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通贴膏(热压法)毒理学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宇峰 吴超权 +2 位作者 莫玉焕 农学多 曾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6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骨通贴膏(热压法)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和过敏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骨通贴膏安全性评价。结果:以骨通贴膏(热压法)样品分别给大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局部外贴,含膏浆2000 mg/kg B...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骨通贴膏(热压法)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和过敏试验、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骨通贴膏安全性评价。结果:以骨通贴膏(热压法)样品分别给大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局部外贴,含膏浆2000 mg/kg BW的一次性限量急性皮肤毒性试验,未见出现明显急性皮肤毒性反应。样品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样品对豚鼠皮肤为无致敏性;微核试验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微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通贴膏(热压法)对试验动物皮肤无刺激,不致敏,无吸收中毒,亦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橡胶 骨通贴膏 急毒 过敏 致突变
下载PDF
水凝胶型与橡胶型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2
作者 戴昌宇 《中外健康》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分析水凝胶型和橡胶型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情况。采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类型伤湿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并比较橡胶型和水凝胶型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率。研究结果显示,樟脑、薄荷脑、冰片、... 分析水凝胶型和橡胶型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情况。采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类型伤湿止痛膏中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并比较橡胶型和水凝胶型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率。研究结果显示,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与其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分别为0.65%、0.65%、0.68%与0.5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7%、99.25%、99.98%与99.97%;水凝胶型伤湿止痛膏中各挥发性成分含量均比橡胶型伤湿止痛膏高;与橡胶型相比,水凝胶型伤湿止痛膏中各挥发性成分保留率较高(P<0.05)。研究发现水凝胶型较橡胶型更能保留伤湿止痛膏中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型 橡胶型 伤湿止痛膏 挥发性
下载PDF
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表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宁 张群 +2 位作者 刘翠玲 王伟伟 高旭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评价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表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6种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模拟三单位固定桥,制作一有机玻璃母模及其个别托盘,制取24个印模并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空白... 目的:评价消毒液和表面活性剂对改良型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表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6种改良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模拟三单位固定桥,制作一有机玻璃母模及其个别托盘,制取24个印模并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表面活性剂处理;C组:2%碱性戊二醛消毒处理;D组:2%碱性戊二醛消毒后表面活性剂处理。通过体式显微镜对翻制石膏模型上的可见气泡进行计数。所得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结果:(1)除Novo及Silagum外,其余四种材料经表面活性剂后,石膏模型表面气泡减少,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6种材料经消毒处理后,表面气泡增加,与空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Rapid经消毒+表面活性剂处理后表面气泡增加(P<0.05),其余五种材料空白组与消毒+活性剂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碱性戊二醛消毒处理增加了印模材料翻制石膏模型表面的气泡数目,表面活性剂处理减少了气泡数目并且抵消或改良了消毒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印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液 表面活性剂 硅橡胶印模 石膏模型 气泡
下载PDF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在西北采暖地区外墙外保温抹面胶浆中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董素芬 黄智德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根据西北采暖地区外保温抹面胶浆的性能要求,对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废旧轮胎橡胶颗粒能够提高抹面胶浆的抗开裂性、抗冲击性和抗冻性,并能增强其隔声效果和保温性能。指出了在应用研究中... 根据西北采暖地区外保温抹面胶浆的性能要求,对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废旧轮胎橡胶颗粒能够提高抹面胶浆的抗开裂性、抗冲击性和抗冻性,并能增强其隔声效果和保温性能。指出了在应用研究中,应设置模拟环境试验测试抗裂性,选择简易型的抗冲击试验,并着重研究低温施工性能和质量。面对应用橡胶颗粒时需进行界面改性的难题,对比了已有研究中不同改性剂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确定了初步的试验方案,并指出应结合工程应用对改性剂的使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 外墙外保温抹面胶浆 环保节能 改性橡胶
下载PDF
中药外敷结合胶带固定治疗踝关节扭伤12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永淮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4-34,共1页
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结合胶带固定治疗踝关节扭伤 12 0例 ,并与单纯中药外敷治疗作对照比较。结果显示 :在临床疗效。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中药外敷 胶带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橡胶抹面胶浆的优化配制研究
6
