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Bor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研究
1
作者 黄小琴 刘勇 +1 位作者 张蕾 周西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1334,共4页
本文首次研究了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5种灰霉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 本文首次研究了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5种灰霉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绿菇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菌无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 灰霉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对碳氮源的利用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嘉晔 李海鹰 +2 位作者 周兴 王桂文 马兵 《广西科学》 CAS 1996年第2期46-47,共2页
对分离自野生鳞盖红菇的纯培养菌丝体营养需求的定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参试碳源物质中的单糖、双糖及可溶性淀粉的利用优于纤维类碳水化合物。对小分子有机氮的利用优于其他参试氮源物质。
关键词 鳞盖红菇 菌丝体 碳氮化合物 食用菌 组织培养
下载PDF
Lepida Acid A from Basidiomycetes Russula lepida 被引量:1
3
作者 Jian Wen TAN Ji Kai LIU +2 位作者 Ze Jun DONG Pei Gui LIU Da Gan JI(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7-298,共2页
A new compound, lepida acid A 1,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Basidiomycetes Russula lepida.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al methods.
关键词 russula lepida Fr lepida acid A BASIDIOMYCETES cucurbitacin triterpenoid
下载PDF
野生绿菇(Russula virescens)的生态学特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跃开 余金勇 +1 位作者 程绍传 朱秀娥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5期17-19,22,共4页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绿菇每年6 ̄9月份大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 ̄24.5℃,含水量为54% ̄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 ̄25.5℃,相对湿度61.5% ̄94.5%。绿菇在8 ̄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绿菇每年6 ̄9月份大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 ̄24.5℃,含水量为54% ̄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 ̄25.5℃,相对湿度61.5% ̄94.5%。绿菇在8 ̄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主,郁闭度50% ̄80%,下层灌木为稀疏壳斗科植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或蕨类。土壤腐殖质及落叶层的厚度对子实体的发生影响不明显,但土壤pH值一般要求在4.5 ̄6.4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的4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位等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而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分布及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菇(russula virescens) 生态学特性 调查
下载PDF
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与红菇(Russula)抗疲劳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甘耀坤 梁钧淞 黄明月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比较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树叶、树根与红菇(Russula)的抗疲劳作用,探讨青冈栎树叶、树根替代红菇走向药品和保健品市场的可能性.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和实验组(饲喂加有红菇、青冈栎树叶或树... 目的:比较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树叶、树根与红菇(Russula)的抗疲劳作用,探讨青冈栎树叶、树根替代红菇走向药品和保健品市场的可能性.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和实验组(饲喂加有红菇、青冈栎树叶或树根提取液的饲料,这3种饲料又分别设25、50、100mg/g剂量组,每天定量饲喂完后给予普通饲料自由摄食).受试21天后测定小鼠爬竿时间及游泳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肝糖原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冈栎树叶、树根和红菇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爬竿时间,提高LDH活力和肝糖原含量;与红菇比较,青冈栎树叶50mg/g剂量组的爬竿时间极显著延长,青冈栎树根肝糖原含量偏低,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也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青冈栎树叶抗疲劳效果与红菇相当,青冈栎树根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青冈栎 抗疲劳比较
下载PDF
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Bortrytis cinerea)的拮抗作用研究(英文)
6
作者 黄小琴 刘勇 +1 位作者 张蕾 周西全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669-671,681,共4页
[目的]研究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测定法研究了绿菇菌丝体,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对灰霉菌的拈抗效果。[结果]绿菇对灰霉菌的拈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 [目的]研究绿菇(Russula virescens(Schaeff.)Fr.)对灰霉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测定法研究了绿菇菌丝体,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液对灰霉菌的拈抗效果。[结果]绿菇对灰霉菌的拈抗作用主要表现为菌丝体重寄生和代谢产物生长抑制作用,对峙生长抑制率介于46.9%~52.3%,重寄生现象明显。PDB培养基培养绿菇获得的发酵液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辣椒灰霉菌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1.59%;发酵液热稳定性良好;绿菇菌丝提取液对供试灰霉菌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灰霉菌的分化和药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菇 灰霉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云南野生大红菇(Russula vinosa)红色素的制取、抗氧化性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文慧 李若凡 +2 位作者 江坤 孙丽平 孙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该文研究并优化了云南产野生大红菇(Russula vinosa)子实体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评价了红菇红色素提取物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orbi... 