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重力段差指标量分析及场源特征反演
1
作者 郑秋月 黄江培 +3 位作者 吴宇琴 陈政宇 刘东 王青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段差表示法的大小和方向对地下物质的运移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震前重力指标量呈显著上升,震后又迅速回落,重力变化指标量G和C值可作为评价测网区域重力变化显著性程度的定量依据;②反演得到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主要集中在红河断裂带北段至滇西北一带,且表现出与维西-乔后断裂及红河断裂带走向较为一致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地震前中上地壳的深部物质运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段差 定量分析 重力变化指数 场源反演 漾濞M_(S)6.4地震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中的共轭走滑断层研究
2
作者 黑贺堂 王光明 +3 位作者 匡泳庄 茶文剑 杨建文 张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 基于全国地震编目系统提供的地震编目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10月31日,M_(L)0.0以上)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138次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位置;同时,利用震源机制波形反演(CAP)方法,获得了序列中39次M 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此勾勒出更多的构造细节和清晰的共轭断层形迹,并结合地震序列分布区域的野外地质调查,对此次走滑型地震的破裂过程与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漾濞M_(S)6.4地震主震断层为一组宽度约5 km、长度约60 km、走向约130°,向西南陡倾的右旋走滑断裂;该断裂属简单剪切模式,主断层两侧发育与其相交呈斜列式排列的R剪切破裂、R′剪切破裂、伸展破裂等次级共轭断层,地震序列的分布明显受到简单剪切的约束,呈现出单斜对称特征(整个地震序列北端东侧与南端西侧呈现出扫帚状、马尾状分布,而南端东侧与北端西侧则存在明显的地震平静区),其中M_(S)≥5的强震均发生在共轭断层与主断层相交的区域。(2)整个地震序列均分布于维西—乔后断裂西侧中生代沉积地层之上,主震断层的延伸方向与维西—乔后断裂存在一定的夹角,断层性质则与左白达断裂差异较大。研究认为,此次漾濞M_(S)6.4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一组位于维西—乔后断裂与左白达断裂之间相对独立且未出露地表的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 共轭断层 简单剪切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 6.4.R1的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张秀瑜 付春雪 《黑龙江科学》 2025年第2期73-75,79,共4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加速骨愈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近年来骨科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 6.4.R1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PRP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加速骨愈合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成为近年来骨科临床治疗中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 6.4.R1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PRP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PRP在骨科治疗中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6年以后发文量显著增加,2022年达最高峰。关键词分析显示,关节镜、骨关节炎和玻璃酸钠等出现频次最高,是骨科疾病的主要研究热点,腱骨愈合、关节功能和臭氧疗法等新兴研究方向逐渐兴起。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骨科治疗中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关节镜技术、软骨损伤修复等多个领域。基于“Burstness”检测,肩袖损伤、臭氧和膝关节炎等研究热点在近年来逐渐增多,成为未来研究的新焦点,有望在跨学科整合、生物工程、纳米技术及精准医学等方面推动骨科治疗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 骨科治疗 CiteSpace 6.4.R1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漾濞6.4级地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4
作者 李见 陈佳 +4 位作者 叶泵 李孝宾 杨建文 金明培 番邵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_(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时空演化
下载PDF
甘蔗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6.4基因(ScNPF6.4)克隆及其调控分蘖功能分析
5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3 位作者 田春艳 孔春艳 徐超华 刘新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1-2142,共12页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分蘖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NITRATE TRANSPORTER 1(NRT1)/PEPTIDE TRANSPORTER(PTR)family,NPF)成员在植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蔗中NPF... 甘蔗(Saccharum spp.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分蘖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硝酸盐转运蛋白1/肽转运蛋白家族(NITRATE TRANSPORTER 1(NRT1)/PEPTIDE TRANSPORTER(PTR)family,NPF)成员在植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甘蔗中NPF基因的挖掘利用可为甘蔗品种分蘖遗传调控和产业升级奠定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前期转录组数据结合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从甘蔗品种ROC22中获得其NPF家族成员6.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NPF6.4),并对其进行序列结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等分析,然后开展了该基因在苗期甘蔗中的组织特异性、甘蔗腋芽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响应激素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最后将该基因遗传转化水稻过表达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ScNPF6.4的cDNA包含1个180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01个氨基酸,属于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蛋白,其蛋白分子量为63.9 kD,理论等电点为9.23,包含12个跨膜螺旋区。