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gineering costs proxy models for China rural access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FU Yun-jin XIN Zhan-hong +1 位作者 SUN Hong-bin ZHOU Huang-jia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07年第4期93-99,109,共8页
The article builds three engineering rural access network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network elements and their relativ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for cable access,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 The article builds three engineering rural access network models that describe the structure of network elements and their relativ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for cable access,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DMA), and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VSAT) access technologies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Of the three access technologies, cable access and SCDMA access are the most popular access technologies. Besides, there still exist some remote special areas such as western mountain areas, whos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so bad that VSAT becomes the unique economical access way. Fully considering rural area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imp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geographical revised factor (GRF) to the models. By substituting the network data from the operators into the models, the article obtains the integrated networking values and does further researches on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costs proxy model rural communication cable access network SCDMA access network VSAT accessnetwork SUBSIDY
原文传递
A GIS-based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the Rural Settlement System in Danche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2
作者 徐克帅 崔卫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98-1602,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formulated a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key settlement selection in Danche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Method] The location set covering model (LSCM) provided by ArcGIS 10.0 was used in this study... [Objective] This study formulated a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key settlement selection in Danche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Method] The location set covering model (LSCM) provided by ArcGIS 10.0 was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 After reconstruction, the settlement system in Dancheng County is composed of 2 county centers, 7 key towns and 122 key villag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ey settlements in Dancheng County, which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and ensuring social jus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 system Public services accessIBILITY rural areas Dancheng County
下载PDF
基于Access数据库和SQL SEVER数据库的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
3
作者 黄艳 马潇潇 龙劲涛 《城市地理》 2018年第6X期27-28,共2页
数据库建设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Access、SQL SEVER数据库建库标准和流程、数据库成果资料内容,分析比较了Access、SQL SEVER数据库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北京苍穹软件建立... 数据库建设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Access、SQL SEVER数据库建库标准和流程、数据库成果资料内容,分析比较了Access、SQL SEVER数据库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北京苍穹软件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方法,并实践证明Access、SQL SEVER数据库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access数据库 SQL SEVER数据库 建库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Access and Agri-economy
4
作者 TANG Sai WANG Jiheng PAN Wenhua WANG Tingrui ZUO H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1期91-96,共6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question of cred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China rural area,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needs the support of finance. While as w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question of cred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in China rural area,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needs the support of finance. While as we all known,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rural area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to promote the productivity and the level of welfare of househ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dit access China rural area formal finance informal finance
下载PDF
Perceptions of Rur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roviders regarding Telehealth-Based Care: Perceived Competency, Satisfaction with Care and Tele-ED Patient Disposition
5
作者 Roseanne Fairchild Shiaw Fen Ferng Kuo +2 位作者 Stephanie Laws Amanda O’Brien Hicham Rahmouni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7年第7期721-733,共13页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ssesses rural provid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ability to deliver high quality care via telehealth compared to usual care, and whether attending providers perceive that emergency department (...