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交界东段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与2014年鲁甸M_S6.5地震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4 位作者 吴萍萍 梁明剑 吴朋 顾勤平 康清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71-4587,共17页
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 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东突出的过渡变形区大凉山次级块体南东缘的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近十多年来,该断裂带及其周边中强地震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多,昭通、莲峰断裂带是否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背景,探求2014年鲁甸M S6.5地震的成因的深部动力机制,本文充分收集了四川、云南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喜马拉雅”项目Ⅰ期)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应用区域震和远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川滇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和研究了昭通、莲峰断裂带P波速度结构;再对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重力、航磁数据进行三维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反演,得到了壳内不同深度层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和反映壳内磁性物质的分布范围以及结晶基底的视磁化强度异常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研究昭通、莲峰断裂带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孕震动力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川滇交界东部昭通、莲峰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介质差异,中下地壳深度范围大凉山次级块体西南缘存在低速异常分布,并呈现出近SN向的展布特征,2014年鲁甸M S6.5地震位于该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附近略偏向高速体一侧.P波速度结构还揭示了鲁甸M S6.5主震震源体下方中下地壳存在大范围低速异常分布,P波速度异常扰动与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梯度变化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结合昭通、莲峰断裂带中下地壳范围内存在大范围的低密度弱磁性异常分布,综合表明了该区中下地壳物质相对较为软弱,这种特有的深部物性结构特征有利于应力在脆性的上地壳内积累和集中.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共轭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高低航磁异常边界与NW向的苞谷脑—小河断裂的深部展布形态相一致,苞谷脑—小河断裂处于航磁异常突变带附近,昭通断裂北段(昭通—鲁甸段)位于上地壳强磁性、高波速异常区内且具有深大断裂的深部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因此该断裂段(昭通—鲁甸段)具备发生7级及以上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当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的中下地壳低速管流层自NW向SE方向运动到昭通、莲峰断裂带附近时,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应力在昭通、莲峰断裂附近基底性质存在差异处集中,脆性上地壳中低强度区域在横向挤压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易于破裂从而引发强震,这也正是昭通、莲峰断裂带内部鲁甸M S6.5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莲峰断裂带 鲁甸M s6.5地震 速度结构 视密度、视磁化强度反演
下载PDF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2
作者 肖金宇 徐岳仁 +3 位作者 刘雷 张伟恒 李文巧 杜朋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8,共18页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震触发滑坡的主体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触发滑坡数量6209处,总解译面积9.72km^(2),其中10处面积大于70000m^(2)的滑坡造成震中区主要的堰塞湖堵江、生命线中断等严重灾情;②同震滑坡主体为基岩崩塌,物源区较小、流通区狭长,堆积区沿坡脚倒石堆,具有同震滑坡解译面积大而体积小的特征;③本次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具有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貌背景下的以基岩崩塌为主的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地震滑坡的定量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 地震滑坡 牛栏江 遥感解译 解剖地震
下载PDF
基于D-LinkNet的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建筑物损毁与重建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雷雅婷 沈占锋 +3 位作者 许泽宇 王浩宇 李硕 焦淑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6,共9页
基于谷歌影像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D-LinkNet神经网络提取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建筑物灾害信息,并计算平均震害指数的统计值,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基于D-LinkNet模型进行检测,将损毁建筑物的提取结果与建筑物群变化... 基于谷歌影像和无人机遥感影像,利用D-LinkNet神经网络提取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建筑物灾害信息,并计算平均震害指数的统计值,得出此次地震的烈度。基于D-LinkNet模型进行检测,将损毁建筑物的提取结果与建筑物群变化的检测结果进行相交,构建重建评估系数,确定研究区的重建程度。评估结果为研究区的地震烈度既有Ⅷ度又有Ⅸ度。2015年的重建恢复等级为“一般恢复”,2018年为基本“完全恢复”。将损毁及重建评估结果与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震损毁 重建评估 深度学习 D-LinkNet 鲁甸M_(s)6.5地震
下载PDF
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新疆伽师地区背景及触发地震活动的探讨
4
作者 张盛峰 张永仙 范晓易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7-310,共14页
新疆伽师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M_(S)6.0以上地震,2020年1月19日该地区再次发生了M_(S)6.5地震。这些地震属于独立的背景地震活动,还是与已发生的其他地震存在一定的相互触发关系?探索与此问题相关的背景地震活动和触发地震活动特征,对... 新疆伽师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M_(S)6.0以上地震,2020年1月19日该地区再次发生了M_(S)6.5地震。这些地震属于独立的背景地震活动,还是与已发生的其他地震存在一定的相互触发关系?探索与此问题相关的背景地震活动和触发地震活动特征,对深化这一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利用时-空ETAS模型对该区1970年1月1日以来的地震序列进行分析,拟合得到了较为稳定可靠的模型参数,给出了区域背景地震活动水平、表示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的丛集率指标及包含背景及丛集活动的总活动水平等结果,并利用随机除丛方法将背景地震活动与丛集活动剥离开来,得到了每个地震事件作为背景事件或触发余震事件的概率。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与南部的背景地震活动和触发丛集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丛集地震活动为总体地震活动的主要成分;计算结果表明,此次M_(S)6.5地震被触发的可能性达99%,其中2020年1月18日M_(S)5.3地震对其触发贡献最大,达94%;在对其他地震事件具有触发贡献的个体中,2020年4月21日M L4.1地震“干预”其他事件发生过程的平均能力相对较高,达0.505,但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进一步佐证。文中工作是中国地震局开展的针对此次地震的虚拟科考工作的一部分,所得结果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地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伽师地区 M_(s)6.5地震 时-空ETAs模型 背景地震活动 触发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