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促进CD8+T细胞杀伤功能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翟健 李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对CD8^(+)T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HK-1和C666-1与SAMC共培养,分为0、25、50、100μmol/L SAMC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 目的探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cysteine,SAMC)对CD8^(+)T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HK-1和C666-1与SAMC共培养,分为0、25、50、100μmol/L SAMC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CD8^(+)T细胞分别与HK-1和C666-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培养并加入0、25、50、100μmol/L SAMC,检测CD8^(+)T对HK-1和C666-1的杀伤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构建鼻咽细胞HK-1的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CD8^(+)T细胞组、SAMC组、SAMC+CD8^(+)T细胞组,各组小鼠治疗期间测量瘤体积,治疗结束后取小鼠肿瘤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结果相比于0μmol/L SAMC组,25、50、100μmol/L SAMC组HK-1和C666-1细胞PD-L1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相比于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25、50、100μmol/L SAMC+CD8^(+)T细胞组HK-1和C666-1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和TNF-α浓度均能显著增加,HK-1和C666-1细胞裂解率显著增加(P<0.01)。相比于对照组,CD8^(+)T细胞组和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相比于CD8^(+)T细胞组,SAMC+CD8^(+)T细胞组小鼠瘤体积和瘤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血清INF-γ和TNF-α浓度显著增加(P<0.05),肿瘤组织PD-L1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SAMC可通过抑制人鼻咽癌细胞PD-L1表达而促进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s-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华敏 张新岭 +2 位作者 尹守恒 王利亚 李冰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7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先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再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降解的研究较多,而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则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可能影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克隆鉴定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另一方面,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基础。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葱属植物的风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植物 s-烷()亚砜 风味物质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水稻砷转运影响机制
3
作者 郎耀臻 刘斌 +4 位作者 王常荣 刘仲齐 孔维勇 刘月敏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6-1443,共8页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水稻籽粒和营养器官中总As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3%和20.6%,但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增加了72.4%;荧光染色观察试验表明旗叶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同时SOD和CAT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61.8%和105.3%。喷施SAC后水稻顶端第一节中Lsi6转运子编码基因以及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59.8%和36.3%,据此推测喷施SAC可能显著降低了水稻从通向旗叶膨大维管束流中卸载As^(Ⅲ)和向连接稻穗弥散维管束装载As^(Ⅲ)的能力,导致籽粒中总As含量显著降低而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升高。旗叶植物螯合素(PCs)合成酶OsPCS1和负责向细胞液泡中转运As^(Ⅲ)的OsABCC1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上调57.6%和61.0%,表明喷施SAC增加了旗叶合成PCs并向液泡中区隔As^(Ⅲ)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叶片的As^(Ⅲ)胁迫。水稻根部Lsi1、Lsi2、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了27.2%、23.8%、29.5%,表明水稻根部对As^(Ⅲ)的吸收、转运能力降低,同时可能也预示着As^(Ⅲ)向木质部导管中装载As^(Ⅲ)的能力降低。综上,喷施SAC通过调控As^(Ⅲ)转运子编码基因表达降低了水稻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同时缓解了As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l- 转运子 因表达
下载PDF
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小鼠放疗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尚志梅 张丰春 +1 位作者 赵斌 杜忠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对小鼠放射治疗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30 d存活率实验及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影响实验,即小鼠受7. 5 Gy剂量全身照射后,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测外周血白细胞数...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对小鼠放射治疗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30 d存活率实验及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影响实验,即小鼠受7. 5 Gy剂量全身照射后,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测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胸腺和脾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给药照射组小鼠30 d存活率比单纯照射组均有提高,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均有保护作用,特别是中剂量组存活率提高了50%,白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脾结节数分别从0. 17±0. 05、0. 56±0. 07、0. 21±0. 14和1. 02±0. 30提高到0. 67±0. 08、4. 45±1. 76、0. 58±0. 12和2. 71±0. 