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聂小蒙 楼敬伟 王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4,共6页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此模型的应用局限性 ,以便更好的完善该模型 ,用于白血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 NOD/scid小 白血病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中关键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付林林 陈日玲 +1 位作者 赵桂娟 田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建模过程中生命状态不好的小鼠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建模的关键因素,为以后提高建模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SCID小鼠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周,观察生命活动状态、检测外周血象,并对造模过程中频死/死亡小鼠与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建模过程中生命状态不好的小鼠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建模的关键因素,为以后提高建模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SCID小鼠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周,观察生命活动状态、检测外周血象,并对造模过程中频死/死亡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进行解剖,检测骨髓涂片、脾脏病理切片、脾脏指数。结果:实验组小鼠相对对照组生命活动状态差,其血涂片中有幼稚细胞,白细胞稍多、多形态不规则且部分破裂,淋巴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骨髓涂片较对照组细胞体积较大,核质比较小,细胞以及细胞核形态异常,细胞破裂严重;小鼠脾脏不同程度肿大充血、脾脏指数明显升高。实验组脾脏病理切片较对照组脾脏间质扩张,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但两组均未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建模过程中小鼠的周龄、接种白血病细胞的途径、饲养过程中无菌的条件、以及如何避免建模过程中排斥反应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均是影响建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模型 scid小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M5型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白血病病理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斌 居颂光 +2 位作者 居颂文 谢芳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建立人M5型白血病细胞系SHI-1/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探讨白血病细胞的接种密度与SCID小鼠成瘤率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不同密度的人白血病细胞SHI-1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定期尾静脉取血并以流式细胞术(FCM)监测肿... 目的:建立人M5型白血病细胞系SHI-1/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探讨白血病细胞的接种密度与SCID小鼠成瘤率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不同密度的人白血病细胞SHI-1注射至SCID小鼠腹腔。定期尾静脉取血并以流式细胞术(FCM)监测肿瘤细胞表面标志CD14及CD137L的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和FCM分析SCID小鼠的骨髓、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及病理变化。结果:将不同密度的SHI-1细胞移植至小鼠腹腔,均可发现瘤块生长。同时中、高剂量组小鼠的主要组织器官呈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的浸润。最早在移植3周后即可在尾静脉检测到肿瘤细胞,并与注射细胞量相关。结论:建立的SHI-1/SCID小鼠模型为人M5型白血病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scid小 模型
下载PDF
K562/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宋艳秋 刘敏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4周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晚期浸润肝、脾、骨髓等造血器官,白细胞上升到接种前的8-10倍,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达20%-30%。腹腔局部出现瘤块,多位于腹腔内或大网膜,较少累及其他器官。结论:腹腔接种K562瘤细胞于全身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白血病在体内的演变过程,是进行新药疗效试验、生物导向治疗及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NOD—scid小 白血病模型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类白血病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强 朱军 +1 位作者 陈竺 王振义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综述了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在SCID小鼠内生长、浸润特点和SCID小鼠-人类白血病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模型在研究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和临床诊疗措施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白血病 scid小 疾病模型 病理学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晓敏 陈琦 +2 位作者 封忠昕 杨雪敏 朱承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429,共6页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 目的:应用THP-1细胞构建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方法:将18只3-4周龄的雌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A和模型B 3组(每组6只)。接种前连续2 d每只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 mg/(kg·d),预处理后于24 h内接种细胞。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接种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悬液1×10^7/只(A组)、5×106/只(B组),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一般情况,预处理前、接种细胞后7、14、21和28 d及处死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濒死前处死取材,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小鼠分别于接种细胞d 7和d 10开始出现竖毛、萎靡少动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A和B 2组小鼠体重于接种细胞21 d后明显下降(P<0.01),建模28 d后模型组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接种1×10^7/只的模型A组最为显著。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脾脏均可见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白血病细胞抗人CD13结果阳性,证实模型建立成功。结论:NOD/SCID小鼠经腹腔注射CTX预处理后,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THP-1细胞1×10^7或5×10^6个均可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高浓度成瘤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NOD/scid小 动物模型 THP-1
