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核芳基Os(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诱导肿瘤铁死亡机制
1
作者 郭冰莲 李季 +2 位作者 吕梦迪 薛旭玲 刘红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7-1897,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双核锇Os(Ⅱ)配合物[Os(η^(6)-bip)(1,3-bib)Cl]_(2)Cl_(2)(bib-Os),其中η^(6)-bip=η^(6)-联苯,1,3-bib=1,3-二(1H-咪唑-1-基)苯。并通过~1H NMR和ESI-MS进行基础表征。配合物bib-Os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易在细胞中积累... 本文报道了一种双核锇Os(Ⅱ)配合物[Os(η^(6)-bip)(1,3-bib)Cl]_(2)Cl_(2)(bib-Os),其中η^(6)-bip=η^(6)-联苯,1,3-bib=1,3-二(1H-咪唑-1-基)苯。并通过~1H NMR和ESI-MS进行基础表征。配合物bib-Os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易在细胞中积累。配合物bib-Os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表现出高效的抗增殖活性,可产生活性氧(ROS)并诱导线粒体损伤。脂质过氧化物(LPO)积累、谷胱甘肽(GSH)消耗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下调表明,配合物bib-Os诱导A2780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是铁死亡,bib-Os是第一例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Os金属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Os()配合物 双核 线粒体损伤 铁死亡
下载PDF
^(99)Ru and ^(13)C-NMR Spectra for the Tris Chelates of 5-Substituted 1,10-Phenanthrolines with Ruthenium (Ⅱ)
2
作者 Xiao Ming XIAO and Takeko MATSUMURA-INO UE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r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ara 63O, Jap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8期765-766,共2页
13C and 99Ru-NMR chendcal shifts are reported for the ruthenium(II) tris complexes of5-substitUted 1,10-phenanthrolin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are affected by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phenanthrolines in a... 13C and 99Ru-NMR chendcal shifts are reported for the ruthenium(II) tris complexes of5-substitUted 1,10-phenanthrolin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are affected by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phenanthrolines in a direction consistent with that expected from the electron withdrawing ability of the substitu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spectrum ruthenium() complex substituent effect
下载PDF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R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宏 邓洪 +4 位作者 胡红雨 刘建忠 巢晖 刘杰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 A new ruthenium polypyridine complex, [Ru(phen) 2(pMIP)] 2+(phen=1,10-phenanthroline, pMIP=2-(4-methylphenyl)imidazo phenanthrolin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MS and 1H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Ru (Ⅱ) complex with yeast tRNA systematic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binds to yeast tRNA with an intercalative mode possibly, and interacts with yeast tRNA enantiosel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ctroscopic method is effective on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 (Ⅱ) complexes with RNA.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is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RNA-targeting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光谱学研究 多吡啶钌()配合物 RNA 相互作用 药物设计
下载PDF
配体的空间构型及疏水性对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邓洪 李红 +1 位作者 徐宏 计亮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59-2166,共8页
合成了 4 氰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YIP)和 2 羧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 CYIP](ClO4 )2 ·2H2 O(Ru1)(bpy =2,2′ 联吡啶),[Ru(phen)2 CYIP](ClO4 )2 ·H2 O(Ru2 )(... 合成了 4 氰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YIP)和 2 羧基苯基咪唑并[5,6 f]邻菲咯啉(COIP)两种新配体及它们的钌混配配合物[Ru(bpy)2 CYIP](ClO4 )2 ·2H2 O(Ru1)(bpy =2,2′ 联吡啶),[Ru(phen)2 CYIP](ClO4 )2 ·H2 O(Ru2 )(phen =1,10 邻菲咯啉),[Ru(bpy)2 COIP](ClO4 )2 ·3H2 O(Ru3 )和 [Ru(phen)2 COIP](ClO4 )2 ·H2 O(Ru4),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Ru1和Ru2通过CYIP配体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构型 疏水性 合成 多吡啶配体 钌()配合物 DNA 相互作用 分子探针 分子识别
下载PDF
一种含吲哚咪唑基Ru(Ⅱ)配合物的酸碱性质和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琳 吴宝燕 +1 位作者 高丽华 王科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02-1406,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Ru(II)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5H2O[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1,10]-邻菲罗啉].通过酸碱滴定发射光谱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电离常数;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稳态荧光淬灭、溴化乙... 合成了一个新的Ru(II)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5H2O[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基-咪唑并[4,5-?][1,10]-邻菲罗啉].通过酸碱滴定发射光谱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表观电离常数;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稳态荧光淬灭、溴化乙锭竞争键合、粘度测量和DNA裂解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经典的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Kb=(5.97±0.27)×105mol-1?L(50mmol/L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DNA 插入作用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海滔 胡婷婷 +5 位作者 张黔玲 刘剑洪 任祥忠 李翠华 王芳 张培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565-1571,共7页
