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势、困境与改革方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五大独特优势,分别是能够在人口规模巨大条件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够以释放土地财产收益为抓手夯实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能够以赓续农耕文明、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耕地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路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以支撑内生型发展模式为手段保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农村土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财产性收益提升、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秩序稳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优势 改革方略
下载PDF
社会保障参与有助于农村土地流转吗?——基于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孜仪 王瑞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 随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得到缓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不断增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8年数据,构建了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旨在考察社会保障参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显著抑制农村土地转入;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土地转出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参与 劳动力转移 农村土地流转
下载PDF
“城乡两栖”视角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雄飞 刘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9,180,181,共12页
“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化解“城乡两栖”背景下宅基地的制度困境。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以及异地居住的“城乡两栖”现象日益明显。人口迁居带来了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所承载的居住功能弱化,而它们的财产... “三权分置”改革有助于化解“城乡两栖”背景下宅基地的制度困境。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以及异地居住的“城乡两栖”现象日益明显。人口迁居带来了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所承载的居住功能弱化,而它们的财产功能和社会情感功能则逐渐增强。总体来看,现有部分制度抑制了宅基地的产权权能开发和资产价值挖掘,造成了闲置、低效利用与隐性流转共存的困局,需要合理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受到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产权边界不清晰、农民宅基地权属观念模糊等因素掣肘,面临所有权主体虚置、过度“资本化”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相关体制机制创新。为此,“三权分置”改革需要清晰界定“三权”边界,明确宅基地的法权属性,在保障农户资格权的基础上适度拓展宅基地使用权,推动实现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引入市场机制多元盘活闲置宅基地,进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三权分置” 功能演变 “城乡两栖”
下载PDF
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整体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一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整体性体现为两方面,即实现地权平等和地权体系具有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有效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家庭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律化和承包期延长,土地征收规则的更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建设用地指标化交易...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整体性体现为两方面,即实现地权平等和地权体系具有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有效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家庭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法律化和承包期延长,土地征收规则的更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建设用地指标化交易,以及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整体性推进的主要体现。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实施,以及政府在地权交易中的法律地位,是分析地权交易规则科学性的两个基本因素。为进一步整体性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其既定政策目标,需要建立科学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和土地指标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地权交易 土地利用规划 集体产权
下载PDF
诉源治理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实践反思——以广东S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维君 杨晓杰 《南方农村》 2024年第1期23-27,34,共6页
以广东省S市农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实证调查为基础,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的缺陷。结合诉源治理将社会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要求,提出厘清制度的性质定位,明确仲裁机构独立性,赋... 以广东省S市农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实证调查为基础,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的缺陷。结合诉源治理将社会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要求,提出厘清制度的性质定位,明确仲裁机构独立性,赋予仲裁“一裁终局”效力,尝试构建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仲裁与诉讼相衔接的良性互动机制等一系列解困建议,以重现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完善中国特色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仲裁 纠纷解决 诉源治理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海伦市长华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冬梅 文清 祁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增强,宅基地功能由居住功能主导向居住、生产二元复合功能或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转变;(2)村域尺度内,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阶段特征明显,空间上表现为与中心村的距离越远,宅基地功能转型程度越剧烈;(3)在城镇化等外缘要素的影响下,乡村地域系统内人口和产业的变化共同驱动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4)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结合农村宅基地功能组合和利用状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的宅基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促进宅基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阶段特征,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筛选适宜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空心村治理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构造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主体是村民委员会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尽量登记给村民委员会。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宜采取拨用而非划拨的方式,并经登记生效;其不能抵押,但可以在不降低公益效用的前提下,经政府机关批准和集体成员民主议定,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处分。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因集体公益收回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因经营性转化应当明确转化的条件、程序、方式和收益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管理法 民法典
下载PDF
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栗滢超 王慧姣 +3 位作者 孟庆香 李青松 廉中康 申家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及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农地流转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新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农地流转生态风险认知不足、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性评估... 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及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农地流转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新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农地流转生态风险认知不足、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性评估方法体系有待完善、适应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索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发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建立从源头调控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机制,以满足新形势下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对农地持续利用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生态健康 土地生态风险 土地生态安全 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屈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0-25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三权分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深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明确实行“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和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地 内蒙古
下载PDF
农地资源市场配置法律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松 《财经法学》 CSSCI 2024年第3期19-34,共16页
我国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为基础的农地市场配置的法律机制,既存在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也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位的特定性局限。为实现市场对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事治理作用... 我国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为基础的农地市场配置的法律机制,既存在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也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位的特定性局限。为实现市场对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需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事治理作用和政府的市场管理与调控作用。应当完善农地市场民事法律机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介入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范围,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权利。应当完善对农地市场的管理调控法律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农地用途管制、农业补贴政策和价格调控、产业政策引导、健全市场服务体系以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资源市场配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经营权
下载PDF
基于集体所有制对农村体育的历史审视及学术反思
11
