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M_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区多参数结构成像及发震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润秋 柳存喜 +1 位作者 王志 刘冠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20-4632,共13页
通过联合反演123,053个P、Pn、Pg震相和100,176个S、Sn、Sg震相数据,获得了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及其周边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纵、横波速度(V P,V S)和泊松比(σ)图像.结合研究区域地壳应力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攀枝花地震发生在高-... 通过联合反演123,053个P、Pn、Pg震相和100,176个S、Sn、Sg震相数据,获得了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震源及其周边区域的高分辨率三维纵、横波速度(V P,V S)和泊松比(σ)图像.结合研究区域地壳应力数据综合分析发现,攀枝花地震发生在高-低纵、横波速度转换带,并且在震源下方存在一显著的低V S和高σ异常体延伸至下地壳.本研究认为,该构造特征主要是由于西侧坚硬的川滇菱形块体对来自深部流体或熔融物质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绝大部分流体或熔融物质通过断裂带向东南侧的块体内部迁移,造成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岩石物理属性差异较大所致.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地震发生在剪切应力较强的元谋—绿汁江断裂带上,震源下方的流体或部分熔融物质被挤入至震源的断层或裂隙中,增加了震源区岩石的流体应力,降低了横波速度(V S)、增加了岩石的泊松比(σ).我们推测,流体侵入在攀枝花地震形成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来自于青藏高原下地壳的大量的流体或部分熔融物质被挤入震源区岩体的断层或裂缝中,这一过程增加了震源区的孔隙流体压力、减弱岩石的机械强度,同时岩石的静摩擦力增加,导致容易引起岩体脆性形变,从而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M s6.1攀枝花地震 结构不均匀性 流体渗透 地震成像 地壳应力
下载PDF
“6.1”芦山地震作用下宝兴新华村滑坡动力响应与失稳过程离散元模拟
2
作者 周赞 罗永红 +2 位作者 南凯 李均益 马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斜坡浅表层是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潜在破坏位置,坡面形态和坡体结构往往造成斜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的复杂化。为探究不稳定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动力响应特征与失稳过程,以芦山M_(s)6.1级地震触发的新华村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采用离散... 斜坡浅表层是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潜在破坏位置,坡面形态和坡体结构往往造成斜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的复杂化。为探究不稳定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动力响应特征与失稳过程,以芦山M_(s)6.1级地震触发的新华村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二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斜坡潜在滑动层及坡面形态的动力响应特征并对其失稳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具有强烈动力放大效应;(2)微地貌对于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面的放大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浅表潜在滑动层水平向及竖直向加速度在凸出部位的放大效应显著,凹陷部位相较于凸出部位放大效应较低;(3)研究揭示新华村滑坡在微地貌的作用下凸起地形呈现先于凹陷地形遭受破坏,其失稳过程分为震动放大局部震裂-凸出地形破坏-凹陷地形破坏-完全破坏整体下滑-重力堆积5个阶段。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防灾人员对地震诱发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认识,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级地震 地震滑坡 动力响应 变形破坏模型 二维离散元模拟 新华村滑坡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致伟 龙锋 +6 位作者 石富强 路茜 杨宜海 杨星 王迪 祁玉萍 杨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5-4110,共16页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关系,进而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危险性,本文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以来余震区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基于库仑应力讨论两次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1°、40°和105°;节面Ⅱ的参数为22°、52°和78°,矩心深度14 km,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呈现一组与龙门山断裂带性质接近的节面.反演给出的P轴方位角为120°,倾角为6°,反映了此次地震主要受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背景构造应力场一致.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北西侧的一条倾向南东的反冲断层上,据此可判断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定发震与接收断层,计算获得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此次M_(S)6.1地震所在断层的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值可达1.5 MPa,说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场地放大系数特征分析及在强地震动模拟中的应用——以2022年芦山M_(S)6.1地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傅磊 谢俊举 +3 位作者 陈苏 张斌 张旭 李小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3-2950,共18页
