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Ethnic Diversity 被引量:3
1
作者 SHEN Zehao LI Peng +1 位作者 SUN Hongkai PANG Li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Ethnicity is a carrier of language and culture.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diversity is fundamental for identify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migration patterns and evolution histories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Utiliz... Ethnicity is a carrier of language and culture.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hnic diversity is fundamental for identify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migration patterns and evolution histories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Utilizing the Chinese 4th National Census (1990) data,we investigated the specific time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population and diversity of Chinese ethnicminorities.As anticipated,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minorities are chiefly concentrated in dis-tant plateaus and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China.Further,population density centers of the 10 majorminorities are rather scattered,alternatively dominating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This study pro-vides a first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test on a prevailing notion of 'six plates and three corridors' on the empirical clustering patterns of Chinese ethnicminorities.There are more consistent evidences supporting this notion in the north of China,with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showing more complex patterns,potentially transformed by processes such as migration,fragmentation,and percol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 geographical ap-proach can provide heuristic an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soci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nicminority ethnic diversit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下载PDF
AFLP analysi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China 被引量:18
2
作者 LIU Xiangquan BAO Zhenmin +5 位作者 HU Jingjie WANG Shi ZHAN Aibin LIU Hui FANG Jianguang WANG Ruc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0-158,共9页
Th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in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distributed in four sea areas of Chin... Th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in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distributed in four sea areas of China, i.e. , the Bohai Sea, the Huanghai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wo hundred and sixty-four AFLP loci were analysed in 195 individuals and revealed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ranged from 92.13% to 96.06% and the Shannon' s information index was from 0.256 8 to 0. 275 6. By analyzing molecular variance ( AMOVA),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of Qingdao and the other three sea areas. Cluster analysis by Nei' s pairwise distances grouped specimens by geographical origin, except the population of Qingdao.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re are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in the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in China and some distinc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and between the four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human cultivation activities wi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of Qingd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genetic diversity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AFLP
下载PDF
Assess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populations of Japanese flounderusing AFLP markers 被引量:7
3
作者 XU Xiaofei ZHANG Quanqi +4 位作者 WANG Zhigang QI Jie ZHANG Zhifeng BAO Zhenmin Heisuke Nakagaw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82-89,共8页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wild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A total of 775 loci (58.32% o...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wild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A total of 775 loci (58.32% of which was polymorphic) in the range between 100 and 1 300 base pairs were detected from 110 individuals using seven primer combinations.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detected by single primer combination for each population was calculated, ranging from 19.59% to 53.33%. Genetic similarities within and among the population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binary matrices of presence - absence. Phylogenetic tree of four populations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UPGMA method using PHYLIP Version 3.5. According to intrapopulation genetic similarities, CW population displayed the highest genetic diversity value and KY population had the lowest genetic diversity value. The distance between CW and CF populations was the farthest, which was possibly resulted from the farthest distance of Weihai of Shandong and Fujian of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other locations of populations. The sub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value (G.,) is 0. 356 5, showing a certain extent of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four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FLP technology was confirmed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to assess within- and among-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Japanese flounder. The present survey provided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research in the Japanese flounder breeding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ichthys olivaceus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AFLP genetic diversity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ivated and Wild Adzuki Bean (Vigna angular is var. angularis and var. nipponensis) by AFLP Analysis 被引量:1
