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e-layer under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被引量:4
1
作者 SERBAN Mihaela LI Guo-yu +6 位作者 SERBAN Raul-David WANG Fei FEDOROV Alexander VERA Samsonova CAO Ya-peng CHEN Peng-chao WANG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323-337,共15页
Active layer is a key component for permafrost environment studies as many subsurface biological,biogeochemical,ecological,and pedogenic activities prevail in this layer.This study focuses on active layer temperature ... Active layer is a key component for permafrost environment studies as many subsurface biological,biogeochemical,ecological,and pedogenic activities prevail in this layer.This study focuses on active laye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in an area with sporadic permafrost at two adjacent sites along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CRCOP),NorthEast China.Site T1 is located in disturbed ground on the right-of-way(on-ROW)2 m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oil pipeline.T2 is located in a natural and undisturbed site,around 16.6 m off-ROW.Our objective was to study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active layer depth and thermal regime from Octo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The monitoring sites consist of soil temperature probes arranged in a vertical array at different depths at both sites.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computed:number of isothermal days(ID),freezing days(FD),thawing days(TD),freezing degree days(FDD),thawing degree days(TDD),number of freeze-thaw days(FTD).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the monitoring period reached-3.2℃.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dicates that the maximum active layer thickness observ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as 10 m at T1 and 2 m at T2.The majority of the soil temperatures were above or close to 0℃,resulting in great values of TDD,especially in the first 4 m depth.TDD for T1 were predominant and ranged between 600-1160℃·days(0-4 m depth)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of oil temperature from the pipeline.In T2 borehole FDD were predominant for all the soil layer depths resulting in less permafrost degradation.This comparison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removal and the dispersed heat from the pipeline on the active layer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hermal regime PERMAFROST China 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Active layer
下载PDF
Cold-region environments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and their manage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RuiXia He HuiJun Jin +1 位作者 LanZhi L(U) ShaoLing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0年第2期129-136,共8页
The cold-region eco-environments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CRCOP) in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are in disequilibrium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pronounced climate warming and intensive anthropog... The cold-region eco-environments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CRCOP) in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are in disequilibrium due to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pronounced climate warming and intensiv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This is evidenced by the sharp areal reduction and northward shifting of the boreal forests,shrinking of wetlands,enhancing of soil erosion,accelerating 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and deteriorating of cold-region eco-environments.The degradation of permafro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internal drive in the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Many components of the cold-region eco-environments,including frozen ground,forests,wetlands and peatlands,forest fires and 'heating island effect' of rapid urbanization,are interdependent,interactive,and integrated in the boreal ecosystems.The construction and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CRCOP system will inevitably disturb the cold-region environments along the pipeline.Therefore,a mandatory and