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oil of Rice-Cherry Tomato Rotation
1
作者 Xiao Deng Chunyuan Wu +2 位作者 Yi Li Huadong Tan Jiancheng Su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6期334-344,共11页
Crop rotation periodic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currently.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oils from rice-cherry tomat... Crop rotation periodic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currently.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oils from rice-cherry tomato rotation for one year (1a), three years (3a), five years (5a), seven years (7a) and ten years (10a), respectively. The major objective was to analyze the optimal rotation years of rice-cherry tomato from soil perspectiv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f cherry tomato via studying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nutrient 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to planting years of rice-cherry tomato rot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oil pH valu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1a to 5a,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5.32 at 5a. However, soil acidity was sharply enhanced during 7a to 10a (P P •kg<sup>-1</sup> at 5a. 3)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increasing of crop rotation years, and increased by 110% to 173% during 3a to 10a (P P P < 0.05). In conclusion, long-term single rotation pattern of rice-cherry tomato would aggravate soil acidification, prompt soil nutrient imbalance and reduce soil enzyme activity. 5a to 7a would be the appropriate rotation period for rice-cherry tomato, or else it would reduce soil quality, resulting in a new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of cherry tom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Cherry Tomato rotation Planting Years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A Field Study on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Modes on Nutrient Uptake,Crop Yield and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被引量:14
2
作者 GUAN Guan TU Shu-xin +2 位作者 YANG Jun-cheng ZHANG Jian-feng YA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254-1261,共8页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N) fertiliz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aise N fertilizer recovery rate and reduce N loss.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of rice-wheat rotation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N) fertiliz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aise N fertilizer recovery rate and reduce N loss.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of rice-wheat rotation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 fertilization modes including a N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an organic manure replacement on crop yield,nutrient uptake,soil enzyme activity,and number of microbes as well as diversity of microbes.The result showed that 20% reduction of traditional N fertilizer dose of local farmer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crop yield,N uptake,soil enzyme activity,and the number of microbes (bacteria,actinomycetes,and fungi).On the basis of 20% reduction of N fertilizer,50% replacement of N fertilizer by organic manure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ucrose,protease,urease,and phosphatase by 46-62,27-89,33-46,and 35-74%,respectively,and the number of microbes,i.e.,bacteria,actinomycetes,and fungi by 36-150,11-153,and 43-56%,respectively.Further,organic fertilizer replacement had a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H) of 2.18,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odes of single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ducing N fertilizer by 20% and applying organic manure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s could effectively lower the production cos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wheat rotation N fertilization mode organic manure replacement soil enzyme activity microbial diversity
下载PDF
4种轮作模式下长期连作烟田土壤微生态的响应特征
3
作者 周旭东 韩天华 +6 位作者 申云鑫 施竹凤 贺彪 杨明英 裴卫华 何永宏 杨佩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7,共14页
