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福利学: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目标
1
作者 刘继同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制度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共识、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重塑国家形象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需要共同聚焦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宪法福利...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制度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共识、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重塑国家形象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需要共同聚焦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宪法福利学议题应运而生。文章首次探讨宪法福利学内涵外延、主要构成要件与基本特征;界定宪法福利学、财税制度与福利国家制度范式历史发展四个阶段与时代特征;简述宪法福利学纵向研究的全球、地区、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社区和个人家庭福利体系七个层次;探讨政治福利,宪法福利,立法、司法与法律福利,政府与行政福利,财税福利,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活化福利八大领域;探讨现代宪法福利学理论范式、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家目标之间的社会制度逻辑,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宪法化福利制度与福利化宪法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国家 宪法福利学 宪法财政学 福利国家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 家庭福利
下载PDF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模式及其路径选择——哈尔滨的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石贤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市域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概念,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的行动目标。哈尔滨市于2010年在全国首创法律诊所建在社区、法学专家走近群众、打造第三方矛盾调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模式的有效路径,... 市域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概念,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的行动目标。哈尔滨市于2010年在全国首创法律诊所建在社区、法学专家走近群众、打造第三方矛盾调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模式的有效路径,被誉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哈尔滨模式”。2020年哈尔滨市推动各类法律诊所向线上发展,开展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打通了基层群众与法律服务之间“最后一厘米”。这种工作机制汇集各种社会资源,扎根基层,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方面形成了哈尔滨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法治模式 法律诊所 法律互助 哈尔滨模式
下载PDF
法治视域下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福利增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自成 沙筱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6,共9页
执政能力是个关涉执政合法性的重大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但推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强调社会福利增量的实现,在当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鉴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在法治框架下... 执政能力是个关涉执政合法性的重大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但推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强调社会福利增量的实现,在当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又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关联性。鉴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在法治框架下规范进行,因此,需要考察社会福利供给中的法治缺失,并探究法治在实现社会福利增量过程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法治 服务型政府 执政合法性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建设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华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28,共11页
法治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依靠。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及社会治理等都一直滞后于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着多重矛盾交织合流的态势,使其特殊性更加突出,社会管理法治建设面临的挑... 法治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依靠。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及社会治理等都一直滞后于发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社会管理面临着多重矛盾交织合流的态势,使其特殊性更加突出,社会管理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社会管理创新对法治规范和政策策略的要求更高。民族地区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全面推进法治现代化建设,坚持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司法与执法机制,依法构建民族地区公众有序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健全和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治机制,积极提升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治水平,确保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实现依法规范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 对口援助机制 法治建设
下载PDF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海燕 《征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7,共5页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 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体现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关系,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在于法律和政策管理错位,公益性社会组织欠缺合法性和自主性,内部治理和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外部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完善,活动偏离公益使命。为此,急需改善公益性社会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强化其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健全社会监督和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社会组织 公信力 法治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福利经济学思考——从法治嵌入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纪鹏 许恒 杨璐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4-33,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则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关联与权衡。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提升的目标,重点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则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关联与权衡。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提升的目标,重点分析法治建设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建立跨时期福利经济学模型,研究法治建设与生态环境红利共同作用对社会福利的协同影响。结论指出,构建并加强法治建设在生态建设中的嵌入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生态治理的效率,同时,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也能够成为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此外,降低时期内自然环境资源的折减率、提高环境红利均能够产生增加社会福利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法治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亟须规范顶层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勋克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80-87,共8页