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具疏水性,属于一类稳定的非分泌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属于NPF 6.4亚族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ScNPF6.4在苗期甘蔗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叶和茎基部相对表达量较低;ScNPF6.4在不同甘蔗品种腋芽萌发阶段均上调表达;适量浓度的植物外源激素6-BA、ABA、GA3、IBA、乙烯利和SLs均能诱导苗期甘蔗中ScNPF6.4的上调表达;水稻中异位过表达ScNPF6.4可增加水稻分蘖数并提前孕穗。以上结果表明,ScNPF6.4正调控甘蔗分蘖芽萌发,其表达受外源植物激素调控,该基因过表达可增加水稻分蘖数并促进提前孕穗,克隆该基因可为甘蔗分蘖早生快发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cNPF6.4 分蘖 植物外源激素 功能分析
下载PDF
2013-2022年滇西北地区M_(s)≥3.0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见 陈佳 +3 位作者 叶泵 金明 培李 孝宾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6,共15页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 采用CAP方法得到滇西北地区2013年1月-2022年5月259次3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参数方法反演应力场,并结合漾濞M_(s)6.4地震震群对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特征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①滇西北地区震源机制多为走滑类型,部分为正断型,震源深度较浅,大多为高倾角地震;P轴方向自北向南显示为NNW向、NW和NE向,表现出顺时针偏转趋势,P轴、T轴均有较小的倾伏角,地震震源应力作用以水平为主。②滇西北地区应力场类型以走滑型为主;研究区北部德钦—中甸断裂附近为拉张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W向,该区域受到了强烈的拉张作用;东北部大理—丽江断裂附近有走滑型和拉张型分布,拉张型在西南侧,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W向;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为走滑型和过渡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NW近NS和NNE向;区域西南瑞丽—保山腾冲地区应力场为走滑型,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E向。整体上,主压应力轴自北向南呈顺时针旋转,在大理地区红河断裂附近顺时针旋转显著转变,由NNW逐渐转变为NNE。③维西—乔后断裂附近多次5级以上地震发震构造存在相同特征,即发震构造均为维西—乔后西侧隐伏断裂或者次生断裂,2022年震源机制变化或许和断裂附近应力变化调整有关,分析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和重视该区中强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滇西北 漾濞6.4级地震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南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壳幔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7
作者 王玉辰 滕吉文 +1 位作者 田小波 陈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07-3720,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至中亚造山带的广大地区,经历了早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陆内造山、新生代裂陷等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且该区赋存大规模能源和矿产资源、发育河套地震带,因此该区壳幔结构特征对其地质演化过程、资源富集机制、地震孕育机理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满都拉—陕北延川宽频带线性地震台阵资料,开展同剖面人工源地震测深结果约束下的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成像研究,构建了纵跨中亚造山带南部—阴山造山带—河套地堑—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一线的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沿剖面Moho面存在较大起伏,深度变化范围为35~48 km,整体上呈现以河套地堑为中心,相向汇聚、分段加深的近似对称图案;河套地堑地段,Moho面以穹窿形上隆的方式完成过渡,Moho面上隆、上地幔低速区的分布范围与孔兹岩带分布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速度结构迥异、相对独立的花状构造特征.以上特征指示研究区地壳在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碰撞拼合、古生代中亚造山带造山的构造格架基础上,主要记录了中生代燕山运动B幕的强烈南北向挤压变形,并叠加了新生代以来,特别是新近纪至今鄂尔多斯北缘的强烈伸展断陷作用;渐新世河套地堑的初始发育是基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阴山地块的碰撞拼合带启动的,意味着克拉通陆核的早期结合带在后期演化中依然保持着构造薄弱带的属性;大青山山前断裂、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是交汇区的主干断裂,它们均具备正断和走滑性质,而乌拉山山前断裂、北缘断裂分别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推测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对应北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沿南倾方向在地壳深部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阴山造山带 河套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联合反演 地壳上地幔结构 花状构造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柯坪台地电阻率数据变化分析
8
作者 刘海洋 艾萨·伊斯马伊力 +1 位作者 徐衍刚 韩时雨 《内陆地震》 202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 2020年1月19日位于新疆南天山西的柯坪推覆体附近发生了伽师MS6.4地震,通过对距离震中169 km的柯坪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自2017年10月开始柯坪台两分量地电阻率观测值出现明显速率异常变化,NS向异常变化幅度为-2.33%,EW向为-0.72%;同时两分量表现出各向异性变化,异性度S出现快速下降变化。为了探讨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同伽师M_(S)6.4地震是否存在力学机理上的联系,本文中通过断层虚位错模型计算了地震前观测点区域内应力应变的分布,并结合震源机制解计算的P轴方向,发现在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同此次地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6.4地震 柯坪台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下载PDF
