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Regulating Acetate to Propionate Ratio in Rumen Fermentation by Dietary Carbohydrate Type 被引量:1
1
作者 Xueyan Lin Zhiyong Hu +6 位作者 Shizhe Zhang Guanwen Cheng Qiuling Hou Yun Wang Zhengui Yan Kerong Shi Zhonghua Wang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0年第8期369-390,共22页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our team is nutrition and physiology of ruminants, including dietary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rumen microorganis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is rel...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our team is nutrition and physiology of ruminants, including dietary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rumen microorganism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is related to die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t presen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are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diet and the rumen microbial structure, but the main mechanism is unclear<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ffect of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 but was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umen microbiota. We believe that changes in the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are the main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the ruminal acetate-to-propionate ratio. This will help peopl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umen physiology, thereby gradually improving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bstract: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iet regulates the acetate-to-propionate molar ratio (A: P ratio),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n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microbiome by altering the ratio of dietary concentrates to roughage ratio and calcium pyruvate infusion. The test animals were Laoshan dairy goats, and were fed continuously through an automatic feeder. The test groups were fed a base diet of low concentrates, and intraruminally infused with calcium pyruvate at two concentrations. The infusion concentrat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arbohydrate degradation of the high and low concentrate diets, and they were artificially set such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infusion group was infused with twice the concentration as the low concentration infus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fed high concentrate</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6:4) and low concentrate (3:7) diets, re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rumen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microbial composition: the rumen A: P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igh-concentrat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iet group than in the low concentrate diet group (P < 0.05). Infus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calcium pyruvat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umen A: P ratio (P > 0.05), while infus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calcium pyruv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umen A: P ratio (P < 0.05). Relative to goats fed the low concentrate diet, those fed the high concentrate diet had a greater abundance of microbes related to propionate production and a reduced abundance of microbes related to fiber degradation. Infusion of pyruvate had no significa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ffect on rumen microbial structure.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flora does not reduce the A: P ratio. Microbi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 P ratio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believed that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 is the main mechanism regulating A: P ratio in rumen fermentatio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en Acetic acid Propionate Ratio Calcium Pyruvate rumen Microbiome volatile fatty acid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性脂肪酸 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