国家决定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指明了我国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国社会救助顶层设计存在瑕疵,主要表现为救助体系模糊、基本制度缺失、治理体系低效。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社... 国家决定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指明了我国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国社会救助顶层设计存在瑕疵,主要表现为救助体系模糊、基本制度缺失、治理体系低效。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社会救助主体架构及发展方向,包括明确社会救助的含义及体系、突出强调社会救助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统一社会救助对象范围等。同时需要创新治理体系,推动依法救助全面落实到位,包括健全社会救助治理机构、创新基层社会救助治理方式、强化救助政策执行、优化救助工作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顶层设计 治理 法治
下载PDF
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研究
8
作者 张达 《社会工作》 2011年第18期81-83,共3页
享有社会救助是农民工的一项权利。国家和社会正在共同解决农民工社会救助问题。要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必须走法治之路,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民工社会救助的责任和能力,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民工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农民工在得到社会救助... 享有社会救助是农民工的一项权利。国家和社会正在共同解决农民工社会救助问题。要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必须走法治之路,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民工社会救助的责任和能力,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民工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农民工在得到社会救助之前和之后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救助 法治
下载PDF
论法治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9
作者 郑贤俊 《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第5期161-162,共2页
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文明在法律上的转化形式。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规则与合法性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价值模式,法治提供社会福利发展所需的社会和谐,法治是矫正无政府状态的基本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提供具体的... 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文明在法律上的转化形式。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规则与合法性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提供价值模式,法治提供社会福利发展所需的社会和谐,法治是矫正无政府状态的基本保证。法治为社会福利提供具体的制度规范支持,社会福利为法治提供经济基础,社会福利是对法治的丰富和完善,社会福利有助于推动法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社会福利 价值模式
下载PDF
社会保险反欺诈的资格罚设置论
10
作者 王素芬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中国式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既要坚守安全与稳定的传统制度内核,也要因应新时代从业者灵活且便捷的多元价值诉求。双重面向的社会保险法治共同聚焦于基金安全即反欺诈这一核心,但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立法供给不足导致实践效果不彰... 中国式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既要坚守安全与稳定的传统制度内核,也要因应新时代从业者灵活且便捷的多元价值诉求。双重面向的社会保险法治共同聚焦于基金安全即反欺诈这一核心,但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立法供给不足导致实践效果不彰。诠释自己责任、遵从福利条件性理论并能够有效阻断再犯发生的社会保险反欺诈资格罚,能够达致反欺诈的更佳效果,亦可以充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安全有序的价值目标。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基础并适度借鉴他国福利反欺诈的有益经验,通过拓展资格罚的方式、扩大资格罚的范围、增设具有刑罚性质的行政资格罚等诸多层面,在我国社会保险欺诈的法律责任中体系化完备资格罚,既是社会保险反欺诈的最佳选择,也是中国式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法治现代化 社会保险反欺诈 资格罚 行政处罚 福利条件性
原文传递
公共物品视角下社会救助的法律解释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悟真 詹国旗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社会救助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物品。相对于社会组织和个体而言,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供给者是义务性和兜底性的。社会救助法治化的关键在于明确和规范政府的供给职能,注重社会救助供给公平与效率的统...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社会救助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物品。相对于社会组织和个体而言,政府作为社会救助的供给者是义务性和兜底性的。社会救助法治化的关键在于明确和规范政府的供给职能,注重社会救助供给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激励和监管社会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而从法律程序上落实政府的供给责任和强化被救助主体的权利是实现社会救助供给目标的重要环节。认真对待社会救助的公共物品属性,对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供给立法并最终实现救助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公共物品 救助法治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民生保障法治中的“弱有所扶”原则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玉鸿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3,192,共17页
“弱有所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民生保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弱者的重视与关爱。“弱有所扶”中的“弱”,可从生理上、机会上、能力上、境遇上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类型化的分析,表明弱者的存在既... “弱有所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民生保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弱者的重视与关爱。“弱有所扶”中的“弱”,可从生理上、机会上、能力上、境遇上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类型化的分析,表明弱者的存在既有必然性,又有多样性。“弱有所扶”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代指导民生保障法治建构的基本原则,是因为“弱有所扶”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以保障人们生存、生活为根本目的,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又是袪除不利的自然、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的基本准则。在“弱有所扶”的权利配置上,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是三项最为基本的权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生保障法治 弱有所扶原则 权利配置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