carefully-elaborated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proper mitigation of the ensued adverse impacts.Proper management,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pract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damaged cold-region environments are a daunting,costly and long-term commitment.The recommended 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ermafrost eco-environments along the pipeline route include adequate investigation,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permafrost and cold-region environments,compliance of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code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proper and timely re-vegetation,returning the cultivated lands to forests and grasslands,and effective mitigation of forest fire ha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cold-region eco-environments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Permafrost warming along the Mo'he-Jiagedaqi section of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被引量:8
3
作者 WANG Fei LI Guo-yu +4 位作者 MA Wei MAO Yun-cheng MU Yan-hu SERBAN Mihaela CAI Yong-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85-295,共11页
The permafrost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CRCOP) is degrading since the pipeline operation in 2011. Heat dissipated from the pipeline, climate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leads to permafrost wa... The permafrost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CRCOP) is degrading since the pipeline operation in 2011. Heat dissipated from the pipeline, climate warming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leads to permafrost warming. The processes of permafrost warming along the CRCOP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of air and soil temperatures,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 surveys. Results show that:(1)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MAAT) in permafrost regions along the CRCOP increased with a rate of 0.21°C/10a–0.40°C/10 a during the past five decades;(2) the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MAGT, at-15 m depth) of undisturbed permafrost increased by 0.2°C and the natural permafrost table remained unchanged due to the zero-curtain effect;(3) permafrost surrounding the uninsulated pipeline right-of-way warm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a natural site. During 2012–2017, the MAGT and the artificial permafrost table, 2 m away from the pipeline centerline, increased at rates of 0.063°C/a and 1.0 m/a. The thaw bulb developed around the pipe and exhibits a faster lateral expansion;(4) 80-mm-thick insulation could reduce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the pipeline and underlying permafrost and then keep the permafrost and pipe stable. The MAGT and the artificial permafrost table, 4.8 m away from the center line of the pipeline, increased by 0.3°C/a and 0.43 m/a,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heat disturbance caused by warm oil, the degradation of wetland, controlled burn each autumn and climate warming, the permafrost extent reduced and warmed significantly along the CRCOP route. Field observations provide basic data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RCOP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WARMING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Air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Climate WARMING
下载PDF
Thermal state of soils in the active layer and underlain permafrost at the kilometer post 304 site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被引量:4
4
作者 WANG Yong-ping LI Guo-yu +3 位作者 JIN Hui-jun LU Lan-zhi HE Rui-xia ZHANG 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1期1984-1994,共11页
