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Ru(phen)_2(dppz)]^(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 郑康成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结构识别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基于此,还对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的开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多吡啶配体 分子光开关 DNA [ru(phen)2(dppz)]^2+
下载PDF
荧光探针Ru(phen)^2(dppx)^2+测定H1N1禽流感病毒DNA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国平 向东山 +1 位作者 蔡金杖 何治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7-1743,共7页
利用荧光探针Ru(phen)2(dppx)2+与ssDNA作用时无荧光或产生弱荧光,而与dsDNA作用时荧光增强的机理,将H1N1禽流感病毒ssDNA和与其完全互补的ssDNA'杂交形成dsDNA实现Ru(phen)2(dppx)2+对H1N1禽流感病毒DNA特定序列(5'-CTACCATGCG... 利用荧光探针Ru(phen)2(dppx)2+与ssDNA作用时无荧光或产生弱荧光,而与dsDNA作用时荧光增强的机理,将H1N1禽流感病毒ssDNA和与其完全互补的ssDNA'杂交形成dsDNA实现Ru(phen)2(dppx)2+对H1N1禽流感病毒DNA特定序列(5'-CTACCATGCGAACAATTCAACCGACACTGTT-3')的定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H1N1禽流感病毒DNA的线性范围为9.3×10-10~7.4×10-8 mol/L,线性方程为y=3.3829x+8.3948,R2=0.9982,检出限为5.3×10-10 mol/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ru(phen)2(dppx)2+ H1N1禽流感病毒 荧光光谱 定量检测
下载PDF
Ru(bipy)_2(dppz)^(2+)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凌连生 杨洗 +1 位作者 何治柯 曾云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Ru( bipy) 2 ( dppz) 2 +与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 ,Ru( bipy) 2 ( dppz) 2 +是通过 dppz配体插入到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 ,一定浓度的 Fe( CN) 4 - 6 和 Na Cl对 Ru( bipy) 2 ( dppz)... 利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Ru( bipy) 2 ( dppz) 2 +与 DNA之间的插入键合作用。结果表明 ,Ru( bipy) 2 ( dppz) 2 +是通过 dppz配体插入到 DNA的双螺旋结构中。而且 ,一定浓度的 Fe( CN) 4 - 6 和 Na Cl对 Ru( bipy) 2 ( dppz) 2 +- DNA复合物的荧光无猝灭作用 ,这一结果也证实了 Ru( bipy) 2 ( dppz) 2 +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 插入键合作用 钌配合物
下载PDF
Ru(phen)_2dppx^(2+)-SDBS-DNA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芳 蒋玲玲 +1 位作者 刘维舟 陈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的Ru(phen)2dppx2+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表面聚集后,产生很强的共振瑞利散射。由于Ru(phen)2dppx2+与DNA之间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B≥106L.mol-1),DNA的加入会使体系中"光开关"与SDB... 在水溶液中,带正电荷的Ru(phen)2dppx2+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表面聚集后,产生很强的共振瑞利散射。由于Ru(phen)2dppx2+与DNA之间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B≥106L.mol-1),DNA的加入会使体系中"光开关"与SDBS分离,散射光强度大大降低,且体系散射光的降低程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DNA的定量测定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ru(phen)2dppx2+ 共振瑞利散射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Ru (phen)_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雷 杨光 +2 位作者 吴建中 计亮年 许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54,共5页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插入 面式结合 钌配合物
下载PDF
[Ru(bpy)2(phen)]^2+主配体上双取代效应DFT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康成 王菊平 +2 位作者 沈勇 匡代彬 云逢存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3-1289,共7页
对钌联吡啶菲咯啉配合物[Ru(bpy)2(phen)]2+及其主配体(phen)上5,6-双取代衍生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理论计算研究.探讨供电子基团(OH)和拉电子基团(F)在主配体上的取代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合物... 对钌联吡啶菲咯啉配合物[Ru(bpy)2(phen)]2+及其主配体(phen)上5,6-双取代衍生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理论计算研究.探讨供电子基团(OH)和拉电子基团(F)在主配体上的取代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合物前沿分子轨道的能量、组成、光谱性质、原子的净电荷布居及配位键长键角等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取代基对该系列取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别是第一激发态的电子云分布影响较大,拉电子基团(F)能活化主配体,钝化辅助配体;而供电子基团(OH)则相反.无论是供电子基团(OH),还是拉电子基团(F)都导致取代衍生物的电子基谱带红移.此外,用基于极性交替规律及极性叠加概念的多系列箭头的图示方法对主配体上的原子净电荷布居的特征作了讨论.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 1 10-菲咯啉 密度泛函数 双取代效应
下载PDF
Ru(phen)_3^(2+)-SO_3^(2-)-KBrO_3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SO_2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治柯 吴风武 +2 位作者 孟辉 罗庆尧 曾云鹗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389-392,共4页
