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7
1
作者 孙秀欣 刘艳 +3 位作者 赵海波 孙世玲 刘春光 仇永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5-321,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但存在较强的供体-受体(D-A)相互作用;NH3被羰基(CO)取代后,Ru-C间形成了稳定的σ-π配键,降低了受体的空轨道能级.噻吩环的增加增大了体系的共轭程度,有利于分子内电荷转移,使配合物的极化率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明显增加.结合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电荷转移过程中,对体系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的是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和配体间电荷转移(LLCT)跃迁,羰基引入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使配合物[RuII(CO)5L]2+比对应的配合物[RuII(NH3)5L]2+的β值增大约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吡啶ru(ii)配合 电子结构 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Ru(Ⅱ)多吡啶配合物DNA光裂解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夫 李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8-982,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钌多吡啶配合物1-4的DNA光裂解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用不同的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配合物1-4的氧化还原电势,并对激发态配合物1-4的氧化还原电势进行了准确计算,根据激发态配合物1-4还原电势的大小,合理地解释了配合物1-...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钌多吡啶配合物1-4的DNA光裂解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用不同的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配合物1-4的氧化还原电势,并对激发态配合物1-4的氧化还原电势进行了准确计算,根据激发态配合物1-4还原电势的大小,合理地解释了配合物1-4的DNA光裂解效率(φ),即φ(4)>φ(3)>φ(2)>φ(1).最后,并根据配合物结构的特点,解释了不同的配体对激发态还原电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Ⅱ)多吡啶配合 密度泛函方法 DNA光裂解
下载PDF
Ru(Ⅱ)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英杰 钟菁 +3 位作者 代奕灵 张燕 黄晴菲 王启卫 《合成化学》 CAS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以2,2′-联吡啶为原料,合成了Ru(Ⅱ)联吡啶配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ALDI-TOF表征。测试并分析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室温(298 K)光致发光和低温(77 K)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优于Ru(bpy)3(PF 6)2;... 以2,2′-联吡啶为原料,合成了Ru(Ⅱ)联吡啶配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ALDI-TOF表征。测试并分析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室温(298 K)光致发光和低温(77 K)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优于Ru(bpy)3(PF 6)2;发射波长位于654,676,680,689 nm处,说明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团,能够有效调控配合物的发射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ru(Ⅱ)配合 紫外吸收 室温光致发光 低温光致发光 合成
下载PDF
两种含氨基吡啶衍生物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冰 陈振锋 +2 位作者 胡瑞祥 梁宏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90,共4页
Copper(Ⅱ) complexes Cu(C6H6N2)2(ClO4)2 (1) and Cu2(OAc)4(C5H5ClN2)2 (2) with amino pyridine derivatives li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um.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 Copper(Ⅱ) complexes Cu(C6H6N2)2(ClO4)2 (1) and Cu2(OAc)4(C5H5ClN2)2 (2) with amino pyridine derivatives li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IR spectrum.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re determined by X ray diffraction method. Compound 1, C12H16Cl2CuN4O8, Mr=478.73, triclinic, space <IMG SRC="IMAGE/04170000.JPG" HEIGHT=14 WIDTH=16>group , a=0.7641(1)nm, b=0.7987(1)nm, c=0.7990(1)nm, α =106.78(1)° ,β =95.71(1)° , γ =108.85(1)° , V=0.4317(1)nm3, Z=1, Dc=1.841g· cm- 3, μ =1.627mm- 1, F(000) =243,R1=0.0264, ω R2=0.0641 (I >2σ (I)). In 1, the center metal ion Cu? possesses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Compound 2, C18H22C12Cu2N4O8, Mr=620.38,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1.9888(3), b=0.9158(1), c=1.4241(2)nm, β =115.89(1)° , V=2.3336(5)nm3, Z=4, Dc=1.766mg· cm- 3, μ =2.104mm- 1, F(000)=1256, R1=0.0263, wR2=0.0676 (I >2σ (I)). Compound 2 is dinuclear structure, in which each Cu? adopts five coordinated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 geometry. CCDC: 193109; 193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法 含基吡啶衍生