On-site monitor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frost hazards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pipeline foundation soils and for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according mitigative measures in permafros... On-site monitor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frost hazards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pipeline foundation soils and for designing and deploying according mitigative measures in permafrost regions.Significant thaw subsidence of ground surfaces along the China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CRCOP) from Mo'he to Daqing,Heilongjiang Province,Northeast China have been observed at some segments underlain by ice-rich warm(>1.0°C) permafrost since the official operation in January 2011.Recent monitoring results of the thermal states of foundation soils at the kilometer post(KP) 304 site along the CRCOP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2 to 2014,shallow soils(at the depths from0.8 to 4.0 m from ground surface) has warmed by approximately 1.0°C in the lateral range of 1.2 to 2.1 maway from the pipeline axis,and deeper permafrost(such as at the depth of 15 m,or the 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 of ground temperatures) by 0.08°C per year 4 m away from the pipe axis,and 0.07°C per year 5 m away from the pipeline axis.The results indicate an all-season talik has developed around and along the CRCOP.The thaw bulb,with a faster lateral expansion(compared with the vertical growth),enlarges in summer and shrinks in winter.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and bases for evaluating thermal influences of warm pipeline on permafrost and for design,construc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ipelin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俄国原油管道 永久冻土 热政体 Talik 形成 融化沉淀
下载PDF
俄罗斯进口原油运输问题分析
5
作者 程勇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近年来,俄罗斯原油因其突出的性价比,在我国进口原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但俄罗斯原油进口运输中存在管道输送能力受瓶颈限制、油轮运力组织落实难、铁路运力紧张等问题。基于此,研究推动中俄原油管道中线过境蒙古国方案,打通俄罗斯进口... 近年来,俄罗斯原油因其突出的性价比,在我国进口原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但俄罗斯原油进口运输中存在管道输送能力受瓶颈限制、油轮运力组织落实难、铁路运力紧张等问题。基于此,研究推动中俄原油管道中线过境蒙古国方案,打通俄罗斯进口原油运输保险和再保险服务堵点,重启恢复原有中俄铁路原油运输专线,加强俄罗斯原油性价比测算,加大我国在具有破冰能力的超级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油轮领域的技术突破,并加大储备力度应对美元超发风险,助力解决俄罗斯进口原油运输瓶颈,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原油 进口 运输 能源安全
下载PDF
俄乌冲突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及变化分析
6
作者 赵鹏军 赵桐 +1 位作者 张梦竹 肖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0-837,共18页
国际地缘政治对运输网络格局的影响是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的重要议题之一,探究俄乌冲突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变化,可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文章采用AIS船舶轨迹大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9—2022年“... 国际地缘政治对运输网络格局的影响是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的重要议题之一,探究俄乌冲突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变化,可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论据。文章采用AIS船舶轨迹大数据和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9—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原油海运网络整体特征、节点重要性与核心边缘和组团耦合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海运网络结构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运格局发生了结构性演变。港口间的联系密度、强度和网络通达性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网络无标度特性不断增强,原油海运向部分主要联系集聚,出口端更加明显;俄乌冲突后中国与中东原油海运联系取代了部分中俄原油海运联系。2)海运港口重要性格局与核心边缘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中。出口港综合重要性先略有降低,俄乌冲突后大幅增加;网络结构经历了单核―多核―单核的转变,俄乌冲突后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格局改变,较大规模的出口港对原油海运网络中广大进口港和其他中小规模出口港的控制力明显加强。3)海运网络核心边缘与组团耦合结构前期变化稳定,后期变化突出。俄乌冲突后核心边缘与组团耦合结构在核心港、地理分布和组团规模方面发生明显变革。4)海运网络变化对中国原油进口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且具有异质性。中国原油进口网络的稳定性先增后减,俄乌冲突后的降幅远大于冲突发生前的增幅;相比环渤海湾和长三角港口,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港口的原油进口稳定性受俄乌冲突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 原油 海洋运输 复杂网络 稳定性
下载PDF
俄油气工业面临严峻考验——2022年俄罗斯油气工业综述
7
作者 岳小文 刘祥 +1 位作者 刘秀如 朱新宇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第7期41-45,共5页
2022年,在欧美制裁下,俄罗斯油气工业面临严峻考验。原油产量为5.35亿吨,比上年增长2.1%;原油一次加工量为2.72亿吨,比上年减少4.6%;原油出口量为2.42亿吨,比上年增加7.6%。天然气产量为673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6%,天然气出口量大幅... 2022年,在欧美制裁下,俄罗斯油气工业面临严峻考验。原油产量为5.35亿吨,比上年增长2.1%;原油一次加工量为2.72亿吨,比上年减少4.6%;原油出口量为2.42亿吨,比上年增加7.6%。天然气产量为673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6%,天然气出口量大幅下降25.1%。随着欧美制裁的不断加码,俄政府减少了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大幅增加向亚太地区出口的油气量,加快LNG项目发展,并开始筹建新的天然气出口基础设施。2023年,受禁运和限价影响,预计俄油气产量均将出现下滑,油气收入也会减少。欧洲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也将对俄油气工业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原油 天然气 产量 出口量 制裁
下载PDF
