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Historical References of Korean Royal Court Tea Culture through the Periods of Three Kingdoms,Goryeo Kingdom and Joseon Dynasty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Seok Yoo 《茶叶》 201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The tea culture of royal court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as it represents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The tea culture of Korean royal court has been described in various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the Memorabilia o... The tea culture of royal court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as it represents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The tea culture of Korean royal court has been described in various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the Memorabilia of Three Kingdoms,the History of Goryeo,and the Chronology of Joseon Dynasty.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indicate an increasing sophistication of royal court tea culture as the use of tea became expanded through the periods of Three Kingdoms,Goryeo Kingdom and Joseon Dynasty.The tea was offered during ancestral and religious rituals;served as ceremonial drinks;and offered to guests in ceremonial manners.The procedures of these tea ceremonies were ritualized and codified to properly reflect decorum and propriety of the royal court.This paper examines historical references of royal court tea culture of Korea over the periods of Three Kingdoms,Goryeo Kingdom and Joseon Dynasty.Findings from this paper can promot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oyal court tea culture in Asian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茶文化 宫廷 朝鲜 高丽 韩国 文件显示 亚洲国家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2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演剧 武戏
下载PDF
藏文文献中的“莱朗茹噶尔”探析
3
作者 俄知加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莱朗茹噶尔”最早源于苯教文献《瑜伽拉杰尖》,此后在《弟吴宗教源流》《佛教源流·明鉴眼匙注疏》等11世纪以后出现的藏文古籍文献中也有频频记载。“莱朗茹噶尔”相传是从聂赤赞普祖传下来的圣牛,它区别于普通百姓家畜,系宫廷... “莱朗茹噶尔”最早源于苯教文献《瑜伽拉杰尖》,此后在《弟吴宗教源流》《佛教源流·明鉴眼匙注疏》等11世纪以后出现的藏文古籍文献中也有频频记载。“莱朗茹噶尔”相传是从聂赤赞普祖传下来的圣牛,它区别于普通百姓家畜,系宫廷饲养的独特的圣牛。根据文献记载,在聂赤赞普、止贡赞普、布德贡杰等吐蕃赞普的相关历史叙述中,“莱朗茹噶尔”在保护赞普的人身安全、维护家族利益等方面有特殊贡献。“莱朗茹噶尔”是以牛角的颜色来命名,被赋予了神圣性,实则为一种吐蕃宫廷饲养的“白角牛”。学术界在涉及聂赤赞普等的历史研究中对此也有涉猎,但至今未有专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朗茹噶尔” 宫廷圣牛 耗牛文化
下载PDF
“官学事师”与诸子起源——以刘歆《诸子略》为中心的关联分析
4
作者 余治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8-26,共9页
早期中国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集中在官场体制内。《礼记·曲礼上》曰“官学事师”,便揭示了不同行业的发端与师传皆出于早期政府系统。文明初建之时的商周官府,充当社会事业的公共管理机构,孕育了百行百业的“祖师爷”。“学”字... 早期中国有学问、有知识的人都集中在官场体制内。《礼记·曲礼上》曰“官学事师”,便揭示了不同行业的发端与师传皆出于早期政府系统。文明初建之时的商周官府,充当社会事业的公共管理机构,孕育了百行百业的“祖师爷”。“学”字本身就起源于王室宫廷、贵族生活。“学”演化为成熟的知识系统则发生在西周之后。及至战国,知识阶层开始独立而不依傍于官场。刘歆《诸子略》直接联结学术与职官,逐一阐述并分析了各家学派的职官起源。周室衰微,周天子的管束减弱,自由的政治氛围直接导致诸子之学空前繁荣。诸子之间虽有差异,是“殊途”和“百虑”,但都起源于“六经”,都是王官之学的支流或变种。故“六经”是它们的“同归”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事师 《诸子略》 王官 诸子起源
下载PDF