下载PDF
多联吡啶Pt(Ⅱ)、P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制氢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素芳 徐全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4-690,共7页
把电子受体苄基紫精引入到多联吡啶中,设计合成了新型三齿多吡啶配体[HC∧N∧N(PhMV2+Ph)],并以其合成了新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C1Pd{C∧N∧N(PhMV2+Ph}](PF6)2。用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证实所得... 把电子受体苄基紫精引入到多联吡啶中,设计合成了新型三齿多吡啶配体[HC∧N∧N(PhMV2+Ph)],并以其合成了新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C1Pd{C∧N∧N(PhMV2+Ph}](PF6)2。用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证实所得合成产物与设计结构一致;利用UV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光谱性质,两种配合物在可见光区有MLCT吸收;采用三组分的"S-R/D/C"体系,对配合物[C1Pt{C∧N∧N(PhMV2+Ph)}](ClO4)2的光解水制氢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ClPt{C^N^N(PhMV2+)}](PF6)2及没有实现敏化剂与电子中继体MV2+直接连接的四组分体系ClPt[C∧N∧N(PhCH3)]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光敏剂与电子受体共价连接的Pt(Ⅱ)多吡啶类配合物,制氢效果并没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吡啶配体 Pt(ii)配合 Pd(ii)配合 氢气
下载PDF
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Co(Ⅱ)、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6
作者 谢亚勃 郑海洋 +2 位作者 王林 王欢欢 李建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 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 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 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 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 Co( ii)配合 Cd( ii)配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Ru(phen)_2(dppz)]^(2+)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俊 郑康成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结构识别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基于此,还对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的开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多吡啶配体 分子光开关 DNA [ru(phen)2(dppz)]^2+
下载PDF
L-蛋氨酸多吡啶铜(Ⅱ)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池泉 陈星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11期22-23,38,共3页
文章合成了三种L-蛋氨酸多吡啶铜(II)三元混配配合物,[Cu(Met)(Phen)(ClO4)](ClO4)(1)(Phen=1,10-菲咯啉),[Cu(Met)(IP)(ClO4)](ClO4)(2)(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Met)(PIP)(ClO4)](ClO4)(3)(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 文章合成了三种L-蛋氨酸多吡啶铜(II)三元混配配合物,[Cu(Met)(Phen)(ClO4)](ClO4)(1)(Phen=1,10-菲咯啉),[Cu(Met)(IP)(ClO4)](ClO4)(2)(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Met)(PIP)(ClO4)](ClO4)(3)(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弱,但多吡啶配体的平面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而氨基酸辅助配体可起到进一步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三元配合 多吡啶 L-蛋氨酸 DNA
下载PDF
三联吡啶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性质研究
9
作者 何红波 田玉敬 姚日生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62-63,76,共3页