中俄输油工程岩土冻胀性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宋杨 郭润琪 +3 位作者 兰岩松 彭飞 孙剑飞 柳艳杰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3年第2期86-92,共7页
在东北高纬度冻土区的中俄输油工程是一条重要的能源线路,高寒地区冻土的冻胀性给输油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对中俄输油工程(漠河-大庆段)地质条件的考察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中俄输油工程岩土冻胀性的要素。... 在东北高纬度冻土区的中俄输油工程是一条重要的能源线路,高寒地区冻土的冻胀性给输油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对中俄输油工程(漠河-大庆段)地质条件的考察与分析,系统研究了影响中俄输油工程岩土冻胀性的要素。结果表明:中俄输油工程沿线泥炭质黏土和含腐殖质粉质黏土是地质条件最差、冻胀灾害最严重的土体;天然含水率是影响岩土冻胀性最显著和最重要的因子;其他影响因素对岩土冻胀性影响较小,但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 中俄输油工程 岩土性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冻土稳定性评价
9
作者 郑美玉 孙杨杨 +3 位作者 赵小宇 孔凡丹 张作合 郑丽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8期1-4,共4页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北起我国漠河,南到大庆,管道工程穿越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和南部松嫩平原的季节冻土区。管道沿线冻土属于高温、高含冰冻土,土体稳定性差,对管道的灾害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该文选取管道沿线松岭、加格达奇和喇嘛甸...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北起我国漠河,南到大庆,管道工程穿越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和南部松嫩平原的季节冻土区。管道沿线冻土属于高温、高含冰冻土,土体稳定性差,对管道的灾害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该文选取管道沿线松岭、加格达奇和喇嘛甸3个冻土区,将自然环境、冻土状况及管道扰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冻害破坏的稳定性评价。通过分析评价,松岭区为大片融区多年冻土,评价的计算值为3.41,属于Ⅲ级冻土,稳定性为不良;加格达奇为岛状多年冻土,计算结果为2.468,为Ⅱ级冻土,稳定性较好;喇嘛甸是管道沿线季节冻土区,土体受盐渍灾害影响,评价值为3.254,等级为Ⅲ级,为不良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原油管道 冻土 影响因素 稳定性 评价
下载PDF
国际原油市场2023年上半年回顾和下半年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庆辰 仇玄 李漠雨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
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衰退,供需动态均衡,国际油价震荡下跌、经历了“两跌一涨”的变化过程。回顾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发展:一方面,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银行业危机,市场情绪悲观施压油价;另一方面,“OPEC+”启动... 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衰退,供需动态均衡,国际油价震荡下跌、经历了“两跌一涨”的变化过程。回顾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发展:一方面,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持续加息引发银行业危机,市场情绪悲观施压油价;另一方面,“OPEC+”启动减产计划,基本面逐步趋紧托底油价运行。展望2023年下半年:欧美央行加息政策放缓,中国稳经济政策发力,宏观形势向好与季节性旺季来临驱动需求进一步回暖;“OPEC+”强力减产,非“OPEC+”产量增幅有限,全球供应量难以增长;需求回升、供给持稳将推动基本面转向供不应求,利好油价触底反弹;后期需警惕美联储超预期加息致使全球宏观经济衰退带来的油价下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原油市场 油价 OPEC+ 俄罗斯 美联储
下载PDF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影响及中俄油气合作思考
11
作者 张建国 杨怀义 +1 位作者 亓林华 叶桐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21-29,共9页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来自油气行业的税收占俄罗斯预算收入的40%左右,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11轮制裁,涵盖经济、社...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来自油气行业的税收占俄罗斯预算收入的40%左右,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11轮制裁,涵盖经济、社会、外交、军事等各方面。2022年12月5日,欧盟停止进口俄罗斯海上原油,G7国家和澳大利亚宣布对俄罗斯海上原油设置60美元/bbl的限价措施,在波罗的海交割的乌拉尔原油价格应声下跌,交易价格维持在40~50美元/bbl的水平,大幅低于限价上限。以国际上部分权威油气数据库和期刊数据为基础,通过追踪分析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影响,有利于弄清中国对俄罗斯油气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供借鉴。乌克兰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发生深度调整,中国能源发展必须未雨绸缪,在更高维度以创造性思维谋划中国能源安全图谱,同时注意在合作的过程中抓好风险防范,避免被西方次级制裁影响,确保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切实端牢能源饭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原油出口 制裁 能源合作 能源安全
下载PDF
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权的价格偏离研究
12
作者 沈卓成 《中国商论》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2021年6月21日,原油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我国原油期权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期权市场发展及对冲有效性的需要,期权的合理定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结合了几何布朗运动、蒙特卡洛模拟与GARCH族模型对上海期货... 2021年6月21日,原油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我国原油期权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期权市场发展及对冲有效性的需要,期权的合理定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结合了几何布朗运动、蒙特卡洛模拟与GARCH族模型对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看涨期权进行估值并与市场价格的对比中发现,俄乌战争背景下,随着原油期权价格的大幅波动,原油期权的市场价格与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波峰达到最大,而且深度实值的期权的市场价格仅反映了内在价值并没有反映时间价值。本文通过对影响期权价值的底层因子进行分离并运用计量手段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权市场价格几乎不对波动率和剩余到期期限进行定价,而且对标的资产价格因素反应不充分,这种不充分会随着虚值的增加而增加,并不是由战争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原油期权 期权定价 蒙特卡洛模拟 GARCH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运营后面临一些冻害问题及防治措施建议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国玉 马巍 +5 位作者 王学力 金会军 王永平 赵迎波 蔡永军 张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63-2973,共11页
