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Extern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nd Benefit Compens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in LI Haijing 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9期64-67,共4页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ing from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into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we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ternality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ing from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into eastern regions of China were analyzed,and then it was propo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ositive externality,rather than take"household regis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sim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LABOR force FLOW EXTERNALITY central and wes
下载PDF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2
作者 Zhao Ming Li Zh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he total area is 3.6 million sq km and thepopulation is about 300 million, accountingfor a third and a quarter of the whole countryrespectively. The area is very rich in naturalresources, so it is called an "Economic goldbelt" and "Gold corridor". Aerial remote-control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continental bridge from Lianyungang to theAla Mountains within China’s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in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下载PDF
发现“东西中国”:市场化与当代乡村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桂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让乡村走向了自由开放。市场化改变社会连接方式,打破乡村的地方性,让乡村中的人财物变成了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区位决定了乡村人财物流动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让乡村走向了自由开放。市场化改变社会连接方式,打破乡村的地方性,让乡村中的人财物变成了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区位决定了乡村人财物流动的方向。在三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人财物总体呈现东进西出的特点,乡村秩序和乡村发展因而出现了显著的东中西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不仅在城乡关系、村庄形态等方面存在不同,而且还存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东西中国”是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呈现出改革开放后乡村变迁逻辑和分布形态。下一步,在定位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选择基层治理手段和推动重大涉农政策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东西中国”这个现实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与市场 三大“市场” 东中西农村 东西中国
下载PDF
家庭视角下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形成逻辑及其影响
4
作者 何经纬 曹海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近年农民家庭在家乡县城购房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普遍趋势,极大加速了这一区域就近城镇化进程。从农民生活世界出发,这主要缘于有限的家庭支付能力、家庭本位与乡土之根、区域婚备竞赛、子女教育需求、县级政府引导等多重因素。进城之... 近年农民家庭在家乡县城购房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普遍趋势,极大加速了这一区域就近城镇化进程。从农民生活世界出发,这主要缘于有限的家庭支付能力、家庭本位与乡土之根、区域婚备竞赛、子女教育需求、县级政府引导等多重因素。进城之后,农民家庭总体目标的转变塑造出了新的“一家三制”家庭形态,包括撑开在城-县-乡之间的家庭结构、半工-半耕-伴读的家计分工及积累性-保障性-发展性并行的家庭秩序。“一家三制”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产生的新实践,也使得进城农民成为了兼具县城和乡村两种要素的“县乡两栖者”。县乡两栖打破了“城”与“乡”的地域边界,具有助推更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潜力,但也蕴藏着一定的家庭和社会危机。据此,建议将县乡两栖者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重点对象,通过渐进式城镇化政策、合理确定县域产业建设定位和目标、统筹县域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等手段,为其发挥积极功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民家庭 就近城镇化 一家三制 县乡两栖 城乡融合
下载PDF
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37位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
5
作者 董甜园 夏海鹰 王正富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四个方面。促进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增强家长心理资本,以获得感为取向促进农村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同;加强队伍建设,以主题培训为抓手提高乡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优化资源供给,以社区资源整合为手段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强化制度保障,以机制建设为驱动促进家校社三方高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 乡村地区 家校社协同育人 乡村校长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山东省中西部县域为例
6
作者 赵业程 何纪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61-67,共7页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推进的关键纽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城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载体。以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县域为例,立足中西部县域新型城镇化现状,从产业分工、要素流动、空间协同以及保障服务等方面对县...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推进的关键纽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城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载体。以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县域为例,立足中西部县域新型城镇化现状,从产业分工、要素流动、空间协同以及保障服务等方面对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应建议举措,即借助城乡产业合理分工、要素高效流动、空间优化布局及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推进,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融合,助力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山东省中西部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研究--基于2017年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张梦瑶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设计我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熵值法赋权、Probit边际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其次按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划分,分析各地区城镇家庭生活性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中部地区城镇家庭而言,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会促进其生活性借贷的产生,而物质资本则会抑制其行为;对东、西部地区城镇家庭来说,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其生活性借贷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但不同地区具体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使得其实证结论不一。因此,若欲改善各地区家庭生活性借贷现状,进而降低家庭负债率,应考虑各地区人力、经济、社会及物质等因素的实际情况,东部地区城镇家庭保持生计资本投入稳步增长,家庭借贷行为平稳有序发展;中、西部地区城镇家庭增加家庭资本积累,金融机构放宽借贷条件,配合政府政策,将家庭、金融机构及政府三方的努力相结合,共建稳定、和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家庭生活性借贷 东中西部地区城镇 CHFS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丽萌 付婉盈 周豪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91,共8页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与粤港澳大湾区近邻的中西部地区纷纷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谋求自身发展与振兴。