铂金属配合物因其卓著的疗效已迅速发展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1,通过核磁及质谱等实验表征了目标分子的结构,通过温度依赖性核磁、溶剂依赖性紫外可见光谱等实验证明了酰胺分子间的氢键、π-... 铂金属配合物因其卓著的疗效已迅速发展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1,通过核磁及质谱等实验表征了目标分子的结构,通过温度依赖性核磁、溶剂依赖性紫外可见光谱等实验证明了酰胺分子间的氢键、π-π堆积以及Pt-Pt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是配合物1在自组装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通过透射电镜观测到组装体的形貌为单分子纳米纤维结构,该研究有利于阐明铂类化合物的自组装行为与其抗癌活性的联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药 三联吡啶铂(ii)配合 自组装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太阳光谱响应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祥 曲坤 +2 位作者 王文秀 郑明花 金京一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7,共4页
以二茂铁和2-吡啶甲酰胺为原料,经偶联、氧化、溴乙酰化及环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二茂铁噻唑衍生物4-二茂铁-2-(2-吡啶)基噻唑(2-FPT);以2-FPT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dcbpy)为第二配体,与二异苯丙基氯化钌进行配... 以二茂铁和2-吡啶甲酰胺为原料,经偶联、氧化、溴乙酰化及环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二茂铁噻唑衍生物4-二茂铁-2-(2-吡啶)基噻唑(2-FPT);以2-FPT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dcbpy)为第二配体,与二异苯丙基氯化钌进行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敏化染料Ru(dcbpy)2(2-FPT)(1),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时间飞行质谱表征。用UV-Vis对2-FPT和1的太阳光谱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的MLCT带强度不十分明显,但具有宽范围的太阳光光谱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衍生 吡啶基噻唑 ru 多吡啶配合 合成 太阳光光谱响应特性
下载PDF
一系列Ru(Ⅱ)配合物电致化学发光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晓彤 董彬 +2 位作者 崔孟超 王科志 金林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81-1184,共4页
比较研究了以C2O42-为共反应物时5个结构相关的Ru(Ⅱ)配合物[Ru(bpy)2L1]2+,[Ru(bpy)2L2]2+,[Ru(bpy)2L3]2+,[Ru(phen)2L1]2+和[Ru(phen)2L2]2+(其中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L1=4-羧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2=3... 比较研究了以C2O42-为共反应物时5个结构相关的Ru(Ⅱ)配合物[Ru(bpy)2L1]2+,[Ru(bpy)2L2]2+,[Ru(bpy)2L3]2+,[Ru(phen)2L1]2+和[Ru(phen)2L2]2+(其中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L1=4-羧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2=3-羧基-4-羟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3=3,4-二羟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性质.结果表明,酚羟基的存在能有效地淬灭Ru(Ⅱ)配合物[Ru(bpy)2L2]2+,[Ru(bpy)2L3]2+和[Ru(phen)2L2]2+的ECL,其它Ru(Ⅱ)配合物的ECL量子效率与[Ru(bpy)3]2+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Ⅱ)配合 电致化学发光 吡啶 邻菲啰啉
下载PDF
氯球CPS表面固载2,6-双(2-苯并咪唑)吡啶金属Cu(Ⅱ)配合物的催化氧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海霞 薛超 +4 位作者 王璨 王鹏 宋玉龙 王灿 胡泉源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利用2,6-双(2-苯并咪唑)吡啶(bbp)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上进行烷基化反应,形成改性微球CPS-bbp,然后与Cu^(2+)盐配位,制得固体配合物CPS-Cu(Ⅱ)-bbp,分别采用核磁、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能谱(E... 利用2,6-双(2-苯并咪唑)吡啶(bbp)在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上进行烷基化反应,形成改性微球CPS-bbp,然后与Cu^(2+)盐配位,制得固体配合物CPS-Cu(Ⅱ)-bbp,分别采用核磁、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能谱(EDS)、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和观察.最后,将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分别研究其在氧化苯甲醇、苯乙烯和环己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CPS-Cu(Ⅱ)-bbp为催化剂条件下,苯甲醇氧化产物只有苯甲醛,其转化率可达93.7%;苯乙烯的主要氧化产物为氧化苯乙烯,其转化率为89.1%,产物选择性为60.7%;氧化环己烯的主要氧化产物为α-环己烯酮,转化率为67.9%,选择性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2 6-双(2-苯并咪唑)吡啶 铜(ii)配合 催化氧化
下载PDF
钌配合物[Ru(phen)_2(7-R-dppz)]^(2+)(R=-CH_3,-F,-CF_3)的合成、表征及DNA键合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平 刘学文 +2 位作者 陈远道 卢基林 李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35-44,共10页