破坏性地震事件中微博阅读量分析——以2021年云南漾濞MS 6.4地震为例
9
作者 李旭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统计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前后云南省地震局发布的相关微博的阅读量,分析微博的受关注程度,以期为地震应急宣传工作提供参考。分析发现,有关政府部门抗震救灾工作措施的微博阅读量最高,微博的阅读量与地震序列的震级水平呈正相关。
关键词 云南漾濞MS 6.4地震 微博阅读量 地震应急宣传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Through In‑Situ Polymerization within a Self‑Supported Porous Garnet Framework 被引量:3
10
作者 An‑Giang Nguyen Min‑Ho Lee +1 位作者 Jaekook Kim Chan‑Jin Park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6-70,共15页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CSE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safe and high-energy–density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SSLMBs).However,concurrently achieving exceptional ionic conductivity and in...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CSE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safe and high-energy–density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SSLMBs).However,concurrently achieving exceptional ionic conductivity and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SEs for SSLMB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we present a method involving the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a monomer within a self-supported porous 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to produce the CSE.The synergy of the continuous conductive LLZT network,well-organized polymer,and their interface can enhanc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SE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e in-situ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an also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solid electrode interface.The synthesized CSE exhibited a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of 1.117 mS cm^(-1),a significant lithium transference number of 0.627,and exhibit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up to 5.06 V vs.Li/Li+at 30℃.Moreover,the Li|CSE|LiNi_(0.8)Co_(0.1)Mn_(0.1)O_(2) cell delivered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5.1 mAh g^(-1) after 400 cycles at 0.5 C and 30℃,corresponding to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61%.This methodology could be extended to a variety of ceramic,polymer electrolytes,or battery systems,thereby offering a viabl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S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SS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able tape-casting method Self-supported porous Li_(6.4)La_(3)Zr_(1.4)Ta_(0.6)O_(12)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LiF-and B-rich interphase layers
下载PDF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田冬冬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1期135-137,共3页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与实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是医学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 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与实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性是医学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深入了解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 6.4.R1软件,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焦点逐渐从传统的安全管理转向更为综合的教育改革领域,实验教学、医学高校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是新兴的研究趋势,“实验教学”与“医学高校”的突现反映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变革,“安全”与“管理模式”等传统关键词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安全管理的研究依然是领域内的核心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医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CiteSpace 6.4.R1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地震及降雨交互作用下典型路堑滑坡特征及其诱发机制——以云南漾濞6.4级地震为例
12