调查发现:战略领航,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对标湾区,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互联互通...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与粤港澳大湾区近邻的中西部地区纷纷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谋求自身发展与振兴。调查发现:战略领航,科学规划;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对标湾区,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互联互通等是中西部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谋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但中西部地区在融入的过程中尚存在视野相对狭窄、区域合作层次较低、市场一体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站在更广阔的视野,统筹谋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关键领域和合作重点方向,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中西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并轨,构建互联互通的格局;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工作机制,促进形成紧密型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西部地区 区域合作
下载PDF
中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9
作者 范和生 孙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7-97,共11页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对于中西部脱贫地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积聚乡土文化人才、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受政府产业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受限,市场生...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对于中西部脱贫地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积聚乡土文化人才、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然而,受政府产业政策支撑乏力、管理体制受限,市场生产要素供给欠缺、产业发展落后,社会总体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农民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职业素养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纾解中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困境,要从构建有为政府、打造有效市场、引导有爱社会、培育有志农民着手,以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完善文化市场释能、倡导多元参与促进和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西部 脱贫地区 文化产业 赋能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有效收敛城乡收入鸿沟的作用研究——来自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市的证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成龙 马赛 《中国商论》 2023年第20期29-33,共5页
本文选择2011—2020年西部12省市的泰尔指数、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财政支出比率和贸易开放度数据,使用面板估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西... 本文选择2011—2020年西部12省市的泰尔指数、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财政支出比率和贸易开放度数据,使用面板估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我国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收敛了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应推进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建设进程,提高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和全面性,提高城乡居民的金融综合素养,优化与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西部地区 城乡 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 金融机构
下载PDF
脱贫攻坚后中西部乡村防止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传文 张劲松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15,107,共10页
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中国的战略目标将转向实现共同富裕,中西部乡村是工作重点。对于中国中西部乡村来说,脱贫攻坚后仍存在文化性返贫、规模性返贫与差距性返贫等风险,其中既有工业化、现代化演进的规律因素,也有城乡二元体制及... 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中国的战略目标将转向实现共同富裕,中西部乡村是工作重点。对于中国中西部乡村来说,脱贫攻坚后仍存在文化性返贫、规模性返贫与差距性返贫等风险,其中既有工业化、现代化演进的规律因素,也有城乡二元体制及文化生活相对停滞的因素。中西部乡村不进则退,只有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效防止返贫。实现中西部乡村的共同富裕,需要推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需要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推动乡村文化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乡村 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与对策建议
12
作者 张涛 刘欣 方晓彤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0-28,共9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继承与升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内部发展极不均衡,亟须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重塑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从历史进程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发展情况,经研究发现,西部地区...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继承与升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内部发展极不均衡,亟须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重塑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从历史进程角度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发展情况,经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城市数量增长速度快、城镇覆盖地域范围广、城市发展结构不平衡等特点,并进一步总结出成都、重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指出在相应的组织系统建设方面,需要政府组织发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导作用、市场组织增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组织激活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作用,三位一体协同发力,有效地发挥“嵌套作用”,共同构建复合协同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乡融合发展 典型模式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13
作者 王海兵 赵静怡 张延龙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6,共9页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然而,受地域“迁徙”、产业“再择”、要素“重组”、政策“复续”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然而,受地域“迁徙”、产业“再择”、要素“重组”、政策“复续”等因素影响,当前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在交通运输、产业生态、要素供给、政策支持四方面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包括区位优势较弱、交通基础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发展观念较旧、集群效应较弱、配套能力较低、融资约束较多、人员招留较难、水电保障较弱、支持力度较小、政策两难较多、执行效率较低。未来要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系统、加大各类要素保障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有效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入乡 创业 高质量发展 中西部地区 市场主体
下载PDF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来自安徽和四川6个村庄的调研报告
14