古代音乐表演实践的生成-变迁机制——唐宋宫廷音乐文化转型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康瑞军 罗俊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51,共9页
对音乐史事"过程"、"环节"和"细部"的考量与描述,是近年来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音乐史学研究个案的密集、深入,以及周边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唐宋音乐史领域中诸如"音乐文化转型"... 对音乐史事"过程"、"环节"和"细部"的考量与描述,是近年来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音乐史学研究个案的密集、深入,以及周边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唐宋音乐史领域中诸如"音乐文化转型"等总体性认识,尚需通过多视角、切片式的细致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其动态过程与渐变机制。文章以唐宋宫廷音乐表演实践的生成-变迁机制为对象,从社会史、制度史、型态学的角度,探讨在"功成作乐"和"礼崩乐坏"的音乐实践发展的两端,影响宫廷音乐表演实践发生变迁、宫廷音乐文化发生转型的制度因素,进而对音乐制度在音乐文化转型研究、音乐史阐释方面的价值,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音乐 音乐制度 音乐表演实践 音乐文化转型
下载PDF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重诂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银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于是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亡然后《春秋》作 孟子 《诗经》 《春秋》 采诗制度 意义 "诗"字
下载PDF
渤海国上京城东内苑遗址研究与复原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源 吴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唐代属国渤海国都城上京城东内苑遗址的考古发掘内容非常丰富,有主体殿堂、廊庑、大池、池边有山、池内有岛,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辑录和读解,对唐代绘画、敦煌壁画等相关图像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唐代苑囿遗址考古... 唐代属国渤海国都城上京城东内苑遗址的考古发掘内容非常丰富,有主体殿堂、廊庑、大池、池边有山、池内有岛,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辑录和读解,对唐代绘画、敦煌壁画等相关图像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其他唐代苑囿遗址考古资料的研究,对东内苑的组成内容、景观结构与池岛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东内苑的景观原貌和其中的主体殿堂、亭榭等主要景观建筑进行了探讨和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东内苑 唐代皇家苑囿 遗址研究 复原
下载PDF
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 被引量:6
8
作者 宋俊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62,共7页
《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研究明代宫廷演剧的重要材料。作者考察这些“穿关”时发现:尽管剧本描绘的武将往往是“披甲戴铠”的“武扮”,但武将的“穿关”却主要采用蟒衣等“文扮”。通过对蟒衣渊源和形制的考察,作者认... 《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研究明代宫廷演剧的重要材料。作者考察这些“穿关”时发现:尽管剧本描绘的武将往往是“披甲戴铠”的“武扮”,但武将的“穿关”却主要采用蟒衣等“文扮”。通过对蟒衣渊源和形制的考察,作者认为明宫廷演剧中武将的蟒衣装扮,主要和明代的赐蟒及宦官演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 蟒衣 赐蟒 宫廷演剧 宦官 武将装扮 穿关 渊源 形制 戏剧
下载PDF
先秦两汉“女乐”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翟麦玲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3,共7页
女乐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先秦时期是指宫廷中的舞伎,而到汉代,不仅指掖庭材人,而且还用于称呼祭祀天地活动中歌唱的童男童女。女乐的拥有者从先秦到秦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由宫廷所有,到西汉后期出现... 女乐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先秦时期是指宫廷中的舞伎,而到汉代,不仅指掖庭材人,而且还用于称呼祭祀天地活动中歌唱的童男童女。女乐的拥有者从先秦到秦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初由宫廷所有,到西汉后期出现了私家畜女乐的现象,东汉以后私家畜女乐则更为普遍,并且有时还被称之为女倡。这表明私家女乐自东汉以后开始向倡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乐 舞伎 童男童女 材人 女倡
下载PDF
“黑石号”沉船中“盈”、“进奉”款瓷器来源途径考——从唐代宫廷用瓷的几个问题谈起 被引量:7
10
作者 项坤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5,共9页