作者 王乐 高帅 +3 位作者 张秀敏 王敏 郑琛 王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63-337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总产气、氢气、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全株油菜青贮分别以0(对照)、25%、50%、75%和100%的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选择3只装...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总产气、氢气、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全株油菜青贮分别以0(对照)、25%、50%、75%和100%的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选择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开展72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有机物降解率、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起始底物降解速率,甲烷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以及氢气的消耗速率、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比例均随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的提高呈线性降低(P<0.05);氢气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生速率,pH、氨态氮含量以及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均随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的提高呈线性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当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50%时,有机物降解率、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甲烷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以及丙酸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氢气的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pH、氨态氮含量以及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全株油菜青贮替代玉米青贮虽然会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当替代比例为50%时,发酵底物的有机物降解率显著降低,这说明全株油菜青贮替代玉米青贮的比例不宜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瘤胃发酵 全株油菜青贮 全株玉米青贮 甲烷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谭子璇 柏雪 +1 位作者 郭春华 彭忠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1-5775,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重(227±57)kg的金川公牦牛3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重(227±57)kg的金川公牦牛3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4%YC组)和0.8%(0.8%YC组)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0.4%YC和0.8%YC组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0.8%YC组的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和黄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蒸煮损失和生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8%YC组的肌肉中硬脂酸和花生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YC组(P<0.05)。4)对照组和0.4%YC组的肌肉中1-戊醇含量显著高于0.8%YC组(P<0.05),0.4%YC组的肌肉中1-庚醇和2-乙基呋喃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YC组(P<0.05),0.8%YC组的肌肉中乙酸乙烯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4%YC和0.8%YC组的瘤胃微生物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8%YC组的瘤胃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YC组的瘤胃中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4%YC组的肌肉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8%YC组的肌肉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降低了牦牛的ADMI,对其余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改善牦牛肌肉品质和风味,这种改变可能与其改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模式、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牦牛 肉品质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方法优化及在胶州湾海域的应用
5
作者 岳书香 庄光超 +1 位作者 赵敏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 本文优化了一种简便且实用的方法测定沉积物孔隙水中的VFAs,使用2-硝基苯肼将水样中VFAs衍生化,并利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在400 nm处进行检测分析。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和乙酸盐的空白进行了合理优化,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乙酸盐的检出限由5μmol/L降低至0.5μmol/L。乳酸盐、甲酸盐和丙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2、0.3和0.3μmol/L。该方法检出限较低,精密度较高,已成功应用于胶州湾的孔隙水样品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乙酸盐 衍生化 液相色谱法 沉积物孔隙水 胶州湾
下载PDF
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6
作者 左子珍 王海波 +4 位作者 柴志欣 符健慧 张翔飞 罗晓林 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2-1114,共13页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 旨在探究过瘤胃蛋氨酸对牦牛半腱肌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4岁、体重为(252.79±15.95)kg的健康麦洼公牦牛24头,将其随机分为4组:基础日粮(CON)、基础日粮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1)、基础日粮加10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2)和基础日粮加15 g·d^(-1)过瘤胃蛋氨酸(RPM3),预饲10 d,舍饲70 d后屠宰。结果表明,RPM3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RPM1组与RPM2组(P<0.05);RPM1组、RPM2组、RPM3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牦牛半腱肌样品中共检验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计算发现,CON组、RPM1组、RPM2组和RPM3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9种、11种、9种和10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牦牛半腱肌提供了独特的肉香与油脂香等;CON组、RPM1组与RPM2组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壬醛,而RPM3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1-辛烯-3-醇;RPM1组的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与坚果味,RPM2组的醇类与烃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四组半腱肌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半腱肌CON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RPM1组和RPM2组(P<0.05),其中RPM1组与RPM2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二碳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RPM3组(P<0.05);RPM1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著高于RPM2组与RPM3组(P<0.05),其中RPM1组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ON组十七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RPM1组二十四碳烯酸含量显著高于RPM2组(P<0.05);各组间半腱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0 g·d^(-1)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风味丰富度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日粮添加5 g·d^(-1)过瘤胃蛋氨酸组牦牛半腱肌中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分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蛋氨酸 牦牛半腱肌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下载PDF