4
作者 ZONGXu-xiao DuncanVaughan +4 位作者 NorihikoTomooka AkitoKaga WANGXin-wang GUANJian-ping WANGShu-m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8-376,共9页
A set of representative 146 adzuki (Vigna angular is var. angularis, and var. nipponensis) germplasm from 6 Asian countries traditionally for adzuki bean production, together with an out group standard rice bean (Vign... A set of representative 146 adzuki (Vigna angular is var. angularis, and var. nipponensis) germplasm from 6 Asian countries traditionally for adzuki bean production, together with an out group standard rice bean (Vigna umbellata), were analyzed by AFLP methodology using 12 informative primer pairs. 313 unambiguous polymorphic bands were created. According to the dendrogram by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AFLP banding, 143 of the accessions were distinct and revealed enough genetic diversity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ccessions within Vigna angularis. A neighbor joining tree was generated using newly developed Innan's nucleotide diversity estimate from the AFLP data. From analysis, 7 distinct evolutionary groups, named as "Chinese cultivated", "Japanese cultivated", "Japanese complex-Korean cultivated", "Chinese wild", "China Taiwan wild", "Nepal-Bhutan cultivated" and "Hymalayan wild", were detected. Nucleotide diversity with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ach group is discussed, regarding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adzuki bean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ltivated adzuki bean should be domesticated from at least 4 progenitors in at least 3 geographical ori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zuki bean (Vigna angularis) AFLP Genetic diversit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下载PDF
基于PSR优化模型的玉龙雪山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
5
作者 张晓晓 赵振峰 +1 位作者 张洪 田淑静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4-131,137,共9页
为对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成果做出比较科学的定量评价,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林地一张图、2022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等为主要基础数据,在众多评价模型... 为对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成果做出比较科学的定量评价,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林地一张图、2022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等为主要基础数据,在众多评价模型中,对保护区首次选取较为贴合、稳定的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等3个层次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值7.21,表明该保护区生态系统丰富,完整性较强,受人类干扰较少,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玉龙雪山 生态系统多样性 PSR模型
下载PDF
基于九个微卫星标记的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王琦琦 孙艳 唐光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目的】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核桃Juglans regia上的一种重要蛀果性害虫,在我国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核桃种植产业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明确核桃举肢蛾地理... 【目的】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核桃Juglans regia上的一种重要蛀果性害虫,在我国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核桃种植产业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明确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和地理分布特点,阐明其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了解其种群扩散规律,为核桃举肢蛾的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核桃举肢蛾转录组测序结果,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分型方法,利用筛选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我国8个省/市(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的16个地理种群共319头核桃举肢蛾样本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STRUCTURE和BAPS软件分析其种群遗传结构,并对影响其地理分布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核桃举肢蛾9个SSR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且多数位点未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核桃举肢蛾各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中等偏低(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34~1.824,期望杂合度He为0.203~0.342),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F_(ST)<0.142),种群间基因流差异较大(Nm为1.518~23.800)。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间有显著相关性(R^(2)=0.226)。16个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可分为两支,即东部和西部种群。AMOVA分析表明,核桃举肢蛾种群间遗传变异较小,且种群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内的遗传分化系数FCT值在0.03941~0.06449之间,表明地理阻隔和气候差异不是影响核桃举肢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结论】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中等偏低,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较低水平的遗传分化和差异较大的基因流。鉴于核桃举肢蛾特殊的生活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我们推测河流对核桃举肢蛾地理种群基因流的阻碍作用强于山川,而作为主要经济果树害虫,人类活动可能是干扰核桃举肢蛾种群地理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举肢蛾 地理种群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基因流
下载PDF
国际研发伙伴地理特征与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多多益善”还是“舍近求远”?
7
作者 李凡 杨林丽 朱缤绮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基于2015—2021年161家中国高技术产业企业的观测数据,以地理特征为核心,科学度量研发伙伴的地理邻近性和地理多样性,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研发伙伴选择对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的影响,拓展经济地理学和知识基础观理... 基于2015—2021年161家中国高技术产业企业的观测数据,以地理特征为核心,科学度量研发伙伴的地理邻近性和地理多样性,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研发伙伴选择对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的影响,拓展经济地理学和知识基础观理论在国际研发伙伴选择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研发伙伴地理邻近性和多样性均会对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产生正向影响;(2)地理邻近性较高的研发伙伴对创新成功的促进作用更强,地理邻近性较低的研发伙伴对创新失败的促进作用更强;(3)地理多样性较低的研发伙伴对创新成功的促进作用更强,地理多样性较高的研发伙伴对创新成功和创新失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伙伴 地理邻近性 地理多样性 创新成功 创新失败
