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 |
刘洪涛
卢义乐
|
《出土文献》
CSSCI
|
2024 |
0 |
|
2
|
柔石小说创作中的主体认同与启蒙向度 |
刘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3
|
柔石《二月》的重新解读——兼与蓝棣之先生商榷 |
郝倖仔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4
|
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余连祥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4
|
|
5
|
论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 |
陈树萍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6
|
柔石研究述评 |
李岚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3
|
|
7
|
试析柔石小说中的男性话语 |
叶晓青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8
|
人道立场向革命话语的潜进——论柔石审美心理结构的转换 |
宋琼英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9
|
国民性批判:典妻视角下的现代阐释——读柔石作品《为奴隶的母亲》 |
孙拥军
布小继
|
《云南电大学报》
|
2010 |
0 |
|
10
|
地域·经验·叙事:《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再解读 |
徐琼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8 |
0 |
|
11
|
柔石在《二月》中的人道主义探索 |
李力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2
|
革命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自我消解——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泛本文研究 |
王宗峰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3
|
躲避代言的努力——试论柔石“底层写作”中的身份问题 |
王宗峰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新”与“旧”的悖谬——柔石小说《希望》《会合》内蕴透视 |
尚新磊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飘荡与沉重——重读柔石《二月》与《为奴隶的母亲》 |
陈灵强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6
|
论柔石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
刘鑫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 |
2
|
|
17
|
“月氏”读音考 |
余璐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8
|
以女性民俗视角重读《为奴隶的母亲》及其女性命运 |
祝林辉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9
|
《为奴隶的母亲》中人物关系的再解读——以意识形态批评为方法 |
杨海燕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0 |
|
20
|
姚鼐与范当世诗文理论之关系 |
汪朝勇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