21,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且SAC对胸腺、脾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放射治疗所致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 放疗损伤 存活率 血液学指标 免疫学指标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蓓妤 朱依谆 杨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87,共4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定量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ZORBAX Eclipse XDB-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组成:1‰甲酸水-甲醇(95∶...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定量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ZORBAX Eclipse XDB-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组成:1‰甲酸水-甲醇(95∶5),流速:0.8 mL/min;柱后分流检测,分流比2∶1;柱温:25℃;ESI电离源:负离子检测模式;干燥气流速:10.0 L/min;雾化室压力:30 psig;干燥气温度:350℃。选择离子方式检测(SI M):S-烯丙基-L-半胱氨酸m/z160和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m/z176。结果S-烯丙基-L-半胱氨酸在0.062 5~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0.01μg/mL,日内RSD4.11%、日间RSD4.4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63%。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适于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含量,并且测得该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平均含量为0.514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 s--l-亚砜 液质联用 大蒜提取物
下载PDF
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抗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猛 崔洁 +5 位作者 夏雯 李英 钱令波 叶治国 王会平 夏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in,再灌120 min建立I/R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in,再灌120 min建立I/R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心肌组织中甲月赞(formazan),超氧歧化酶(SOD)及活性氧(ROS)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SAC明显改善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肌组织的formazan含量,降低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提高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ROS的水平。苏氨酸明显减弱SAC的保护作用。结论:SAC对离体大鼠I/R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AC通过心肌细胞膜上的氨基酸转运体ASCT-1进入心肌细胞,增加心肌SOD活性,减少活性氧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化学 心肌缺血/复灌损伤 病理生理学 抗氧化 转运体
下载PDF
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和抗氧化功能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丰春 赵斌 +1 位作者 杜忠海 尚志梅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和抗氧化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利用造血系统和抗氧化功能实验,小鼠全身照射至吸收剂量为7.5 Gy后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股骨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DNA含量,观察小鼠... 目的探讨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和抗氧化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利用造血系统和抗氧化功能实验,小鼠全身照射至吸收剂量为7.5 Gy后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股骨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DNA含量,观察小鼠肝脏中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中剂量组的WBC、BMNC、骨髓DNA含量均显著升高,分别从(0.17±0.05)×10^9/L,(0.56±0.07)×10^6/根,0.21±0.14升高至(0.67±0.08)×10^9/L,(4.45±1.76)×10^6/根,0.58±0.12(P<0.05);通过对肝脏中MDA,GSH,CAT,T-SOD的含量测定,发现照射前给予SAC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辐射引起的MDA升高及GSH,CAT,T-SOD降低的幅度(P<0.05)。结论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损伤小鼠的抗氧化功能和造血系统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物 s--l- 抗氧化 造血系统 辐射防护 小鼠
下载PDF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琪 张海萍 +2 位作者 牛凤玲 林婷 闫金银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分成4组,分别加入0、25、50、100μmol/L的SAMC。分别于给药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量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 目的观察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分成4组,分别加入0、25、50、100μmol/L的SAMC。分别于给药24、48、72 h后采用MTT法测量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SAMC浓度与细胞的关系。结果同一浓度组内,给药后24、48、72 h后MCF-7细胞增殖率依次下降(P均<0.01);相同培养时间下,0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依次下降(P均<0.01)。给药24、48、72 h后MCF-7细胞增殖率与SAMC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0.35、-0.71,P均<0.05)。同一浓度组内,给药后24、48、72 h后MCF-7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1);相同培养时间下,0μmol/L组、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1)。MCF-7细胞凋亡率与SAMC浓度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 SAMC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作用与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乳腺癌 乳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晚稻籽粒中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六龙 黄永春 +4 位作者 周桂华 刘仲齐 张长波 王常荣 王晓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4-2142,共9页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5~0.4 mmol·L^-1的SAC。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时,即可使晚稻籽粒中Pb含量显著降低34.04%,但是随着SAC喷施浓度增加,籽粒中Pb含量并未出现持续降低趋势。对籽粒中6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AC对K、Mg、Ca、Fe、Zn 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Mn元素含量,最高降低幅度达21.93%。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后,地上部所有营养器官中Pb含量与对照(不添加SAC处理)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随着SAC喷施浓度升高,地上部各营养器官中Pb含量出现逐渐升高趋势,但是喷施SAC对水稻根系中Pb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0.1 mmol·L^-1SAC显著降低了Pb由根向第三节间的转移系数(TF第三节间/根)和由第三节间向第二节的转移系数(TF第二节/第三节间),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29.77%和24.25%,但是显著增加了Pb由第一节间向穗轴的转移系数(TF穗轴/第一节间)、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穗轴)和旗叶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旗叶),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22.40%、25.35%、16.35%。研究推测,喷施低浓度SAC降低水稻籽粒中Pb含量可能与显著降低根系向水稻地上部营养器官转运P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l- 叶面喷施