设计合成含多个配位中心的多吡啶配体ODCIP(3,4-二氯基苯并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ODCIP]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和质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 设计合成含多个配位中心的多吡啶配体ODCIP(3,4-二氯基苯并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及其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bpy)2ODCIP]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谱和质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Ru(bpy)2ODCIP]2+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作用机制、与Co2+配位后与DNA的作用机制及其荧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u(bpy)2ODCIP]2+与DNA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作用,[Ru(bpy)2ODCIP]2+与Co2+配位形成的双核配合物[Ru(bpy)2(ODCIP)Co]4+也能与DNA插入结合.进一步利用稳态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淬灭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单核配合物[Ru(bpy)2ODCIP]2+和双核配合物[Ru(bpy)2(ODCIP)Co]4+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DNA 多吡啶钌配合物 双核 插入 荧光
下载PDF
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钌(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浩 陈文涛 +3 位作者 邱东方 包晓玉 行文茹 刘珊珊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59-2964,共6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和钌(Ⅱ)的混配配合物[Co(TolylTPy)(H2Bzimpy)]Cl2[TolylTPy=4'-对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2Bzimpy=2,6-二(苯并咪唑-2)吡啶](A)和Ru(TolylTPy)(Bzimpy)(B).用元素分析,IR,... 合成了两种新型三齿多吡啶钴(Ⅱ)和钌(Ⅱ)的混配配合物[Co(TolylTPy)(H2Bzimpy)]Cl2[TolylTPy=4'-对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H2Bzimpy=2,6-二(苯并咪唑-2)吡啶](A)和Ru(TolylTPy)(Bzimpy)(B).用元素分析,IR,1HNMR等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B的晶体结构,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BR322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A和B与CTDNA的作用属静电结合,凝胶电泳实验说明配合物A在310nm光辐射15min,可使超螺旋pBR322DNA断裂为开环缺口型和线型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齿多吡啶配体 钴() 钌()配合物 DNA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才武 巢 晖 +2 位作者 李 红 李润华 计亮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0,共6页
合成了三种含咪唑并[4,5-f]邻菲咯啉(IP)的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FAB-MS、1H NMR、UV-vis和电化学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运用Z-扫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钌(Ⅱ)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2和非线性吸收系数 α2,并由此计算出它们... 合成了三种含咪唑并[4,5-f]邻菲咯啉(IP)的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FAB-MS、1H NMR、UV-vis和电化学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运用Z-扫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钌(Ⅱ)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2和非线性吸收系数 α2,并由此计算出它们的三阶非线性系数χ(3)和分子超极化率 γ.分析了分子结构对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多吡啶配体 Z-扫描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合成 表征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巢晖 高峰 计亮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4-1851,共8页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简要评述了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在DNA识别、断裂及拓扑异构酶抑制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DNA识别 DNA断裂 拓扑异构酶抑制
下载PDF
手性钌(Ⅱ)配合物对DNA的立体选择性断裂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芳 张黔玲 +5 位作者 刘剑洪 张培新 刘毅 任祥忠 刘建忠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01-2003,共3页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 Two enantiomerically pure polypyridyl ruthenium(Ⅱ) complexes Δ- and Λ-[Ru(bpy) 2HPIP](PF 6) 2{HPIP=2-(2-hydr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DNA-binding studies indicated that both enantiomers bound to calf thymus DNA by intercalation, the Δ- enantiomer exhibited a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than the Λ- enantiomer. Upon irradiation at 302 nm, both enantiomers were found to promot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DNA from the supercoiled form Ⅰ to the open circular form Ⅱ, but the Δ-enantiomer exhibited a higher cleaving efficiency for DNA due to the different binding affinities to DNA. The cleaving mechanisms for Δ- and Λ-[Ru(bpy) 2HPIP] 2+ were identical, the hydroxyl radical(OH ·) was likely to be the reactive specie responsible for the cleavage of plasmid pBR 322, and the photoreduction of Ru(Ⅱ) complex with concomitant hydroxide oxidation was the important step in the DNA cleavag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钌()配合物 DNA 插入 断裂