该文研究并优化了云南产野生大红菇(Russula vinosa)子实体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评价了红菇红色素提取物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orbitir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提取物中的主要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红菇子实体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90(g∶m L),"超声5 min,静置5 min,涡旋振荡30 s"循环5次;红菇色素提取物在一定的加热条件、p H环境、紫外光线照射、金属离子作用以及食品添加剂作用下可保持较好稳定性。红菇色素提取物对DPPH·、ABTS+·、·OH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铁离子(Fe3+)具有一定的还原作用,并较好地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的能力。通过质谱分析,鉴定了红菇色素提取物中的31个化学成分,其中有机酸类9个、多元醇类1个、多糖类1个、维生素类1个、花青素类9个,确定了红菇红色素为水溶性花色苷类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菇 色素 稳定性 抗氧化性 UPLC-Q-Orbitrap-MS
下载PDF
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聚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碳源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杨文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6,共7页
为了解青头菌中具体的聚酮合酶基因,从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基因组挖掘并克隆到一个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RvPK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期其功能,并检测了不同浓度碳源添加物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RvPKS基... 为了解青头菌中具体的聚酮合酶基因,从青头菌(Russula virescens)基因组挖掘并克隆到一个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RvPK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期其功能,并检测了不同浓度碳源添加物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RvPKS基因(GenBank登录号:MT655136)的cDNA长度为6039 bp,编码2012个氨基酸,结构域组织顺序为SAT-KS-AT-ACP-TE,各结构域的保守活性氨基酸序列为SAT(GIIGFSSGII)、KS(DTACSSSL)、AT(NVVEAHGTGTQ)、ACP(VVGHSLGEYVA)和TE(LGGWSLGGIIA);预测的RvPKS编码蛋白与火丝菌(Pyronema omphalodes)、鸡枞菌属(Termitomyces sp.)、白环菇属(Leucoagaricus sp.)、乌氏曲霉(Aspergillus udagawae)、丝曲霉(Aspergillus lentulus)、Penicillium subrubescens等相关聚酮合酶蛋白聚为一支,该蛋白可能催化合成一种新型的分生孢子色素.此外,2%山梨醇和10%蔗糖能强烈诱导RvPK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头菌 聚酮合酶 聚类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林分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9
作者 谢裕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9-55,60,共8页
于2021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对3种林分(马尾松套种红菇,简称YXA;米槠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B;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C)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探讨不同林地类型对红菇土壤微生物群落变... 于2021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对3种林分(马尾松套种红菇,简称YXA;米槠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B;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套种红菇,简称YXC)下套种红菇的根际土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探讨不同林地类型对红菇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林分下红菇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差异,多样性大小排序为YXB>YXC>YXA,YXB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更丰富且根际土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更高。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KEGG 3级通路功能预测显示,YXA组主要集中在蛋白激酶途径、转录机制途径、复制和修复途径、转录因子途径;YXB组有6条通路丰度比较高:伴侣和折叠催化剂、肽酶和抑制剂途径、糖基转移酶途径、谷胱甘肽代谢、细胞周期盲杆菌、脂多糖生物合成蛋白;YXC组有3条通路丰度比较高: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苯丙胺酸代谢。综合结果表明,红菇会根据生长需要特异性地选择对自己生长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以YXB模式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红菇的人工促繁,扩大林下食用菌规模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林下套种 根际微生物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亚稀褶红菇的中毒机制及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俊芝 谢媛 +8 位作者 刘涛 刘林 胡锐 李娅 李彩霞 杜兆伦 李海蛟 徐军 郑粉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7-168,F0003,共3页
蘑菇中毒一直是我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因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每年有大量关于蘑菇中毒的报道,但对于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亚稀褶红菇报道较少。本文在阅读国内外关于亚稀褶红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亚稀褶红菇的中毒机... 蘑菇中毒一直是我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因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每年有大量关于蘑菇中毒的报道,但对于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亚稀褶红菇报道较少。本文在阅读国内外关于亚稀褶红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亚稀褶红菇的中毒机制及治疗现状做出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亚稀褶红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红菇 中毒机制 治疗现状
下载PDF