基于世界上几条多年冻土区修建输油气管道的经验,结合我国境内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漠大线)现场调查、油温监测和探地雷达等勘察结果,研究漠大线运营后可能面临的主要冻害问题、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成灾机制、管道影响,提出预防... 基于世界上几条多年冻土区修建输油气管道的经验,结合我国境内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漠大线)现场调查、油温监测和探地雷达等勘察结果,研究漠大线运营后可能面临的主要冻害问题、形成过程、影响因素、成灾机制、管道影响,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建议及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漠大线面临的主要冻害问题包括融沉、冻胀丘、冰椎、冻土斜坡、冰刨蚀和潜在冻胀等,在管道持续运行和环境条件改变下,这些冻融灾害可能对管道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甚至破坏。现场油温监测显示,在2011年和2012年最低和最高油温分别为0.42℃和16.2℃,全年的正油温运行是造成目前管道周围冻土融沉的主要原因。冬季部分地段出现的冻胀丘、冰椎以及浮冰对管道形成一定的潜在威胁。研究成果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以及规划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输气管道、格尔木-拉萨输油管道改造工程以及其他多年冻土区输油气管道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原油管道 多年冻土 冻胀 融沉 冰椎 冰刨蚀 冻胀丘
下载PDF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冻土工程地质考察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国玉 金会军 +19 位作者 盛煜 张建明 俞祁浩 齐吉琳 温智 吕兰芝 童长江 郭东信 王绍令 魏智 杨思忠 吉延俊 于少鹏 何瑞霞 常晓丽 郝加前 陈友昌 吴伟 翟镇远 赵意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 在2005—2007年期间,先后3次对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沿线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科学考察,开展了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评价和预测研究.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在各类融区、季节冻土和水系等分隔作用下呈片状或岛状分布,沿线岛状、稀疏岛状及零星岛状占多年冻土区段的40%左右;管道沿线多年冻土随着气候的转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退化.地形地貌单元、植被分布、地表水分条件的变化等局部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分布和地下冰的赋存产生重要的影响,管道沿线大约分布有50 km左右的沼泽湿地,其表层为腐殖质土及泥炭层,泥炭层下面分布着含土冰层或地下冰,是管道沿线最差的冻土工程地质地段;由于中俄原油管道沿线水系发育多,冻胀丘、冰椎和冰幔等不良冻土现象广泛分布.科学考察的成果为管道沿线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管道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以及后期的长期检测系统设置等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即将开工的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中俄原油管道 工程地质 气候变化 科学考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国玉 马巍 +2 位作者 穆彦虎 李兴柏 毛云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3-89,共7页
中俄原油管道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淋滤作用下的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的迁移过程和迁移特征,研究发现: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油、水、气... 中俄原油管道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淋滤作用下的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的迁移过程和迁移特征,研究发现: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油、水、气三相流体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其三者共同占据土样中的孔隙空间;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迁移主要经历3个过程:吸附、迁移和聚集;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其各个成分和各烃类化合物迁移能力都有所不同,烃类化合物中碳数和烃类结构影响其迁移速度;冻土层对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可有效防治土壤深层次污染。研究成果为冻土区石油污染物多相流(油、水、气)水热质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石油污染引起的岩土工程特性变化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中俄原油管道 多年冻土 冻融 水分迁移 石油迁移
下载PDF
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中俄原油管道运营以来的次生地质灾害研究——以MDX364处的季节性冻胀丘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永平 金会军 +1 位作者 李国玉 童长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1-739,共9页
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的现场勘查研究,统计了管道运营以来出现的冻土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冻胀、融沉、水毁、冻胀丘、冰椎等.在研究区域特定的气候背景下,管道的修建和季节性变化的正油温运营,破坏了管道周围冻... 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加格达奇段多年冻土区的现场勘查研究,统计了管道运营以来出现的冻土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冻胀、融沉、水毁、冻胀丘、冰椎等.在研究区域特定的气候背景下,管道的修建和季节性变化的正油温运营,破坏了管道周围冻土的水热平衡,使得管道周围土体出现差异性冻胀和融沉,这种差异性位移量的累积对管道安全稳定长期运营造成了威胁.以管道里程MDX364处的冻胀丘为例,利用探地雷达进行了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管道周围存在的融区为冻胀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水源补给通道,管道的热影响加速了冻胀丘的发展和消融,2014年3-10月管道周围地表产生的差异性位移超过了1.1 m.针对该次生开放型季节冻胀丘,提出了修筑或疏通管道附近的排水通道、钻孔放水和保温排水渗沟等防治措施.