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assesses rural provid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ability to deliver high quality care via telehealth compared to usual care, and whether attending providers perceive that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telehealth visits influence clinical reasoning in regard to patient disposition, specifically in tele-behavioral and tele-neurological case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of 134 ED providers (nurses [n = 126] and physicians [n = 8]) who were working in five Midwestern critical access hospitals (response rate 83%). Descriptive, correlational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provider perceptions of 1) competency level in telehealth delivery, 2) patient health outcomes, 3) access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elehealth, and 4) clinical influence of telehealth visit. Evaluation of preliminary set of N = 100 telehealth cases were assessed for influence of telehealth on clinical reasoning of attending physicians regarding patient disposition. Results: The majority (67%;n = 90) of participants had at least minimal experience with telehealth care delivery, with an average of 1 - 2 visits in teleneurology, and 3 - 4 visits in telebehavioral cases. Providers rated their overall mean competency level in telehealth care delivery as 3.01/5.00 based on a 5 point “novice (1) to expert” (5) scale. Mean scores for providers perceived competency level in 7 evidence-based sub-categories for telehealth care delivery were self-reported as relatively low to mid-range values, ranging from 2.64 - 3.57/5.00.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whether all providers “would recommend telehealth to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revealed two predictors for model of best fit (n = 81;p 2 = 0.598): 1) their perceptions of telehealth experience compared to usual care;and 2) perceptions of patient health outcomes with telehealth compared to usual care. Providers rated “neutral” to “very unlikely” that they “would recommend telehealth to family and friends” (2.75/5.00;n = 122;91%). Attending physicians reported that for a majority of cases, telehealth visits influenced patient disposition and transfer decision-making (58.4%), and the influence of telehealth visits on patient disposi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behavioral health cases (p Discussion: This study will be followed on to inform administrators/policy makers about 1) perceived level of competency of providers who implement tele-emergency care, 2)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telehealth equipment used and teamwork between rural providers and distant specialist, and 3) how use of telehealth may enhance ability of rural ED providers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Perceived influence of telehealth on patient disposition is reported to be highest for telebehavioral patients. Healthcare educators need to place a priority on addressing provider competencies in telehealth through health professions degree program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promote application and testing of evidence-based provider competencies in telehealth, and potentially relevant health communication models, to increase providers’ perceived efficacy and competency in telehealth care delivery, thus supporting high quality patient health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EHEALTH Telemedicine rural Emergency Department Critical access Hospital Provider COMPETENCY Attending Physician PATIENT DISPOSITION Telebehavioral Teleneurological
下载PDF
数字支付能显著降低农户消费不平等吗?
6
作者 李国正 李正印 +1 位作者 尹迪 李伊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0-92,共13页
居民消费对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少关注农户内部消费不平等问题。鉴于此,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由农户人均消费支出测算的Kakwani指数构建消费... 居民消费对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少关注农户内部消费不平等问题。鉴于此,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由农户人均消费支出测算的Kakwani指数构建消费不平等测度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支付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支付能够显著降低农户消费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支付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高消费可及性,进而降低农户消费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支付对户主年龄更高、受教育水平更低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大,对发展型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大于生存型消费。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加大对农村数字支付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支持农村发展型消费品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支付 农户 消费不平等 流动性约束 消费可及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西南山地乡村居民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7
作者 徐苗 廖箐 谢卓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 近年来,乡村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地区乡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机会、就医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仍存在。医疗设施可达性作为衡量医疗设施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指标,为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aussian-Based 2SFCA)对于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资源可达性在供给与需求思考不足的问题,将其进行改进,从而更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可达性。研究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分析乡村医疗设施供需情况,引介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设施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进行K聚类分析,揭示乡村医疗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各类医疗设施的可达性数值综合层面上的高可达性区域主要是由于临近医疗资源高供给能力的县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所贡献的,而村级医疗设施对综合可达性空间差异影响较小;第二,山地乡村地区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存在医疗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匹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村级医疗设施;第三,区域可达性水平与交通通达性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受人口需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医疗设施供给服务能力及分布的影响更大。最后针对不同可达性区域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为西南山地乡村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提供了一套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乡村地区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重庆市九龙坡区
下载PDF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城乡公共交通不平等测度: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
8
作者 姚志刚 王淑洁 龚林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2-289,共8页