为探究烤烟与不同作物轮作对长期连作植烟土壤质量调控的效果,以连作10年以上的植烟田块为对照(CK),设置大麦-烤烟(YCDM)、大蒜-烤烟(YCDS)、油菜-烤烟(YCYC)和蚕豆-烤烟(YCCD)共4种不同作物与烤烟轮作,分析不同轮作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 为探究烤烟与不同作物轮作对长期连作植烟土壤质量调控的效果,以连作10年以上的植烟田块为对照(CK),设置大麦-烤烟(YCDM)、大蒜-烤烟(YCDS)、油菜-烤烟(YCYC)和蚕豆-烤烟(YCCD)共4种不同作物与烤烟轮作,分析不同轮作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解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轮作处理的土壤容重较CK降低26.58%~30.29%,总孔隙度增加21.13%~48.26%;其中烤烟-蚕豆(YCCD)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水解氮(available nitrogen,AN)、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较CK显著提高11.84%、30.57%、6.42%和41.51%。轮作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蔗糖酶(invertase,INV)、脲酶(urease,URE)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的活性较CK分别提高16.81%~42.35%、38.09%~51.48%、7.69%~64.29%和5.82%~76.33%,蚕豆-烤烟(YCCD)轮作模式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轮作处理下细菌的OTUs数量显著高于CK。α多样性显示,不同轮作处理间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显著;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差异显著,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轮作处理之间土壤真菌群落差异较小,细菌群落差异较大。其中,蚕豆-烤烟(YCCD)轮作处理的细菌、真菌群落与CK差异较大。在门水平,烤烟-蚕豆(YCCD)轮作使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减少。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URE、AN、AK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烤烟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消减烤烟连作障碍,最终达到烤烟稳产、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轮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荞麦轮作对云南栽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的影响
4
作者 杜洋洋 包媛媛 +1 位作者 刘项宇 张新永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200,共9页
为探讨连作和与苦荞(KQ)轮作对云南省3个马铃薯主栽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HZ88)、‘丽薯6号’(LS6H)、‘青薯9号’(QS9H)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蛋白酶、脲酶、... 为探讨连作和与苦荞(KQ)轮作对云南省3个马铃薯主栽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HZ88)、‘丽薯6号’(LS6H)、‘青薯9号’(QS9H)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蛋白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Q-HZ88、KQ-LS6H、KQ-QS9H轮作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分别较HZ88-HZ88、LS6H-LS6H、QS9H-QS9H连作处理显著增加76.32%、80.95%、90.91%,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38.71%、18.42%、21.43%。与3年连作相比,HZ88-KQ-HZ88和KQ-HZ88-KQ、LS6H-KQ-LS6H和KQ-LS6H-KQ、QS9H-KQ-QS9H和KQ-QS9H-KQ轮作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较HZ88-HZ88-HZ88、LS6H-LS6H-LS6H、QS9H-QS9H-QS9H连作处理显著增加8.54%和14.00%、22.73%和34.25%、18.13%和25.12%;细菌数量显著增加19.05%(P>0.05)和92.86%、75.68%和72.97%、67.11%和73.21%。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云南地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轮作可有效改善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缓解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连作 苦荞轮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潮土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灵菲 马垒 +5 位作者 李玉东 郑福丽 魏建林 谭德水 崔秀敏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843-3855,共13页
【目的】研究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与细菌群落之间关系,为制定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长期且合理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NF)、单... 【目的】研究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与细菌群落之间关系,为制定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长期且合理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NF)、单施化肥(NPK)、化肥配合秸秆还田(NPKS)、50%的化肥配施6000 kg·hm-2猪粪(NPKP)和50%的化肥配施6000 kg·hm-2牛粪(NPKC)等5个处理。【结果】(1)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NPKS、NPKP和NPKC)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胞外酶活性,其中NPKC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NPK处理提升幅度为13.8%—15.4%、9.7%—15.5%、7.2%—15.9%、13.6%—38.5%和2.5%—13.1%。(2)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与NPK处理相比,小麦季NPKS处理显著上调物种为Aggregatilinea和Parachlamydia,NPKP处理显著提高Pseudomonas、Nonomuraea和Flexilinea丰度,NPKC处理仅Luteitalea丰度显著升高。玉米季NPKS处理显著上调的物种为Phycisphaera和Syntrophothermus,NPKP处理显著提高Gemmatimonas丰度;NPKC处理Aquipuribacter和Desulfosoma丰度显著升高。(3)功能预测结果表明,长期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对土壤碳、氮循环功能有促进作用,尤其NPKC处理对硝化作用、尿素溶解、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木聚糖分解、纤维素降解作用均有较强的影响。(4)蒙特尔分析表明,土壤pH是潮土细菌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主要调控因素。【结论】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尤其是化肥配施牛粪)可提高土壤肥力和胞外酶活性,增加有益菌群丰度,显著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有利于碳、氮、磷循环,从而促进潮土形成适合作物和细菌生长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有机物料 化肥 长期施肥 细菌群落 酶活性 土壤养分 潮土
下载PDF
祁连山区轮作对燕麦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
作者 鲁金香 柴继宽 +2 位作者 赵桂琴 魏孔涛 杨震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目的】通过燕麦与油菜、箭筈豌豆、青稞、大麦等作物轮作,研究该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山丹马场连续3年种植燕麦的地块上,设6个处理,分别种植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油菜、青稞、大麦、燕麦,研... 【目的】通过燕麦与油菜、箭筈豌豆、青稞、大麦等作物轮作,研究该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山丹马场连续3年种植燕麦的地块上,设6个处理,分别种植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油菜、青稞、大麦、燕麦,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轮作较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燕麦与豆科轮作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它与禾本科轮作,其中以燕麦-箭筈豌豆轮作效果最显著,开花期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连作分别增加了55.92%、20.36%和51.47%。轮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燕麦→箭筈豌豆处理下增幅最大,0~10、10~20和20~30cm土层土壤细菌数量较连作分别增加了23.34%、16.51%和38.92%(P<0.05);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10%、135.29%和15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12.65%、107.41%和175.38%。【结论】燕麦与豆科轮作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它与禾本科轮作。在祁连山区燕麦生产中,燕麦与箭筈豌豆轮作有望修复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轮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黄瓜连作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2