合成并表征了三个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7-CH3-dppz)]2+(i)、[Ru(phen)2(7-F-dppz)]2+(ii)和[Ru(phen)2(7-CF3-dppz)]2+(iii).利用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行为.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其与DN... 合成并表征了三个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7-CH3-dppz)]2+(i)、[Ru(phen)2(7-F-dppz)]2+(ii)和[Ru(phen)2(7-CF3-dppz)]2+(iii).利用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行为.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其与DNA的亲和力顺序为(ii)>(i)>(iii).同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合理解释了3个配合物与DNA结合行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ii)配合 多吡啶配体 DNA结合 密度泛函
下载PDF
系列Ru(Ⅱ)配合物的辅助配体对DNA键合及光谱性质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晴晴 苗体方 +2 位作者 王娜丽 李双 石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29-32,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钌多吡啶配合物1-3的DNA键合及光谱性质进行理论研究.首先,用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配合物1-3和DNA对接的稳定构型,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合理地解释配合物1-3与DNA键合能力.最后,...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钌多吡啶配合物1-3的DNA键合及光谱性质进行理论研究.首先,用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配合物1-3和DNA对接的稳定构型,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合理地解释配合物1-3与DNA键合能力.最后,用TDDFT方法,在水溶液中对配合物1-3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实验测得的较强吸收带从理论上被详细地解释,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辅助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Ⅱ)多吡啶配合 密度泛函理论 DNA键合 光谱性质
下载PDF
(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II)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杨 邓剑生 乐学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086,共6页
合成了新的(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II)配合物:[Cu(Gly-β-Ala)(dpq)]·2H2O[Gly-β-Ala=甘氨酰-β-丙氨酸,dpq=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 合成了新的(甘氨酰-β-丙氨酸)(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铜(II)配合物:[Cu(Gly-β-Ala)(dpq)]·2H2O[Gly-β-Ala=甘氨酰-β-丙氨酸,dpq=二吡啶[3,2-d:2',3'-f]喹喔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配合物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为:a=0.70787(3)nm,b=0.96727(4)nm,c=0.52436(6)nm,α=97.016(2)°,β=100.859(2)°,γ=108.046(2)°,V=0.95624(7)nm3.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为1.53×107 L·mo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 甘氨酰-β-丙氨酸 吡啶[3 2-d:2’ 3’-f]喹喔啉 超氧化歧化酶活性 循环伏安
原文传递
吡啶类太阳能电池光敏染料的理论分子设计
16
作者 潘清江 郭元茹 +1 位作者 高晓琴 冯欣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针对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以N3染料分子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理论模型配合物,cis/trans-[RuII(dcbpy)(L)2(X)2](L=NH3,Pyridine;X=NCS,Cl,CN;dcbpy=4,4′-bis(car-boxylic acid)-2,2′-bipyridine)配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 针对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以N3染料分子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理论模型配合物,cis/trans-[RuII(dcbpy)(L)2(X)2](L=NH3,Pyridine;X=NCS,Cl,CN;dcbpy=4,4′-bis(car-boxylic acid)-2,2′-bipyridine)配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和LanL2DZ基组优化了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级别下,计算了以上12个配合物在溶液中电子吸收光谱。通过与N3染料的实验数据对比,讨论了模型配合物的电子跃迁性质,同时研究了受体(L)和供体(X)配体变化对光谱跃迁影响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ru吡啶配合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光谱
下载PDF
DHP促进[Ru(bpy)_3]^(2+)介导鸟嘌呤的氧化
17