介绍了 Ru(phen) 2 +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介绍了 Ru(phen) 2 +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10 - 4 mol· L- 1亚硫酸盐溶液 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空气 化学发光法 铕配合物 测定
下载PDF
配合物Ru(dcbpy)(phen)_2(PF_6)_2的2D-NMR分析
8
作者 王鹏 朱果逸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17,共4页
用一维NMR方法研究了新型电化学发光探针Ru(dcbpy)(phen)2(PF6)2的立体结构,借助二维1H-1HCOSY和1H-13CCOSY实验技术对其氢谱和碳谱进行了完全的归属,并给出了其氢谱和碳谱的化学位移值。
关键词 ECL 探针 钌配合物 电化学发光探针 NMR
下载PDF
Ru(bipy)_3^(2+)/Ru(phen)_3^(2+)-有机酸-Ce^(Ⅳ)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比较研究
9
作者 吴风武 何治柯 +1 位作者 罗庆尧 曾云鹗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829-832,共4页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3 /Ru(phen)2+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3 /Ru(phen)2+3 的发光强度...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3 /Ru(phen)2+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3 /Ru(phen)2+3 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 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2+3 的发光强度高于Ru(bipy)2+3 的发光强度. 几种有机酸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效果为:乳酸< 丙氨酸< 丙酮酸< 草酸. 在不同有机酸存在下,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活化能可降低7~14 kcal·m 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化学发光反应 钌配合物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Ru(phen)_2(bpip)]^(2+)-DNA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建立纳克级DNA的测定方法
10
作者 翁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6-1081,共6页
通过研究钌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bpip)]2+与DNA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等光谱,我们发现[Ru(phen)2(bpip)]2+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模式.同时基于[Ru(phen)2(bpip)]2+-DNA体系增强的共振光散射现象,建立了一种简... 通过研究钌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bpip)]2+与DNA相互作用的共振光散射等光谱,我们发现[Ru(phen)2(bpip)]2+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模式.同时基于[Ru(phen)2(bpip)]2+-DNA体系增强的共振光散射现象,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测定纳克级核酸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在373 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25~1.250 mg/L,线性公式为△I RLS=283.14C+2.26(mg/L),相关系数为0.9983,DNA的检出限为5.7 ng/mL.应用到实际样品的分析中,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hen)2(bpip)]2+ DNA 共振光散射
下载PDF
方波伏安法研究[Ru(bpy)_2dppz]^(2+)与DNA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熊岳 康天放 鲁理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合成了含有嵌入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的钌配合物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钌([Ru(bpy)2dppz]2+),并对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Ru(bpy)2dppz]2+与天然双链小牛胸腺DNA... 合成了含有嵌入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的钌配合物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钌([Ru(bpy)2dppz]2+),并对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Ru(bpy)2dppz]2+与天然双链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u(bpy)2dppz]2+配合物的嵌入配体会嵌入DNA的碱基对中,与DNA结合形成体积较大的"金属配合物-DNA"联合体,该联合体在电解质溶液中扩散速度较慢,导致溶液中游离的钌配合物分子减少,峰电流信号降低。计算得到[Ru(bpy)2dppz]2+与DNA的结合常数Ka=1.7×105 L/mol,结合位点n=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ru(bpy)2dppz]2+ 伏安法 结合常数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of DNA and Ru(1,10-phenanthroline)_2-(dipyrido[3,2-a:2′,3′-c]phenazine)^(2+)
12
作者 LING Lian sheng, HE Zhi ke,ZHANG Ping yi,ZENG Yun 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mental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9年第4期482-486,共5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phen) 2(dppz) 2+ (phen=1,10 phenanthroline,dppz=dipyrido[3,2 a:2′,3′ c]phenazine) and the calfthymus DNA were studied with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interaction of Ru(phen) 2(dppz) 2+ (phen=1,10 phenanthroline,dppz=dipyrido[3,2 a:2′,3′ c]phenazine) and the calfthymus DNA were studied with fluorescence and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u(phen) 2(dppz) 2+ , calfthymus DNA, and their interaction demonstrated that Ru(phen) 2(dppz) 2+ intercalated into the double helix of DNA via the ligand dppz. Fe(CN) 6 4- and NaCl can not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of Ru(phen) 2(dppz) 2+ DNA,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intercalation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hen) 2(dppz) 2+ DNA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luorescence intercalate binding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Ru(phen)_2(phen-NHCOCH_2Br)(PF_6)_2
