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经的辉煌:一部有价值的寓沪俄罗斯流亡音乐家活动的专著
1
作者 宫宏宇 《北方音乐》 2023年第2期40-53,共14页
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在2020年9月出版的《俄罗斯离散人口的社群关系网络:战时上海的俄罗斯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Networking the Russian Diaspora:Russian Musicians and Musical Activities in Interwar Shanghai),该书以两次世界大... 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在2020年9月出版的《俄罗斯离散人口的社群关系网络:战时上海的俄罗斯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Networking the Russian Diaspora:Russian Musicians and Musical Activities in Interwar Shanghai),该书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落到上海的俄国音乐家为焦点,利用中、俄、英等多种语言档案、报刊资料、音乐会节目单及近期国内外有关研究,详述了战时俄罗斯流亡音乐家在上海的音乐活动,及其对上海音乐生活的影响。该书详细地展示了这些流亡音乐家为自己的社团所做的工作,揭示了他们如何利用音乐与其他国际侨民社团及上海华人社团建立关系网络,凸显了寓沪俄罗斯流亡音乐家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不可磨灭的重大及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离散人口 工部局乐队 上海音专 齐尔品 阿甫夏洛穆夫
下载PDF
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研究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彭传勇 彭传怀 《黑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4-16,共3页
在俄罗斯中国学发展史上,黑龙江地域的哈尔滨与北京一样是俄罗斯中国学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在上述时期,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走过了肇始、繁荣发展和衰落阶段。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环境... 在俄罗斯中国学发展史上,黑龙江地域的哈尔滨与北京一样是俄罗斯中国学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在上述时期,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走过了肇始、繁荣发展和衰落阶段。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环境及俄国(苏联)的政治状况决定了黑龙江地域俄侨中国学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地域 俄侨 中国学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俄侨戏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1-58,共8页
俄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们为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带来了品种多样、瑰丽夺目的舞台戏剧,不仅使哈尔滨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也使他们成为“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侨在中国的舞台表演极大地推动... 俄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们为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带来了品种多样、瑰丽夺目的舞台戏剧,不仅使哈尔滨拥有“音乐之都”的美誉,也使他们成为“上海国际艺坛的半壁江山”。俄侨在中国的舞台表演极大地推动了西洋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催生了一批艺术学校和演出场馆。他们曾在中国西洋戏剧的传播、教育和城市音乐文化生活中做出过突出贡献,是现有中国戏剧史、中西音乐交流史、中国音乐教育史相关著作中缺失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中国戏剧史 贡献 补缺 20世纪上半叶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的流亡意识与纳博科夫研究的多元文化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小玲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3-97,共5页
经历了从俄罗斯到欧洲各国及美洲大陆的多年流亡之后,纳博科夫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流亡意识。文章分析了纳博科夫流亡意识的内涵,论证以俄罗斯文化及多元文化视角进行纳博科夫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流亡意识 俄罗斯文化视角 多元文化视角
下载PDF
凤凰涅槃与再生: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霞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纳博科夫作品经历了一个从侨民文学界的褒贬不一和苏联官方的禁止,再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文学界热情接纳的过程。最近20年的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场面,"俄罗斯性"... 俄罗斯的纳博科夫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纳博科夫作品经历了一个从侨民文学界的褒贬不一和苏联官方的禁止,再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官方文学界热情接纳的过程。最近20年的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呈现出热闹非凡的场面,"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之争始终是俄罗斯纳博科夫研究的一个焦点,而纳博科夫和俄罗斯经典作家之间的关系研究也成为纳博科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研究 俄侨文学界 苏联 俄罗斯性
下载PDF
论尼·巴依科夫的黑龙江流域生态写作
6
作者 金钢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78-83,127,共7页
