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散Ru/Si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_(2)加氢中的应用
1
作者 颜琳琳 魏宇学 +2 位作者 张成华 相宏伟 李永旺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 氮化硅是一种良好的载体,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能够较好地锚定金属,显著提高金属分散度。但是,商品氮化硅比表面积较低,对金属分散作用仍然有限。因此,以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氮化硅(Si_(3)N_(4))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Ru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2.0%)的催化剂(分别为0.5%Ru/Si_(3)N_(4)、1.0%Ru/Si_(3)N_(4)和2.0%Ru/Si_(3)N_(4)),并以商品氮化硅(Si_(3)N_(4)-C)为载体制备了2.0%Ru/Si_(3)N_(4)-C催化剂作为对照组。表征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测试了其在300℃、0.1 MPa下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结果显示,与Si_(3)N_(4)-C相比,Si_(3)N_(4)的比表面积较高(502 m^(2)/g),Si_(3)N_(4)作为载体显著提高了金属分散度,降低了金属粒径,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0.5%Ru/Si_(3)N_(4)的金属粒径较小,展现出强的H_(2)吸附能力,H难以解吸,抑制了中间物种CO加氢生成CH_(4)。随着Ru负载量增加,金属粒径增大,催化剂的CH_(4)选择性更好。Ru/Si_(3)N_(4)系列催化剂中,2.0%Ru/Si_(3)N_(4)的CH_(4)选择性较高(98.8%)。空速为10000 m L/(g·h)时,0.5%Ru/Si_(3)N_(4)的CO选择性为88.2%。与2.0%Ru/Si_(3)N_(4)相比,2.0%Ru/Si_(3)N_(4)-C的金属粒径更大,活性位点较少,活性更低。2.0%Ru/Si_(3)N_(4)和2.0%Ru/Si_(3)N_(4)-C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3.1%和9.2%。Si_(3)N_(4)有效提高了金属分散度,提高了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通过调控Ru负载量控制催化剂金属粒径,可实现对产物CO或CH_(4)选择性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Ru/Si_(3)N_(4)催化剂 CH_(4)选择性 CO选择性
下载PDF
利用SHIP-IN-BOTTLE技术在NaY分子筛中合成Ru_8(CO)_(12)原子簇 被引量:1
2
作者 肖丰收 徐如人 +2 位作者 何亚男 丁红 张艳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利用SHIP-IN-BOTTLE技术在NaY分子筛中合成Ru_8(CO)_(12)原子簇肖丰收,徐如人,何亚男,丁红,张艳秋(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原子簇,Ru_3(CO)_12,NaY分子筛,钌,羰... 利用SHIP-IN-BOTTLE技术在NaY分子筛中合成Ru_8(CO)_(12)原子簇肖丰收,徐如人,何亚男,丁红,张艳秋(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原子簇,Ru_3(CO)_12,NaY分子筛,钌,羰基在多相催化研究中,金属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 ru3(CO)12 羰基 氧化钠
下载PDF
An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magneto-immunosensor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hs-cTnI on a microfluidic chip
3
作者 Yun Hui Zhen Zhao +7 位作者 Weiliang Shu Fengshan Shen Weijun Kong Shengyong Geng Zhen Xu Tianzhun Wu Wenhua Zhou Xuefeng Yu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precise quantitation of trace-level crucial biomarkers in a complex sample matrix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For example,the detection of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 (hs-c...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precise quantitation of trace-level crucial biomarkers in a complex sample matrix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For example,the detection of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 (hs-cTnI)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Based on the use of an electrode modified b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CNTs) and a Ru(bpy)32+-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 (Ru@SiO2)/tripropylamine (TPA) system,a novel type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ECL) magnetoimmunosensor is developed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hs-cTnI.In this approach,a large amount of[Ru(bpy)3]2+is loaded in SiO2(silica nanoparticles) as luminophores with high luminescent efficiency and SWCNTs as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cation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electrooxidation ability for TPA.Subsequently,a hierarchical micropillar array of microstructures is fabricated with a magnet placed at each end to efficiently confine a single layer of immunomagnetic microbead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and enable 7.5-fold signal enhancement In particular,the use of transparent SWCNTs to modify a transparent ITO electrode provides a two-order-of-magnitude ECL signal amplification.A good linear calibration curve is developed for hs-cTnI concentrations over a wide range from 10 fg/ml to 10 ng/ml,with the limit of detection calculated as 8.720 fg/ml (S/N=3).This ultrasensitive immunosensor exhibits superior detection performance with remarkable stability,reproducibility,and selectivity.Satisfactory recoveries are obtained in the detection of hs-cTnI in human serum,providing a potentia analysis protoco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magneto-immunosensor Microfluidic chip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Ru(bpy)3]2+-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