研究成果能为中俄原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营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冻土区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中俄原油管道 次生灾害 冻胀丘 差异性冻胀和融沉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瑞霞 金会军 +3 位作者 王绍令 郝加前 常晓丽 罗栋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8-1105,共8页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北起漠河(连崟),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和松嫩平原北部最终到大庆林源,管道全长953 km,其中漠河-乌尔其段为多年冻土区,长度441 km.沿线多年冻土,森林,沼泽湿地等环境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由于管道是长距离线性构筑物...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北起漠河(连崟),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和松嫩平原北部最终到大庆林源,管道全长953 km,其中漠河-乌尔其段为多年冻土区,长度441 km.沿线多年冻土,森林,沼泽湿地等环境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由于管道是长距离线性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对冻土环境影响较大.考虑了管道工程的特殊性和沿线的冻土环境要素资料,提出利用地表稳定性指标来评价沿线的冻土环境.根据地表扰动程度,位移量,景观改变状况,及沿线的冻土类别,年平均地温等参数,将地表稳定性分成4个等级:地表稳定型、地表较稳定型、地表不稳定型和地表极不稳定型,分别对应冻土环境良好、一般、不良和较差地段.评估结果表明,此环境评价方法简明易懂,应用方便,评价结果客观,全面,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原油管道 冻土生态环境 评价 地表稳定性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地基土融沉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吉延峻 金会军 +1 位作者 王国尚 张建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简称中俄原油管道)规划全长1,035 km,中国境内段965 km,俄罗斯境内段70 km。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穿越约500 km多年冻土区,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提出以管道... 中国-俄罗斯原油管道工程(简称中俄原油管道)规划全长1,035 km,中国境内段965 km,俄罗斯境内段70 km。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穿越约500 km多年冻土区,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样。提出以管道地基土的最大融沉变形量为评价准则,以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和含冰量为评价指标,对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分类,并依据分类结果进行评价。依据计算结果以-1.0℃和-2.0℃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进行冻土工程分类。具体分为:稳定型、过渡型、高温不稳定型(-1.0^-2.0℃)以及极高温极不稳定型(≥-1.0℃)。分别对应良好、较好、不良以及极差评价结果,并以此为基准选择传统埋设、埋设、埋设+换填、埋设+换填+隔热或架设等管基设计原则。对管道沿线约430 km多年冻土区进行了详细和逐段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指标简单、实用,评价结果合理、恰当,可推荐在其它多年冻土区类似管道工程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原油管道 多年冻土 融沉稳定性 融沉破坏
下载PDF
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典型土样冻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吉延峻 金会军 +1 位作者 张建明 何乃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6-300,共5页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约500 km的多年冻土区,管道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使得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貌单元主要可分为沼泽湿地、阶地、河漫滩、坡地以及基岩山脊等5种,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性和冻土赋存条件均不相同.选取各地貌单...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约500 km的多年冻土区,管道沿途地形起伏,水系和沼泽发育,使得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地貌单元主要可分为沼泽湿地、阶地、河漫滩、坡地以及基岩山脊等5种,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性和冻土赋存条件均不相同.选取各地貌单元的典型土样进行颗粒分析、冻胀率等试验,分析了土样冻胀率与天然含水率、干容重、粘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强风化花岗岩冻胀率最小,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冻胀率最大,管基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粘土和粉土冻胀率介于二者之间,对管基进行常规处理即可.该试验定量评价了中俄输油管道沿线不同地貌单元的冻胀性,为管道在确保工程长期稳定性的基础上,选择经济、环保的施工方式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输油管道 冻胀率 粉质粘土 粘土 砂土 粉土
下载PDF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沿线冻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何瑞霞 金会军 +2 位作者 郝加前 常晓丽 罗栋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28-134,共7页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长约441km,南北向纵贯整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该区处于欧亚大陆冻土区东南边缘,冻土总体厚度较薄、温度较高、稳定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本文根据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分布的连续程度,并考虑地温、... 中俄输油管道漠河—乌尔其段长约441km,南北向纵贯整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该区处于欧亚大陆冻土区东南边缘,冻土总体厚度较薄、温度较高、稳定性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本文根据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分布的连续程度,并考虑地温、冻土厚度、植被变化等特征将管道沿线分成4个冻土亚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冻土类别特征、多年冻土在地形地貌上的分布规律、冻土工程性质、地表植被、冷生现象等标识性指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适应于中俄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地表稳定型多年冻土环境评价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沿线各个冻土亚区不同地表稳定型的冻土区段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中俄输油管道 冻土环境 影响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