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 (phen)_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雷 杨光 +2 位作者 吴建中 计亮年 许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0-54,共5页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 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和鱼精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phen)32+与小牛胸腺DNA作用为插入作用方式,而与鱼精DNA的作用却是面式结合方式.该配合物与这两种DNA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下载PDF
Ru(phen)_3^(2+)-SO_3^(2-)-KBrO_3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SO_2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治柯 吴风武 +2 位作者 孟辉 罗庆尧 曾云鹗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389-392,共4页
介绍了 Ru(phen) 2 +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介绍了 Ru(phen) 2 +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10 - 4 mol· L- 1亚硫酸盐溶液 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Ru(bipy)_3^(2+)/Ru(phen)_3^(2+)-有机酸-Ce^(Ⅳ)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比较研究
3
作者 吴风武 何治柯 +1 位作者 罗庆尧 曾云鹗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829-832,共4页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3 /Ru(phen)2+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3 /Ru(phen)2+3 的发光强度...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3 /Ru(phen)2+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3 /Ru(phen)2+3 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 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2+3 的发光强度高于Ru(bipy)2+3 的发光强度. 几种有机酸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效果为:乳酸< 丙氨酸< 丙酮酸< 草酸. 在不同有机酸存在下,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活化能可降低7~14 kcal·m o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Ru(bpy)_3^(2+)在MCM-48中的组装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房铭 张萍 +2 位作者 李守贵 王悦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py) 2+ 3 loading level in MCM 48.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Ru(bpy) 2+ 3/MCM 48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MCM 48 was red shifted when acetone vapor was introduc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MCM-48
下载PDF
Fe(phen)_3^(2+)光度法测定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被引量:4
5
作者 付燕 王爱香 +4 位作者 马东平 李岩 吴建林 郭晓 高锦章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49-52,共4页
采用Fe(phen)32+光度法测定了辉光放电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考察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工作电压、溶液电导率和初始pH对.OH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为560 V,溶液电导率为4.500 mS/cm,初始pH=3.20的情况下,在盐桥装置中6... 采用Fe(phen)32+光度法测定了辉光放电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考察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工作电压、溶液电导率和初始pH对.OH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为560 V,溶液电导率为4.500 mS/cm,初始pH=3.20的情况下,在盐桥装置中60 min内捕获到.OH的浓度约为1.01×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hen)3^2+光度法 (·OH)
下载PDF
Fe(phen)_3^(2+)光度法研究Fenton试剂体系中·OH生成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6
作者 罗刚 黄君礼 +1 位作者 于克浩 张全兴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6期23-25,51,共4页
提高Fenton试剂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效率 ,关键在于提高体系中·OH的生成率与利用率。本文采用间接测定·OH的方法 ,对Fenton试剂体系中·OH的表观生成率进行测定。并详细考查了催化剂Fe2 + 的浓度、H2 O2 的投加量、pH值、... 提高Fenton试剂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效率 ,关键在于提高体系中·OH的生成率与利用率。本文采用间接测定·OH的方法 ,对Fenton试剂体系中·OH的表观生成率进行测定。并详细考查了催化剂Fe2 + 的浓度、H2 O2 的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体系中·OH的表观生成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hen)3^2+ ·OH
下载PDF
Ru(bpy)_3^(2+)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易长青 陈曦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4期56-65,共10页
将可电化学再生的电致化学发光 (ECL)试剂固定于电极表面 ,由此获得ECL传感器 ,从而减少分析过程中试剂的消耗和简化实验装置。本文综述了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的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ECL ^ru(BPY)3^2+
下载PDF
普利沙星与Co(phen)_3^(2+)及DNA间结合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
8
作者 陈昌云 李小华 +2 位作者 单云 夏娟 相秉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820,共3页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104L/mol。电化学测量表明,在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中加入DNA后,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的峰电流下降,峰电位差增大了17 mV,式电位负移了3.5 mV,推断络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hen)3^2+ CT-DNA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印刷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
9
作者 林振宇 陈金花 +1 位作者 孙建军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H 6.0的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所研制的ECL传感器测定C2O24-,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7~1.0×0-5mol.L-1,检测限为1.2×10-7mol.L-1(S/N=3)。根据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来测定其他的成分,如氨基酸,TprA(三丙胺),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物质。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器进行印刷的话,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 ^ru(BPY)3^2+ ^C2O4^2-