下载PDF
应用NB4细胞株建立SCID beige小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理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雁峰 张梅 +2 位作者 程小岩 刘峰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有效、重复性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周龄SCID beige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5...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有效、重复性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周龄SCID beige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5×106个/只,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外周血涂片中人早幼粒细胞阳性率;应用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肺、肾、脑等器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PML-RARa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接种NB4细胞2周内的实验组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未见到NB4细胞;接种第21天和第28天实验组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79±1.13)×109/L和(7.62±2.2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可见NB4细胞比例分别占(2.14±0.63)%和(6.6±2.76)%;形态学观察显示,接种21 d后实验组SCID小鼠体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实体包块;同时,组织切片HE染色表明,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瘤细胞浸润;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CD33表达呈阳性(P<0.05);Western blot数据证实,肝、肾、脑组织中检测到不同水平的PML-RARa融合蛋白表达。结论:SCID小鼠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可成功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模拟临床白血病累及骨髓和弥漫生长特点,是研究人类白血病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小鼠模型 NB4细胞 scid beige小鼠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邓扬嘉 徐诣芝 娄世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SCID小鼠一般情况,监测小鼠外周血HL-60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并对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SCID小鼠一般情况,监测小鼠外周血HL-60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骨髓染色体检查等检测小鼠骨髓,濒死或死亡小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后3-5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外周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比例为3%-11%。骨髓HL-60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中比例为40%-58%,骨髓细胞中CD33抗原阳性率8.18%-24.45%。小鼠骨髓细胞中有中、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结论:HL-60细胞静脉接种SCID小鼠,白血病发病率为100%。其发病症状及组织浸润与人类白血病相类似,可用于研究白血病增殖、分化等机制,是探索新的白血病治疗手段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scid小 HL-60细胞 模型
下载PDF
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晓静 赵臻怡 +2 位作者 陈舒雅 方琴 王季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3,42,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M5)小鼠模型白血病疾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U937细胞株沉默HO-1的表达,采... 目的探讨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M5)小鼠模型白血病疾病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U937细胞株沉默HO-1的表达,采用不同处理组的U937细胞皮下注射NOD/SCID小鼠的腋下,建立模型,分为空白组及实验组(U937组、沉默HO-1组、空载体组)。鉴定模型构建成功后,比较不同组小鼠的肿块形成时间、肿块体积的大小、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生存时间。结果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证实慢病毒转染成功。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腋下形成肿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涂片见白血病细胞,且骨髓液中发现一群细胞表达CD13、CD14、CD64,证实造模成功。与U937及空载体组相比,沉默HO-1组M5小鼠模型出现皮下肿块所需时间明显延长(P<0.05)、肿块生长的速度较慢(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及血小板下降的速度更慢(P<0.05)、且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沉默HO-1的表达可减缓M5小鼠模型的白血病进展,HO-1有望成为M5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急性髓系白血病 小鼠模型 NOD/scid小
下载PDF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舒琦 徐诣芝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9,12,共6页
目的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Ⅱ、Ⅰ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H... 目的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Ⅱ、Ⅰ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①鼠龄小于5周的Ⅱ、Ⅰ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 白血病 动物模型 HL-60细胞
下载PDF
