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入声在赣、客方言中的演变 被引量:21
1
作者 蒋平 谢留文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8,共8页
本文考察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在十七个赣、客方言中的演变。这些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和北部,以及湖南东部。我们的考察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古入声调在这些方言中的演变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古全浊声母字的入声调一般归去声或阳去,古... 本文考察古入声字的声调和韵母在十七个赣、客方言中的演变。这些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中西部和北部,以及湖南东部。我们的考察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古入声调在这些方言中的演变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古全浊声母字的入声调一般归去声或阳去,古清声母的入声调在江西中西部和湖南东部一般归阴平,在江西北部归阴去。第二,在江西南部的一些客家话里,古入声调的演变有两种:一种情况不仅跟声母的清浊有关,还与韵摄有关;另一种情况只跟韵摄有关。第三,古入声韵母演变呈合并趋势。入声韵尾的脱落是古入声调演变的前提。入声韵尾脱落 后,入声调由短变长。第四,入声调的演变结果有两种:一是并入与入声调值最接近的调类,二是保持入声单独的调类。个别例外是由于方言语音构造的制约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方言 入声 演变 语音构造
下载PDF
屯堡方言声调系统共时历时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伟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8-42,共5页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方言 声调 调值 入声归并
下载PDF
从元曲异文看清声母入声字的归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静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和非清入声字所构成的异文进行分析,发现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的归类与《中原音韵》的“清入归上”差距颇大。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不仅可以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分别构成异文,而且有些清入声字还具有一... 本文通过对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和非清入声字所构成的异文进行分析,发现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的归类与《中原音韵》的“清入归上”差距颇大。元曲异文中清入声字不仅可以跟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字分别构成异文,而且有些清入声字还具有一字多调的特性。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证实周德清简单把清入声字归入上声类是一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异文 清入声字 《中原音韵》 归类 周德清 汉语 语音
下载PDF
试论宋金时期北方话入近去声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在具体分析诗词用韵和宋人笔记中相关记载两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入声在宋金时期北方话中仍作为一个独立的调类存在,还未分化,可能保留喉塞韵尾,听感上和去声很接近,正处在入声消变过程中的"入近去声"阶段。
关键词 宋金时期 阴入通押 入近去声
下载PDF
鲁北三县语调的“单调性”及其对“舒声促化”和“准舒声促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洪民 《语言科学》 2006年第2期66-75,共10页
鲁北沾化、滨县、利津三县不以语调作为表达语气的手段,所以语调趋于单一,我们称之为“单调性”。三县又同中有异,沾化方言服从了生理因素决定的语句总体音阶运动的下倾走势,语调一律趋降;滨县则因清声母入声字派入上声,不同于沾化的归... 鲁北沾化、滨县、利津三县不以语调作为表达语气的手段,所以语调趋于单一,我们称之为“单调性”。三县又同中有异,沾化方言服从了生理因素决定的语句总体音阶运动的下倾走势,语调一律趋降;滨县则因清声母入声字派入上声,不同于沾化的归派阴平,而在这些字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上扬腔格语调,这种腔格几乎覆盖了滨县方言的所有句子,从而迫使某些阴平字变入上声,以向派入上声的清入字靠拢,这我们称之为“准舒声促化”现象;利津方言语调同滨县,因利津尚存在入声,所以这种上扬腔格语调首先阻止了清入字向阴平的转化,另外还吸纳了一些他调字向清入字趋同,亦即发生了舒声促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调 单调性 上扬语调 清入归上 舒声促化
下载PDF
江苏东北部多方言交界地区入声的演变类型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晓青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141,共5页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许多语言现象或是产生或是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方言共时分布的对比中看到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及其所辖赣榆、东海、海州、灌云等县(区),是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的交界地区,也是古入声从保留到消失的过渡地带。在这个地区,入声的变化类型、方式和走向复杂多样。从调类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边界方言"三种类型,此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单独讨论。从调值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B类C类地区(包括D类)的短调和长调以及C类地区阴平、上声和入声的区别等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并辅以语音实验的结果,说明调值现状的复杂性。此外,该地区入声韵类的归并和入声字的舒化及又读也值得重视和讨论。入声调类、调值、韵母三种变化相互关联,构成该地区入声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东北部 多种方言 交界地区 入声变化
下载PDF
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民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关键词 会宁话 古平声 古入声 演变
下载PDF
河北阳原西城方言语音记略
8
作者 楚艳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2-45,共4页
把西城方言语音同《广韵》、普通话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比较,分析了西城方言语音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演变规律,并对其例外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西城方言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存在入声,近些年西城方言的入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西城方言 语音 《广韵》 普通话 入声
下载PDF
《元声韵学大成》声调研究
9
作者 邹德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人们研究《元声韵学大成》一书的声调会发现,此书具有平声不分阴阳、全浊上声字变成浊去和清去、入声音节结尾辅音已有混同等特征。这些声调现象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状况,因此可以说,《元声韵学大成》是一部反映时音的著作。
关键词 《元声韵学大成》 声调 入声 平分阴阳
下载PDF
湖南溆浦方言古入声字的演变
10
作者 夏先忠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8-101,共4页
古入声字在方言中的演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试图从古入声调和古入声韵两方面探讨作者母语(溆浦方言)的古入声字演变特征,归纳其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 古入声调 古入声韵 分化 合并 演变
下载PDF
略论江有诰《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秋颖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2-45,共4页
