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
被引量:
45
1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2 位作者
张晨笛
韩鲁杰
赵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考虑到沼泽的季节性特征,气候变暖对沼泽萎缩影响相当有限,但不是主要原因。经遥感判读和统计,共识别现有920 km的人工渠道,其疏干的沼泽面积约648.3 km2,占总萎缩面积的27%。人工开渠作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是若尔盖沼泽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自然水系的溯源侵蚀长期疏干沼泽、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放射状地向沼泽内部切穿是沼泽萎缩的重要机制。人工开渠连通自然水系强化沼泽内河床下切和排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沼泽
湿地萎缩
人工排水
溯源侵蚀
河流下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
54
2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白军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86,共5页
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C)沿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沼泽土的有机碳和全氮(TN)古量整体上从表层向下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在16~18cm处出现一个升高点,与当时的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
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C)沿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沼泽土的有机碳和全氮(TN)古量整体上从表层向下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在16~18cm处出现一个升高点,与当时的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泥炭土有机碳沿土壤剖面并没有呈现同样的下降趋势.而是从表层向下至22cm呈现升高趋势,22cm向下才呈现下降趋势。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不同。在表层o~10cm古量较高,向下含量减小。沼泽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变化于2.4~13.6mg/g.变异系数较大。达到53.25%。泥炭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规律性不明显,变化于30-45mg/g,变异系数只有11.62%。沼泽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3%~17%。变化较大;而泥炭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7%~12%,变化较小。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活度(L)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表层,而是在表层稍微向下的部分(8~10cm)。再向下有机碳活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沼泽土
泥炭土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大军
向成华
+1 位作者
张海军
熊春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94,共6页
通过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调查及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区内种子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①区系成分较为简单;②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③优势科明显,属的分化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较为简单;⑤保护区内种子植物...
通过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调查及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区内种子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①区系成分较为简单;②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③优势科明显,属的分化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较为简单;⑤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具明显温带性质;⑥中国特有属较丰富;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寒湿地保护区
区系特征
种子植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
被引量:
45
1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张晨笛
韩鲁杰
赵娜
机构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基金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2011DFA20820)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课题(20121080027)~~
文摘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考虑到沼泽的季节性特征,气候变暖对沼泽萎缩影响相当有限,但不是主要原因。经遥感判读和统计,共识别现有920 km的人工渠道,其疏干的沼泽面积约648.3 km2,占总萎缩面积的27%。人工开渠作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是若尔盖沼泽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自然水系的溯源侵蚀长期疏干沼泽、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放射状地向沼泽内部切穿是沼泽萎缩的重要机制。人工开渠连通自然水系强化沼泽内河床下切和排水作用。
关键词
若尔盖沼泽
湿地萎缩
人工排水
溯源侵蚀
河流下切
Keywords
ruoergai swamp
wetland degradation
drainage system
headcut erosion
stream incision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
54
2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白军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8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1006)
文摘
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C)沿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沼泽土的有机碳和全氮(TN)古量整体上从表层向下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在16~18cm处出现一个升高点,与当时的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泥炭土有机碳沿土壤剖面并没有呈现同样的下降趋势.而是从表层向下至22cm呈现升高趋势,22cm向下才呈现下降趋势。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不同。在表层o~10cm古量较高,向下含量减小。沼泽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变化于2.4~13.6mg/g.变异系数较大。达到53.25%。泥炭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规律性不明显,变化于30-45mg/g,变异系数只有11.62%。沼泽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3%~17%。变化较大;而泥炭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7%~12%,变化较小。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活度(L)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表层,而是在表层稍微向下的部分(8~10cm)。再向下有机碳活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若尔盖
沼泽土
泥炭土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Keywords
ruoergai
swamp
soil
peat soil
organic carb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谢大军
向成华
张海军
熊春妮
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94,共6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资助项目(2006BAD03A0504).
文摘
通过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调查及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区内种子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①区系成分较为简单;②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③优势科明显,属的分化明显;④种子植物地理成分较为简单;⑤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具明显温带性质;⑥中国特有属较丰富;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较少.
关键词
若尔盖高寒湿地保护区
区系特征
种子植物
Keywords
ruoergai
alpine
swamp
nature reserv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
seed plant
分类号
Q948.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
李志威
王兆印
张晨笛
韩鲁杰
赵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高俊琴
欧阳华
白军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若尔盖高寒湿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
谢大军
向成华
张海军
熊春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