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 被引量:26
1
作者 冉祥滨 姚庆祯 +4 位作者 巩瑶 陈洪涛 米铁柱 刘鹏霞 于志刚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 根据近10年来长江三峡库区江段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数据,以及三峡库区支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淹没土壤释放、工农业排放等主要形式的氮、磷营养盐负荷数据,并结合现场调查的结果,采用箱式模型对蓄水(135~139m)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进行收支计算,以期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江段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长江营养盐输送过程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上游输入的总氮、总磷是三峡水库氮、磷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占入库负荷的80%~90%;蓄水后入库营养盐负荷种类增加,主要是淹没土壤的释放作用。蓄水前总氮、总磷入库负荷与出库负荷相等,蓄水后入库营养盐有约18%的总氮和15%的总磷滞留于水库中,而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受蓄水因素影响较小。颗粒氮磷营养盐的沉降、生物吸收以及残体的沉降作用是导致出库营养盐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过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营养盐 收支
下载PDF
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世民 邓从响 +1 位作者 谢宝丰 张晓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水流连续方程、水流动量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宁蒙河道的水文水动力学冲淤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选取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初期的1987—1990年为计算时段,... 通过对水流连续方程、水流动量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宁蒙河道的水文水动力学冲淤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选取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初期的1987—1990年为计算时段,在相似的引水条件下研究龙刘水库运用对河道冲淤的影响,计算水沙未还原、水沙均还原、只还原水不还原沙和只还原沙不还原水等4种水沙条件下宁蒙河道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道起到了增淤的作用,龙刘水库运用后,其蓄水所引起的河道淤积效应大于其拦沙所引起的河道减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刘水库 宁蒙河道 河道冲淤 水库联合运用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汛期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一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孟祥玮 戈龙仔 刘红华 《水道港口》 2004年第3期140-144,149,共6页
采用圣维南方程组建立三峡库区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一维数学模型,利用三峡枢纽淤积平衡地形日调节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24h日调节过程中,流量变化的时候,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最不利。随着泥沙淤积年份增加,... 采用圣维南方程组建立三峡库区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一维数学模型,利用三峡枢纽淤积平衡地形日调节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24h日调节过程中,流量变化的时候,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最不利。随着泥沙淤积年份增加,汛期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逐渐恶化。电站机组错时开启或关闭可以减小口门处的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电站日调节 圣维南方程组
下载PDF
牛庄洼陷东部王58地区5砂组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宏兴 王新征 邱隆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9,共5页
王58地区油气运移受泄压和断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多条油气运移路径,油气的优势运移指向为王58地区中北部及北东方向。王58地区5砂组可分为3个砂体,从下往上油气积聚区有逐渐往东迁移的趋势。油藏的形成不受顺向断层和反向断层的制约... 王58地区油气运移受泄压和断层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多条油气运移路径,油气的优势运移指向为王58地区中北部及北东方向。王58地区5砂组可分为3个砂体,从下往上油气积聚区有逐渐往东迁移的趋势。油藏的形成不受顺向断层和反向断层的制约,在靠近断层的位置可以形成断层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在相对远离断层的位置可以形成岩性油藏。在落实储层分布区的基础上,沿油气运移路径加强相对构造高点上的复合圈闭或在斜坡上的岩性圈闭的寻找是王58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类型 富集规律 运移路径 王58地区 牛庄洼陷
下载PDF
基于因素神经网络的混合型油藏数模辅助专家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谢东 陈明强 +1 位作者 黄纯国 赵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介绍一种基于因素神经网络的混合型知识模式,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辅助专家系统中的实现,体现了用多种人工智能手段协同解决复杂问题这一主流技术的应用。介绍系统的功能和分布式CLIENT/SERVER工作环境。分析问题的复... 介绍一种基于因素神经网络的混合型知识模式,在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辅助专家系统中的实现,体现了用多种人工智能手段协同解决复杂问题这一主流技术的应用。介绍系统的功能和分布式CLIENT/SERVER工作环境。分析问题的复杂性,提出相应的知识表示和混合推理模式(树型,解析型和模拟型因素神精网络)等问题求解策略。并描述了推理机制和知识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油藏 数值模拟 专家系统 油合型
下载PDF
泉州地区水库群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建勤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对小水电资源丰富的泉州地区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介绍了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和技术特性,实现了对水库水情、雨情的遥测和分析,优化了水库调度。
关键词 水库群优化调度 决策支持系统 小水电站
下载PDF
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和经验方法在陆浑水库入库径流过程中的应用对比
7
作者 胡彩虹 石志民 +2 位作者 陶新 张鹏旋 赵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4,共5页
为准确预测即将发生的洪水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采用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和经验方法分别对伊河流域的陆浑水库入库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流量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模拟结果精度相差不大,均能... 为准确预测即将发生的洪水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采用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和经验方法分别对伊河流域的陆浑水库入库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流量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模拟结果精度相差不大,均能满足预报精度要求,但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模拟结果整体效果较好,尤其是洪水过程与实测过程比较吻合;经验方法模拟结果稍差,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实用性,建议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将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的洪水预报结果作为指导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依据,经验方法的预报结果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间洪水预报模型 经验方法 陆浑水库 洪水预报
下载PDF
泉州山美水库鱼类组成和鳙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水兴勇 廖家伟 +5 位作者 蔡永宗 朱伦长 王逸民 陈锦天 张惠杉 黄永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53-658,共6页