《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1、时人及后代学者的评价。段玉裁、方东树、姜亮夫、王力、唐作藩等的评论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入声表》对入声与平声关系的处理超过前代学者,... 《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入声表》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1、时人及后代学者的评价。段玉裁、方东树、姜亮夫、王力、唐作藩等的评论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入声表》对入声与平声关系的处理超过前代学者,体现了江有诰具备极深的审音之功等;2、《入声表》对后代古音学的影响。《入声表》是制作韵表的典范,给先秦语音尤其是韵部系统作了韵图,使后人据此可以看到当时语音系统的面貌,对规范上古韵表的制作、明确古韵构成及古音拟测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入声表》的失误及其不足,主要体现在古韵系统不尽完善,韵字选择上有时过于相信前人而于自身系统不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表 古音学史 韵表 古韵 古音拟测
下载PDF
大同方言的常用入声词缀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洋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6期42-44,共3页
长期以来入声一直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同方言之中。"圪"词缀和"忽"词缀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的入声词缀。本文描述了"圪"词缀和"忽"词缀的早期形式和构词方式,以... 长期以来入声一直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同方言之中。"圪"词缀和"忽"词缀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的入声词缀。本文描述了"圪"词缀和"忽"词缀的早期形式和构词方式,以展示大同方言词汇的部分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 “圪”词缀 “忽”词缀
下载PDF
襄樊方言音系与普通话对应——襄樊方言音系之二:古入声字派生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传富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5-67,共3页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也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也没有入声。所不同的是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樊方言中古入...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也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也没有入声。所不同的是普通话是"入派四声",而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则是"入派一声"。本文主要分析了襄樊方言中古入声字派生的对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方言 古入声字 派生 对应规律
下载PDF
益阳方言“去入同调”现象探析
14
作者 王定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绝大部分的中古去声字与中古入声字在益阳方言中的调值相同,出现了"去入同调"的现象。由于目前还不能从历史演变上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益阳方言是"去声变入"还是"入声变去&quo...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绝大部分的中古去声字与中古入声字在益阳方言中的调值相同,出现了"去入同调"的现象。由于目前还不能从历史演变上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益阳方言是"去声变入"还是"入声变去",只能通过分析该方言的语言实际,充分考虑方言之间的比较以及古今音的比较等因素,将益阳方言的"去入同调"现象看作是"入声变去"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阳方言 湘语 去声 入声 调值
下载PDF
《元曲选·音释》清入考
15
作者 钟惠尧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50-52,共3页
《元曲选·音释》是明代戏曲家臧晋叔编辑的《元曲选》中的注音部分,考察其中的清声母入声字,可以发现其归派情况大抵与《中原音韵》相同,但也有些许的例外和略微入声的痕迹,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 《元曲选·音释》 清声母入声字 归派情况
下载PDF
晋语入声研究的新角度
16
作者 王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晋语是目前唯一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入声也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晋语入声的特点在各个晋语方言中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入声特征日渐消失。然而,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晋语... 晋语是目前唯一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入声也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晋语入声的特点在各个晋语方言中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入声特征日渐消失。然而,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晋语的研究需要,试提出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语言变异的变项规则分析法探讨晋语入声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入声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变项规则分析法
下载PDF
阶曲线法能否用于平等混合型方言声调层次的判定——以竹溪话入声字的归派为例
17
作者 王平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汪锋和王士元(2004)和王洪君(2006)相继运用阶曲线判定法讨论了北京话清入归调的层次问题。竹溪话存在古入声字无条件归派的现象,本文讨论在竹溪话中运用阶曲线判定法确定入声层次时所面临的情况:清入的核心高低阶曲线和核心常用阶曲线... 汪锋和王士元(2004)和王洪君(2006)相继运用阶曲线判定法讨论了北京话清入归调的层次问题。竹溪话存在古入声字无条件归派的现象,本文讨论在竹溪话中运用阶曲线判定法确定入声层次时所面临的情况:清入的核心高低阶曲线和核心常用阶曲线呈相反走向,清入核心高低阶曲线和次浊入核心高低阶曲线也呈相反走向,于是引发了对阶曲线法能否用于汉语方言声调层次判定的思考。经过对竹溪话自身语言特点、地理位置、移民历史的梳理,以及对语言接触类型的考察,可以发现竹溪话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方言,今清入、次浊入的无条件分化是由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入声调类的平等混合造成的,阶曲线判定法不能用于此种平等混合型方言声调层次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曲线 竹溪话 入声 平等混合
下载PDF
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反映的声调变化
18
作者 谢洁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6-79,共4页
宋代河南地区文人诗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阴入通押韵段是研究宋代通语声调的重要材料。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中入韵的全浊上声字有93个,只与去声字押韵的有26个,兼押上去声字的有60个;入声韵叶入阴声韵的有23个韵字。这些用韵材料... 宋代河南地区文人诗词用韵中的上去通押韵段、阴入通押韵段是研究宋代通语声调的重要材料。宋代河南地区诗词用韵中入韵的全浊上声字有93个,只与去声字押韵的有26个,兼押上去声字的有60个;入声韵叶入阴声韵的有23个韵字。这些用韵材料能显示出宋代通语中浊上变去的进程以及入声韵尾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河南 诗词用韵 浊上变去 阴入通叶
下载PDF
“鼻”的读音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化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在官话、晋语、吴语、平话以及其他部分南方方言中,"鼻"的读音一般来自全浊入声。这个读音《广韵》失记,与其去声一读当都是来自上古並母质韵长入声。普通话"鼻"的读音也是来自这个失记的读音。
关键词 “鼻” 全浊入声 方言
原文传递
山东明水方言的声调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晓虹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山东明水方言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北京话的阳平和上声在明水方言中合併为上声。入声主要由古清入字组成,只在老派中存在,新派也併入上声。新派入声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连续变调的影响。
关键词 方言 入声 声调 上声 北京话 连读变调 字组 阳平 存在 消失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