13
作者 Peng WANG Yi YUAN +1 位作者 Guo Yi ZHU (Laboratory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3-374,共2页
A new active material for ECL sensor. Ru(phen)2(phen-NICH2Br)(PF6)2 has been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MS and 'H NMR. Also.some of its properties such as electrochemstry.... A new active material for ECL sensor. Ru(phen)2(phen-NICH2Br)(PF6)2 has been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MS and 'H NMR. Also.some of its properties such as electrochemstry. fluorescence and ECL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hen)_2(phen-NHCH_2Br)(PF_6_2 electrochemistry fluorescence ECL
下载PDF
Synthesis, Electrochemistry, Fluorescence and ECL of Ru (phen)2 (dcbpy) (PF62
14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5-256,共2页
A new ECL-active species. Ru (phen)_2 (dcbpy) (PF_6)_2. has been designed andsynthesized.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ESI-MS and 2D NMR. Also. itsproperties of electrochemistry. fluorescence and ECL ar... A new ECL-active species. Ru (phen)_2 (dcbpy) (PF_6)_2. has been designed andsynthesized. its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ESI-MS and 2D NMR. Also. itsproperties of electrochemistry. fluorescence and ECL are reported. which have suggested a goodhope of being used 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nd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phen)_2 (dcbpy) (PF_6)_2 electrochernistry FLUORESCENC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下载PDF
[Ru(bpy)_2dppz]^(2+)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15
作者 梁霞霞 周兵 黄荣富 《浙江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首先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光开关"分子,[Ru(bpy)2dppz]2+(简称Ru-dppz; bpy=2,2'-联吡啶,dppz=二吡啶[3, 2-a; 2', 3'-c]吩嗪),并分别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表征其结构。再利用荧光法考察了Ru-dpp... 首先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光开关"分子,[Ru(bpy)2dppz]2+(简称Ru-dppz; bpy=2,2'-联吡啶,dppz=二吡啶[3, 2-a; 2', 3'-c]吩嗪),并分别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和质谱表征其结构。再利用荧光法考察了Ru-dppz与双链DNA(ds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Ru-dppz与dsDNA的结合,Ru-dppz荧光强度增加。根据荧光滴定实验结果,计算所得Ru-dppz与dsDNA的结合常数为1.5×107L/mol,结合比为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dppz]2+ DNA 光开关 荧光 嵌入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Ru(phen)_(3)^(2+)杂化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美娟 罗祥瑞 +3 位作者 吴芳辉 张修臻 郑旭 金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3-508,共6页
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并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利用诺氟沙星(NFX)充当主发光体Ru(phen)_(3)^(2+)共反应剂的条件下,NGQDs能够促进其自身与受体Ru(phen)_(3)^(2+)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催化Ru(phen)_(3)^(2+)与NFX之间的电极反... 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并表征了其形貌和结构。利用诺氟沙星(NFX)充当主发光体Ru(phen)_(3)^(2+)共反应剂的条件下,NGQDs能够促进其自身与受体Ru(phen)_(3)^(2+)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并催化Ru(phen)_(3)^(2+)与NFX之间的电极反应,从而导致体系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显著增强的效果,构建了测定NFX的NGQDs/Ru(phen)_(3)^(2+)杂化新体系。体系ECL增量的对数值与NFX的浓度在1.0×10^(-8)~1.0×10^(-4)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3 nmol/L。该方法可用于两种商业药品制剂中NFX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ru(phen)_(3)^(2+) 诺氟沙星 电致化学发光 测定
原文传递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GMP on an ITO electrode modified by the photodeposi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onto a monolayer TiO_2 nanosheets/[Ru(phen)_2(dC18bpy)]^(2+) hybrid film
17