下载PDF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金银 张晓云 +3 位作者 李宁 王鹿 张扬 蔡海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9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雌性裸鼠右侧腋下近上肢处成瘤,制作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雌性裸鼠右侧腋下近上肢处成瘤,制作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SAMC组、高剂量SAMC组、紫杉醇组。对照组给予Nacl注射液,低剂量SAMC组给予150 mg/kg的SAMC,高剂量SAMC组给予300 mg/kg的SAMC,紫杉醇组给予10 mg/kg的紫杉醇。每周腹腔注射给药3次,共给药3周。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裸鼠,取移植瘤组织称重,计算各组肿瘤抑瘤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Caspase-3蛋白。结果低剂量SAMC组、高剂量SAMC组、紫杉醇组瘤重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剂量SAMC组肿瘤抑制率高于低剂量SAMC组(P<0.05),但与紫杉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HE染色见低剂量SAMC组、高剂量SAMC组、紫杉醇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三组坏死面积和程度依次增大。对照组、低剂量SAMC组、高剂量SAMC组、紫杉醇组肿瘤组织中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VEGF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 SAM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机制可能与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VEGF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的天冬蛋白水解酶3
下载PDF
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谷劲松 谭晓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5,共5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S-腺苷-L-高半胱氨酸(AdoHcy)首先被SAHN酶水解生成腺嘌呤和S-核苷高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被SRHH酶裂解生成高半胱氨酸,最后高半胱氨酸与Ellman’s试剂反应生成5-硫代-2-硝基苯甲酸(TNB).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获取的2种酶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酶偶联反应生成的TNB与初始AdoHcy浓度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该检测方法克服了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AdoHcy的反馈抑制,使甲基化反应进行完全,从而保证了对甲基转移酶活性准确有效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l- s-腺苷-l-核苷酶 s-核糖 s-腺苷甲硫依赖甲转移酶 酶偶联分析
下载PDF
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大鼠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与铜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承 王业超 +1 位作者 田仁富 李德忠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8期918-922,共5页
目的:评价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大鼠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与铜死亡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10~240 g)6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心肌病组、SAC+脓毒症心肌病组。盲肠结扎穿刺术构建脓毒症... 目的:评价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大鼠脓毒症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与铜死亡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10~240 g)6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心肌病组、SAC+脓毒症心肌病组。盲肠结扎穿刺术构建脓毒症模型。于脓毒症模型构建前1 h按照210 mg/kg的剂量将SAC腹腔注射给药。模型及干预制备成功后采用心电监测和右颈总动脉插管有创动脉监测记录各组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收缩压(LVSP)。采集动脉血和心肌组织样本检测CK-MB同工酶、SOD、ROS和铜离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IL-6、NF-κB和FDX1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心肌病组大鼠HR、MAP和LVSP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降低(P<0.05),CK-MB同工酶、ROS、铜离子、TNF-α、IL-6、NF-κB和FDX1水平升高(P<0.05),脓毒症心肌病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紊乱,心肌纤维肿胀或断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脓毒症心肌病组大鼠相比,SAC+脓毒症心肌病组大鼠HR、MAP和LVSP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升高(P<0.05),CK-MB同工酶、ROS、铜离子、TNF-α、IL-6、NF-κB和FDX1水平降低(P<0.05),心肌纤维紊乱情况、心肌纤维肿胀程度与心肌纤维断裂程度均减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结论:SAC可有效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SAC对心肌组织铜死亡的抑制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 脓毒症心肌损伤 铜死亡
原文传递
大蒜泥均相反应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生成的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许小辨 缪冶炼 +2 位作者 陈介余 张琦梅 王骥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0-276,共7页
