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抗玉米矮花叶病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红 张红梅 谭振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差异较大的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和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为亲本采用一粒传法构建了F9代重组...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差异较大的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和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为亲本采用一粒传法构建了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 inant inbred line,R IL)分离群体,共256系.通过人工接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ugarcane mosaic virus strain MDB,SCMV-MDB)对该分离群体进行了抗病性分析,统计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两项指标,根据这两项指标的频数分布图可知: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性主要由主基因控制,但不能排除还有微效基因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cmv-mdb) 重组自交系(RIL) 玉米(Zea mays L.)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矮花叶病鉴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石秀清 王富荣 +3 位作者 石银鹿 王文静 王建军 史海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8-340,364,共4页
采用摩擦接种方法 ,鉴定了 3995份玉米种质对玉米矮花叶病毒 (SCMV MDB)的抗病性。经重复鉴定 ,筛选出抗病优良自交系 73份 ,抗病丰产杂交种 80份。玉米不同类群种质 ,对SCMV MDB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改良Reid、Lancaster、旅大红骨类... 采用摩擦接种方法 ,鉴定了 3995份玉米种质对玉米矮花叶病毒 (SCMV MDB)的抗病性。经重复鉴定 ,筛选出抗病优良自交系 73份 ,抗病丰产杂交种 80份。玉米不同类群种质 ,对SCMV MDB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改良Reid、Lancaster、旅大红骨类群种质大部分表现感病 ;塘四平头、外杂先锋选系类群种质大多数表现抗病。在不同类型种质中 ,硬粒型、马齿型和半马齿型表现抗病的较多 ,糯质型较少 ,甜质型和爆裂型中尚未发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传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文臣 魏宁生 吴云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桃蚜(Myzus 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man)、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和甘蓝蚜(Brevi...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桃蚜(Myzus 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man)、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sicae)能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CMV—MDB),其中无间长管蚜和甘蓝蚜传播SCMV—MDB为国内首次报道,麦长管蚜(Macrosipphum avenae)不传SCMV—MDB,桃蚜和禾缢管蚜经薄膜饲毒不能传播提纯的SCMV一MDB.玉米、玉米自交系及甜玉米都能种传SCMV—MDB,甜玉米金甜24号种传率为0.1%,玉米自交系12号和13号种传率均为0.5%,玉米天玉1号和掖单13号于3~4(区)、5~6(Ⅱ区)和7~8(Ⅲ区)叶期接种SCMV-MDB时的种传率分别为0.09%,0.63%,0.23%和0.27%,0.80%,0.09%二者的花粉不能传播SCMV—MDB,高粱也未见种传SCMV—MDB,天玉1号和掖单13号的胚芽、胚根和胚乳都带毒,种皮不带SCMV—M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毒 MDB株系 蚜传 种传 传播方式
下载PDF
玉米品种抗矮花叶病的介体传播研究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兆榜 吕风金 +3 位作者 丁志宽 王跃 周益军 范永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2期364-366,共3页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 ̄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 ̄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下降。蚜虫传毒结果表明,当接种蚜量由5头增至30头时,掖单13的发病率从5%增至100%,而与此同时中玉4号的发病率为0%。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饲养在中玉4号和掖单13上玉米蚜的生活力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幼苗期中玉4号对SCMV-MDB表现为高度感病,6叶龄期后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对玉米蚜无抗生性,即中玉4号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介体传毒过程而非抗病原病毒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介体传播 玉米 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