7
作者 马云华 王秀峰 +2 位作者 魏珉 亓延凤 李天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9-2153,共5页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以及N生理群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80 μg·g-1处理浓度下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浓度在120μg·g-1以下土壤真菌数量(包括尖孢镰刀菌、疫霉)急剧增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也同样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其峰值对应的浓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连作土壤 酚酸类物质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西瓜连作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9
8
作者 赵萌 李敏 +2 位作者 王淼焱 王玉 张学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51-1254,共4页
从昌乐不同种植年限西瓜大棚采集土壤,测定了连续种植6、8、10、14和20年西瓜大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特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真菌数量变... 从昌乐不同种植年限西瓜大棚采集土壤,测定了连续种植6、8、10、14和20年西瓜大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特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蛋白酶、多酚氧化酶也同样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脲酶呈下降趋势,蔗糖酶呈上升趋势;同时在连作栽培过程中,土壤中速效氮含量较为稳定,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出现少量积累,土壤酸化日趋严重。讨论了连作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微生物 酶活性 西瓜
下载PDF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8
9
作者 秦舒浩 曹莉 +2 位作者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2-1458,共7页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物均能起到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作用,速效氮含量最高提高476%,且可显著提高3年以上连作田速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07%。对于3~4年连作田,轮作天蓝苜蓿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筈其他连作年限及轮作箭豌豆和陇东苜蓿均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轮作豆科植物后,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电导率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土壤的电导率值最大降低69.7%,说明实施马铃薯-豆科植物轮作对防止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盐渍化有显著效果。轮作豆科植物使连作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从第2年连作开始,轮作豆科植物对后茬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第3~4年连作期间,筈轮作天蓝苜蓿和箭豌豆对后茬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田 轮作豆科植物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电导率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连续定位施用沼液对水旱轮作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冯丹妮 伍钧 +3 位作者 杨刚 张璘玮 张乙涵 王静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4-1651,共8页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用沼液对水旱轮作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镇黑石村黄壤性水稻土上设置12个处理(1个清水对照,1个常规施肥对照,10个不同施用量的纯沼液处理),采集连续三年"水稻-油菜"轮作后的耕层土壤...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用沼液对水旱轮作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在四川省邛崃市固驿镇黑石村黄壤性水稻土上设置12个处理(1个清水对照,1个常规施肥对照,10个不同施用量的纯沼液处理),采集连续三年"水稻-油菜"轮作后的耕层土壤,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沼液会降低土壤细菌/真菌(B/F)值,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提高土壤酶活性;随沼液施用量增加,细菌数量不断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当三年沼液施用总量控制在495.31~546.32 t·hm^-2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长期施用沼液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提高,但对土壤微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存在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旱轮作 耕层土壤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84
11
作者 胡乃娟 韩新忠 +3 位作者 杨敏芳 张政文 卞新民 朱利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稻麦轮作农田定位试验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以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为对照处理(CK),6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了秸秆还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稻麦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试验范围内的秸秆还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能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2)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连续两季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显著较高,而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最高;3)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显著;4)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为在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增产较显著,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增产达9.0%,小麦增产达11.45%;5)土壤碳库、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和小麦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表现出显著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 被引量:37
12