气相色谱测定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方法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曹庆云 周武艺 +2 位作者 朱贵钊 颜惜玲 叶慧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6-28,共3页
建立了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羊瘤胃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样品经过滤离心,偏磷酸溶液酸化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羊瘤胃液中乙酸、丙酸和正丁酸直接快速分离,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较高。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液
下载PDF
阿魏酸酯酶处理对羊草、玉米秸、稻秸及麦秸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红建 黎大洪 +1 位作者 谢春元 岳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7-211,共5页
为了分析评价阿魏酸酯酶在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秸秆等木质纤维性饲料中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短期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结合发酵产气自动记录技术,研究了在羊草、玉米秸、稻秸及麦秸4种不同粗饲料中添加2%比例阿魏酸酯酶39℃预处理16 h后对7... 为了分析评价阿魏酸酯酶在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秸秆等木质纤维性饲料中的功效,本研究采用短期人工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结合发酵产气自动记录技术,研究了在羊草、玉米秸、稻秸及麦秸4种不同粗饲料中添加2%比例阿魏酸酯酶39℃预处理16 h后对72 h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前后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添加阿魏酸酯酶后,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生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羊草、稻秸、玉米秸、麦秸;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阿魏酸酯酶后TVFA增幅由高至低依次为麦秸(+13.9%)、玉米秸(+13.6%)、羊草(+7.6%)、稻秸(+3.0%)(P<0.05)。此外,添加阿魏酸酯酶亦可显著提高羊草和麦秸的体外发酵产气量(42.2%和16.6%),麦秸体外发酵产气速率提高37.5%(P<0.05)。用阿魏酸酯酶预处理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细胞壁的降解,为今后进一步通过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来研究和开发酯酶的饲用价值提供了实践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阿魏酸酯酶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海涛 王加启 +6 位作者 卜登攀 栾绍宇 王蕾 周荣 邓露芳 周凌云 魏宏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1,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 犊牛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发酵 酶活
下载PDF
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毛胜勇 王全军 +1 位作者 姚文 朱伟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 ,以 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 ,研究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后 ,瘤胃中的氨氮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上升(P <0 0... 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 ,以 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 ,研究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后 ,瘤胃中的氨氮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上升(P <0 0 5 ) ,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下降 (P<0 0 5 ) ,脂肪酸组成中 ,乙酸比例显著下降 (P<0 0 5 ) ,丙酸比例显著上升 (P <0 0 5 ) ,丁酸比例无显著变化 (P >0 10 )。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显著下降 (P <0 0 5 ) ,稻草片段的消失率也显著下降 (P <0 0 5 )。在此基础上 ,1# 、 2 # 羊引入瘤胃厌氧真菌后 ,氨氮浓度、稻草片段的消失率、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皆有所回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瘤胃厌氧真菌 微生物蛋白 挥发性脂肪酸 干物质消失率 羧甲基纤维素酶 瘤胃消化代谢
下载PDF
饲料添加尿素对羊瘤胃液pH、CH4、VFA和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苏江 L Cheng +3 位作者 谭青 郭雪峰 陈庆霖 张美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34,共5页
模拟羊瘤胃内环境条件,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尿素,测定发酵过程pH、甲烷(CH4)、挥发性脂肪酸(VFA)体积分数和产气量。结果表明:瘤胃发酵液pH随饲料添加尿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甲烷体积分数随尿素... 模拟羊瘤胃内环境条件,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尿素,测定发酵过程pH、甲烷(CH4)、挥发性脂肪酸(VFA)体积分数和产气量。结果表明:瘤胃发酵液pH随饲料添加尿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甲烷体积分数随尿素质量分数增加呈降低趋势;尿素质量分数可明显影响瘤胃发酵液的产气量和VFA体积分数;20和30g/kg的尿素添加水平可提高发酵液的产气量和VFA产量,40和50g/kg的尿素添加水平抑制产气量和VFA的产量。可见,适宜的尿素添加量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 尿素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健康牛、羊瘤胃内环境参数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旭昌 王哲 +5 位作者 赵建军 李毓义 张乃生 龚伟 叶远森 臧家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3-485,共3页
对36头健康黄牛和34只健康东北细毛羊的瘤胃内环境参数进行了测定。牛、羊分别为:漂浮沉降试验(5.09±1.14)和(5.59±1.13)min,次甲基蓝反应(5.06±0.60)和(4.03±0.9... 对36头健康黄牛和34只健康东北细毛羊的瘤胃内环境参数进行了测定。牛、羊分别为:漂浮沉降试验(5.09±1.14)和(5.59±1.13)min,次甲基蓝反应(5.06±0.60)和(4.03±0.90)min,pH值6.81±0.41和6.06±1.54,总酸度(20.49±3.95)和(20.94±4.01)U;乙酸(30.73±11.38)和(37.12±13.03)mmol/L,丙酸(15.23±6.01)和(28.54±8.65)mmol/L,丁酸(7.22±2.64)和(17.91±8.65)mmol/L,乳酸(7.45±2.02)和(10.19±1.98)mmol/L,挥发性脂酸(56.35±16.44)和(83.57±19.62)mmol/L;Na+(102.84±15.91)和(93.62±9.59)mmol/L,K+(3.95±0.65)和(9.80±4.42)mmol/L,Cl-(19.66±4.49)和(16.61±2.37)mmol/L;纤毛虫计数(53.38±29.15)和(52.94±25.97)万/mL,纤毛虫大、中、小比例1∶2.4∶19.4和1∶3.6∶28.0,纤毛虫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 内环境参数 挥发性脂酸 纤毛虫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0