下载PDF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猝灭Ru(bpy)_3^(2+)发光的研究
10
作者 段春迎 朱龙根 游效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715-720,共6页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该类二茂铁衍生物能有效地猝灭Ru(bPY)_3^(2+)的发光,Stern-Volmer图呈线性关系,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_q为10(?)dm^3/mol·s^(-1)数量级.猝灭过程按电子转移还原机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下载PDF
PLFX-Co(phen)_3^(2+)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性质及切割活性
11
作者 陈昌云 柳闽生 +1 位作者 陈全战 王小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等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PLFX)-Co(phen)32+与CT-DNA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和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了复合物,配比为2∶1;向PLFX-Co(phen)32+体系中,加入CT-DNA后,复合物进一步与... 利用荧光光谱及流体动力学等方法,研究了普利沙星(PLFX)-Co(phen)32+与CT-DNA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和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了复合物,配比为2∶1;向PLFX-Co(phen)32+体系中,加入CT-DNA后,复合物进一步与DNA相结合,结合常数为2.18×105L/mol。通过粘度法、熔点测定及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与CT-DNA间主要是沟槽作用;PLFX-Co(phen)32+能够有效切割质粒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hen)3^2+ CTDNA
下载PDF
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_3]^(2+)荧光性能影响
12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石士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77-1380,共4页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颗粒和团聚体。同时,在吸收光谱的长波段处观察到明显的新的吸收带,随着KCl量的增加,新吸收带峰值逐渐红移并展宽。随着KCl量的增加,[Ru(bpy)3]2+荧光强度先猝灭而后逐渐增强,直至达到一个定值。文章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等方面探讨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3]2+荧光性能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ru(bpy)3]^2+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ECL的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13
作者 王君 李芬 +1 位作者 韩鹤友 徐国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45-47,共3页
对Ru(bpy)32+ECL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基于Ru(bpy)32+ECL的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和DNA探针的检测原理及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 ^ru(BPY)3^2+ DNA
下载PDF
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Ru(phen)_2(dppz)]^(2+)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俊 郑康成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 综述了近20年来典型的DNA-分子光开关钌(Ⅱ)多吡啶类配合物[Ru(phen)2(dppz)]2+在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阐明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式以及在一些相关热点问题上的争议,同时还介绍了该配合物在DNA-结构识别及定量分析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基于此,还对DNA-分子光开关钌配合物的开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ru(phen)2(dppz)]^2+
下载PDF
自组装DNA与[Co(phen)_3]^(2+/3+)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丽琴 周剑章 +2 位作者 吴玲玲 董平 林仲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5-319,共5页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 ss DNA及 ds DNA与钴邻菲啉配合物离子 ( [Co( phen) 3 ]2 +/ 3 +)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获得相互作用位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信息 . ds DNA与 [Co( phen) 3 ]2 +/ 3 +存在一定的嵌插...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 ss DNA及 ds DNA与钴邻菲啉配合物离子 ( [Co( phen) 3 ]2 +/ 3 +)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获得相互作用位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信息 . ds DNA与 [Co( phen) 3 ]2 +/ 3 +存在一定的嵌插作用 ,即配合物通过配体邻菲啉 ( phen)环以嵌插模式结合在碱基 A-T及 G-C富集区 ,同时与磷酸二酯键 PO2 结合 ,并伴随 ds DNA螺旋构象由 B型向 A型转变 ;而 [Co( phen) 3 ]2 +/ 3 +则是以静电模式与 ss DNA的磷酸二酯键 PO2 及脱氧核糖组成的骨架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DNA DSDNA ^[Co(phen)3]^2+/3+ DNA
下载PDF
Ru(bipy)_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检测氢氯噻嗪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琳 郁丰善 陈芳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基于氢氯噻嗪对三(2,2′-联吡啶)钌(Ⅱ)(Ru(bipy)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构建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氢氯噻嗪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5.0×10-3~2.0mg/L和3.07×10-3mg/L.对含... 基于氢氯噻嗪对三(2,2′-联吡啶)钌(Ⅱ)(Ru(bipy)32+)-Ce(Ⅳ)化学发光体系的增强作用,构建了一种化学发光直接检测氢氯噻嗪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5.0×10-3~2.0mg/L和3.07×10-3mg/L.对含0.50 mg/L氢氯噻嗪的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该方法应用于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py)^2+ 3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Amino Acids by Ru(bpy)_3^(2+)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with High Sensitivity 被引量:1
17