下载PDF
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翠莲 吴悦 +2 位作者 周益明 李一志 郑和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1-1776,共6页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 制备了一个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ipy)2(Pyap)](PF6)2(1)(bipy=2,2′-联吡啶,Pyap=4-(2-吡啶亚甲氨基)-苯酚),研究了它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UV-Vis、PL、XRD、CV、IV等表征。将配合物1的水溶液自然蒸发,得到配合物[Ru(bipy)2(Pyap)](PF6)2·H2O(2)的晶体,我们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乙腈溶液在410~490nm处有较宽的对应于MLCT跃迁的紫外吸收峰。在波长为400nm光的激发下,分别在436、463、490nm处各出现了1个荧光发射峰。其CV曲线表明1有2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在-0.158V处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峰。用配合物1作为光敏染料组装成电池,测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为0.025mW,短路电流Isc为0.142mA,开路电压Voc为402mV,填充因子ff为0.444,光电转化效率η为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钌()配合物 敏化染料 太阳能电池 晶体结构 光电性质
下载PDF
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_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琳琳 刘俊辰 +2 位作者 江臻燊 甘桂莲 李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6-1184,共9页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V乙醇∶VTris=1∶5)体系中,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L.mol-1,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L.mol-1)。此外,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配合物 DNA 表面活性剂 铜()离子 光致发光
下载PDF
New strategy for reversing biofilm-assoc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ough ferrocene-substituted carborane ruthenium(Ⅱ)-arene complex
13
作者 LI ShuiHong WU ChangYu +4 位作者 TANG Xiao GAO ShengPing ZHAO XinQing YAN Hong WANG XueMe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595-603,共9页
Bacterial biofilms are inherently resista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are difficult to eradicate with conventional antimicrobial agents, resulting in many persistent and chronic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this contrib... Bacterial biofilms are inherently resista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are difficult to eradicate with conventional antimicrobial agents, resulting in many persistent and chronic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this contribution, a new strategy for reversing the biofilm-assoc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has been explored by induction of a carborane ruthenium(II)-arene complex (FcRuSB).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cRuSB could be utilized as an inducer to efficiently reverse the biofilm-associat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MDR) clinical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induced effect of FcRuSB is correlated with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EMP) of the two strains. The considerable decrease of the EMP of induced cells,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adherence and biofilm 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two types of MDR pathogens, and then can caus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sensitivity of them to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biofilms carborane ruthenium()-arene complex antibiotic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四种钌(Ⅱ)配合物的中心离子电化学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红 巢晖 +1 位作者 蒋雄 计亮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8-73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技术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 Ru(Ⅱ)与 2,2’-联吡啶(bpy)、1,10-邻菲咯啉(phen)和桥联配体1,4-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苯(DIPB)配位而成的四种... 应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技术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 Ru(Ⅱ)与 2,2’-联吡啶(bpy)、1,10-邻菲咯啉(phen)和桥联配体1,4-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苯(DIPB)配位而成的四种配合物[Rul:Ru(bpy)2DIPB(ClO4)2、RU2:(bpy)2Ru(DIPB)Ru(bpy)2(ClO4)4、Ru3:Ru(phen)2DIPB(ClO4)2和 Ru4:(phen)2 RU(DIPB)Ru(phen)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单、双核中心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分别呈现1对可逆的1电子和2电子的氧化还原波,单核对应的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较双核的大,辅助配体为bpy的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较phen的大应用循环交流伏安法和微分电容技术研究则发现,双核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表现为2个连续单电子过程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铒()配合物 铂电极 中心离子 电化学行为 循环伏安法 交流伏安法