山美水库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所有鱼类组成包括10科37种,其中鲤科22种,占59.46%;鮠科4种,占10.8%;鳢科和鳗鲡科各2种;鳅科、丽鱼科、鮨科、鲶科、青鳉科、银鱼科等各1种。鳙鱼的生长特性调查表明:鳙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 山美水库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所有鱼类组成包括10科37种,其中鲤科22种,占59.46%;鮠科4种,占10.8%;鳢科和鳗鲡科各2种;鳅科、丽鱼科、鮨科、鲶科、青鳉科、银鱼科等各1种。鳙鱼的生长特性调查表明:鳙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269×L2.9132,体长与鳞径关系为L=0.0129×R+3.532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07.2167×[1-e-0.1349(t+0.1561)]及Wt=22095.9566×[1-e-0.1349(t+0.1561)]3。生长拐点出现在7.99龄,生长系数k=0.1349,t0=-0.1561。山美水库鳙的渐进体长可达107.22cm,渐进体重可达22.1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美水库 鱼类组成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清水压裂储层筛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浩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53-256,共4页
清水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应用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受到储层地应力、渗透率、岩石的粗糙度、强度等限制,并非所有低渗透地层都适合。目前,对于适合清水压裂储层的筛选,国内外都是通过对实际压裂施工数据进行统计而得... 清水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应用广泛,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受到储层地应力、渗透率、岩石的粗糙度、强度等限制,并非所有低渗透地层都适合。目前,对于适合清水压裂储层的筛选,国内外都是通过对实际压裂施工数据进行统计而得到,这种方法缺乏理论支撑和实验室检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文中利用McGuire-Sikora增产倍数图版,分析了裂缝导流能力和缝长对增产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清水压裂适应的储层条件;并利用岩石力学参数、地层渗透率、裂缝壁面抗压强度、闭合压力等参数,建立了预测清水压裂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计算方法;同时利用室内岩心实验,模拟裂缝剪切滑移,建立了清水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室内测试方法,为筛选适合清水压裂的储层提供了一种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压裂 McGuire-Sikora图版 导流能力 储层筛选
下载PDF
西河水库的水质保持措施分析
10
作者 查家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32期110-111,共2页
文章谈及在当前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对于水资源的供给的保障,洪水的调节采取的措施,针对当前水利工程设施中水库的作用的发挥进行阐述。强调水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体现在水库环境的保护和水质的保护上,认为应该将水的质量进行维... 文章谈及在当前水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对于水资源的供给的保障,洪水的调节采取的措施,针对当前水利工程设施中水库的作用的发挥进行阐述。强调水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要体现在水库环境的保护和水质的保护上,认为应该将水的质量进行维护,对环境加以整修,按照相关的水质污染的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进行关于排污和下水道等的整治,做好水库的水质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河水库 水质保持 保护措施
下载PDF
佛子坳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比选及施工
11
作者 张金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3年第11期76-77,共2页
文章以佛子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针对水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除险加固的具体内容,提出了6种不同的加固方案,并且通过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了高压旋喷灌浆加固方案,对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及质量检验措施... 文章以佛子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针对水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除险加固的具体内容,提出了6种不同的加固方案,并且通过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了高压旋喷灌浆加固方案,对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及质量检验措施进行了阐述。结果显示,在通过高压旋喷灌浆加固后,水库坝体的抗渗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强,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旋喷灌浆 水库 除险加固
原文传递
Micro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lacustrine shale-A case study from the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被引量:2
12
作者 Lihong Zhou Changwei Chen +2 位作者 Fei Yang Wenzhong Han Quansheng Guan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2期93-102,共10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hale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for characterizing lacustrine shale,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struc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of eff...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hale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for characterizing lacustrine shale,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structur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of effective pores in the shale of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in Cangdong sag are studied usingcores, thin section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whole-rock X-ray diffraction (XRD) data, etc. Various shale porositycalculation methods are evaluat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spaces of the shale mainlyinclude three types, i.e., matrix pores, organic pores and fractures. Flaky pore throats formed bydissolution-induced pores and mould pores can improve the pore connectivity. NMR effective porosity ofthe shale varies from 0.59% to 4.42% with an average of 2.38%, accounting for 49.54% of the total NMRporosity and 34.53% of the gas porosity. The shale is divided into the unimodal-type felsic shale, bimodaltype felsic shale, carbonate shale and mixed shale. The different lithologies exhibit linear correlationsamong NMR, gas and effective porosities. The shale has effective porosity of 0.56%-4.53% with an averageof 2.12%. Furthermore, the shale reservoir is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 Class I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porosities of more than 2.5%;Class II1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2.0%-2.5%;Class II2 reservoir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1.5%-2%;and Class III reservoir with effective porosity of less than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shale rservoir space type Pore structure Effective porosity Sweet spot evaluation Member 2 of Kongdian Formation Cangdong sag Bohai Bay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