作者 王广虎 王科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治理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还是改善农民生活的一项基本民生制度。因此,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治理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还是改善农民生活的一项基本民生制度。因此,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形成、改革与完善,必然左右着农村体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决定着农村体育发展的组织与机制,制约着农村体育发展的规模与形式。该研究采用历史阐释和社会批判的方法,分析集体所有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农村体育发展以何种原因和何种方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广大农民走上了集体化的合作道路,加速了农民对体育的社会主义认知;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公社体制,奠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为推动农村体育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方式;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为农村体育提供了内在的需求与动力;新时代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为农村体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农村体育 合作化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地区存量用地潜力与利用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红波 胡正玉 周家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存量规划已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了存量用地从提取到综合评价与潜力测算应用的框架体系,分析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空间分布与规模特征,测算镇域尺度下乡... 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存量规划已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了存量用地从提取到综合评价与潜力测算应用的框架体系,分析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空间分布与规模特征,测算镇域尺度下乡村地区存量用地再开发潜力,提出存量用地盘活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的整体盘活潜力可观,各街镇开发改造潜力差异较大。2)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潜力分为三级潜力区,分布不均衡,靠近主城区的街镇潜力较大且多集中于南部。3)乡村存量用地盘活应该采取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发展、乡村规划与盘活政策有机衔接、创新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等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用地 乡村地区 潜力测算 利用路径 丰县
下载PDF
走向一体化的城乡土地市场:制度变迁与动态效率
13
作者 余永华 戈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研究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变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优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研究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效率问题,并从制度变迁视角考察其内在逻辑及特征,通过构建土地经济的世代交叠基准模型,提出动态有效率的充分条件,并根据我国城乡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上述基准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调整,分别论证市场分割及一体化制度下各经济部门的动态效率,然后运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市场从市场分割到一体化改革的路径、渐进性及经济绩效予以阐释。本文认为市场分割的城乡土地经济均是动态无效率的,市场一体化的土地经济则是动态有效率的,促进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相对价格的变化。因此,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率,该制度变迁具有渐进性及路径依赖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土地市场 一体化改革 动态效率 制度变迁
下载PDF
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与提升路径——基于东中西部典型试点区域的全景式考察
14
作者 刘润秋 唐宇娣 +3 位作者 黄志兵 余超 张霞 吴川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0,共11页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典型试点区域宅基地退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宅基地退出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政策绩效评价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结果: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主要由中央政策目标和... 研究目的:明晰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典型试点区域宅基地退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宅基地退出绩效提升路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与政策绩效评价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结果:宅基地退出绩效目标主要由中央政策目标和地方政府、村集体、退出农户的利益诉求构成;回应绩效目标,基于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嵌入乡村韧性理论,构建了从过程到结果、兼顾多维利益诉求、考虑长短期变化的宅基地退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证考察和评价分析发现,义乌、余江、泸县的宅基地退出绩效总体表现良好,但主要在经济韧性上存在短板,面临着资金紧张、主体乏力、盘活再利用受限等困境。研究结论:全面提升宅基地退出绩效,关键要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统领下,通过优化退出资金运作模式、形成多主体共治局面、拓宽退出土地盘活路径等,健全宅基地退出长效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绩效评价 乡村韧性 绩效目标
下载PDF
土地政策松绑与县域新型城镇化——来自农村宅基地改革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振磊 赵佳源 张瀚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0,共15页
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土地粗放利用、宅基地闲置甚至抛荒问题日益凸显。宅基地改革是促进土地要素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宅基地改革试点政策,运用... 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土地粗放利用、宅基地闲置甚至抛荒问题日益凸显。宅基地改革是促进土地要素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宅基地改革试点政策,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构造准自然实验,检验农村宅基地改革能否促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政策路径识别发现,农村宅基地改革从非农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激发市场潜能三方面提升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异质性研究表明,行政区划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县、县级市和市辖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能力呈现递增趋势;地区差异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在东部、中部地区县域得到有效发挥,对西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效果有限。通过土地政策改革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从经验上就如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改革 土地改革 县域新型城镇化 要素积累 市场潜能
下载PDF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用地演变 空间格局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与赋能路径
17
作者 田莉 郭炎 《城市学报》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但长期面临产业用地供需失配、土地发展权配置失衡、土地用途管控刚弹失调等问题,有待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的优化。文章围绕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三个方面,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但长期面临产业用地供需失配、土地发展权配置失衡、土地用途管控刚弹失调等问题,有待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的优化。文章围绕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三个方面,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制约,进而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优化的措施和路径,包括着眼于土地发展权均衡配置构建实施导向的县镇村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建立土地权益调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互促机制,建立多方参与协商的乡村规划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 乡村振兴 土地发展权 乡村产业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能够影响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吗?——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证据
18
作者 张合林 张锟 江求川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8,共14页
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劳动力流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劳动力流动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能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劳动力流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劳动力流动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能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这主要来源于土地过度配置时农户劳动力流动,而土地配置不足时这一效应消失。机制检验证实,劳动力流动通过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机制,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但未发现资本回流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应破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和加快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村土地资源 配置效率 城镇化 转变-份额工具
下载PDF
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动力来源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波 王柳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为更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出发阐释土地出让收入的双重属性和本质内涵,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 为更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出发阐释土地出让收入的双重属性和本质内涵,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说明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应然领域。采用规范分析法,选取2010—2019年国有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收入和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的相关数据,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在总额上逐年增加,但相较于城市支出比例偏低,且存在收益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制度属性的分析,发现分税财政体制、政绩考核制度和低土地财政依赖度三方面是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外生动力,为可持续内生动力的产生创造外部环境;土地出让收入的合理分配格局、精准投入、政策引导人才流向乡村三方面是内生动力。厘清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内在和外生动力来源及其机理,有助于形成土地出让收入合理分配格局,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缩小城乡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收入 土地财政 乡村振兴 动力来源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撑乡村振兴用地要素保障:机理与策略
20
作者 陈美球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土地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基础性要素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把区域国土空间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山水林田湖草村”等全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对于改变“零散无序”的农村土地利用、支撑乡村振兴用地要素保障具有积极... 土地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基础性要素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把区域国土空间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山水林田湖草村”等全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对于改变“零散无序”的农村土地利用、支撑乡村振兴用地要素保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障乡村振兴用地要素的内在机理,具体表现为:以“山水林田湖草村”的统筹策应乡村振兴目标的系统性、以工程建设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保障用地供给的有效性、以破解现实难题提升用地保障的针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实现空间重构;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确保统筹力度;三是坚持村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整治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用地要素保障 机理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