下载PDF
吲哚咪唑基钌(Ⅱ)联吡啶配合物与酵母R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怀霞 刘艳菊 +1 位作者 赵琳 王科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结果表明,二者键合模式为...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稳态荧光猝灭和溴化乙啶竞争键合实验研究了Ru(Ⅱ)配合物[Ru(bpy)(H2iip)2](ClO4)2{bpy=2,2′-联吡啶,H2iip=2-(吲哚-3-基)-咪唑[4,5-f][1,10]-邻菲罗啉}的酵母RNA键合性质.结果表明,二者键合模式为嵌入键合,其键合常数为7.09×106L/mol,比小牛胸腺DNA的键合常数大,且比同类配合物[Ru(bpy)2(H2iip)](ClO4)2的酵母RNA键合常数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 配合物 酵母RNA 吲哚 联吡啶
下载PDF
钌(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云军 赵豪杰 +2 位作者 韦欣煜 何丽新 陈菲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0-32,39,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一个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p)2(dpip)]2+(dmp=1,10-邻菲咯啉,dpip=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研究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元素分析、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黏度测试... 目的设计合成一个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p)2(dpip)]2+(dmp=1,10-邻菲咯啉,dpip=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研究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元素分析、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黏度测试、DNA熔点变化和圆二色谱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所合成的配合物结构得到确证,该配合物与DNA之间通过插入作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DNA 电子吸收光谱 元素分析 圆二色谱
下载PDF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黔玲 史菊英 +1 位作者 刘剑洪 王明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9,共7页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 阐述八面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当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配合物的荧光会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能够作为DNA的敏感探针.介绍八面体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在DNA结构探针、DNA分子光开关及DNA序列选择断裂试剂等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评述单核及双核钌(Ⅱ)多吡啶配合物作为DNA分子光开关方面的研究前景与方法,对深入研究新型高效的DNA分子光开关提出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配合物 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光开关 双核 过渡金属离子 核酸分子识别
下载PDF
SiC管中微波辅助芳烃钌(Ⅱ)化合物[(η^6-C6H6)Ru(H2iiP)Cl]Cl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琼 梅文杰 +3 位作者 吴韦黎 陈燕华 曾玲莉 郑文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3-1867,共5页
使用SiC管为反应容器,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η6-C6H6)RuCl2]2为原料与2-(吲哚基)咪唑[4,5-f]-[1,10]菲啰啉(H2iiP)反应,制得芳烃钌(Ⅱ)化合物[(η6-C6H6)Ru(H2iiP)Cl]Cl(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为:... 使用SiC管为反应容器,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η6-C6H6)RuCl2]2为原料与2-(吲哚基)咪唑[4,5-f]-[1,10]菲啰啉(H2iiP)反应,制得芳烃钌(Ⅱ)化合物[(η6-C6H6)Ru(H2iiP)Cl]Cl(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投料比n([(η6-C6H6)RuCl2]2)∶n(H2iiP)=1∶2.2,反应温度90℃,微波辐射时间30 min.该反应的平均产率达到96.0%,反应产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说明微波辐射条件下,在SiC管中能够高产率地制备芳烃钌化合物,并且反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进一步采用MTT方法研究发现,芳烃钌(Ⅱ)化合物1能够选择性抑制MCF-7乳腺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基)咪唑[4 5-f][1 10]菲啰啉 芳烃钌()化合物 SiC管 微波辅助合成 抗肿瘤
下载PDF
金属钌(Ⅱ)三螯形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卫星 施建军 王怀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77-679,共3页
通过对1, 10-菲珞琳及4, 7-二苯基-1, 10-菲珞琳与金属钉三螯形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谱分析, 研究了钌离子4d 态在D3 场作用下的分裂,发现配体的不同光谱会出现红移及吸光强度的变化, 并定性地分析了配体影响光谱... 通过对1, 10-菲珞琳及4, 7-二苯基-1, 10-菲珞琳与金属钉三螯形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谱分析, 研究了钌离子4d 态在D3 场作用下的分裂,发现配体的不同光谱会出现红移及吸光强度的变化, 并定性地分析了配体影响光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物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三螯形化合物
下载PDF
钌(Ⅱ)聚邻菲咯啉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丽萍 刘炜 +2 位作者 姜灵彦 李新民 陆光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共5页
讨论了钌(Ⅱ)聚邻菲咯啉化合物[Ru(phen)2dppz]2+(phen=1,10 菲咯啉,dppz=吡啶并[3,2-a:2′,3′-c]吩嗪)的电化学行为,在pH1.8的H2SO4底液中,该化合物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可逆峰,峰电位分别在-0.161V和-0.195V(vs.SCE)。用单阶跃计时... 讨论了钌(Ⅱ)聚邻菲咯啉化合物[Ru(phen)2dppz]2+(phen=1,10 菲咯啉,dppz=吡啶并[3,2-a:2′,3′-c]吩嗪)的电化学行为,在pH1.8的H2SO4底液中,该化合物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可逆峰,峰电位分别在-0.161V和-0.195V(vs.SCE)。用单阶跃计时库仑法测得在玻碳电极上的最大吸附量Γmax为7.84×10-11mol cm2,吸附系数β0为7.90×105L mol,在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化合物对亚硝酸根的还原起催化作用,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聚邻菲咯啉化合物 亚硝酸盐 电化学 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