基于四川地区62个强震动台站的场地资料,依据中国抗震规范及美国下一代衰减的Geomatrix(GMX)场地分类方法将台站场地进行了划分,并以台站的场地放大系数和高频衰减参数(κ0)为基础数据,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型的场地放大系数平均特征.结果显... 基于四川地区62个强震动台站的场地资料,依据中国抗震规范及美国下一代衰减的Geomatrix(GMX)场地分类方法将台站场地进行了划分,并以台站的场地放大系数和高频衰减参数(κ0)为基础数据,研究了不同场地类型的场地放大系数平均特征.结果显示,在中国Ⅱ类场地中,受狭窄山间谷底地形效应影响,满足GMX的C类场地在大于10 Hz的高频段有明显放大;受深厚软弱沉积层影响,满足GMX的D类场地在小于5 Hz的低频段放大效应显著.考虑震源滑动模型、山区和盆地品质因子差异、局部场地效应,采用区域内余震平均应力降,通过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2022年芦山M_(S)6.1地震中9个断层距(Rrup)<100 km的强震动台站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振幅谱(FAS)和反应谱(PSA).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观测加速度时程的S波部分符合良好.在8 s以下周期范围内模拟与观测FAS和PSA形状和幅值基本一致.较好地模拟结果支持此次地震为2013年芦山M_(S)7.0芦山地震的一次余震.另外,模拟结果体现了此次地震在Rrup<35 km范围内有明显的方向性效应,与观测数据相符.最后,考虑各类场地的场地放大系数和κ0的平均特性,比较了此次地震中Rrup<150 km的167个盆地和130个山区烈度台观测和模拟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以及周期为0.5 s、1.0 s、5.0 s和8.0 s的PSA幅值随断层距的衰减特性.结果显示,山区和盆地的地震动参数随距离的衰减特性较为相似,山区和盆地的PGA、PGV强度相当.但是,在周期大于1.0 s的长周期段,盆地的反应谱幅值整体上大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场地效应 强地震动 随机有限断层法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其构造启示
5
作者 许英才 郭祥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02-3217,共16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地震.基于四川区域台网的地震资料,采用HypoDD(双差重定位)方法对芦山M_(S)6.1地震序列ML≥1.0的地震事件(2022年6月1日至7日)进行了重定位,利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序...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地震.基于四川区域台网的地震资料,采用HypoDD(双差重定位)方法对芦山M_(S)6.1地震序列ML≥1.0的地震事件(2022年6月1日至7日)进行了重定位,利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序列中M_(S)≥3.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矩心深度,同时用Bootstrap方法评估了主震震源机制结果的稳定性以及计算了不同机构得到的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旋转角,计算了现今区域应力场体系在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机制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并根据芦山M_(S)6.1地震序列重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拟合了发震断层面,分析了该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芦山M_(S)6.1地震序列主要沿着双石—大川断裂呈现NE-SW向的优势展布,初始破裂深度主要集中在10~18 km,平均深度14.5 km,整体呈现西北浅、东南深的空间分布特征.芦山M_(S)6.1主震和M_(S)4.5余震均位于余震区东南端,序列中其余的地震大都位于主震的西北侧,呈现为单侧破裂的特征,发震断层面倾向为SE向.(2)Bootstrap方法估算的误差以及多个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均显示gCAP反演得到的主震震源机制误差较小,结果较为稳定可靠,芦山M_(S)6.1主震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28°、倾角46°、滑动角106°;节面Ⅱ:走向26°、倾角46°、滑动角74°,矩心深度12 km,矩震级MW5.8,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震源矩心深度介于11~13 km.P轴方位主要为NW-S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3)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关系模拟结果表明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面的形状均处于相对剪应力和正应力的抑制节面,且不利于应力的充分释放.结合已有地质构造和以上分析结果,认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震源机制的节面Ⅱ为该地震断层面,发震构造极有可能为走向NE且倾向SE的隐伏逆冲断层,可能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走向NE、倾向NW发震构造上的次级反冲断层有关,这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构造倾向NW的断层方向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双差重定位 震源机制 滑动特性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矩张量反演及震源断层确定
6
作者 许英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3-780,共18页
2023年1月30日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疆沙雅发生M_(S)6.1地震,其附近曾发生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构造带.通过gCAP方法测定了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的矩张量解,分... 2023年1月30日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疆沙雅发生M_(S)6.1地震,其附近曾发生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构造带.通过gCAP方法测定了2023年沙雅M_(S)6.1地震和2012年洛浦M_(S)6.0地震的矩张量解,分析了沙雅地震和洛浦地震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其可能的震源断层.结果显示:矩张量反演得到的2023年沙雅M_(S)6.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参数为走向251°、倾角68°、滑动角6°,节面Ⅱ参数为走向159°、倾角84°、滑动角158°,震源机制为走滑型,P轴方位为207°,倾伏角为11°;2012年洛浦M_(S)6.0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参数为走向274°、倾角61°、滑动角67°,节面Ⅱ参数为走向135°、倾角36°、滑动角125°,震源机制为逆冲型,P轴方位为20°,倾伏角为13°;两次地震的P轴方位与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带NNE向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沙雅地震的地震矩M_(0)为7.798×10^(17)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081,-0.821,0.342,0.064,-0.358,0.685;洛浦地震的地震矩M_(0)为9.076×10^(17)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517,-0.910,-0.353,-0.491,-0.180,0.341,且均属于典型天然构造地震事件.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关系显示,其震源机制解节面的相对剪应力几乎达到了最大,且震源机制解滑动角与剪应力滑动角相差较小,表明两次地震几乎均发生在构造应力场的最优释放节面上,并主要以剪应力作用体现.结合已有研究,初步推测两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可能的发震破裂面,2023年沙雅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阿瓦提凹陷中地壳约30 km滑脱构造带上方NW走向的高倾角捩断层,地震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该地震是由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整体向南天山深部俯冲导致NW向平移断条之间产生撕裂作用;2012年洛浦地震可能与巴楚隆起上盘相对于阿瓦提凹陷下盘NE方向逆冲运动产生的NW走向且断层面SW向倾的发震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雅M_(S)6.1地震 洛浦M_(S)6.0地震 gCAP方法 矩张量解 相对剪应力