作者 张晨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3年第5期30-39,共10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我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采用访谈法,收集了安徽和四川两省六个村庄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手调研资料。研究发现,地区发展基本条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是村级集体经济...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我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采用访谈法,收集了安徽和四川两省六个村庄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手调研资料。研究发现,地区发展基本条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与此同时,不同村庄在经济实力、收入来源、收入分配、资产负债和收支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资产盘活型、产业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和财政补贴为主型等多种模式。实践证明,善抓政策机遇的敢闯敢拼型发展模式和围绕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型发展模式是值得借鉴的经验。然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人才、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普遍问题,同时个别村庄也存在一些特殊困境。因此,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将整体规划与因地制宜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村级集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留守儿童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义 梁建平 +2 位作者 任贞玲 罗彦平 周维臻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8,共9页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体育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可持续发展模式 西部 农村 重庆
下载PDF
美国中部地区教师教育机构农村师资问题的解决策略 被引量:17
16
作者 白治堂 方彤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学生和学校的比例都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但这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师资短缺、不合格以及难以招聘和留住新教师等问题。鉴于此,中部七州部分教师教育机构采取了相应的策略:给予准农村教师获得多个学科资格证书的选择权;让...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学生和学校的比例都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但这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师资短缺、不合格以及难以招聘和留住新教师等问题。鉴于此,中部七州部分教师教育机构采取了相应的策略:给予准农村教师获得多个学科资格证书的选择权;让生活在农村的教师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招收愿意回到农村地区任教的准教师;利用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实施专门的学科短缺教师培养计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部地区 教师教育机构 农村学校 农村教师
下载PDF
中国北部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分析——以辽宁省中部村镇为调查个案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有香 金卫东 王智慧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69,81,共3页
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地区村镇为调查个案,对农村体育人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中部农村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全国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而女性体育人口则与全国体育人口中女性的比例基本持平;2、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收入不... 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地区村镇为调查个案,对农村体育人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中部农村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全国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而女性体育人口则与全国体育人口中女性的比例基本持平;2、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收入不高,是影响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又一因素;3、具有东北特色的民间体育形式深受广大农村居民的欢迎。文章建议: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基层体育组织;对民间体育有效管理和开发;大力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切实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和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中部地区农村 体育人口 调查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碧波 黄少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共8页
西部地区历来与国家民族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国情决定西部部分农民必然就地城镇化,根据动力机制和空间布局科学分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带动、项目统筹、集体筹资、政府保障、中心村建设、慈善资助等路径或模式比较适合西部实际,各省区结... 西部地区历来与国家民族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国情决定西部部分农民必然就地城镇化,根据动力机制和空间布局科学分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带动、项目统筹、集体筹资、政府保障、中心村建设、慈善资助等路径或模式比较适合西部实际,各省区结合自身特点可采取一种或者几种结合起来的混合模式。政府政策导向可有力推进就地城镇化进程,建设过程必须注重软环境建设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就地城镇化 城镇化模式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区域分异视角下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分析——基于浙、豫、川三省193家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储德平 伍骏骞 卫龙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6,共9页
乡村企业入城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利用浙江、河南、四川三省193家乡村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验证,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份的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描... 乡村企业入城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利用浙江、河南、四川三省193家乡村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验证,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份的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描述统计发现:有58.55%的乡村企业主有入城意愿,仅有21.24%的乡村企业主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搬迁,集群环境、土地价格、运输成本等是企业愿意搬迁的主要原因,土地价格政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品产销信息、集群环境是影响企业搬迁方向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土地、税收和融资等政府政策对于企业是否入城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总资产、土地价格、运输成本、集群环境、与政府关系对入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税收政策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显性成本(土地价格、运输成本),以及企业的交易成本、寻租成本等隐性成本(集群环境、与政府关系和税收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迁移意愿,且浙江、河南与四川三地计量结果差异显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入城意愿 城镇化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区域分异
下载PDF
农村危房改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8
20
作者 曹小琳 向小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4,共8页
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受灾严重、年久失修的危房进行改造,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资金使用不当、缺乏公平、公开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及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分... 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农村受灾严重、年久失修的危房进行改造,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资金使用不当、缺乏公平、公开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及对西部典型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的现状及实施中的影响因素,结合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从25个影响农村危房改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提取出6个公共因子,即资金使用因子、对象评选因子、组织管理因子、基层操作因子、客观问题因子、监督管理因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危房改造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危房改造 中央资金 补助对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