尼·巴依科夫被认为是20世纪初哈尔滨俄侨中最著名的作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创作以黑龙江流域的自然与人两者间的关系为探讨对象,建构了他独立的生态伦理观,表现出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在巴依科夫看来,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 尼·巴依科夫被认为是20世纪初哈尔滨俄侨中最著名的作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创作以黑龙江流域的自然与人两者间的关系为探讨对象,建构了他独立的生态伦理观,表现出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在巴依科夫看来,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获取幸福的家园。为此,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构问题,并企图通过人与动物间伦理相通性的精神阐释,寻求建构生态平衡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尼·巴依科夫 黑龙江流域 生态写作 生态文学
下载PDF
俄罗斯移民及国家政策
7
作者 全炳国 廉松心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8-69,共2页
苏联解体后,移民问题不仅在俄罗斯出现,而且在独联体其他国家也都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现代民族主义的抬头是俄罗斯移民形成的主要原因。独联体国家间相互的移民数量庞大,仅次于华侨数。尽管如此,现在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国家的执政... 苏联解体后,移民问题不仅在俄罗斯出现,而且在独联体其他国家也都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现代民族主义的抬头是俄罗斯移民形成的主要原因。独联体国家间相互的移民数量庞大,仅次于华侨数。尽管如此,现在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国家的执政者们在政策上并不关心俄罗斯移民问题,而只热衷于强化自身及自身所属国家的影响力。随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同时形成,社会统合成为核心问题,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俄罗斯移民 国家政策
下载PDF
美、澳、日、俄中国俄侨文学与文化研究简论
8
作者 高妍 刘聪颖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中国俄侨文学与文化本身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英语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也进行中国俄侨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因为中国俄侨作品有用英语写成的。日本与俄罗斯的俄侨文学研究也非常活跃。本文对上述四国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国家 俄侨文学 俄侨文化
原文传递
难以摆脱的“俄罗斯化”--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俄罗斯犹太人的归国难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暖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88,共27页
19世纪末以来,以色列一直是俄罗斯犹太群体迁移的主要方向。1965、1990年后的几次大规模移民,促成了"俄罗斯-以色列"为轴心的文化空间格局。在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以色列"大熔炉"理念带有集体认同结构升级的诉求,使当... 19世纪末以来,以色列一直是俄罗斯犹太群体迁移的主要方向。1965、1990年后的几次大规模移民,促成了"俄罗斯-以色列"为轴心的文化空间格局。在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以色列"大熔炉"理念带有集体认同结构升级的诉求,使当代"流散"的内涵显著复杂化,也使俄罗斯犹太群体的认同问题愈发凸显。俄罗斯犹太历史文化记忆重构是在矛盾分裂的语境下进行的。一方面,在犹太复国主义话语框架下,亟须摆脱流散地意识形态阴影,重建符合犹太集体想象的民族文化源头;另一方面,俄国犹太知识分子受流散地文化影响极深,强调精英智识和精神性,深受民粹派公民意识和历史观的影响,无法与过去彻底决裂,反而愈发依赖流散地历史文化经验对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以色列的俄罗斯犹太移民身份认同更加倚重集体记忆的建构,呈现出如下趋势:克服俄苏国家话语导致的记忆危机,增强历史文化记忆的约束力;保护流散地的俄罗斯传统,实现文化身份、国家身份的分解与再融合;经历文化适应与对立认同阶段,逐渐向以俄语为基础的流散文化共同体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联流散 俄罗斯犹太群体 文化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俄裔犹太人的美国之声——马克西姆·施拉耶尔访谈
10
作者 李锋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马克西姆·施拉耶尔是著名的俄裔美国犹太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现为波士顿学院俄语、英语与犹太研究教授,兼任哈佛戴维斯中心俄罗斯与欧亚犹太人研究项目主任。他因主编《俄国犹太文学选集》而获得2007年度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 马克西姆·施拉耶尔是著名的俄裔美国犹太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现为波士顿学院俄语、英语与犹太研究教授,兼任哈佛戴维斯中心俄罗斯与欧亚犹太人研究项目主任。他因主编《俄国犹太文学选集》而获得2007年度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随后凭借对犹太诗人和大屠杀见证者的研究赢得2012年度古根海姆奖。此外,他所创作的传记与小说作品在国际上广受好评,借此成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019年年底,施拉耶尔接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犹太研究所李锋教授的访谈。在访谈中,他谈及自己的俄国犹太文学研究、移民文学研究、传记与小说写作,以及对族裔与宗教身份、历史、记忆等问题的看法。施拉耶尔指出,尽管俄国犹太文学在其本土日渐式微,但其遗产将在美国和以色列保持生机,而自己的文学研究与创作,也将持续关注俄国犹太移民如何同往昔的欧洲记忆努力实现和解,同时在当下美国营造新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西姆·施拉耶尔 俄国犹太文学 俄裔美国文学 大屠杀研究 离散研究 移民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