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的临床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娅 符阳山 +3 位作者 段红丹 刘林 徐军 郑粉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71例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横纹肌溶解分为横纹肌溶解组(n=33)和非横纹肌溶解组(n=38),对比分析两... 目的分析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71例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横纹肌溶解分为横纹肌溶解组(n=33)和非横纹肌溶解组(n=38),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①横纹肌溶解组年龄、住院时间大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两组性别、食用后就诊时间、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几乎所有的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患者均以胃肠道症状首发,随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③横纹肌溶解组入院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于非横纹肌溶解组,淋巴细胞计数(LYM)低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④发生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的病例均源于横纹肌溶解组,其中肝、心肌、肾及循环系统受累最常见。⑤急性亚稀褶红菇中毒死亡病例均源于横纹肌溶解组,其病死率为27.27%。结论亚稀褶红菇是横纹肌溶解型毒蕈,其中毒后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应早期识别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稀褶红菇 蕈类中毒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菇鲜味氨基酸
12
作者 王甄洁 谢春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采用酸解、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菇中的鲜味氨基酸。以红菇提取液的吸光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9(g/mL)、超声功率416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0℃,在此条件下红... 采用酸解、超声波辅助提取红菇中的鲜味氨基酸。以红菇提取液的吸光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9(g/mL)、超声功率416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50℃,在此条件下红菇鲜味氨基酸提取液的吸光度达到0.883±0.006,与理论值接近,表明提取工艺条件合理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酸解 鲜味氨基酸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菇科真菌资源
13
作者 龚粤宁 林敏 +3 位作者 何淑娴 宋斌 刘志发 莫美华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 依据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鉴定和整理出红菇科(Russulaceae)真菌45种,其中乳菇属16种、多汁乳菇属3种、红菇属26种,保护区新记录种19种,并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保护区红菇科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提供科学材料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属 多汁乳菇属 乳菇属 经济价值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菇的营养功能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丽正 刘永奇 +6 位作者 隋卓男 彭洋洋 张焱 王小龙 周雨琪 鲁吉珂 伊娟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3,共7页
红菇(Russul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等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抑菌等生物活性。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食用菌进行发酵加工可有效提高其营养物质含量或转化衍生出... 红菇(Russul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等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抑菌等生物活性。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食用菌进行发酵加工可有效提高其营养物质含量或转化衍生出新的功能活性物质。目前,食用菌发酵加工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食用菌红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营养成分分析进行综述,并重点强调了红菇活性成分的功能特性,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等。同时,综述食用菌发酵加工应用和产品开发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红菇在功能食品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营养物质 生物活性 食用菌发酵 产品开发
下载PDF
青头菌多酚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5
作者 赵红艳 张鸭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研究青头菌多酚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以青头菌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青头菌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青头菌多酚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定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多酚的最佳提取方案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1∶40... 为研究青头菌多酚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以青头菌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青头菌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青头菌多酚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定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多酚的最佳提取方案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1∶40、超声时间50 min,提取率可达到9.81mg/g.青头菌多酚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青头菌多酚的浓度呈正相关,浓度增加,清除率增加,青头菌多酚总还原能力与青头菌多酚的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好,说明青头菌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头菌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培育方式对红菇子实体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谢裕红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为了探究如何提高红菇的营养价值,选择最佳生长条件,先以红菇本地种和驯化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地种和驯化种之间的差异;其次选择了营养价值较高的红菇驯化种,比较在不同的共生树种(米槠、红锥、甜槠、栲树)和不同菌丝接种深度(0,0.2,0... 