探明城乡公共交通不平等来源及其变化特征对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站点可达性作为公共交通服务指标,以交通小区作为分析单元计算公共交通可达性,分别计算2011—2020年研究区域总体、城区、农村及城乡间的基尼系... 探明城乡公共交通不平等来源及其变化特征对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将站点可达性作为公共交通服务指标,以交通小区作为分析单元计算公共交通可达性,分别计算2011—2020年研究区域总体、城区、农村及城乡间的基尼系数,将总体基尼系数按城区和农村两个子群进行分解,分析城乡公共交通不平等来源及其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总体基尼系数为0.7204~0.7736,城区基尼系数为0.5718~0.6058,农村基尼系数为0.5955~0.6390,城乡间基尼系数为0.8131~0.8710,研究区域公共交通严重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程度最大;2011—2020年间总体、城区、农村和城乡间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了5.62%、6.88%、5.21%和6.65%,公共交通不平等不断改善;城乡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为63.03%~67.58%,是总体不平等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基尼系数分解能有效测度城乡公共交通不平等来源,缩小城乡间不平等是城乡客运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城乡不平等 基尼系数分解 公共交通 可达性
下载PDF
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检视及其完善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郎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数字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数字农家书屋呈现出馆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以及用户数字化的“倒金字塔式”图景。文章立足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图景,构建公共文化... 数字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有力抓手,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数字农家书屋呈现出馆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以及用户数字化的“倒金字塔式”图景。文章立足数字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图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评价体系对其进行检视,针对其凸显的供需失配和数字鸿沟两大问题,建议通过拓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来源、建立群众需求反馈互动机制、提升数字农家书屋服务的包容性等途径来均衡供需、纾解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家书屋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数字包容 农家书屋
下载PDF
AIGC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可及类型、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
10
作者 刘颖 向磊 +3 位作者 杨清涵 侯美恩 吴长城 武滨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4年第4期84-96,共13页
基于大模型、强算力和富数据共同支撑的AIGC应用为智慧教育生态构建带来了新机遇。以AIGC应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技术赋能教育战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意识... 基于大模型、强算力和富数据共同支撑的AIGC应用为智慧教育生态构建带来了新机遇。以AIGC应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技术赋能教育战略落地、教育理念创新与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意识薄弱、工作胜任力不足、研修能力亟需突破等问题,梳理了AIGC适用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选、初投、服务和决策等四种可及类型,探索归纳出AIGC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逻辑:AI教育思想形成的价值基点、AI知识库夯实的内容基底和AI技术支持的行动基石,并基于此构建了蕴含智能决策与智能服务路径闭环的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可及类型 行动逻辑 实施路径
下载PDF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小邑 欧璇 欧阳娟蓉 《职教通讯》 2024年第2期5-14,共10页
客观分析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其功能所能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在“尽力”与“量力”之间达成平衡。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 客观分析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其功能所能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在“尽力”与“量力”之间达成平衡。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主要包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促进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促进乡村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化;为乡风建设提供持久的“纯化剂”。从现实层面来看,乡村人力资本储备的衰减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阈值的可及性,国家制度性支持不足降低了职业教育赋能村民程度的可及性,参与主体的分散性耗散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资源的可及性。为此,要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得以实现,需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主体的赋能,增强村民的主体性构建;重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可及性
下载PDF
互联网与农村家庭现代能源使用行为——来自CFPS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宋佳雨 李凡略 何可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86-108,共23页
农村能源转型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评估了互联网接入对农村家庭采纳现代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接入显著促进... 农村能源转型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评估了互联网接入对农村家庭采纳现代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接入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对现代能源的采纳,这一发现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并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传导机制分析揭示,互联网接入不仅显著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环境污染主观评价,还增加了他们获取正规信贷的机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农村家庭现代能源使用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接入对于提高户主出生于“改革开放”前以及抚养比较低的农村家庭的现代能源使用行为尤为有效。据此,本文建议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实施差异化能源补贴,以推动农村家庭广泛使用现代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接入 农村家庭 现代能源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鹏飞 尚丽娟 周升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653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进一步讨论了宅基地退出对不同类型农户子女教育获得影响的差异。结果...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653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子女教育获得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进一步讨论了宅基地退出对不同类型农户子女教育获得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子女教育获得有正向显著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宅基地退出可通过提升外出上学便利性、优化农村教育环境和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农户子女教育获得;考虑农户异质性,宅基地退出对多子女家庭的子女教育获得的提升作用强于独生子女家庭,对农村家庭女孩的教育获得的提升作用强于男孩,对金寨农户子女教育获得的提升作用强于邛崃。最后,提出宣传宅基地退出在改善农户子女教育获得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的收入水平、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中与教育相关的配套政策、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农户子女教育获得 农村教育环境 家庭收入