作者 CHEN Xi' An WANG Shun LIN JuanJuan LIU AiLi HUANG ShaoM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483-489,共7页
An indium tin oxide(ITO)electrode coated with monolayer TiO2/[Ru(phen)2(dC18bpy)] 2+ (phen=1,10-phenanthroline, dC18bpy=4,4′-dioctadecyl-2,2′-bipyridyl)hybrid film(denoted as ITO/TiO2-Ru)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he ... An indium tin oxide(ITO)electrode coated with monolayer TiO2/[Ru(phen)2(dC18bpy)] 2+ (phen=1,10-phenanthroline, dC18bpy=4,4′-dioctadecyl-2,2′-bipyridyl)hybrid film(denoted as ITO/TiO2-Ru)has been prepared using the modified Langmuir-Blodgett(LB)method,and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mononucleotide of guanosine 5′-monophosphate(GMP)on an ITO/TiO2-Ru electrode after Pd-photodeposition(denoted as ITO/TiO2-Ru/Pd)has been studied.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single-layered hybrid film of TiO2 nanosheets/[Ru(phen)2(dC18bpy)] 2+is closely packed at a surface pressure of 25 mN m 1and has a thickness of(3.20±0.5)n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show the forma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hybrid film with radii of 20–200 nm by the reduction of[Pd(NH3)4] 2+ under light irradiation.When it is applied to oxidize GMP,a larger catalytic oxidative current is achieved on the ITO/TiO2-Ru/Pd electrode at the external potential above 700 mV(vs.Ag|AgCl|KCl)in comparison with the naked ITO electrode and ITO/TiO2-Ru electrode.Such a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d nanoparticles are able to hamper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 hole pairs and reduce the counterwork of insulating long alkyl chains of amphiphilic Ru(II)complexes,and thus develops the electron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produces the enhanced redox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 method TiO2/[ruphen2(dC18bpy)] 2 hybrid film P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electrode electrocatalysis
原文传递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半胱氨酸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伯安 郗娟 何治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半胱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半胱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 在酸性条件下,半胱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半胱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半胱氨酸在1.0×10-8~8.0×10-7g/mL的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3.7×10-9g/mL,对质量浓度为2.0×10-7g/mL的半胱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对合成样品中半胱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8%~102%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并对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钌(Ⅱ)-铈(Ⅳ)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半胱氨酸
下载PDF
邻菲咯啉钌(Ⅱ)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环丙沙星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治柯 袁良杰 +3 位作者 马容明 罗庆尧 余席茂 曾云鹗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714-716,共3页
试验表明,在0.01molL-1NaAc-HAc(pH5.0)底液中,环丙沙星能增强Ce(Ⅳ)氧化Ru(phen)2+3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环丙沙星的化学发光分析法,线性范围为3.6×10-7~1.2×... 试验表明,在0.01molL-1NaAc-HAc(pH5.0)底液中,环丙沙星能增强Ce(Ⅳ)氧化Ru(phen)2+3的化学发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环丙沙星的化学发光分析法,线性范围为3.6×10-7~1.2×10-5gmL-1,检测限为4.4×10-8gmL-1,对8×10-7gmL-1和5×10-5gmL-1的环丙沙星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和3.3%,该法用于片剂中环丙沙星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抗菌药 邻菲咯啉钌 化学发光分析 测定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伯安 郗娟 何治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色氨酸在7.5×10-8~8 0×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5 16×10-8g/mL,对浓度为2 5×10-7g/mL的色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2%.对合成样品中色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9 1%~100.8%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钌(Ⅱ)-铈(Ⅳ)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色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