"黑石号"沉船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中包括"盈"字款绿釉碗以及"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各一件。这两件器物是由官方窑场或者官方组织民间窑场生产来进奉宫廷的。它们在出现于"黑石号"沉船上之前,... "黑石号"沉船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其中包括"盈"字款绿釉碗以及"进奉"款白釉绿彩盘各一件。这两件器物是由官方窑场或者官方组织民间窑场生产来进奉宫廷的。它们在出现于"黑石号"沉船上之前,可能先行抵达扬州,主要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被进奉入宫廷之后,因宫廷赏赐、贸易,甚至内库被劫掠等诸多原因散落至坊间,再流落至扬州;其二是并没有进入宫廷,而是作为贡奉的剩余品被售卖、集散于扬州。这两件瓷器从宫廷或者产地散落至扬州之后,再从扬州被运送至室利佛逝,然后被网罗至"黑石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号”沉船 “盈” “进奉”款瓷器 唐代宫廷
下载PDF
刍论中国古代舆情收集制度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24-427,共4页
中国古代舆情收集制度可以大致归纳为采诗观风制度、吏民上书制度、朝议制度和官员巡查制度。采诗观风是一种古老的舆情收集方法,目的是观风察政,通过它可以体察民情,了解民俗,人们也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吏民上书言事也是执政... 中国古代舆情收集制度可以大致归纳为采诗观风制度、吏民上书制度、朝议制度和官员巡查制度。采诗观风是一种古老的舆情收集方法,目的是观风察政,通过它可以体察民情,了解民俗,人们也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吏民上书言事也是执政者了解舆情的一个重要方式,其目的是劝谏统治者,具有多种形式;朝议也叫集议,朝议是官员们对政治的议论和对舆情的反映,因而是沟通皇帝与民众舆情的中介;官员巡查则是官方主动收集民间舆情的重要措施,每一种巡查方式都会根据需要探访的不同的舆情信息采取或"明察"或"暗访"的手段。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对我国古代的舆情制度进行梳理,无疑是对于我国舆情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 采诗观风 吏民上书 朝议 官员巡查
下载PDF
论春秋初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赏赐政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景红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3,共5页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地方两种政治势力在抑制与反抑制的斗争中王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初期 周王室 赏赐
下载PDF
中国古代仪式音乐研究的时间维度——以宋代宫廷音乐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康瑞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5,共8页
作为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的文化样式,仪式音乐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表现出丰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形态,它与其他乐种一道塑造、影响、维护了中国人的艺术形态与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宫廷仪式音乐的展示形成了一种由"岁时节日"和&q... 作为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的文化样式,仪式音乐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表现出丰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形态,它与其他乐种一道塑造、影响、维护了中国人的艺术形态与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宫廷仪式音乐的展示形成了一种由"岁时节日"和"仪式过程"及其内在节奏所组成的时间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为仪式音乐时间维度的考量,留出了解读的空间。本文以宋代宫廷仪式音乐为案例,试图从岁时节日、仪式过程两个层面,探讨古代仪式音乐的时间形态与社会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仪式音乐 岁时节日 时间结构 社会秩序 时间差序
下载PDF
北宋文坛对“元和、长庆风格”之接受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82,共8页
"贞元、元和风格"亦可表述为"贞元、长庆风格"、"元和、长庆风格"或径称为"元和之风",是宋代文坛极为流行的文学批评话语。它滥觞于五代,盛行于北宋前期,演变于北宋中叶。太宗淳化、至道间特... "贞元、元和风格"亦可表述为"贞元、长庆风格"、"元和、长庆风格"或径称为"元和之风",是宋代文坛极为流行的文学批评话语。它滥觞于五代,盛行于北宋前期,演变于北宋中叶。太宗淳化、至道间特指以元白为代表的翰苑文章,真宗景德、祥符间兼指馆阁翰苑的诗歌赋颂,仁宗庆历、嘉祐间则转为推重韩柳古文。这一话语集中体现了宋人对唐代文章的阅读和接受,以元白、韩柳为重心,"贞元、元和、长庆"也即后世所谓"中唐"这一时段显示了在唐宋文学承继转捩进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和 “长庆风格” 制诰 词臣
下载PDF
楚乐舞体育艺术之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掌玉宏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对楚乐舞的体育艺术特征研究,促进楚乐舞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楚乐舞的类型,对楚乐舞产生、发展进行探寻,通过对典籍、文物的分析和对楚乐舞的体育艺术进行的剖析;楚乐舞主要包括民间楚乐舞和宫廷楚乐舞两种类型,楚乐舞蕴含着修长窈窕的身... 对楚乐舞的体育艺术特征研究,促进楚乐舞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楚乐舞的类型,对楚乐舞产生、发展进行探寻,通过对典籍、文物的分析和对楚乐舞的体育艺术进行的剖析;楚乐舞主要包括民间楚乐舞和宫廷楚乐舞两种类型,楚乐舞蕴含着修长窈窕的身体艺术特征,轻盈飘逸的体育艺术特征,古朴自然的体育艺术特征;作为楚地最重要的历史体育文化遗存,楚乐舞蕴含着浓郁的体育艺术特征,探究楚乐舞的体育艺术特征,全面了解楚乐舞,促进楚乐舞的传承与发展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乐舞 民间楚乐舞 宫廷楚乐舞 体育艺术特征