为了利用大蒜内源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高效生产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首先调查了大蒜泥均相反应中液料比、Ca^2+浓度对SAC收率和γ-GTP活力的影响,然后对SAC生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a^2+浓度为5 mmol/L时,... 为了利用大蒜内源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高效生产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首先调查了大蒜泥均相反应中液料比、Ca^2+浓度对SAC收率和γ-GTP活力的影响,然后对SAC生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a^2+浓度为5 mmol/L时,初始γ-GTP活力达到最大值12.7 mU/g。最终SAC收率随着初始γ-GTP活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在液料比8、温度37℃、Ca^2+浓度5mmol/L、反应时间8 h的条件下,SAC收率达到最大值793.4μg/g-DM。在料液比8、温度20-37℃、Ca^2+浓度0-10 mmol/L的范围内,SAC生成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当料液Ca2+浓度从0增加到5 mmol/L时,SAC生成反应的活化能从80.3 kJ/mol下降到最小值70.9 kJ/mol。动力学分析为把握大蒜泥均相反应中SAC的生成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均相反应 s--l- Γ-谷酰转肽酶 动力学分析
原文传递
荧光光谱法测定大蒜中三种含硫氨基酸与BSA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星星 张翔 黄雪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83-3488,共6页
大蒜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脱氧蒜氨酸(SAC)、蒜氨酸(SACS)、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这些活性应当与上述含硫氨基酸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为探明... 大蒜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脱氧蒜氨酸(SAC)、蒜氨酸(SACS)、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这些活性应当与上述含硫氨基酸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为探明其关系,本文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pH 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大蒜中SAC, SACS, SAMC与BS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以280 nm为激发波长,扫描300~400 nm的荧光发射光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SAMC的300~400 nm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分析表明:BSA与SAC, SACS的猝灭类型是动态猝灭。BSA与SAMC的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在298和310 K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18×10^3和5.54×10^3 L·mol^-1,结合作用较强;对应温度下BSA与SAMC均近似为1个结合位点,可形成1∶1的复合物,推断其在生物体内能被较好的储存与转运;两者的结合距离为1.61 nm。两者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在298和310 K下的ΔG分别为-21.63和-22.21 kJ·mol^-1,说明反应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其ΔH为-7.06 kJ·mol^-1;在298和310 K温度下的ΔS分别为48.89和46.99 J·mol^-1·K^-1,结合ΔH和ΔS的大小可判断两者的结合以静电引力作用为主。研究表明SAMC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为其可作为药物分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些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三种含硫氨基酸与BSA等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蒜 s-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S-烯丙基-L-半胱氨酸主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牟感恩 周则卫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65-470,共6页
氧化和炎症与人类大多数疾病的病理进程相关,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科研人员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单体化合物,用于氧化、炎症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研究抗氧化和抗炎药物的一大趋势.天然产物大蒜具有抗肿瘤、抗炎及解毒... 氧化和炎症与人类大多数疾病的病理进程相关,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科研人员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单体化合物,用于氧化、炎症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研究抗氧化和抗炎药物的一大趋势.天然产物大蒜具有抗肿瘤、抗炎及解毒等药理活性,故对其所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作为从大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已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被广泛研究.综述了SAC的主要药理活性、相关受体,概述其体内作用机制及对相应疾病的有益作用,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 药理活性 代谢 排泄
原文传递
S-烯丙基-L-半胱氨酸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镉胁迫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六龙 黄永春 +4 位作者 王常荣 刘仲齐 黄益宗 张长波 王晓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7-3045,共9页
土壤Cd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发育都具有毒害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及Cd含量超标.本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来源于大蒜提取物的天然含硫有机化合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潜在机... 土壤Cd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发育都具有毒害作用,最终可能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及Cd含量超标.本文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来源于大蒜提取物的天然含硫有机化合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潜在机制.本试验过程中选用我国南方稻区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首先研究了SAC对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缓解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SAC对种子幼根和幼芽生理生化系统及Cd含量影响,探索了SAC缓解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生理机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SAC对水稻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了SAC缓解Cd^(2+)胁迫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Cd^(2+)胁迫浓度达到50μmol·L^(-1)时水稻种子幼根和幼芽发育会受到显著抑制;当SAC添加浓度达到200μmol·L^(-1)时,幼根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50μmol·L^(-1)Cd^(2+)胁迫处理组相比分别增加173.5%、65.52%和37.04%;幼根和幼芽中CAT、SOD活性分别增加212.42%、110.76%和31.41%、47.31%;幼根和幼芽中MDA、GSH含量分别降低43.09%、34.12%和33.97%、35.74%;幼根和幼芽中Cd含量分别降低35.91%、28.8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SAC处理后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Os Nramp5和Os HMA2的相对表达量与Cd^(2+)胁迫处理组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3.38%和34.99%,Os HMA3的相对表达量与Cd^(2+)胁迫处理组相比显著升高了33.96%.