下载PDF
2022年四川3次强震的断层位移协调比短临形变异常
7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陈长云 占伟 夏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15-118,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四川连续发生了3次6级以上强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芦山M_(S)6.1、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M_(S)6.0及9月5日甘孜州泸定M_(S)6.8。其中泸定地震造成当地人员较大伤亡和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徐泰然,2022;罗若帆,2022)。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鲜水河断裂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地震活动性统计的混合地震预测: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琪 王辉 +5 位作者 刘杰 王海涛 张微 杨文 赵静 姜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62-4175,共14页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立在活动块体理论和构造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推测未来长时间的应力变化量,并引入上一次7级地震之后数十年间,中等强度地震同震应力的影响,最后通过重分类和加权,在应力变化量上叠加年尺度小地震活动异常的统计,从而实现区域地震危险程度的混合评估.基于该方法,我们将地震数值预测的预测时间尺度缩短到年尺度,以年为单位滚动预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自2021—2030年或更长时间段内可能出现中强地震的区域.2022年芦山6.1级地震、2021年漾濞6.4级地震、2021年泸州6.0级地震和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均发生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而2022年马尔康6.0级地震则不在预测区域内.本文展示的混合预测尝试为地震数值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证,也为解决数值预测步长控制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探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值预测 混合方法 数值模拟 核密度估计 2022年芦山M_(S)6.1地震 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
下载PDF
新疆地区电磁预测指标体系在2023年1月30日沙雅M_(S)6.1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翟世龙 +3 位作者 张桉赫 冯丽丽 贺曼秋 冯志生 《内陆地震》 2023年第3期272-280,共9页
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县(82.29°E,40.01°N)发生M_(S)6.1地震,震源深度50 km。地震发生前,中国局地震短临预报跟踪电磁学科组和新疆地震局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新疆地区地震分... 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县(82.29°E,40.01°N)发生M_(S)6.1地震,震源深度50 km。地震发生前,中国局地震短临预报跟踪电磁学科组和新疆地震局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新疆地区地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和《地震电磁分析预报方法清单》对新疆地区电磁台站的数据进行异常梳理,发现新疆地区电磁台站存在流动地磁、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地磁逐日比、地磁低点位移等多项异常。震前异常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发地震基本一致,震前中短期渐进式异常演化特征较突出,2017—2020年新疆地区地震电磁学科预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雅M_(S)6.1地震 电磁异常 异常指标 地震预报
下载PDF
芦山M_(S)6.1级地震石棉县城谷坡动力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卓 王运生 +2 位作者 吴昊宸 唐涛 刘世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在揭示山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场地条件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程度的研究中,学者们多采用振动台和建模等方法,较少使用天然地震下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以2022年芦山M_(S) 6.1级地震为对象,分析了布置于石棉县的强震监测仪所记... 在揭示山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场地条件对斜坡地震动响应程度的研究中,学者们多采用振动台和建模等方法,较少使用天然地震下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以2022年芦山M_(S) 6.1级地震为对象,分析了布置于石棉县的强震监测仪所记录到的主震数据,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山体部位、高程、场地条件等因素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峰值加速度和Arisa强度的影响,明确了地震时频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坡折处水平向放大效应更加明显;(2)南桠河左岸坡体卓越频率为6~10 Hz,右岸为5~12 Hz;(3)深厚风化层场地相较于基岩场地具有更显著的放大效应;(4)S波到达地面时会分异成不同频值,其主频值分别为8.50 Hz和4.20 Hz附近。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区类似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级地震 石棉县城谷坡 实测地震数据 地震动响应 放大效应
下载PDF