作者 董素芬 黄智德 郝润霞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8-119,125,共3页
研究橡胶抹面胶浆旨在节能利废的同时,利用橡胶的韧性防治抹面胶浆易于开裂的质量通病,并尽量不提高生产成本。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可知,在不掺入纤维的情况下,以PVA改性的橡胶颗粒等体积代砂25%时,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量为12 kg/m3时,在... 研究橡胶抹面胶浆旨在节能利废的同时,利用橡胶的韧性防治抹面胶浆易于开裂的质量通病,并尽量不提高生产成本。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可知,在不掺入纤维的情况下,以PVA改性的橡胶颗粒等体积代砂25%时,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量为12 kg/m3时,在市售抹面胶浆基础上配制的橡胶抹面胶浆,压折比为2.84,抗冲击能力是7.5 J,拉伸黏结强度为0.13 MPa,28 d干缩率为0.15 mm/m,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抹面胶浆 可再分散乳胶粉 PVA改性
下载PDF
自制消定橡皮膏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黄红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49,共1页
为观察自制消定橡皮膏的疗效 ,经 5 38例患者临床治疗 ,结果治愈 342例 ,有效 181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 97 2 1%。提示消定橡皮膏确有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关键词 消定橡皮膏 疗效观察 中医 中药
下载PDF
橡胶颗粒在底层抹灰石膏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浩田 孟祥杰 +2 位作者 李殿权 赵帅 刘芳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5,共5页
研究不同粒径及掺量橡胶颗粒对抹灰石膏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水性、表观形貌的影响,探索将废弃橡胶颗粒应用于抹灰石膏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量对抹灰石膏影响显著,粒径影响较小。当橡胶颗粒掺量为20%、粒径为40目(0.380 ... 研究不同粒径及掺量橡胶颗粒对抹灰石膏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水性、表观形貌的影响,探索将废弃橡胶颗粒应用于抹灰石膏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量对抹灰石膏影响显著,粒径影响较小。当橡胶颗粒掺量为20%、粒径为40目(0.380 mm)时,得到的抹灰石膏砂浆综合性能最佳,抗压强度为7 MPa,抗折强度为3.1 MPa,绝干体积密度为1 178 kg/m^(3)。抹灰石膏表面微观形貌分析表明,橡胶颗粒与石膏基材料界面过渡区域存在明显的裂缝,造成抹灰石膏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橡胶颗粒 抹灰石膏 绝干体积密度
下载PDF
迷彩橡塑复合胶布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盛伟 刘勇 贾立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5,60,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封套的具有高阻隔、可热封、耐候性能优异的迷彩橡塑复合胶布。方法在比较不同封套材料的基础上,采用铺层结构设计,以丁基胶布为阻隔层,聚酯纤维为基材层,聚氨酯涂覆薄膜为耐磨热封层,通过橡胶胶布刮涂制造工艺制成。...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封套的具有高阻隔、可热封、耐候性能优异的迷彩橡塑复合胶布。方法在比较不同封套材料的基础上,采用铺层结构设计,以丁基胶布为阻隔层,聚酯纤维为基材层,聚氨酯涂覆薄膜为耐磨热封层,通过橡胶胶布刮涂制造工艺制成。结果通过对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预处理,解决了覆层材料-丁基橡胶与骨架材料-聚酯纤维难粘合的问题,经涂胶,停放72 h内合布、硫化,制得的迷彩橡塑复合胶布其透湿率为2.19 g/(m2·24 h)。结论整合了现有资源,从材料性能设计、结构铺层设计及功能层材料选用等封套包装复合材料设计的关键环节入手,解决了传统橡胶胶布加工制作的封套在用于大型装备野外封存时存在现场施工不便利,工艺性不佳的缺点,满足了对大型装备实施野外长期封存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 封套 橡塑复合 胶布
下载PDF
热熔胶基质和热熔胶贴膏制备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永刚 关子昂 +6 位作者 于鑑衡 王永耀 孙小涵 王珏 刘金晶 于润乔 王红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热熔胶贴膏基质及热熔胶贴膏制备技术。方法通过不同配方分析出合理的热熔胶基质组分;结合设备论述热熔胶贴膏生产工艺,探讨热熔胶贴膏生产操作要点,分析生产热熔胶贴膏的优点、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展望热熔胶贴膏的发展前景。... 目的探讨热熔胶贴膏基质及热熔胶贴膏制备技术。方法通过不同配方分析出合理的热熔胶基质组分;结合设备论述热熔胶贴膏生产工艺,探讨热熔胶贴膏生产操作要点,分析生产热熔胶贴膏的优点、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展望热熔胶贴膏的发展前景。结果由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剂通则的聚合基体、增塑剂、增黏剂组成的热熔载体胶,比较适合作为热熔胶贴膏剂的基质;混料和涂胶是生产热熔胶贴膏的重点岗位,低温操作与合理的加药顺序能够减少药物有效成分损失,透气性好的骨架材料和小分子量高相容性的药物有利于药物释放,亲水性材料制成的热熔胶基质能够改善其耐汗性。结论生产热熔胶贴膏与天然橡胶贴膏相比,产品外型美观,贴用舒适,无刺激性、弱过敏,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以热熔胶作基质代替天然橡胶基质生产贴膏剂是未来发展方向,热熔胶贴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胶 贴膏剂 生产工艺 基质 橡胶贴膏
原文传递
自体血与橡皮生肌膏联合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蒲芳琴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静脉血与橡皮生肌膏联合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坏死溃疡期压疮患者70例,按照年龄、性别、压疮分布面积及深度的准入标准评估要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在全身支持治疗与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静脉血与橡皮生肌膏联合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坏死溃疡期压疮患者70例,按照年龄、性别、压疮分布面积及深度的准入标准评估要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在全身支持治疗与常规护理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静脉血与橡皮生肌膏联合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压疮脓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65.7%(23/35)、94.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6/35)、71.4%(25/35),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7.513,P<0.05或0.01);观察组创面脓肿消退时间与创面愈合总时间为(12.8±1.6)、(12.4±2.8)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6.1±5.7)、(18.5±3.9)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7.517,P<0.01)。结论自体静脉血与橡皮生肌膏配合治疗坏死溃疡期压疮效果显著,创面生长愈合进程明显加快,能有效提升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静脉血 生肌膏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