作者 张宝莲 洪伟 +1 位作者 陆宝仪 李红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49,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ITO电极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Ru(bpy)3]2+(bpy=2,2′-联吡啶)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u(bpy)3]2+能够介导鸟嘌呤氧化.在0.01至0.15 mmol.L-1DHP浓度范围内,[R...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ITO电极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Ru(bpy)3]2+(bpy=2,2′-联吡啶)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u(bpy)3]2+能够介导鸟嘌呤氧化.在0.01至0.15 mmol.L-1DHP浓度范围内,[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峰电流随DH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TAC则起抑制作用.讨论了DHP参与[Ru(bpy)3]2+介导鸟嘌呤氧化的可能电极过程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ii)配合 鸟嘌呤 表面活性剂 碳纳米管 氧化
下载PDF
[Ru(bpy)_2(dmbpy)]PF_6Cl的合成方法及性质分析
18
作者 徐红柳 陈奋 刘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介绍了R u的有关bpy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给出了手性试剂在亚砜条件下R u的bpy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圆二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R ay衍射仪及电化学仪器研究该配合物的性质,讨论了R u的bpy配合物的结构和电化学等特性。
关键词 ru配合 2 2’-联吡啶 晶体结构
下载PDF
(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结构、抗菌活性及DNA断裂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卢艳梅 区志镔 +1 位作者 胡伟 乐学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3-979,共7页
设计合成了新的(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II)配合物:[Cu(HPB)(L-Ala)(ClO4)(H2O)]2 H2O[HPB=2-(2'-吡啶)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电喷雾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 设计合成了新的(2-(2'-吡啶)苯并咪唑)(L-丙氨酸根)铜(II)配合物:[Cu(HPB)(L-Ala)(ClO4)(H2O)]2 H2O[HPB=2-(2'-吡啶)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电喷雾质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00(2)nm,b=0.80500(16)nm,c=1.9700(4)nm,β=94.78(3)°,Z=2,Dc=1.672 g cm-3,F(000)=968,残差因子R1=0.0427,wR2=0.1106[I>2σ(I)],S=0.999.在配合物分子中,2-(2'-吡啶)苯并咪唑和L-丙氨酸根以双齿配位方式在分子平面上与中心铜(II)离子配位,而水分子及高氯酸根单齿弱配位于分子轴向上,构成了一拉长的八面体结构.利用二倍试管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并且研究了配合物对pBR 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50~80μg mL-1,在维生素C存在下能够通过羟基自由基OH氧化断裂pBR 322 DNA双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吡啶)苯并咪唑 L-丙氨酸 铜(ii)配合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pBR322DNA
原文传递
均苯四酸辅助的异构化二吡啶基三唑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分解
20
作者 谢钢 李冰 +3 位作者 陈三平 杨奇 魏巍 高胜利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0-880,共1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辅助配体均苯四酸,合成了3个二吡啶基三唑钴(Ⅱ)配位化合物,[Co(3,3′-Hbpt)2(H2pm)(H20)2]·2H20(1),[Co(4,4′Hbpt)(pm)o.5(H20)]。3H20(2)和[Co(3,4′Hbpt)(pm)05(H20)3]′2H20... 在水热条件下,以辅助配体均苯四酸,合成了3个二吡啶基三唑钴(Ⅱ)配位化合物,[Co(3,3′-Hbpt)2(H2pm)(H20)2]·2H20(1),[Co(4,4′Hbpt)(pm)o.5(H20)]。3H20(2)和[Co(3,4′Hbpt)(pm)05(H20)3]′2H20(3)(其中3,3′-Hbpt为3,5-二(3.吡啶)-1氢-1,2,4-三唑,4,4′-bpt为3,5-二(4-吡啶)-1氢-1,2,4-三唑,3,4′-Hbpt为3-(3-吡啶)-5-(4′-吡啶)-1氢-1,2,4-三唑,H4pm为均苯四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中,H2pm^2-以双单齿模式桥连相邻的金属离子形成一维的链,链与链之间进而通过3,3′-Hbpt与羧酸基团构成的O-H…N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2呈现出具一维通道的三维结构,其中,pm^4-以单齿和双单齿配位模式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相邻的层之间再通过Hbpt连接形成三维的开放式结构;在化合物3中,钴离子与3,4′-Hbpt中的吡啶氮原子形成螺旋链,pm^4-则进一步以双单齿桥连模式将相邻的螺旋链连接成一个二维结构.借助DSC技术探究了化合物1-3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效应,结果发现,添加化合物1和2之后高氯酸铵热分解速率明显加快,放热量大为增加,有望成为新型含能燃烧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ii)配合 3 5-二吡啶-1氢-1 2 4-三唑 燃烧催化剂 高氯酸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