由以上试验结果可见,SAC降低水稻幼根和幼芽Cd^(2+)胁迫的主要机制是SAC调控了Cd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了Cd向幼根和幼芽中的转运,同时增加了Cd向液泡中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SAC) 水稻 CD胁迫 镉转运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裸鼠移植瘤肿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金银 韩龙才 +4 位作者 李宁 蔡海峰 李青科 张景华 胡万宁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裸鼠胃癌模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注射法建立移植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将模型鼠分为对照组、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每组6只。干预处理21d... 目的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裸鼠胃癌模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用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注射法建立移植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将模型鼠分为对照组、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每组6只。干预处理21d后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计算每组肿瘤的瘤重、抑制率、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移植肿瘤重量明显降低,抑瘤率分别为29.89%、51.85%和53.17%;微血管密度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1.78±7.49)%、(7.82±5.19)%、(7.91±4.37)%VS(16.21±8.52)%;凋亡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升高,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分别为(11.82±1.60)%、(14.93±1.68)%和(15.92±1.72)%VS(4.36±1.5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VEGF表达量SAMC低剂量组、SAMC高剂量组、5-FU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值(IOD)分别为11 240±1150、7 535±856、7 820±650 VS 18 500±1 522。结论 SAMC可明显抑制裸鼠原位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裸鼠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乳腺癌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于 牛凤玲 +2 位作者 李宁 张景华 闫金银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研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MCF-7(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AMC对MCF-7细胞进行干预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给予普通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用结晶紫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AMC干预下的细胞生长... 目的研究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乳腺癌MCF-7(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SAMC对MCF-7细胞进行干预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给予普通培养基的空白对照组,用结晶紫实验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AMC干预下的细胞生长速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晶紫实验结果提示SAMC可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的生长速率(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细胞划痕实验检结果提示SAMC可减低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Transwell实验结果提示,100μg/mL SAMC处理后的MCF-7细胞,其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200μg/mL、300μg/mL SAMC处理后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SAMC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迁移及侵袭的能力,从而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乳腺癌MCF-7细胞 生长增殖 迁移 侵袭性
原文传递
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玲 陈琭璐 +2 位作者 张瑶 白冰 纪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8-274,共7页
为了研究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活性,该文利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制备液相技术从大蒜中分离得到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allyl-L-cysteine sulfoxide,ACSO)和γ-谷氨酰-S-烯丙基-L-半... 为了研究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活性,该文利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制备液相技术从大蒜中分离得到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allyl-L-cysteine sulfoxide,ACSO)和γ-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γ-L-glutamyl-S-allyl-L-cysteine,GSAC)3种水溶性烯丙基硫化物。分离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MS)、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技术及比旋光度检测方法鉴定,并与合成标准品比对分析确定。同时,该文以具有半胱氨酸结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参照测定了SAC、ACSO、GSAC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螯合能力。结果表明,SAC和GSA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73.55%,72.68%)且与GSH(71.14%)无显著性差异(P<0.05);SAC和ACSO对铁离子的螯合率较高(81.21%,79.18%)且与GSH(78.13%)无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GSAC对铁离子螯合率(92.76%)显著性高于GSH(P<0.05),证实了3种硫化物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和阐述大蒜硫化物的螯合能力,进而为大蒜硫化物以抗氧化为基础的其他功能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螯合 s--l- s--l-亚砜 γ-谷酰-s--l-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从S—烷基(或烯基)半胱氨酸及亚砜(R—S^‖O—R′)形成醛
20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03年第5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s- 亚砜 制备 捷克化工学院食品化学和分析系 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