.86±0.62)分,对照组分别为(22.52±1.02)、(24.25±1.12)、(26.58±0.87)和(28.78±0.52)分,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恶心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2.73%,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安全有效,可有效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快速恢复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 丙泊酚乳状注射液 脊柱手术 疼痛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眼玫瑰痤疮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静 田金兰 +4 位作者 何鸿义 冯霞 叶欣 许飏 黎昌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了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0例眼玫瑰痤疮患者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明确病因及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参考。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确诊为眼玫瑰痤疮的患者60例,对眼玫瑰痤疮的分型、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分布、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 目的了解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0例眼玫瑰痤疮患者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明确病因及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参考。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确诊为眼玫瑰痤疮的患者60例,对眼玫瑰痤疮的分型、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分布、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眼部损害、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玫瑰痤疮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年龄集中40~50岁;按皮损特点分型,眼型合并丘疹脓疱型的最多,占80. 00%;按皮损部位分型,眼损害合并全脸部皮损最多,占48. 33%;病程多数为1~2年;总共有19例可以回忆起明确的诱因;所有患者毛囊蠕形螨的检出率为88. 33%,其中丘疹脓疱型几乎全部可以检测出毛囊蠕形螨;治疗3个月时有效率可以高达93. 33%;部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消化道症状、面部潮红、灼热感加重以及头晕等。结论眼玫瑰痤疮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且病程较长,毛囊蠕形螨的检出率高,经积极的系统治疗后患者皮肤及眼部症状均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玫瑰痤疮 临床特征 毛囊蠕形螨 加重诱因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标本制作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海 钟赛凤 +1 位作者 赵秋宇 权云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索和研究安全、快速,且能长期保存人体蠕行螨标本的制作方法,以期满足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的需要。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挤刮涂片法获取蠕形螨,使用多种方法对人体蠕形螨进行处理,对比中性树胶、无味型封片剂以及甘油明胶的封... 目的探索和研究安全、快速,且能长期保存人体蠕行螨标本的制作方法,以期满足人体寄生虫实验教学的需要。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挤刮涂片法获取蠕形螨,使用多种方法对人体蠕形螨进行处理,对比中性树胶、无味型封片剂以及甘油明胶的封片效果,在数码显微镜KoPa WiFi EDU软件系统下观察和拍摄。结果背景杂质少油脂少不影响观察的标本可直接采用无味型封片剂或者甘油明胶对透明胶封片保存。透明胶未粘贴好导致气泡多或者油脂、汗毛多影响观察的标本可采用2%洗洁精短时间清洁后,依次放入浓度为75%~100%的乙醇溶液中脱水后,采用无味型封片剂封片保存。对于透明胶上密度较大的标本,可采用2%洗洁精长时间浸泡后,离心沉淀,取沉渣放入75%乙醇溶液中固定后,采用甘油明胶封片保存。结论可采用无味型封片剂或者甘油明胶代替中性树胶作为蠕形螨标本制作的封片剂。采用2%洗洁精可清洗标本中存在的油脂且可达到从透明胶带中游离蠕形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形态 标本制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