下载PDF
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林 赵清林 +1 位作者 卢吟咏 秦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3-259,262,共8页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聚集趋势相反;②单一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既不利于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的提升,也不利于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工业布局可以引导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进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的有效方法;③湖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人口密度呈现弱负相关且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④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并在长沙市中心城区一带出现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分界。最后,从优化城镇职能体系对应对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人口密度有序提升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多样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环境驱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匡苗苗 周广胜 周梦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54-6264,共11页
全球变暖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关系。关于全球和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已有许多研究,但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研究仍然很少。基于西藏高寒草地实测的35个样点调查数据,利用... 全球变暖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关系。关于全球和区域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已有许多研究,但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研究仍然很少。基于西藏高寒草地实测的35个样点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差分解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究了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与地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ANPP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更为敏感;(2)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经度、土壤有效氮、土壤有效磷、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海拔和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ANPP与经度、土壤有效氮、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纬度和土壤有效钾呈显著负相关;(3)地理因子、土壤养分和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物种丰富度指数和ANPP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10.99%和32.91%,地理因子和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为13.61%;(4)地理因子通过调控土壤养分和气候因子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和ANPP,土壤养分和气候因子均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和ANPP。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综合调控机制,为西藏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地理因子 土壤养分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不同种源酸枣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凯伦 张云程 +3 位作者 王海青 李彪 康莹 董胜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0,共13页
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 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源、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能够反映酸枣表型特征的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酸枣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44%~55.21%和0.34~1.65;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7%~85.46%和0.24~2.09,极值比为1.67~14.06。陕西佳县、内蒙古元宝山和河北复兴种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辽宁喀左、陕西延川和河北赞皇种源的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酸枣数量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比例均值分别为69.86%和14.88%,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0.82。叶长、叶形指数、可食率等12个数量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74%,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17个数量性状可作为评价酸枣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基于数量性状可将19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特征为叶片小、果实和果核小、出核率高;类群Ⅱ主要特征为果实和果核大、可食率高;类群Ⅲ主要特征为叶片长、枣吊长、枣吊叶片数多;类群Ⅳ主要特征为二次枝长、直刺和弯刺短。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酸枣表型多样性丰富,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种源间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不同种源酸枣可用于选育不同表型性状酸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地理气候因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蝉科昆虫区系及多样性
11
作者 孙昱 任争争 魏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1,I0031-I0035,共18页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区系一直缺乏研究。本研究在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分布蝉科昆虫3亚科46属100种(包括2个新纪录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量的59.7%和29.1%;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73种,7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成分次之(21种,21.0%),特有成分比例较高(19种,19.0%)。该地区的10个亚区可被分为南、北2个大区,大致以秦岭及甘南山地为界。北段的黄土高原过渡区(MX+HB)、藏北过渡区(QZ)属于古北界,物种多样性较低,分布的主要是体型较小的姬蝉亚科物种。南段的东洋界各亚区由秦岭西段山地过渡区(HZⅠ+XNⅠ)、川西盆地及滇北过渡区(HZⅡ+XNⅣ)、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区(XNⅡ+XNⅢ)及滇西山地过渡区(HN)组成。各亚区的物种多样性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四川盆地西部和横断山南部为多样性中心。在南段的各亚区中,西南亚区Ⅰ(XNⅠ)和华中亚区Ⅰ(HZⅠ)区系相似性最高,华中亚区Ⅱ(HZⅡ)和西南亚区Ⅳ(XNⅣ)区系相似性最高,它们分别聚合后再与“西南亚区Ⅱ+西南亚区Ⅲ(XNⅡ+XNⅢ)”聚合,最后与滇西的华南亚区(HN)聚合,表明滇西的华南亚区(HN)及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带(XNII、XNIII)区系相对独特。蝉科同一类群的不同物种在该地区呈现出明显的生态位分化,分别向“低山–峡谷–丘陵”生境和“亚高山–高山”生境发展。“低山–峡谷–丘陵”分布的适热物种分布区比较广泛,均在相邻的东部、南部地区有所分布;“亚高山–高山”的适冷种类则多局限分布于高海拔地带(许多都是特有种),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基本都呈现为小范围的斑块或点状分布,即“天空岛”分布格局。整体而言,青藏高原东缘南段的高大山体、相关地带的急剧下降地形及气候差异等对蝉科物种的扩散和分布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邻近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及生物多样性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昆虫 头喙亚目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杜来提罕·托合荪 吐尔洪·努尔东 +1 位作者 热衣木·马木提 艾尼瓦尔·吐米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 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有10科23属39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区系科、属和种总数的58.82%、57.50%和56.52%。优势科共有7个,优势科所含的属和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属和种总数的67.50%和68.12%。微型地衣区系地理成分被划分为9个地理成分和11个分布型。9个地理成分分别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泛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东欧—北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不高,南坡的种类数量多于北坡。微型地衣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中国特有成分和环北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地衣 物种多样性 区系地理成分 天山山脉