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模型鼠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颖 阿茹娜 吕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数字随机法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30),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株制备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4周后将27只成模的模型组小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数字随机法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30),其中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株制备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4周后将27只成模的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苦参碱A组及苦参碱B组,每组9只。其中苦参碱A组及B组分别用10 mL/kg及5 mL/kg灌胃,空白组及造模组大鼠接受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各组生存期、体质量、外周血血常规变化、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水平变化、白血病细胞HL-60各周期生长情况以及Th1/Th2细胞的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苦参碱可明显延长SCID小鼠生存期,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HL-60细胞数量、IL-4、IL-10水平,上调PTEN、IFN-γ、IL-2水平、G0/G1期的细胞含量,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PTEN蛋白及调整Th1/Th2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scid模型 HL-60细胞株 苦参碱 PTEN Th1 Th2 失衡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建立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佳 杨文华 +4 位作者 杨向东 史哲新 王兴丽 于文俊 郝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3-776,共4页
本研究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式,建立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等进行模型鉴定。将24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剂量270 cGy,吸收剂量... 本研究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式,建立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等进行模型鉴定。将24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剂量270 cGy,吸收剂量率80 cGy/min,之后随机分为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照射后24 h内,实验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实验Ⅰ组:5×106/只,实验Ⅱ组:1×107/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持续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应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表明,注射4-8周后,2个实验组均发生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提示成功建立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结论:应用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对模型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 髓外浸润 白血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圆 王亚哲 +1 位作者 胡玥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8-12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BCR/ABL1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人CD19,抗人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人源Ph+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Ph+ALL患者细胞移植的受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Ph+ALL(huCD45+CD19+)细胞不仅有不同程度植入,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Ph+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此外,人源Ph+ALL细胞还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脑、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结论:抗CD122抗体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联合骨髓腔注射能够支持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有效植入,为人类Ph+ALL白血病启动细胞鉴定及临床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 scid小 小鼠CD122 异种移植小鼠模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下载PDF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骏 王珊珊 +1 位作者 杨德宣 袁守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8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 目的: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较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方法: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照后第5天,外周血白细胞降至较低水平,此时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外周血中HL60细胞比例,以观察白血病细胞在外周血中分布变化;日常观察小鼠身体浅表部位实体瘤的形成及生长;并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组织脏器中肿瘤播散状况。结果:接种第7天,Nod/SCID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HL60细胞;接种30d左右,可观察到小鼠出现全身播散的实体瘤;40d左右,动物体质状况显著衰退,小鼠陆续死亡。小鼠的造血系统及非造血系统的组织及脏器均出现肿瘤的浸润。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结论:Nod/SCID小鼠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第5天,尾静脉注射接种HL60细胞,小鼠的病程可控制在40d左右,且该模型符合临床疾病发展规律,可应用于骨髓毒性较低的受试药物的药效筛选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细 NOD scid小
下载PDF
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A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发军 赵世元 钟振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86-2290,共5页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环磷酰胺组的剂量为每2天20 mg/kg,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剂量为每2天5 mg/kg。治疗期间每周检测外周血细胞细胞分类计数;30 d后处死小鼠,取下肝、脾、肺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脾、肺脏组织的CD13表达率,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p AKS473、p AKT308、AKT及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治疗后,白血病模型小鼠组一般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其肺、肾、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各组白细胞总数和CD13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和环磷酰胺组的p AKS473和p AKT308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在体内对髓系白血病K56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D13和阻碍PI3K/Akt信号通路的形成,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香树提取物 nocturnoside A scid小人白血病模型 CD13 AKT PTEN
