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莆仙方言的入声舒化现象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9-41,74,共4页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方言 入声舒化 单独成调 考察
下载PDF
吴棫《韵补》音系与早期官话音特点(三)——《韵补》入声韵及其音系特点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民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2期59-71,共13页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 《韵补》入声韵的演变主要是语音形态上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收-k尾的梗摄入声与曾摄入声合流,然后合并于收-t尾的臻摄入声中(三四等韵),同时收-p尾的深摄缉韵也并合于其中,使得自《切韵》以来-p、-t、-k三大入声韵类彼此对立的结构关系处于解体之中,且整个闭口韵的入声也处于消变状态之中。在韵类分合上,入声韵与阳声韵的变化平行一致,可以说明《韵补》的语音系统性。本文最后探讨了早期官话音形成时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语音结构平衡"理论和"雅俗相互制约"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宋金时期汉语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p -t -k韵尾合并 语音结构平衡 雅俗相互制约
下载PDF
中古入声韵在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变亲 邢宵瑜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9-94,共6页
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入声韵,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的入声韵相比有同有异。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咸摄、曾摄入声韵主元音与晋东南晋语入声韵保持一致;山摄、宕摄、江摄入声韵主元音则是延续源方言入声韵的特色;深摄、臻摄、梗... 河南林州移民方言中的入声韵,与晋东南晋语及现河南林州方言的入声韵相比有同有异。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咸摄、曾摄入声韵主元音与晋东南晋语入声韵保持一致;山摄、宕摄、江摄入声韵主元音则是延续源方言入声韵的特色;深摄、臻摄、梗摄和通摄入声韵主元音的演变既有对源方言的保留,同时也受晋东南晋语和普通话的辐射。这种同异现象是受源林州方言、晋东南晋语及普通话共同影响的结果。对安泽河南林州移民方言入声韵的研究可以为山西移民方言学提供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安泽方言 移民方言 入声韵
下载PDF
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朝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0-427,共8页
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阴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阴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入声相混,同一入声也对应不同的阴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入声字同阴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阴入互押... 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阴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阴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入声相混,同一入声也对应不同的阴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入声字同阴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阴入互押的现象。曲子词和变文中的阴入混押现象,体现了在唐五代时期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方言中,入声韵尾开始消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韵文 阴入相混 入声尾消失 唐五代 河西方音
下载PDF
再论《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汪银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还是仿古的表现呢?对此学术界的看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入声在近代汉语的空间分布,从方言入声发展的动态着眼,重新审视了《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认为《五方元音》保留入声是实际语音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书 《五方元音》 入声
下载PDF
章炳麟古音学声调与入声韵考论
6
作者 刘艳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5,共4页
章炳麟继承段玉裁古声调理论,认为"平上韵无去入,去入韵亦无平上",将其古韵二十三部分作平声韵与去入韵两类。因古无去声,为段氏所证,则直接启发黄侃"古无上声"说,认为只有平入二声。入声韵与入声调有区别又有联系... 章炳麟继承段玉裁古声调理论,认为"平上韵无去入,去入韵亦无平上",将其古韵二十三部分作平声韵与去入韵两类。因古无去声,为段氏所证,则直接启发黄侃"古无上声"说,认为只有平入二声。入声韵与入声调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有复杂的渊源关系,章、黄的"平入声"实质内涵是平声包括阴声韵、阳声韵,入声是指入声韵,他们均使用声调术语说明韵部收尾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炳麟 古音学 入声韵 入声调
下载PDF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语音演变的两个层次
7
作者 段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5-78,共4页
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平顶山老派方言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特有的入声韵母在新派方言中正处在急剧演变之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演变过程中,声调的变异与入声韵母的演变都属于共同语与方言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 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平顶山老派方言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特有的入声韵母在新派方言中正处在急剧演变之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演变过程中,声调的变异与入声韵母的演变都属于共同语与方言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而入声韵母的演变体现了演变过程中不同的语音层次,是方言的一些语音形式在不同的时期与共同语竞争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方言 古入声 变异 竞争 语音层次
下载PDF
“入声非声”献疑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0-51,69,共3页
对于入声的性质,岑麒祥先生曾提出"入声非声说"。但从声调的性质以及入声调与入声韵的关系两方面来看,岑说似非。
关键词 入声 音高 音长 入声韵
下载PDF
《广韵》入声卷异读字声调分析
9
作者 徐志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8-92,共5页
《广韵》入声卷中有1285个异读字,构成1921个两两异读组。对入声卷异读字统计整理后发现,入声与不同声调构成异读的韵部及数量差别明显,各声调同入声韵的紧密程度表现为入声>去声>平声>上声。异读的数量差异主要由上古各韵间... 《广韵》入声卷中有1285个异读字,构成1921个两两异读组。对入声卷异读字统计整理后发现,入声与不同声调构成异读的韵部及数量差别明显,各声调同入声韵的紧密程度表现为入声>去声>平声>上声。异读的数量差异主要由上古各韵间的亲疏关系和部分谐声偏旁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异读字 入声 上古韵类 谐声偏旁
下载PDF
安徽贵池方言古入声韵今读卷舌韵母——再论安徽江淮官话边音韵尾的形成机制
10
作者 徐建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305-321,407-408,共19页
安徽贵池方言深臻曾梗摄入声韵逢知三章组声母今读卷舌韵母[ɚ],[ɚ]与安徽江淮官话的边音尾韵存在语音对应关系,是桐城方言边音尾韵随清末移民扩散到贵池之后产生的弱化形式。桐城、枞阳方言边音韵尾的形成与洪巢片江淮官话的影响有关,... 安徽贵池方言深臻曾梗摄入声韵逢知三章组声母今读卷舌韵母[ɚ],[ɚ]与安徽江淮官话的边音尾韵存在语音对应关系,是桐城方言边音尾韵随清末移民扩散到贵池之后产生的弱化形式。桐城、枞阳方言边音韵尾的形成与洪巢片江淮官话的影响有关,形成的时间不早于十七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池方言 江淮官话 卷舌元音 入声韵 边音韵尾
原文传递
粤西电白黎话入声舒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倡玮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本文从时长、音段、音高三个维度考察电白水东黎话入声的发展情况。文章通过声学实验,测量水东黎话入声字、已舒化入声字、舒声字的时长;其次,对水东黎话的塞音韵尾音段做标记性描写,论述韵尾音段演变的理据;最后分析声调基频,讨论入声... 本文从时长、音段、音高三个维度考察电白水东黎话入声的发展情况。文章通过声学实验,测量水东黎话入声字、已舒化入声字、舒声字的时长;其次,对水东黎话的塞音韵尾音段做标记性描写,论述韵尾音段演变的理据;最后分析声调基频,讨论入声舒化后该音系的声调格局演变。结果显示,水东黎话中大部分入声字仍保持短促的时长特点,已舒化入声字有93个,这些舒化字和舒声字在时长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入声舒化过程中,受汉语音段序列响度峰原则的影响,水东黎话的韵尾?-??与?-??合并,?-??、?-??脱落;入声舒化后,由于声调基本性质相同或相近,阴入调(5)字自成一类高平调(55),阳入调(2)字归派入阳去调(42)中,维持了水东黎话声调格局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电白水东黎话 入声舒化 声学分析 标记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