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N/S沉降对米槠天然林土壤N净转化速率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建芳 李任超 +3 位作者 高人 马红亮 韩世忠 刘功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95-98,146,共5页
[目的]研究N/S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硝化作用和N2O排放的影响。[方法]室内用NH4NO3/K2SO4模拟N/S沉降,在30℃和60%WHC水分条件下,恒温培养15 d。在培养的第1、5、10和15天测定土壤NH+4-N、NO-3-N和pH,在培养的第3、4、5和10天... [目的]研究N/S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硝化作用和N2O排放的影响。[方法]室内用NH4NO3/K2SO4模拟N/S沉降,在30℃和60%WHC水分条件下,恒温培养15 d。在培养的第1、5、10和15天测定土壤NH+4-N、NO-3-N和pH,在培养的第3、4、5和10天采集气体样品测定N2O浓度。[结果]N沉降和NS复合沉降在0.05水平显著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且促进效果随沉降强度或NS复合沉降中N的比例增大而增大,但S沉降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与土壤pH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在自然状态和N/S沉降的影响下,有机氮净矿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矿化速率大于硝化速率。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显著提高土壤的硝化率在N/S沉降下,该区土壤中的无机氮仍以NH+4-N为主,硝化作用弱,铵态氮的供给不成为土壤硝化作用的限制因素。NS复合沉降促进土壤N2O的排放,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揭示。[结论]N沉降和NS复合沉降明显促进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S沉降对土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不大;NS复合沉降影响土壤的N2O排放,且其影响效应与沉降中N、S的比例相关,在有关酸沉降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面,S沉降应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沉降 s沉降 硝化作用 N2O排放 森林土壤
下载PDF
氮、硫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失重规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包和林 张艳荷 +5 位作者 侯丹 吕广林 洪伟 范海兰 吴承祯 李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分析了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N、S沉降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失重率与N、S两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S沉降在编码范围[-1.414,1414]内促进凋落物分解,N沉降在低水平[-1414,0]促进凋落物分解,而在N沉降增加到编码值0水平后[0,1.414]抑制凋落物的分解,S沉降对凋落物失重率增加的影响比N沉降大;硫x1∈[-0.5,1.414]与氮x2∈[-1,1.414]编码范围内,x1与x2相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N、s沉降 凋落物分解 失重率
下载PDF
宝鸡渭河河漫滩地区采用天然地基建筑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φ_s的讨论
3
作者 闫芳君 王肖佐 《陕西地质》 2017年第1期106-109,114,共5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和沉降观测经验总结对比,计算出宝鸡市市区渭河河谷天然地基建筑的经验系数φ_s取值,得出本地区沉降经验系数φ_s可取0.2~0.5之间。
关键词 宝鸡地区 天然地基 沉降经验系数φs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幼龄林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凋落物分解C、N释放规律
4
作者 陈艳 吕广林 +1 位作者 张莉 孙琴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年第3期101-102,113,共3页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模拟N、S沉降增加下,杉木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元素规律。结果表明,N在[-1.414,1.414]编码水平促进C释放,S在低编码水平和中编码水平[-1.414,0.5]抑制C释放,而在高水平[0.5,1.414]则...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模拟N、S沉降增加下,杉木人工林幼龄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元素规律。结果表明,N在[-1.414,1.414]编码水平促进C释放,S在低编码水平和中编码水平[-1.414,0.5]抑制C释放,而在高水平[0.5,1.414]则增进C元素释放;N、S沉降在中编码水平及低编码水平[-1.414,0.5]显著阻碍N释放,试验各处理显著降低了凋落物的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N沉降 s沉降 凋落物分解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下载PDF
沉降槽高度和重泥层高度对稳态沉降底流液固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峰杰 赵海峰 何静宇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2,共6页
分析了影响稳态沉降底流L/S的主要因素,针对沉降槽有效使用高度和重泥层高度对底流L/S的影响,考虑重力压缩效应,认为底流赤泥粒子(絮团)受压变形为弹性形变,建立了一维稳态沉降数学模型,得到了表征不同高度压力变化系数f(x)=1-p(x)/Es... 分析了影响稳态沉降底流L/S的主要因素,针对沉降槽有效使用高度和重泥层高度对底流L/S的影响,考虑重力压缩效应,认为底流赤泥粒子(絮团)受压变形为弹性形变,建立了一维稳态沉降数学模型,得到了表征不同高度压力变化系数f(x)=1-p(x)/Es的微分方程,求出其隐式函数解,通过迭代法求出数值解,进而得到底流L/S的数值解。计算表明:当沉降槽高度由平底槽的7m提高到高效深锥槽的20m时,底流L/S可下降约1/3;而重泥层高度每提高1m,底流L/S可下降约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沉降底流L/s 干赤泥真密度 压缩效应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判定方法在武汉某工程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涛 刘焕存 孙凤玲 《岩土工程技术》 2019年第3期166-172,共7页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R_a依据现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桩基工程手册,由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或桩顶沉降量s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的判定方法主要根据竖向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 t)曲线和沉降-竖向荷载对... 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R_a依据现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桩基工程手册,由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或桩顶沉降量s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的判定方法主要根据竖向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lg t)曲线和沉降-竖向荷载对数(s-lgQ)曲线进行判断;桩顶沉降量s的取值根据桩基工程手册和设计要求确定。根据这四种方法判定时,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R_a的判定结果存在分歧。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桩基工程手册,对四种方法判定出的不同单桩竖向承载力R_a,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利用(Q-s)和(s-lgt)曲线综合判断的方法,为以后类似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曲线 s-lg t曲线 s-lg Q曲线 桩顶沉降s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_u 单桩竖向承载力R_a
下载PDF
预测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新方法
7
作者 陆信华 《上海建设科技》 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
竖向静载实验被广泛运用于桩基承载力的确定,拟合采用的数学模型对承载力的确定至关重要。在传统双曲线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放宽等轴的条件,推导了更一般形式的双曲线方程,分析了采用此法拟合试桩数据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曲线上曲率最大点... 竖向静载实验被广泛运用于桩基承载力的确定,拟合采用的数学模型对承载力的确定至关重要。在传统双曲线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放宽等轴的条件,推导了更一般形式的双曲线方程,分析了采用此法拟合试桩数据的可行性,探讨了采用曲线上曲率最大点来判定极限承载力。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此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双曲线法 竖向静载试验 荷载-沉降(Q—s)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