下载PDF
担载Ru_3(CO)_(12)络合物脱羰基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慧珍 王利盛 +1 位作者 吕丽昕 施介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担载于Al_2O_3或ZrO_2上的Ru_3(CO)_(12)络合物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出现表征单核钌羰基氧化络合物的一对特征羰基带,担载于ZrO_2上者还同时出现桥式羰基带。担载络合物在真空中升温至100℃以上时也出现表征络合物发生氧化的一对特征羰基... 担载于Al_2O_3或ZrO_2上的Ru_3(CO)_(12)络合物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出现表征单核钌羰基氧化络合物的一对特征羰基带,担载于ZrO_2上者还同时出现桥式羰基带。担载络合物在真空中升温至100℃以上时也出现表征络合物发生氧化的一对特征羰基带,升温至500℃以上可以完全脱羰基而成为分散型氧化钌催化剂。担载络合物在CO中升温时,在200℃左右出现表征多种单核钌羰基氧化络合物(Ru(CO)_yO_2)的特征羰基带,升温至600~700℃时,部分表面络合物分解成分散型氧化钌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3(CO)12 络合物 催化剂 脱羰基
下载PDF
电场作用下金属串配合物[Ru_3(dpa)_4]L_2(L=Cl,C≡N,C≡CPh)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胜楠 莫小婵 +3 位作者 陈彤 周沃华 徐志广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7,共9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的含二吡啶胺配体(dpa)的金属串配合物[Ru3(dpa)4]L2(1:L=Cl,2:C≡N,3:C≡CPh)的Ru—Ru,Ru—L键及其在电场作用下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配合物... 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的含二吡啶胺配体(dpa)的金属串配合物[Ru3(dpa)4]L2(1:L=Cl,2:C≡N,3:C≡CPh)的Ru—Ru,Ru—L键及其在电场作用下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配合物基态均存在Ru6+3离域三重键,1中具有1个σ43和2个!43离域键,2中具有σ23,!53和δ53离域键,3中具有1个σ23和2个!53离域键.1的轴向配体形成Ru—Cl弱配位σ键,2和3中Ru与C≡N和C≡CPh(下文简写为CN和CCPh)除形成Ru—C配位σ键外,还具有Ru(dyz,dxz)→L(!*C-N或!*C-C)反馈!键,减弱了Ru—Ru离域!键.且2的CN中N的电负性较大,其反馈!键更强使Ru—Ru键最弱,故Ru—Ru距离为2〉3〉1.(2)电场作用下,低电势端的Ru—Ru和Ru—L键缩短,而高电势端的Ru—Ru和Ru—L键增长;轴向配体的负电荷向高电势端转移,而Ru的正电荷则向低电势端移动;高电势端Ru的自旋密度减小,而低电势端Ru和L的自旋密度增大.因3中CCPh共轭性强,故电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对电场更敏感,有利于电子在分子轴的传输.1-3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能级和能隙在电场作用下均较稳定.在电场中前线轨道仍能保持金属轴的离域,有利于电子传输.(3)含更大的共轭轴向配体CCPh的3的HOMO-LUMO能隙小于具有相同自旋态的2,故3的导电性可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串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场 ru3^6+离域多重键 分子导线
下载PDF
吡啶酰胺基配体与Mn^(2+)、Fe^(3+)、Ru^(3+)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环己烯的氧化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戚建英 杨启云 +3 位作者 胡家元 韩银仙 邓立生 李贤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35-536,共2页
The Complex of the ligands containing pyridinecarboxamide with Mn2+, Fe3=,Ru3+ had been Synthesized. The composition andstructure of the metal complex had been determined by UV, IR.TG, XP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hen... The Complex of the ligands containing pyridinecarboxamide with Mn2+, Fe3=,Ru3+ had been Synthesized. The composition andstructure of the metal complex had been determined by UV, IR.TG, XP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When the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was catalyzed by the complexes with oxygen as oxided, the conversion reached 45.7%, the seleCtivity of cyclohexenone is 64.6%.Ruthenium complexes exhibits better selectivity for 1,2-cyclohexene ox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甲酰胺 配合物 环己烯 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Ru_2Si_3在应力作用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冬萌 贾锐 +1 位作者 谢泉 赵珂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7-912,共6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应力下Ru2Si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正应力的逐渐增大,导带向高能方向移动,带隙Eg明显展宽;随着负应力的逐渐增...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应力下Ru2Si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正应力的逐渐增大,导带向高能方向移动,带隙Eg明显展宽;随着负应力的逐渐增大,带隙缓慢减小并且始终为直接带隙。光学性质曲线随着负应力的不断减小至正应力的不断增大都向高能方向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2Si3 第一性原理 应力 电子结构