下载PDF
浅述令状在英国普通法发展中的作用——从王室司法管辖权的角度阐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春霞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英国的令状在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突出作用表现在促进了王室司法管辖权的扩大,王室法庭通过不同的令状与郡法庭、领主法庭、教会法庭竞争司法管辖权。王室法庭逐步取得对多数案件的司法管辖权时,它通过审理全... 英国的令状在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突出作用表现在促进了王室司法管辖权的扩大,王室法庭通过不同的令状与郡法庭、领主法庭、教会法庭竞争司法管辖权。王室法庭逐步取得对多数案件的司法管辖权时,它通过审理全国范围内的多数案件,对各种案件进行总结,最终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为英国普通法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状 普通法 司法管辖权 王室法庭
下载PDF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申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国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即西周之礼乐制度崩而《诗》亡。孟子以王道一统天下为政治理想,所以他强调孔子作《春秋》是秉承了《诗》之礼乐血脉,《春秋》所叙即为"天子之事",这也就是他说"《诗》亡然后... 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即西周之礼乐制度崩而《诗》亡。孟子以王道一统天下为政治理想,所以他强调孔子作《春秋》是秉承了《诗》之礼乐血脉,《春秋》所叙即为"天子之事",这也就是他说"《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深层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王者之迹 《诗》亡 《春秋》
下载PDF
唐代音乐著作《羯鼓录》撰述于洛阳小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可悫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7-29,共3页
《羯鼓录》是唐朝人南卓在洛阳受人倡议而撰写的音乐著作,记载了羯鼓的源流、形状、制作材料和要求、效果、演奏技法,以及唐玄宗以来与羯鼓相关联的人物掌故和史事,其内容为别的史书所不曾记载,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社会风气... 《羯鼓录》是唐朝人南卓在洛阳受人倡议而撰写的音乐著作,记载了羯鼓的源流、形状、制作材料和要求、效果、演奏技法,以及唐玄宗以来与羯鼓相关联的人物掌故和史事,其内容为别的史书所不曾记载,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宫廷生活、社会风气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情况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羯鼓录》 洛阳 音乐 宫廷生活 社会风气
下载PDF
乾隆年间宫廷造作中的外来影响——以珐琅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婧 康梦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90,共8页
17-18世纪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传教士的传播,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发展到高潮。清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极盛时期,同样也是西方艺术发生剧烈嬗变的时期。与此同时法国宫廷艺术与清宫廷艺术在审美趣味上引发高度共鸣。通... 17-18世纪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传教士的传播,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发展到高潮。清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极盛时期,同样也是西方艺术发生剧烈嬗变的时期。与此同时法国宫廷艺术与清宫廷艺术在审美趣味上引发高度共鸣。通过对乾隆年间珐琅彩的装饰式样与器型的梳理,以珐琅彩中写实的西方绘画手法以及繁缛的装饰艺术,来阐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进一步研究17世纪至18世纪中西方文化艺术间的碰撞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珐琅彩 宫廷艺术 洛可可风格 中西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民间刺绣种类及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青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9-70,共2页
我国民间刺绣地域特征鲜明,风格各异。四大名绣具有宫廷绣及文人闺阁绣风格。少数民族和黄河中游地区的纯粹民间刺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 民间刺绣 宫廷绣 文人闺阁绣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