下载PDF
荔枝蒂蛀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13
作者 郭义 李鹏燕 李敦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19-128,共10页
【目的】明确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分子变异情况,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为不同区域的荔枝蒂蛀虫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用我国南方5个产区的荔枝蒂... 【目的】明确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分子变异情况,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为不同区域的荔枝蒂蛀虫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用我国南方5个产区的荔枝蒂蛀虫为材料,利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SAMTOOLS软件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SNP基因分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GBS技术对5个地区荔枝蒂蛀虫进行测序,共获得高质量有效数据27.39 Gb(平均每个样本5.48 Gb)、高质量SNP位点11767个。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四川泸州种群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4个种群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地区荔枝蒂蛀虫可划分为2个类群,四川泸州种群单独为一簇,明显区分于其他4个种群。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荔枝蒂蛀虫在遗传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群观测杂合度(Ho)为0.2099~0.2531、期望杂合度(He)为0.1937~0.2203、核苷酸多样性(π)为0.2495~0.2748,表明5个荔枝蒂蛀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种群间的遗传变异(0.87%)小于种群内(99.13%),表明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不是种群间。【结论】不同地区的荔枝蒂蛀虫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中,四川泸州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与其他4个种群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简化基因组测序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地理环境因素对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魏立志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2 位作者 唐努尔•叶尔肯 王强 徐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乌苏、巩留);以各种群天山云杉自然分布的下限至上限为基准,每隔50 m划分为1个海拔段,每个海拔段内随机选取3株直立、健康、叶片颜色基本一致的成年(结球果)天山云杉,每株均从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方向,采集球果20枚、针叶(主枝上2年生枝条)20枚,测定球果性状(球果干质量、球果长、球果宽、果形指数、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叶形指数、叶厚度、叶面积);应用巢式方差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多样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3.35%,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种群内。表型性状重复力变幅为0.2007~0.5055、平均重复力0.3692,属于中等重复力水平;表型性状间球果干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4.59%),种群间乌苏的变异系数最大(8.964%)。表型性状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0347、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8524,说明天山云杉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天山云杉不同种群间,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海拔是影响天山云杉表型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降水、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球果 针叶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地理因素
下载PDF
广西野生水松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15
作者 杨晓娟 梁永延 +4 位作者 王禧龙 邓必玉 卢志海 童德文 刘世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以广西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南宁宾阳、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的野生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ex D.Don)K.Koch〕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个分布地水松球果、种子和... 以广西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南宁宾阳、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的野生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ex D.Don)K.Koch〕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个分布地水松球果、种子和叶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宾阳水松的果长、果宽、单果鲜质量、单果出籽率、种子宽、种子厚、种翅宽、种子大小、种子千粒质量和叶形指数最大;桂林雁山水松的果长、果宽、单果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形指数、单果出籽率、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翅长、种翅宽、种形指数、种子大小和种翅长宽比最小,而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地间球果、种子和叶的表型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表型性状的分布地间变异系数为7.43%~69.03%,其中,叶表型性状的分布地间变异系数均值最大(38.20%)。绝大多数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其中,果长、单果鲜质量、种子长、种翅长、种翅宽、种子大小和叶宽与其他表型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水松优良种质筛选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叶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5.890%,表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水松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不同分布地水松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看,南宁宾阳最高(1.854)、贵港覃塘次之(1.187)、桂林雁山最低(-3.12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和南宁宾阳为一组,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分别单独为一组。综上所述,广西5个分布地野生水松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尤其是叶表型性状;比较而言,南宁宾阳和贵港覃塘的水松表型性状较好,可作为广西水松优良单株筛选和良种选育的材料。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广西水松表型性状变化的重要地理-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表型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地理-气候因子
下载PDF
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多样性特征
16