下载PDF
Me_3NO存在下Ru_3(CO)_(11)L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与机理
8
作者 师彦龙 高忆慈 +1 位作者 申建坤 史启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Me_3NO存在下Ru_3(CO)_(11)L(L_=PPh_3,PBu_3~n)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Ru_3(CO)_(11)L中的CO被配体L取代生成Ru_3(CO)_9L_3。当L=PPh_3,r=(k_1+k_2[Me_3NO])[Ru_3(CO)_(11)L];L=PBu_3~n,r=(k_1+k_2[PBu_3... 本文研究了在Me_3NO存在下Ru_3(CO)_(11)L(L_=PPh_3,PBu_3~n)的CO取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Ru_3(CO)_(11)L中的CO被配体L取代生成Ru_3(CO)_9L_3。当L=PPh_3,r=(k_1+k_2[Me_3NO])[Ru_3(CO)_(11)L];L=PBu_3~n,r=(k_1+k_2[PBu_3~n])[Ru_3(CO)_(11)L].除了涉及简单的离解机理外,还存在着按缔合机理进行的简单CO热取代与Me_3NO对Ru_3(CO)_(11)L中羰基碳的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3(CO)11L CO取代 Me3NO 有机钌
下载PDF
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电极对三联吡啶钌(Ⅱ)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秀英 周敏 +3 位作者 付周周 任小娜 宋青云 马永钧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稀土铕(Ⅲ)离子掺杂的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修饰电极上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探讨了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其电致化学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稀土铕(Ⅲ)离子掺杂的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修饰电极上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探讨了Ru(bipy)32+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其电致化学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学修饰电极对Ru(bipy)32+有稳定、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Ru(bipy)32+催化氧化过程的脉冲峰电流与裸铂电极上的脉冲氧化峰电流相比提高约一个数量级,其氧化峰电位也向阴极移动约15 mV,且催化峰电流与Ru(bipy)32+的浓度在0.05~0.5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3.84+4.41C(r=0.999 5,n=4).同时,该化学修饰电极还可以大大提高Ru(bi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效率,非常有利于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py)3^2+ 类普鲁士蓝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Rh掺杂的Ru_2Si_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冬萌 贾锐 +1 位作者 谢泉 赵珂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0-965,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计算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对Ru2Si3掺Rh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掺入Rh原子使得Ru2Si3的晶胞体积有所增大,Rh替换RuⅢ位的Ru原子使得体系处于稳定态,导电类...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计算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对Ru2Si3掺Rh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掺入Rh原子使得Ru2Si3的晶胞体积有所增大,Rh替换RuⅢ位的Ru原子使得体系处于稳定态,导电类型变为n型,静态介电函数值为ε1(0)=25.201 4,折射率n0的值有所增大为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Ru2Si3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CO在担载Ru催化剂上的吸脱附作用及其表面加氢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慧珍 施介华 +1 位作者 王利盛 吕丽昕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研究了担载于Al_2O_3和ZrO_2上的以Ru_3(CO)_(12)为前体的[Ru]和以RuCl_3为前体的Ru催化剂的TPR特性、CO吸脱附行为及其表面加H_2反应。担载于Al_2O_3上的[Ru]和Ru催化剂上部分物相较担载于ZrO_2上者难于还原。CO在氧化[Ru]催化剂上主要... 研究了担载于Al_2O_3和ZrO_2上的以Ru_3(CO)_(12)为前体的[Ru]和以RuCl_3为前体的Ru催化剂的TPR特性、CO吸脱附行为及其表面加H_2反应。担载于Al_2O_3上的[Ru]和Ru催化剂上部分物相较担载于ZrO_2上者难于还原。CO在氧化[Ru]催化剂上主要以Ru(CO)yO_2表面络合物形式存在,在还原[Ru]和Ru、以及氧化Ru催化剂上CO以吸附物种形式存在。在Ru离子上的CO比在Ru原子上者难于脱附。以ZrO_2为载体的[Ru]和Ru催化剂上的CO加H_2生成CH_4的性能显著优于以Al_2O_3为载体者,担载[Ru]催化剂上的CO加H_2性能略优于担载Ru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催化剂 一氧化碳 吸脱附 加氢
下载PDF
新型白光LED的光谱特性和相关结温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长奇 张方辉 张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9-943,共5页
利用蓝光LED芯片激发[Ru(dtb-bpy)3]2+(PF6-)2和YAG混合荧光粉的方法制备了新型白光LED,研究了随着[Ru(dtb-bpy)3]2+(PF6-)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白光LED光谱特性的变化。当[Ru(dtb-bpy)3]2+(PF6-)2的质量分数为1.5%时,白光LED的显色指数... 利用蓝光LED芯片激发[Ru(dtb-bpy)3]2+(PF6-)2和YAG混合荧光粉的方法制备了新型白光LED,研究了随着[Ru(dtb-bpy)3]2+(PF6-)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白光LED光谱特性的变化。当[Ru(dtb-bpy)3]2+(PF6-)2的质量分数为1.5%时,白光LED的显色指数达到83.2,效率相对于其含量为0%时下降了约20%。另外,研究了结温对于一体化封装的该新型白光LED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显色LED的结温从30℃上升到130℃的过程中,芯片的蓝光辐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共降低了27.73%,随之也导致该白光LED总发光强度的衰减,而且其发光效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共衰减了31.76%,但是其显色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性 磷光材料 [Ru(dtb-bpy)3]2+(PF6-)2 有机材料 结温
