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TESSYS)入路相关的L_5~S_1节段椎间孔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嵩鹏 周游 +2 位作者 李定 张佩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穿刺角度范围。结果所有数据经左右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走行于S1上关节突根部的结构有L5脊神经后内侧支和L5节段动脉背侧支的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髂嵴最高点至脊柱中线的垂直距离为(9.25±0.47)cm,髂嵴最高点与上关节突前缘的冠状面夹角为(11.10±1.17)°,冠状面L5横突与髂嵴的距离为(10.78±0.81)mm,中央型、侧旁型和极外侧型进针角度分别为(83.00±1.92)°、(32.15±1.63)°^(62.60±1.70)°和(11.75±1.16)°,L5出口根、硬膜囊至上关节突定位点的距离分别为(8.30±0.87)mm和(17.29±1.06)mm,L5出口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为(5.84±0.67)mm,上关节突的高度为(11.31±0.96)mm,S1上关节突前后缘总长为(17.41±0.98)mm。结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的穿刺定位较复杂,要求术者有较强的解剖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L5-s1椎间孔 s1上关节突 解剖测量 穿刺定位
下载PDF
椎间孔镜处理L_5S_1椎间盘突出症S_1上关节突成形的指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海波 王宇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40-2243,共4页
[目的]探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时处理S_1上关节突的临床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Choi对髂棘高度的划分标准和McCulloch对腰椎间盘突出三层楼的定位理论,对是否行S_1上关节突成形进... [目的]探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时处理S_1上关节突的临床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Choi对髂棘高度的划分标准和McCulloch对腰椎间盘突出三层楼的定位理论,对是否行S_1上关节突成形进行分析。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及MacNab评级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8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突出的间盘位于第3层,需要行S_1上关节突的处理;按照Choi的髂棘高度的划分,在34例椎间盘突出位于第3层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属于第5型或第6型,需要行S_1上关节突的处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S评分腰痛评分由术前(7.22±2.63)减少至末次随访的(1.69±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评分由术前(7.92±1.25)减少至末次随访(2.1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由术前(67.10±18.67)减少至末次随访时(56.08±2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L5S_1椎间盘摘除术时,如果突出的间盘位于第3层或髂棘的高度属于第5或第6型,则需要处理S_1的上关节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出症 L5s1椎间盘 s1上关节突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关节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