13
作者 牟豪杰 孟庆翔 +1 位作者 任丽萍 王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方法对乳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36.0,0.10~50.0,0.11~23.0,0.05~8.7,0.15~36.0,0.11~19.0,0.06~23.5 mg·L-1,方法检出限(3S/N)依次为9.87,3.60,4.15,2.46,4.71,3.19,6.93μg·L-1。实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73%~5.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瘤胃液 乳酸 挥发脂肪酸
下载PDF
饲粮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8~10月龄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青 王洪荣 +4 位作者 葛汝方 崔慧慧 王梦芝 喻礼怀 林淼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peNDF)水平饲粮对8~10月龄奶牛采食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的影响。选取24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后备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通过改变饲粮中粗...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peNDF)水平饲粮对8~10月龄奶牛采食量、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降解菌的影响。选取24头月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后备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通过改变饲粮中粗料羊草的长度来改变peNDF水平。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饲喂peNDF1.18实测水平为22.73%、23.92%、25.85%和28.39%的4种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 peNDF水平对各组干物质( DM)、中性洗涤纤维(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ADF)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 P>0.05)。2)瘤胃液pH随着peNDF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2.73%组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 P<0.01);peNDF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和丁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P>0.05);丙酸含量总体上随着peNDF水平的增加而降低,22.73%组极显著高于23.92%组( P<0.01)、显著高于28.39%组( P<0.05);23.92%组的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22.73%组(P<0.01)、显著高于25.85%组(P<0.05);25.85%组氨态氮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或P<0.01)。3)以22.73%组为对照,其他3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随peNDF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8.39%组最高,但仍极显著低于22.73%组( P<0.01);随peNDF水平的增加,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为25.85%组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或 P<0.01)。综上,适当提高饲粮peNDF水平,有利于提高8~10月龄奶牛瘤胃液pH,改善瘤胃发酵,增加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peNDF1.18为25.85%是8~10月龄荷斯坦奶牛适宜的peND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 采食量 瘤胃液PH 氨态氮 挥发性脂肪酸 纤维降解菌 后备奶牛
下载PDF
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贾鹏禹 孙蕊 +3 位作者 李井春 李雁冰 王秋菊 武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6,共4页
为了研究反刍动物瘤胃液内各有机酸含量水平,建立同时测定瘤胃液中乳酸和6种挥发性脂肪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试验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模式,采用Sepax Carbomix H-NP 5(300×7.8 mm ID,5μm,8%交联度)色谱柱,配同系保护柱,柱温55℃... 为了研究反刍动物瘤胃液内各有机酸含量水平,建立同时测定瘤胃液中乳酸和6种挥发性脂肪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试验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模式,采用Sepax Carbomix H-NP 5(300×7.8 mm ID,5μm,8%交联度)色谱柱,配同系保护柱,柱温55℃,流动相采用2.5 mmol/L H2SO4水溶液,流速0.50 m 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30℃,响应时间6 s。结果表明:乳酸和6种挥发性脂肪酸30 min内基线分离无干扰,在5.0~200.0 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方法检测限在0.24~0.46 mg/L之间。说明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排斥色谱 乳酸 挥发性脂肪酸 瘤胃液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及乳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毛胜勇 孙云章 +1 位作者 姚文 朱伟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分别以0.6 g玉米粉+0.4 g稻草片段(3 mm)及1 g稻草片段(3 mm)为底物,收集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头本地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8、12 mmol.L-1)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 分别以0.6 g玉米粉+0.4 g稻草片段(3 mm)及1 g稻草片段(3 mm)为底物,收集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头本地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8、12 mmol.L-1)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延胡索酸均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体系中总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的含量,降低乙酸与丙酸的浓度比和发酵液中乳酸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稻草的降解率(P<0.05),且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因此,延胡索酸可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活力,减少乳酸累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乳酸浓度 体外发酵
下载PDF
不同浓度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明强 沈赞明 +1 位作者 赵茹茜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6-79,共4页