作者 冯宇 向亚文 +2 位作者 张志权 海同 袁刚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以在建大理-漾濞-云耳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针对2021年6.4级漾濞地震下典型路堑滑坡,采用电测量及无人机航测等方法对路堑滑坡灾害特征开展现场调查及测试;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建立的土体电参数与损伤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关系映射评估路堑边... 以在建大理-漾濞-云耳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针对2021年6.4级漾濞地震下典型路堑滑坡,采用电测量及无人机航测等方法对路堑滑坡灾害特征开展现场调查及测试;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建立的土体电参数与损伤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关系映射评估路堑边坡损伤演化规律,探究地震典型路堑滑坡特征及其诱发机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会增加地震滑坡风险,地震作用下路堑边坡开挖面的顶部形成贯通主裂缝,最大宽度及深度可达3~4 m;路堑滑坡致灾程度受到地震烈度及支护措施的影响,随地震烈度的降低,裂缝宽度及深度呈减小趋势,支护措施的增加可显著降低边坡的滑移风险;震损边坡在降雨渗流作用下,沿裂缝深度方向土体损伤度进一步升高,后缘面区域损伤因子大于0.36,裂缝宽度从2.9 m快速增至8.0 m。综上,支护不足、地震烈度与边坡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未支护边坡受到地震的影响较大;地震与降雨作用之间存在互促效应,降雨会极大影响震损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后降雨 路堑滑坡 损伤演化 诱发机制 电测量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in Dali,Yunnan Province
13
作者 DUAN Mengqiao ZHAO Cuiping ZHOU Lia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S01期22-23,共2页
The Ms 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21,2021 in Yangbi County,Dali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which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after the 2014 Jinggu Ms 6.6 earthquake,in western Yunnan.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apid ... The Ms 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21,2021 in Yangbi County,Dali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which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after the 2014 Jinggu Ms 6.6 earthquake,in western Yunnan.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api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arthquake relocation reveal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surface rupture and the earthquake did not occur on pre-existing active fault,but on a buried fault on the west side of Weixi–Qiaohou–Weishan fault zone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Baoshan sub-block.Significant foreshocks appeared three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se phenomena aroused scholars'intensive attention.What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are revealed by the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These scientific question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angbi Ms 6.4 earthquake 3D velocity structure microseismic detection B-VALUE source parameters nuleation process seismogenic mechanism
下载PDF
结构支撑设计在海底管道悬跨治理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坤明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7年第2期47-50,56,共5页
海底管道自由悬跨可引起涡激振动,进而对海底管道造成疲劳损伤,增加管道失效的风险。本文以南海某项目海底管道实测悬跨为例,计算了海底管道许用悬跨长度并与实测悬跨对比,确定出需要治理的实测悬跨,通过三种悬跨治理设计方案的比较,最... 海底管道自由悬跨可引起涡激振动,进而对海底管道造成疲劳损伤,增加管道失效的风险。本文以南海某项目海底管道实测悬跨为例,计算了海底管道许用悬跨长度并与实测悬跨对比,确定出需要治理的实测悬跨,通过三种悬跨治理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选择结构支撑设计方案,基于SAGE Profile V6.4软件模拟分析确定支撑的位置和高度,为海底管道悬跨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许用悬跨长度 悬跨治理 结构支撑 sageprofilev6.4
下载PDF
浓度梯度PEO-LLZTO-LATP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毅强 刘圣奇 +4 位作者 杨晨 张真硕 孙浩宁 王积辉 刘争 《材料科学》 2024年第5期705-712,共8页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以同时满足复合电解质对于负极|电解质与正极|电解质界面的不同需求。因此,为克服单一浓度复合固态电解质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简单的堆叠与热压工艺,合成得到了无机填料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PEO-LLZTO-LATP复合固态电解质(GCSE-20LLZTO-50-70LATP),使复合电解质两侧具备不同的电化学性能以分别满足与负极和正极的不同界面需求。梯度结构的设计使复合电解质实现了低无机填料含量的负极侧与Li金属良好的界面接触以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1.01 × 10−4 S∙cm−1),LLZTO在负极侧的采用确保了与Li负极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同时高无机填料含量的正极侧提供了良好的枝晶抑制能力,采用电化学稳定性相对更高的LATP作为正极侧的无机填料进一步有效地提升了复合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5.0 V vs. Li/Li )。GCSE-20LLZTO-50-70LATP能够在0.1 mA·cm−2和50℃下稳定锂剥/镀循环超过1900 h。