作者 ZHOU Xiao-guang YUAN Bai-qing +3 位作者 ZHANG Lei LIU Yang HAN Dong-xue YOU Tian-y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6-379,共4页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amino acids without prior derivatization with high sensitivity. Th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xhibits the detection limits and linear ranges of several amino acids comparable to or better than those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conventional ECL detection method(at 1.10-1.20 V vs. Ag/AgCl) based on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thodic ECL is promis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amino acids in bio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ru(bpy)3^2+ NATION Au electrode
下载PDF
Promo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via intercalating[Cr(C_(2)O_(4))_(3)]^(3-)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Yujie Wu Minglei Song +8 位作者 Yu-Cheng Huang Chung-Li Dong Yingying Li Yuxuan Lu Bo Zhou Dongdong Wang Jianfeng Jia Shuangyin Wang Yanyo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40-148,I0005,共10页
Rationally manipula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inducing formation and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centers still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Herein,the introduction of[Cr(... Rationally manipula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inducing formation and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centers still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Herein,the introduction of[Cr(C_(2)O_(4))_(3)]^(3-)into NiFe LDHs by intercalation engineering to promot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chieves an adv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ctivity.In view of the weak electronegativity of Cr^(3+) in[Cr(C_(2)O_(4))_(3)]^(3-),the intercalation of[Cr(C_(2)O_(4))_(3)]^(3-)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n electron-rich structure of Fe sites in NiFe LDHs,and higher valence state of Ni can be formed with the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Fe and Ni.The optimize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NiFe-[Cr(C_(2)O_(4))_(3)]^(3-)-LDHs with more active Ni^(3+) species and the expedited dynamic generation of Ni^(3+) (Fe)OOH phase during the OER process contributed to its excellent catalytic property,revealed by in situ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Raman spectroscopy,and quasi-in situ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With the modulate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 sites,NiFe-[Cr(C_(2)O_(4))_(3)]^(3-)-LDHs exhibited promoted OER property with a lower overpotential of 236 mV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This work illustrates the intercalation of conjugated anion to dynamically construct desired Ni^(3+) sites with the optimal electronic environment for improved OER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Cr(C_(2)O_(4))_(3)]^(3-)intercalation Dynamic restructuring Operando spectroscopies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AuNPs/Nafion/GC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脯氨酸
19
作者 高红方 王玉凤 漆红兰 《化学传感器》 CAS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滴涂法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Ru(bpy)_3^(2+)/Au NP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基于脯氨酸对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信号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脯氨酸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9.5的碳酸盐介质中,电化学发光强度与... 利用滴涂法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Ru(bpy)_3^(2+)/Au NP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基于脯氨酸对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信号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脯氨酸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9.5的碳酸盐介质中,电化学发光强度与脯氨酸浓度在2.0×10^(-10)~1.0×10^(-8)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10^(-11)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下载PDF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振荣 程大典 +3 位作者 吴振奕 李建霖 詹梦熊 郑兰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 XPS, electronic spectra and 31 P NM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of η 2 form can be formed by C 60 bonding to Ru(NO) 2(PPh 3) 2 in the σ π way and there is hyperconjugation effect in the molecule. So electrons will flow easier and photoelectric effect for this new compound is expected.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supposed. The ruthenium is 4 coordinate in the complex, bonding to two carbon atoms, to one PPh 3 and to one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η^2-C60[ru(NO)(PPh3)]2 6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