下载PDF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实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扬文 季明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前制备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小鼠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用CML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SCID或NOD/SCID);②用表达P210bcr/ab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正常鼠体内;③构建bcr/abl转基因鼠。所有这些CML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前制备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小鼠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用CML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SCID或NOD/SCID);②用表达P210bcr/ab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正常鼠体内;③构建bcr/abl转基因鼠。所有这些CML动物模型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CML致病机理的认识。本文就目前人CML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小鼠模型 实验模型 P210^bcr/abl scid 细胞种植 转基因 NOD 转染
下载PDF
NKT细胞激活剂α-Galcer对小鼠红白血病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贺军 王佳骥 +5 位作者 王姗 刘遄 陈光 左蓉洁 闫振宇 郑全辉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169-172,共4页
(1)目的采用尾静脉注射制备小鼠红白血病模型,探讨α-半乳糖苷神经酰胺(α-Galcer)对红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2)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FBL-3,经尾静脉注射接种C57BL/6小鼠。将FBL-3接种小鼠进一步分为α-Galcer处理组和溶... (1)目的采用尾静脉注射制备小鼠红白血病模型,探讨α-半乳糖苷神经酰胺(α-Galcer)对红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2)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FBL-3,经尾静脉注射接种C57BL/6小鼠。将FBL-3接种小鼠进一步分为α-Galcer处理组和溶剂对照处理组,于FBL-3接种当天分别注射α-Galcer和溶剂DMSO.观察不同处理组FBL-3细胞接种小鼠总体变化,并于FBL-3接种后第8周处死小鼠,观察外周血血象变化和肿瘤结节形成情况。(3)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FBL-3细胞接种小鼠实验期间皮肤感染增加。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加,并且出现明显的实体器官肿瘤结节,而α-Galcer处理显著抑制实体器官肿瘤结节的形成。(4)结论通过FBL-3细胞尾静脉注射初步建立红白血病肿瘤小鼠模型,α-Galcer处理对小鼠白血病的发展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神经酰胺 白血病 肿瘤小鼠模型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叶泉英 田川 王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52-85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清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均表达VEGF及VEGFR-2 mRNA,白血病组外周血清VEGF浓度和VEGFR-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结论:VEGF及VE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有异常表达,对AM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scid小 急性髓系白血病 模型
下载PDF
建立人源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颖晖 赖永榕 +1 位作者 杨高晖 罗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524-7528,共5页
背景:没有适合的β-地中海贫血动物模型的发展,就没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进步,而小鼠模型是最有用的且通常用于第一线的体内试验。目的:拟建立人源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提供与人类疾病相似、可靠的动... 背景:没有适合的β-地中海贫血动物模型的发展,就没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进步,而小鼠模型是最有用的且通常用于第一线的体内试验。目的:拟建立人源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提供与人类疾病相似、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15只,随机均分为3组:β-地贫/HbE骨髓移植组、β-地贫骨髓移植组、空白对照组。取β-地中海贫血/HbE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骨髓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从尾静脉输注给经60Coγ射线350cGy全身照射预处理后的β-地贫/HbE骨髓移植组、β-地贫骨髓移植组小鼠,空白对照组输注RPMI-1640培养液。移植后小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和存活情况,移植5周后取小鼠骨髓及外周血,检测人CD45+细胞比例、人β-地贫基因,观察红系细胞内α-珠蛋白链的沉积情况、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理及铁染色检查。结果与结论:移植5周后,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人CD45+细胞比例结果分别为:β-地贫/HbE骨髓移植组为7.21%、4.08%(+47d),7.37%、6.03%(+61d);β-地贫骨髓移植组为8.17%、3.43%(+36d),16.82%、8.89%(+45d),空白对照组均为0。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与供者相符,部分红系细胞内出现电子致密物(过剩α-珠蛋白肽链)沉积。移植组小鼠脾脏长度与其体质量的比值比空白对照组的大(P<0.05),肝脾出现较明显的铁沉积。提示,所建立的小鼠模型具有人源化β-地中海贫血的表现,基本符合人源β-地中海贫血小鼠模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Β-地中海贫血 NOD/scid小 60Co Γ射线 人源化
下载PDF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 季明春 李厚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前制备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 3种 ,包括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 (SCID或NOD SCID)、用表达P2 10 bcr ab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正常鼠体内和构建bcr abl转基因鼠 ,所有这些慢性粒... 目前制备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 3种 ,包括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 (SCID或NOD SCID)、用表达P2 10 bcr abl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正常鼠体内和构建bcr abl转基因鼠 ,所有这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病机理的认识 ,本文就目前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P210^bcr/abl scid 细胞种植 正常 转基因 NOD 转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