为了探究如何提高红菇的营养价值,选择最佳生长条件,先以红菇本地种和驯化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本地种和驯化种之间的差异;其次选择了营养价值较高的红菇驯化种,比较在不同的共生树种(米槠、红锥、甜槠、栲树)和不同菌丝接种深度(0,0.2,0.5,0.7 m)种植条件下以及是否杀菌浇水等人工管理措施下红菇含水率、干质量、红色饱和度、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1)驯化种和本地种差异显著,驯化种的红色饱和度、多糖含量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种(P值分别为0.0044、小于0.0001和0.0005);(2)驯化种接种在米槠和红锥周围的红菇红色饱和度均极显著高于接种在甜槠周围的红菇红色饱和度(P值分别为0.0024和0.0048);接种在红锥周围的红菇多糖、可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接种在米槠、甜槠和栲树周围的红菇(P值均小于0.0001);(3)驯化种在接种深度0—0.7 m范围内,红色饱和度在0.5 m达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深度0 m(P=0.0018);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接种深度为0,0.2,0.7 m的红菇(P值均小于0.0001);(4)驯化种进行杀菌和浇水处理极显著提高红菇的多糖含量、可溶性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P值分别为0.0069、小于0.0001、小于0.0001和0.0022)。综上所述,选择红菇驯化种接种在红锥周围,且深度为0.5 m,并对其进行杀菌和浇水处理可获得颜色较深且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红菇。该研究对红菇的野外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总结与推广、发展林下经济和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干质量 红色饱和度 种植条件 管理措施
下载PDF
正红菇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科鹏 冯玉会 +4 位作者 普开仙 李锐扬 戴应淑 师伟 李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11-15,共5页
以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olbl)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正红菇中所含多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正红菇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红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6∶1,乙醇体积分数59%,超声时间62 min,超声温... 以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olbl)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正红菇中所含多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正红菇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红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6∶1,乙醇体积分数59%,超声时间62 min,超声温度51℃。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正红菇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率(IC_(50))值为0.2438μg/mL,表明正红菇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菇 多酚 超声波辅助法 响应面 抗氧化
下载PDF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红菇多糖工艺优化及不同产地红菇多糖分析
18
作者 钟碧萍 吴晓青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84-87,共4页
以福建三明、云南、广东三省的野生干红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红菇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红菇多糖的主要因素包括液料比、超声时间、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40 mL/g、超声... 以福建三明、云南、广东三省的野生干红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红菇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红菇多糖的主要因素包括液料比、超声时间、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40 mL/g、超声时间50 min、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35℃的条件下,红菇多糖提取率最高,福建三明产地红菇多糖提取率达8.753%、云南省红菇多糖提取率达7.953%、广东省红菇多糖提取率达8.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多糖 超声波-酶法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国红菇属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44
19
作者 宋斌 李泰辉 +3 位作者 吴兴亮 黎静静 沈亚恒 林群英 《菌物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20-42,共23页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菇属(Russula 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菇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菇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菇属(Russula 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菇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菇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和2变型,其中新名称1个、新拟汉名8个,无效或不合格名称10个,错拼名称8个,存疑种3个,中国特有种13种,一些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红菇属 名录 分布
下载PDF
正红菇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李惠珍 黄德鑫 +3 位作者 许旭萍 张东弛 施巧琴 吴松刚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4,共7页
采用GC、HPLC、GC/MS、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正红菇(Russulavinosa)的某些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正红菇其色素由红紫色素和黄色素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红紫色素对酸稳定,对碱及高温不稳定,而黄色素对它们则表现一定的稳定性。其多糖... 采用GC、HPLC、GC/MS、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正红菇(Russulavinosa)的某些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正红菇其色素由红紫色素和黄色素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红紫色素对酸稳定,对碱及高温不稳定,而黄色素对它们则表现一定的稳定性。其多糖含量为2.74%,含有五种多糖组分。在脂肪酸组成上.,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有可能存在EPA和DHA。全氨基酸分析表明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4.4%,所含挥发性物质是α-雪松烯,α-古芸烯及十五到二十烷。正红菇的提取液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作用优于酵母菌和霉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优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菇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