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昭栋 刘庆国 +2 位作者 魏焕 耿杰 王忠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 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 年大同6 .1 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 ~12 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地下水位 震级 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georesistivi-ty anisotropy and case history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复业 赵玉林 黄燕妮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4期82-92,共11页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resistivity ellipse and the paradoxical phenomenon of anisotropy. Two cases have been discussed, namely: there are three measuring lines at arbitrary angles with one another and...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resistivity ellipse and the paradoxical phenomenon of anisotropy. Two cases have been discussed, namely: there are three measuring lines at arbitrary angles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re are two mutually perpendicular measuring lines and an addit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transversal effective resistivity. For these cases, the paper has given the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ly calculating the parameters of georesistivity anisotropy. The formulae given include those for calculating the azimuth (of the principal axis of minimum resistivity ρ 1, the average resistivity ( ρ 1ρ 3) 1/2 , (ρ 2ρ 3) 1/2 , and the anisotropy coefficient λ=(ρ 2/ρ 1 ) 1/2 . As a case history, the data observed by the Datong geoelectricity station have been proce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sults of in situ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in media subjected to shear.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have led to 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s. Before and after the Datong M S6.1 earthquake on October 19, 1989, the abnormal rise of NE trending georesistivity and abnormal fall of NW trending georesistivity observed at the Datong and Yangyuan stations were caused by the pure shear acting on the medium. The major principal compression was in NE direction, which made an acute angle with the strike of the seismic fault plane, and thus there was a greater shear stress but very small normal stress so that the fault was likely to slide but the earthquake was only of moderate magnitude. The states of stress in medium were the same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 and therefore the georesistivity precursor was of the same sign as that of co seismic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resistivity ellipse paradox of anisotropy Datong M s6.1 earthquake geoelectric precursor pure shear.
下载PDF
2021年西藏比如M_(S)6.1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丽 李启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5,共12页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西藏比如M_(S)6.1地震序列141次M_(L)≥2.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运用最小空间旋转角方法比较不同机构发布的震源机制解的差异。重新定位后主震震中位置为(31.924°N,92.8...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西藏比如M_(S)6.1地震序列141次M_(L)≥2.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运用最小空间旋转角方法比较不同机构发布的震源机制解的差异。重新定位后主震震中位置为(31.924°N,92.824°E),靠近余震区中心,震源深度为12.8 km;余震分布沿NE向展布,长约18 km。沿NE向深度剖面结果显示,在主震右上方存在5 km×10 km的近椭圆形地震破裂空区。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兼走滑型,最佳矩心深度为9.3 km,矩震级为5.98。结合重新定位后余震分布、主震与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地质构造背景等分析,认为具有左旋运动性质的安多南缘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如M_(S)6.1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年四川芦山M_(S) 6.1和马尔康M_(S) 6.0地震研究
14
作者 薛艳 张小涛 苑争一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26-429,共4页
1引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 6.1地震,6月10日四川马尔康在4个小时内接连发生M_(S) 5.8、6.0和5.2地震。这2组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震中相距约235 km,时间间隔9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2组6级地震,在四川地区是... 1引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 6.1地震,6月10日四川马尔康在4个小时内接连发生M_(S) 5.8、6.0和5.2地震。这2组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震中相距约235 km,时间间隔9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2组6级地震,在四川地区是比较少见的。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显示为逆冲型,与2013年芦山M_(S) 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急产品);马尔康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W走向的松岗断裂,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左旋走滑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芦山M_(S)6.1和马尔康M_(S)6.0地震 地震条带 显著增强 震群 地形变异常
下载PDF