作者 唐玉姝 慈恩 +3 位作者 颜廷梅 魏朝富 杨林章 沈明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0-1006,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酸性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其稻麦两季的酶活性与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结合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因子对稻麦两季14种处理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群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且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脲酶。氮磷肥配施是最优的培肥模式;在施用其他肥料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不施肥或仅施有机肥均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秸秆还田可提高麦季土壤肥力水平,而对稻季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稻麦轮作
下载PDF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曹莉 秦舒浩 +2 位作者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5,共7页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轮作 连作马铃薯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麻耀华 尹淑丽 +2 位作者 张丽萍 黄亚丽 张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根际土壤细菌和... [目的]研究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7.9%和20.6%,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减少64.5%和66.7%;可使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30.8%、190.5%、123.5%,差异均显著。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过氧化氢酶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黄瓜 根际土壤
下载PDF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路怡青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陈效民 舒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其他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较低,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有所降低;转化酶活性呈现在拔节期大幅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活性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较高;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4)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表明,按照土壤总体酶活性水平可将6个处理划分为3组,酶活性水平最高的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合秸秆还田能较好地提升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玉米-小麦轮作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8
16
作者 徐小军 张桂兰 +2 位作者 周亚峰 胡建斌 许彦宾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1138,共8页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连作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白术连作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变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陈慧 杨志玲 +2 位作者 袁志林 杨旭 刘小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对不同种植年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根际土壤的部分理化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白术种植年限的增加(0、1和2 a),根际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先... 对不同种植年限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根际土壤的部分理化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白术种植年限的增加(0、1和2 a),根际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速效钾含量则逐渐升高,而有效磷含量和C/N比小幅波动,总体上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壤的这些指标差异不显著;根际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铝和交换性锰含量显著或极显著(P<0.01)增加,且较对照(未种植白术的土壤)分别增加了127.51%、18.38%和106.83%,但有效铅含量变化幅度较小;2年生白术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2年生白术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较1年生白术根际土壤显著下降,真菌数量则显著上升。结果显示:土壤酸化严重、金属离子大量积累、主要酶活性失调以及微生物区系改变可能是白术连作障碍的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绿肥轮作对植烟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官会林 郭云周 +2 位作者 张云峰 孙世中 陈晓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6-2371,共6页
为探讨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试验以冬闲连作地为对照,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研究了小麦轮作收获后留根茬(2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及豆类轮作(豆-烟)收获... 为探讨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试验以冬闲连作地为对照,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研究了小麦轮作收获后留根茬(2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及豆类轮作(豆-烟)收获后根茬及秸秆全部移除地外种植烟草的4种轮作模式,结果表明:绿-烟和豆-烟复种模式下,植烟生长期内根区土壤酶活性(SEA)、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及土壤有机碳(SOC)均高于麦-烟复种及冬闲连作地,并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复种模式的SMBC、SOC及SMBC/SOC间呈显著相关性,对提高土壤SEA、SMBC与SOC质量分数影响为:绿-烟>豆-烟>麦-烟>冬闲地。研究认为,SEA及SMBC/SOC可作为评价轮作模式影响烟地红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轮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覆草对果园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刘建新 王鑫 杨建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5,共3页
在杏园和苹果园覆盖麦草,研究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褐腐酸(HA)含量及褐腐酸与黄腐酸比值(HA/FA)增大;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增高,尤其是松... 在杏园和苹果园覆盖麦草,研究其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显著提高了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褐腐酸(HA)含量及褐腐酸与黄腐酸比值(HA/FA)增大;重组腐殖质和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增高,尤其是松结态腐殖质不仅绝对含量提高,而且与重组腐殖质及紧结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也明显提高。覆草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降低了硝化细菌数量;同时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草 果园土壤 腐殖质组成 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益仁 郁洁 +2 位作者 李想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9-99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麦-稻轮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