下载PDF
穿孔电极对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贵虹 邢达 谭石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3-495,共3页
The rel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intensity with the shape of perforated and imperforated platinum electrod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CCD(Intensifi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was used to get the images o... The rel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intensity with the shape of perforated and imperforated platinum electrod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CCD(Intensifi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was used to get the images of ECL of Ru(bpy) 3 Cl 2 ·6H 2 O and tripropylamine(TPA) on the electro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L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edge of the electrode. For the perforated platinum electrode, the ECL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both on the electrode edge and the edge of the holes on the disk electrode. The ECL intensity of Ru(bpy) 3 Cl 2 ·6H 2 O measured on the four hole disk electrode was double higher than that measured on the simple disk electrode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from 1 fmol/L to 1 a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电极 RU(BPY)3^2+
下载PDF
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屈颖娟 郑行望 +1 位作者 章竹君 裴拥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6-68,共3页
基于2 [(叔丁氨基)甲基] 4 氨基 3,5 二氯苯甲醇酸盐(盐酸克伦特罗)对联吡啶钌(Ru(bpy)2+3)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1mol/L的Na2HPO4介质中,以循环伏安为电解方式,... 基于2 [(叔丁氨基)甲基] 4 氨基 3,5 二氯苯甲醇酸盐(盐酸克伦特罗)对联吡啶钌(Ru(bpy)2+3)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1mol/L的Na2HPO4介质中,以循环伏安为电解方式,联吡啶钌的浓度为1 0×10-6g/mL时,盐酸克伦特罗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敏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该方法对盐酸克伦特罗的线性范围为6.0×10-7~9.0×10-6g/mL,检出限为7.3×10-8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9%(n=7,c=1 0×10-6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 RU(BPY)3^2+ 相对标准偏差 循环伏安 增敏作用 氨基 盐酸克伦特罗 RSD HPO
下载PDF
Ru/Al2O3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云瑞 祝万鹏 +2 位作者 刘福东 王建兵 杨少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40-445,共6页
系统地考察了Ru/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Ru/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 min后对TOC的去除率可以由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71.6%.在试验考察的范围内,Ru的最佳负载量为0.1... 系统地考察了Ru/Al2O3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溶液臭氧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Ru/Al2O3可以显著提高臭氧氧化的效果,反应120 min后对TOC的去除率可以由单独臭氧氧化的23.9%提高到71.6%.在试验考察的范围内,Ru的最佳负载量为0.1%;BET和XRD分析表明焙烧温度在600℃、催化剂粒径为0.5~1.0 mm时催化剂载体主要以γ-Al2O3形式存在,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多的表面活性位点,此时催化臭氧氧化的活性最高.通过单独臭氧氧化,单独臭氧氧化后再进行催化剂吸附,催化臭氧氧化的对比试验证明了Al2O3催化剂对体系TOC的去除主要是基于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臭氧氧化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Ru/Al2O3
下载PDF
La0.8Ce0.2Fe0.9Ru0.1O3/TiO2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草甘膦废水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文静 卫皇曌 +2 位作者 王亚旻 陈丽丽 孙承林 《工业催化》 CAS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草甘膦是种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废水产量大、可生化性差。以钙钛矿型La_(0.8)Ce_(0.2)Fe_(0.9)Ru_(0.1)O_3/TiO_2为催化剂,采用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对草甘膦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并对草甘膦降解机制进行研究。应用XRD和XRF... 草甘膦是种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废水产量大、可生化性差。以钙钛矿型La_(0.8)Ce_(0.2)Fe_(0.9)Ru_(0.1)O_3/TiO_2为催化剂,采用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对草甘膦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并对草甘膦降解机制进行研究。应用XRD和XRF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具有钙钛矿结构,但由于Ru原子半径太大可能没有完全进入钙钛矿骨架,导致CWAO反应后有微量Ru溶出。考察反应温度对草甘膦降解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中C、N、P产物的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提高草甘膦转化率及对CO2和PO_4^(3-)的选择性,但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生成N_2,因为高温下NH3-N更容易被氧化成NO_2^-和NO_3^-。在实验条件下,合适的反应温度为200℃,反应180 min草甘膦转化率大于95%,同时对CO_2和N_2有较高的选择性,分别为54.59%和19.40%。应用计算量子化学计算草甘膦分子的净电荷分布,结果表明,WAO和CWAO中草甘膦反应的断键部位为C—C键、C—P键和C—N键,而后中间产物再进一步被氧化为CO_2、N_2、NO_2^-、NO_3^-、PO_4^(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La0.8Ce0.2Fe0.9Ru0.1O3/TiO2 草甘膦 催化湿式氧化 多相催化