2021年西藏比如M_(s)6.1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伏全 黄浩 +2 位作者 孙世瑞 郭鹏 张晓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86-188,共3页
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内部除大规模EW向走滑断裂外,另一个显著的地质特征就是,在藏南及高原腹地广泛发育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走向近NS的断裂构造,如青藏高原南部的亚东—谷露裂谷带和羌塘地块中部的双湖断裂(Taylor et al,2009)。
关键词 比如M_(s)6.1地震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 叶青 +3 位作者 余丹 陶志刚 范晔 刘高川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4期35-40,共6页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_(S)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 利用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NVRM)分析处理了芦山M_(S)6.1地震震中距450 km范围内的成都地震基准台、冕宁地震台、红格地震台、甘孜地震台等4个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结果显示:红格地震台NS、EW测道及甘孜地震台NE测道原始数据震前出现年变趋势性下降,下降幅度为1%—3%;红格地震台NVRM曲线震前出现正异常,冕宁地震台、甘孜地震台出现负异常,曲线转折下降过程中发生芦山M_(S)6.1地震。虽然整体而言提取出的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在时间上与此次地震对应关系较好,但甘孜地震台、红格地震台与此次地震震中间距离均大于300 km,提取出的异常是否为此次地震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年变化 归一化速率变化方法 芦山M_(S)6.1地震
下载PDF
PI算法在2021年玛多M_(s)7.4和比如M_(s)6.1地震回溯性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伏全 孙世瑞 +2 位作者 郭鹏 黄浩 张晓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1研究背景图像信息学(Pattern Informatics,缩写为PI)作为一种判定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趋势的统计物理学算法,以小地震活动强的地震区域作为未来可能发生较大地震的危险区,进行预测时段内的定量研究(蒋长胜等,2008;蒋卉等,2013)。
关键词 图像信息学PI算法 玛多M_(S)7.4地震 比如M_(s)6.1地震 回溯性检验
下载PDF
2022年芦山M_(S)6.1和马尔康M_(S)6.0地震前地震调制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婷 张新东 +1 位作者 王晓山 章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扫描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马尔康M_(S)6.0地震震前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图像,同时给出震前b值分布图像,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均出现高值异常。最小扫描震级越高,调制比扫描结果越稳定清晰,调制比高值异常出现... 扫描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和马尔康M_(S)6.0地震震前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图像,同时给出震前b值分布图像,结果表明:2次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不同震级档调制比均出现高值异常。最小扫描震级越高,调制比扫描结果越稳定清晰,调制比高值异常出现时间越晚,同时最小扫描震级越高,异常范围、幅度也越大,异常与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关联性越强。调制比异常的幅度和范围与应力水平有关,2次地震震前震中附近均出现低b值区域,且马尔康M_(S)6.0地震震中附近调制比异常和低b值异常都比芦山M_(S)6.1地震更突出,推断马尔康M_(S)6.0地震孕震区应力水平可能高于芦山M_(S)6.1地震孕震区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调制比 不同震级档 B值
下载PDF
混合预测在地震数值预测中的尝试和验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琪 王辉 刘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65-267,共3页
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数值预测在诸多行业中开始发展,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活力。地震预测也急需从传统的“经验预测”“概率预测”向数值预测进行转变。美国自1988年以来,WGCEP(Working group on California earthquak... 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数值预测在诸多行业中开始发展,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活力。地震预测也急需从传统的“经验预测”“概率预测”向数值预测进行转变。美国自1988年以来,WGCEP(Working group on California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加州概率工作组)基于发展的UCERF(Uniform California earthquake rupture forecast,统一的加州地震破裂预测系统)模型,利用加州统一断层模型、应力应变计算和地震活动性等方法,进行了由统计预测-物理预测-依赖于时间的物理预测过渡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值预测 混合预测 2022年芦山M_(S)6.1地震 2022年M_(S)6.0马尔康地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2022年四川芦山M_(s)6.1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20
作者 张雪华 陈灿忠 +2 位作者 李静 邓铎 杜晓霞 《四川地震》 2022年第4期11-14,共4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地震,结合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次生地质灾害和生命线工程破坏等震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恢复重建区,建筑物震害较轻...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6.1地震,结合震区地质构造背景和现场调查结果,对此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次生地质灾害和生命线工程破坏等震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恢复重建区,建筑物震害较轻,山体崩塌、滚石等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且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并造成了道路、生命线工程破坏和壅塞体等灾害。同时认为,恢复重建区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大量减少人员伤亡,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极易引发山体崩塌落石等,在生命线工程建设设计及日常排查中要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点 恢复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