组装的Li|GCSE-20LLZTO-50-70LATP|LFP全电池在0.1 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7.3 mAh∙g−1,进行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浓度梯度 Li6.4La3Zr1.4Ta0.6O12 Li1.3Al0.3Ti1.7(PO4)3 电化学窗口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孕震背景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大虎 丁志峰 +4 位作者 吴萍萍 刘韶 邓菲 张旭 赵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83-3100,共18页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 本文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和川滇区域数字测震台网等共计634个台站所记录的观测资料,先采用地震体波层析成像(TOMO3D)方法反演获得川滇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区及周边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再采用三维视密度反演方法,获得漾濞震区壳内视密度的横向变化特征,最后综合分析漾濞M_(S)6.4地震震区地壳结构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深部孕震背景等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漾濞震区P波速度结构与视密度展布特征在深度和分区特征上均具有较好的联系和可比性,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反演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匀分布特征,漾濞M_(S)6.4地震位于高低异常值的过渡带附近,震区南、北两侧速度结构和视密度分布特征各异,综合说明了震区地壳物质存在显著的横向差异.漾濞M_(S)6.4地震序列集中分布在主震的SE侧,并沿着NW-SE向呈条带状与维西—乔后断裂近似平行展布,长约20 km,主震震源深度为8.6 km,序列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层位在5~15 km,漾濞M_(S)6.4地震序列处于高低速异常过渡带附近,震区壳内介质结构的非均匀分布是控制漾濞地震及其序列展布形态的深部构造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漾濞M_(S)6.4地震震区北侧洱源附近存在地壳尺度的低速、低密度异常这一最显著特征,该结果与该部位地表温泉较发育、大地热流值显著偏高等地热分布高度一致,这些均暗示着漾濞地震机制除了与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物质SE向逃逸有关外,可能还与来自上地幔的热异常和深部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深部孕震背景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传友 张金玉 +2 位作者 王伟 孙凯 单新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6-721,共16页
2021年5月21日的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的西边界,震中地区分布有多条活动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显示该地震为右旋走滑型,破裂面走向NW,与川滇块体西边界的维西-乔后、红河断裂带的运动性质... 2021年5月21日的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的西边界,震中地区分布有多条活动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显示该地震为右旋走滑型,破裂面走向NW,与川滇块体西边界的维西-乔后、红河断裂带的运动性质和走向一致。在野外调查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只在漾濞县城西侧震中区一带发育一条NW向地表裂缝带,分为间隔约6km的北西和南东2段,长度分别为2.5~3km和3~3.5km,分析认为此裂缝带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在地表的表现。而维西-乔后断裂在漾濞6.4级地震中未见同震变形,说明该断裂在此次地震中没有活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并结合他人关于震源机制解、余震精定位、In SAR和GNSS形变观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维西-乔后断裂西侧的一条NW向次级断裂是此次漾濞6.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走向310°~320°,长约30km,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断裂面陡立,略向SW倾,可能为川滇块体西边界向W扩展中形成的较新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发震构造 地表裂缝带 维西-乔后断裂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付虹 刘自凤 +5 位作者 胡小静 李智蓉 洪敏 彭关灵 王光明 倪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8,共8页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 对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出现的前震序列、地震学、定点形变和流体观测异常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结果表明:前震序列较为复杂,能找到一些地震学的异常特征,但难以通过这些特征对震后趋势进行正确判断;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出现时间早、异常幅度大,可为震级预测提供依据;流体观测异常出现时间短、异常相对集中,为时间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形变和流体异常与亚失稳后期阶段具有较为相似的时空特征,可能与亚失稳过程有关。前震序列的判断结合区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提高判断准确性更好的方法,合理利用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的异常特征,是做好综合预测需要提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前震序列 定点形变 流体异常 综合预测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莹 赵韬 +1 位作者 胡景 刘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7-863,共17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漾濞6.4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震源特性以及发震构造等,文中利用双差法对漾濞地震序列中约2000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利用MTINV程序包反演了地震序列中31个...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漾濞6.4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震源特性以及发震构造等,文中利用双差法对漾濞地震序列中约2000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利用MTINV程序包反演了地震序列中3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是一次右旋走滑型地震事件,发震断层走向NW,倾角近直立;序列震源机制与主震的一致性较好,以走滑型为主,存在少量混合类型;精定位结果显示序列呈明显的NW向展布特征,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10km以浅;与走向垂直的深度剖面显示,南、北段断层倾向均为SW,但倾角不同;P轴的优势方位为SN向,倾俯角近水平,与区域应力场特征一致。综合重定位和矩张量反演结果推测,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一条整体呈NW走向、倾向SW、倾角可能具有分段性的右旋走滑活动断裂,震源区断裂破裂可能存在分段现象,且局部小区域构造形态可能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矩张量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