作者 赵蕊 陈君 +2 位作者 王志成 向晓媚 陈功锡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德夯地质公园菊科(Asteraceae)植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生活习性、功能性状等方面进... 【目的】研究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德夯地质公园菊科(Asteraceae)植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生活习性、功能性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德夯地质公园现有菊科植物59属118种,划分为14个族,其中以菊苣族(Cichorieae)、紫菀族(Astereae)、千里光族(Senecioneae)和春黄菊族(Anthemideae)为主;该区菊科植物以单种属最多(41属),寡种属次之(16属),多种属最少(2属);含3个德夯特有种,分别为吉首蒲儿根(Sinosenecio jishouensis)、吉首紫菀(Aster jishouensis)和紫背紫菀(Aster atropurpurea)。(2)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种,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居多;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及变型为主。(3)生活习性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共73种,占总种数的61.86%,其次为1~2年生草本,含42种,占总种数的35.59%。(4)菊科植物的营养性状以中小型叶、单叶、互生、纸质、不裂、锯齿、双面无毛为主;繁殖性状以雌雄同株、顶生的伞房花序、瘦果、风力传播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6—10月,果期集中在7—10月。【结论】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明显,功能性状多样,应予以关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植物 地理成分 植物资源 功能性状多样性 德夯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淳安县野生脊椎动物物种调查编目研究——爬行纲动物
17
作者 郑新建 余诗冰 +4 位作者 宋唯真 刘敏 刘琼 华懿璇 刘宝权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在淳安县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磨心尖、千岛湖、淳安湿地等区域开展野生脊椎动物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县爬行纲野生脊椎动物物种调查编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爬行纲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编目,共收录物种42种,隶属于2目10科34属。其中,... 在淳安县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磨心尖、千岛湖、淳安湿地等区域开展野生脊椎动物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县爬行纲野生脊椎动物物种调查编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爬行纲野生脊椎动物调查编目,共收录物种42种,隶属于2目10科34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1种,浙江省重点保护9种,IUCN红色名录极危(CR)3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CR)2种、濒危(EN)7种,CITES附录Ⅰ物种2种、附录Ⅱ物种3种、附录Ⅲ物种1种,中国特有种8种。分布型以南中国型(S)为主体,有26种,占爬行纲物种总数的61.90%。地理区系以东洋种为绝对优势,有39种,占爬行纲物种总数的92.86%。物种多样性G-F指数计算,D G、D F和G-F指数分别为3.37、6.79和0.50,与邻近的江西省的5个动物地理省比较,淳安县爬行动物G-F指数高于江西4个动物地理省,低于江西1个动物地理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物种编目 分布型 地理区系 多样性G-F指数 淳安
下载PDF
大理云龙县四个天然温泉可培养真菌群落差异及驱动因子初探
18
作者 陆亚娴 邓巍 +1 位作者 张发 杨晓燕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为探究大理州云龙县不同温泉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驱动机制,采用纯培养法,对大理州云龙县四个温泉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ITS序列比对进行物种鉴定,比较四个温泉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曼特尔检验,分析当代因素(... 为探究大理州云龙县不同温泉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驱动机制,采用纯培养法,对大理州云龙县四个温泉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ITS序列比对进行物种鉴定,比较四个温泉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曼特尔检验,分析当代因素(环境因子)和历史因素(各温泉的地理距离)对温泉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大理州云龙县温泉中共检出真菌22属34种,不同温泉的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当代因素及历史因素与真菌群落结构之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均不能解释这四个温泉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形成机制,而温泉本身独立的历史起源可能是造成真菌群落差异性巨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地理距离
下载PDF
中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19
作者 吴敏 吴诗琪 +2 位作者 潘凤 石甜 赵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6,共11页
第四纪气候波动以及地理和环境隔离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该研究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药用植物半夏19个居群共212个个体的3个叶绿体片段psb K-psb I、atp F-atp H和trn L-F进行分析,探... 第四纪气候波动以及地理和环境隔离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该研究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药用植物半夏19个居群共212个个体的3个叶绿体片段psb K-psb I、atp F-atp H和trn L-F进行分析,探究半夏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地理分布格局模式及成因,并探讨其居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半夏总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882,总核苷酸多样性π为1.23×10-3,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半夏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显著的遗传分化(F ST=0.909,P<0.001)和较低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 S=0.134);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N ST=0.913>G ST=0.855(0.01<P<0.05),表明叶绿体单倍型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3)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 s D值、Fu and Li s D值以及Fu and Li s F值均为不显著正值,Fu s Fs值为不显著负值且失配分析曲线呈双峰,表明半夏居群整体没有经历过扩张事件。(4)单倍型地理分布显示,西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具有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并存在特有单倍型,故推测第四纪冰期时在这两个区域存在冰期避难所。总之,通过3个叶绿体基因对不同区域半夏的分析,阐明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为半夏优良种源的分子筛选和保护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和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地理分布格局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避难所
下载PDF
白及不同地理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评价
20
作者 桂腾琴 张思平 +3 位作者 武忠亮 李春艳 韦燕 苗贵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以采自6个不同地理区域33份白及资源为试材,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及资源进行分子遗传学评价研究,以期为白及品种资源的综合利用、野生资源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白及资源在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白及居群... 以采自6个不同地理区域33份白及资源为试材,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及资源进行分子遗传学评价研究,以期为白及品种资源的综合利用、野生资源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白及资源在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白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t=0.3267,Hs=0.2356,Gst=0.2506,Nm=1.4952,说明白及居群间存在少量的基因交流,而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6个野生居群根据UPGMA聚类,可分为2个支系。居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K=2时,样品分类效果最佳。Mantel test检测表明,白及居群间遗传距离越大居群之间地理距离就越远,呈显著正相关性(r=0.6246;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地理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SR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