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谭健坤 谭燕萍 梁晓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贵港市妇幼保健院生产且产后42天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47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76例产妇进行分组治疗,其中157例产妇...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贵港市妇幼保健院生产且产后42天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47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76例产妇进行分组治疗,其中157例产妇未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者为对照组,其余319例产妇采用盆底肌低频电刺激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尿失禁,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盆底器官脱垂评估系统(POP—Q)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脏器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x^2=4.137~15.489,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时性欲、性交痛发生率、性伴侣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4.312~17.426,均P<0.05),而产后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28、0.464、0.587,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x^2值分别为67.993、157.046、223.687,均<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均显著优于产后3个月(x^2值分别为410.305、481.273,均P<0.05),而对照组产妇产后6个月、12个月的POP—Q评分与产后3个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227、2.965,均P>0.05)。结论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的发生率,改善妇女性欲、性交痛、性伴侣满意度,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技术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性交痛 性伴侣满意度 盆底器官脱垂评估系统评分
下载PDF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中前后壁B点与A点差值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谭漫 谈诚 杨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中B点和A点差值与排尿及排便异常的相关性,探讨Aa、Ap在盆腔器官脱垂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前POP-Q分期... 目的研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中B点和A点差值与排尿及排便异常的相关性,探讨Aa、Ap在盆腔器官脱垂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前POP-Q分期Ⅲ~Ⅳ期,最终符合标准的患者共计254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术前POP-Q评分及临床症状,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粪失禁及排便困难5项内容,分别定义为患者主诉超过一半频率的排尿或排便异常。结果POP-Q测量结果中,Ba-Aa、Bp-Ap与3个腔室脱垂分期的指示点Ba、C、Bp均显著相关(r=0.636,P<0.001;r=0.587,P<0.001;r=0.407,P<0.001;r=0.405,P<0.001;r=0.541,P<0.001;r=0.670,P<0.001)。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Ba-Aa值[(1.30±1.27)cm]较无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73±1.30)cm]更小(P=0.016);排尿困难的患者Ba-Aa值[(2.01±1.35)cm]较无排尿困难的患者[(1.43±1.25)cm]更大(P=0.001);是否急迫性尿失禁Ba-A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是否排便困难Bp-A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Ba-Aa、Bp-Ap与前中后盆腔脱垂严重程度相关性显著,Ba-Aa与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症状有关。Aa、Ap、Ba、Bp的测量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前后壁脱垂解剖与功能特征,均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 简化POP-Q分期系统 压力性尿失禁 排尿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