下载PDF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村镇建设格局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元芳 乔伟峰 +1 位作者 杨春花 陈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村镇建设格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该文以地处苏南的常州市金坛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金坛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测度指标体系,诊断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存在的问题,评价村镇建设格局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 村镇建设格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该文以地处苏南的常州市金坛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金坛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测度指标体系,诊断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存在的问题,评价村镇建设格局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点主要围绕主城区、城镇中心及交通主干道分布,整体呈现出“一个大中心、多个小中心”的放射状空间格局,不同公共服务设施之间可达性分异较大;②金坛区居民点分形特征较强,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多区域片状集聚的空间特征,基本沿主要交通线路扩张;③金坛区村镇建设存在村镇空间形态复杂、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村镇规模等级不合理的问题,据此提出提高村镇空间结构稳定性等村镇建设格局空间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苏南洼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及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村镇建设格局 乡村发展
下载PDF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历史演进、治理困境与弥合路径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数字鸿沟 乡村振兴 数字素养 数字接入质量 数字应用质量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内涵、评价维度与实践向度
16
作者 杨彪 项松林 张志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2,20,共9页
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使用”与“匹配”两个层面阐释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从均等化、标准化与精准化3个维度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评价维度并融入数字技术要素特性,进而以整体性治理为出发点,构建均... 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使用”与“匹配”两个层面阐释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内涵,从均等化、标准化与精准化3个维度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评价维度并融入数字技术要素特性,进而以整体性治理为出发点,构建均等化、标准化、精准化三螺旋模型,提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实践向度,即以“均等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区域协调,以“标准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动态调适,以“精准化”实现服务可及性的供需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乡村 中国式现代化 三螺旋模型
下载PDF
数字接入能否降低边疆民族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
17
作者 田逸飘 刘明月 廖望科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依然面临着较高的返贫风险。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聚焦边疆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探究数字接入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检验数字接入是否能够通过提高效用水平有效抑制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研... 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依然面临着较高的返贫风险。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聚焦边疆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探究数字接入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检验数字接入是否能够通过提高效用水平有效抑制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接入能够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接入能够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增加社会资本积累降低农户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接入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低收入和健康状况差的弱势群体,以及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户具有更为显著的减缓作用。研究结论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接入 边疆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实现路径——一个“嵌入式”分析框架
18
作者 王梦如 王锰 曾传亮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目的/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和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的重点问题,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实现路径。[方法/过程]引入“嵌入式理论”,构建“嵌入式”框架,审视用户主体的文化... [目的/意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和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中的重点问题,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实现路径。[方法/过程]引入“嵌入式理论”,构建“嵌入式”框架,审视用户主体的文化服务需求,重建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用户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结果/结论]从接近、搜寻、享用三个层次出发,结合政策制定、系统配置、服务供给三个作用工具,将设备可及、空间可及、成本可及、方式可及、信息可及和服务可及六个可及性分析维度完整嵌入,系统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可及性 嵌入式框架 乡村
下载PDF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研究
19
作者 包维娜 徐磊 陈雅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15-25,55,共12页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 [目的/意义]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则是推动乡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媒介,本文聚焦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方法/过程]对江苏省镇江市下辖乡镇作田野调查,通过扎根分析挖掘出数字设施设备、数字资源、数字活动、宣传推广、服务认知度、空间可接近、时间可接近、成本可接近、服务内容、服务人员、使用体验、组织方式、管理机制、供需关系14项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因素,归纳为可获得维、可知晓维、可接近维、可接受维、可适应维5大维度。[结果/结论]构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概念模型,以提升乡村居民与服务之间的适合度和匹配度,为政府和公共文化机构提供施策方向,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数字乡村 可及性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中“数字关键人”的实践逻辑与成效分化——基于村支书行动策略的类型学分析
20
作者 任雅兰 张樹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7,159,共15页
村支书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少数”,在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关键人”。学术界主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视角来探讨数字技术下乡的局限性,本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数字关键人”... 村支书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少数”,在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关键人”。学术界主要从国家和社会两个视角来探讨数字技术下乡的局限性,本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数字关键人”在弥合国家与社会两端张力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数字关键人”社会动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深入考量,本研究将其细化为四类:数治融合者、数字短效者、“盆景”打造者以及数字无为者。根据具体案例的呈现与分析,探讨了这四类角色在乡村治理数字化实践中的行为逻辑、成效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可及性、利益可见性以及关系融通性构成了影响“数字关键人”作用发挥的三个核心影响因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乡村数字化进程的深化。本研究不仅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策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关键人” 技术可及性 利益可见性 关系融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