下载PDF
富勒烯配合物η^2—C60[Ru(NO)(PPh3)]2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振荣 程大典 +3 位作者 吴振奕 李建霖 詹梦熊 郑兰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 The fullerene complex, η 2 C 60 [Ru(NO)(PPh 3)] 2,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C 60 with Ru(NO) 2(PPh 3) 2 under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refluxing. The new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 XPS, electronic spectra and 31 P NM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of η 2 form can be formed by C 60 bonding to Ru(NO) 2(PPh 3) 2 in the σ π way and there is hyperconjugation effect in the molecule. So electrons will flow easier and photoelectric effect for this new compound is expected.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supposed. The ruthenium is 4 coordinate in the complex, bonding to two carbon atoms, to one PPh 3 and to one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配合物 η^2-C60[Ru(NO)(PPh3)]2 合成 表征 碳60
下载PDF
Ru(bpy)_3^(2+)在MCM-48中的组装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8
作者 房铭 张萍 +2 位作者 李守贵 王悦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py) 2+ 3 loading level in MCM 48.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Ru(bpy) 2+ 3/MCM 48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MCM 48 was red shifted when acetone vapor was introduc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组装 发光性质 MCM-48
下载PDF
一种带有酯基并键合电子给体的新型Ru(bpy)_3的设计、合成及光谱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锋 李宏洋 +4 位作者 彭孝军 孙立成 孙世国 陈小强 张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3-719,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Ru(bpy) 3 类的光敏染料 ,利用ESI MS和 1D ,2D NMR (gCOSY ,HSQC和HMBC)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UV vis、荧光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个酯基及给电子配...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Ru(bpy) 3 类的光敏染料 ,利用ESI MS和 1D ,2D NMR (gCOSY ,HSQC和HMBC)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UV vis、荧光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个酯基及给电子配体的引入 ,改变了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氧化还原电位 ,使其MLCT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与 [Ru(bpy) 3 ] 2 + 相比发生了红移 ,拓宽了光谱的吸收范围 ,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3 MLCT激发态寿命长 ,有利于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 ;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氧化 -还原可逆性 ,且氧化电位Ru3 + /Ru2 + 与 [Ru(bpy) 3 ] 2 + 相比提高了~ 3 60mV ,增强了电子传递的驱动力 ,说明该染料是一种潜在的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 光敏染料 设计 合成 光谱特性 电化学性能 电子给体 氧化还原电位 太阳能电池 Ru(bpy)3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对[Ru(bpy)_3]^(2+)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7-1616,共10页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络聚集体.纳米银粒子造成[Ru(bpy)3]2+溶液荧光猝灭,且大尺寸的纳米银粒子引起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大.在[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电解质对纳米银聚集影响为:CaCl2>MgCl2>Ca(NO3)2>KCl>KNO3.随着[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表明一定量的电解质可产生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电解质对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为:Ca(NO3)2>CaCl2>MgCl2>KCl>KNO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Ru(bpy)3]2+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Ru(bpy)3]2+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局域场增强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电解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