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山羊。试验分为4期:对照、试验Ⅰ、Ⅱ和Ⅲ,每期10d。用海南霉素乙醇溶液灌入瘤胃,剂量分别为0.0000,0.0025,0.0100和0.0500mg/(kg·d)。适应8d... 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山羊。试验分为4期:对照、试验Ⅰ、Ⅱ和Ⅲ,每期10d。用海南霉素乙醇溶液灌入瘤胃,剂量分别为0.0000,0.0025,0.0100和0.0500mg/(kg·d)。适应8d后从8:00到20:00每3h由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试验发现,3个试验期瘤胃液中乙酸与丙酸之比(A/P)和NH3-N浓度明显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试验Ⅱ和ⅢA/P分别比对照期下降5.62%(P<0.05)和13.30%(P<0.01),NH3-N浓度分别下降17.96%(P<0.05)和33.80%(P<0.01);试验Ⅰ相应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期相比,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均无明显改变,微生物蛋白(MCP)除试验Ⅰ外亦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南霉素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明显提高丙酸比例,抑制饲料蛋白在瘤胃内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瘤胃消化 代谢 离子载体 海南霉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青贮饲料中4种有机酸的含量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孙蕊 贾鹏禹 +3 位作者 武瑞 周行 韩毅强 冯乃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0,共4页
建立快速测定青贮饲料中4种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有机酸专用柱Phenomenex MARS MOA(300 mm×7.8 mm,10μm,8%交联度),配同系列保护柱,柱温57℃,流动相采用0.1%(v/v)H3PO4水溶液,流速0.6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建立快速测定青贮饲料中4种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有机酸专用柱Phenomenex MARS MOA(300 mm×7.8 mm,10μm,8%交联度),配同系列保护柱,柱温57℃,流动相采用0.1%(v/v)H3PO4水溶液,流速0.6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RID)温度30℃,信号响应时间4 s。测定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25 min内基线分离无干扰,各目标组分在5.0~500.0 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方法检测限在0.39~0.52 mg/L之间。所建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合工厂化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青贮饲料 乳酸 挥发性脂肪酸 快速测定
下载PDF
体外法研究延胡索酸对瘤胃甲烷、氢气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荣 文江南 +2 位作者 王敏 邓近平 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8-120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延胡索酸对体外发酵甲烷、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以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作为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延胡索酸对体外发酵甲烷、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采用2×4双因子试验设计,以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作为影响因素,其中发酵底物分别是菊苣和玉米粉,延胡索酸设定0、3、6和12 mmol/L 4个添加水平,另外设空白组,即发酵瓶中不添加发酵底物,仅添加0、3、6和12 mmol/L延胡索酸用来矫正数据,每组2个平行,重复测定3次。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72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粉的72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高于菊苣(P<0.05)。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72 h产气量(P<0.05),但对72 h矫正产气量(去除各个添加水平延胡索酸自身的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底物和延胡索酸对72 h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化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2)玉米粉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只有在12 h显著高于菊苣(P<0.05),而2种底物在其他时间点的氢气产量和矫正氢气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粉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和矫正甲烷产量均显著高于菊苣(P<0.05)。延胡索酸对不同时间点甲烷产量、矫正甲烷产量和氢气产量、氢气矫正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延胡索酸和底物对不同时间点的氢气和甲烷产量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3)延胡索酸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了乙丙比和pH(P<0.05)。但是,延胡索酸对矫正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4)延胡索酸对微生物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和菊苣相比,玉米粉富含更多易发酵碳水化合物,这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延胡索酸可以增加体外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主要因为延胡索酸在发酵过程中自身可以代谢产生额外的气体和挥发性脂肪酸,这会使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加,而对于发酵底物自身的降解和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酸 体外模拟瘤胃发酵 发酵类型 氢气产量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山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苏利红 曹雨莉 +2 位作者 李飞 孙小琴 刘瑞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5,共5页
挥发性脂肪酸(VFA)在维持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个体能量代谢和发酵类型的重要指标,准确检测瘤胃液VFA含量对反刍动物营养、瘤胃内环境、消化功能及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防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建立... 挥发性脂肪酸(VFA)在维持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个体能量代谢和发酵类型的重要指标,准确检测瘤胃液VFA含量对反刍动物营养、瘤胃内环境、消化功能及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防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瘤胃液VFA的方法并优化色谱检测条件,本研究分别对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和pH对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分离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甲醇或乙腈作为流动相时,均能对3种VFA进行有效分离,但两种流动相出峰时间不同。用乙腈作为流动相时,3种VFA的出峰时间均较甲醇作为流动相短。通过设置2.05和2.30两个水平的流动相pH,研究发现pH对分离效果和出峰时间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乙腈和甲醇均可作为瘤胃液VFA测定的流动相,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二者的价格、毒性以及检测耗时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 流动相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