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大鼠、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
1
作者 付蕾 张璐 +1 位作者 杨莹莹 林伟欣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索有效的SD大鼠、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方法:取21只雄性SD大鼠、21只雄性SD小鼠制作创伤模型,在不同愈合时间取创面新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控制,包括固定、脱水、浸... 目的:探索有效的SD大鼠、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方法:取21只雄性SD大鼠、21只雄性SD小鼠制作创伤模型,在不同愈合时间取创面新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控制,包括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脱蜡、复水、染色、脱水、封藏等。比较不同愈合时间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差异。结果:实验制得组织切片染色均匀,细胞排列紧密,无裂缝,细胞核染色清晰,呈暗红色,成纤维细胞、毛囊、毛细血管和肌肉组织结构均清晰可见。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皮肤表皮层增厚,毛囊越来越多且分化程度提高,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该制备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石蜡切片的质量并判定皮肤愈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sd小鼠 新生皮肤组织 石蜡切片
下载PDF
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肉神经染色法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权 魏在荣 +4 位作者 杨胜波 金文虎 李海 王达利 王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64,473,共5页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的胶原酶Ⅰ和Ⅲ溶液中消化3 d后,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结果 12块SD大鼠皮肤经染色后,除2块皮肤染色效果不佳外,其余10块皮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除色素的过程中,表皮常常脱落,即使不脱落,平铺的皮肤上也不能分界表皮与真皮,无法看见表皮内神经分支,且在解剖过程中剔除皮下脂肪时,部分皮下脂肪难以剔除干净,故肉眼可见部分皮下脂肪内明显的神经分布。透过X线阅片灯肉眼即可见皮肤呈现淡紫色,而神经为黑色,各区域神经分布不均,直径、形态及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甚至可看见神经呈现扭曲、打结的现象。结论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能够清晰显示肉眼可见的皮肤神经分布,这些结果将对于SD大鼠皮肤内各区域神经纤维密度的测定及动物模型中皮瓣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 sd大鼠皮肤 神经分布
下载PDF
豫医卷毛大鼠与SD大鼠皮肤组织学比较
3
作者 章金涛 朱奎成 +2 位作者 杜春燕 王纯耀 邢金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共3页
目的:探讨豫医卷毛大鼠和SD大鼠皮肤组织学的差异。方法:挑选豫医卷毛大鼠封闭群1d龄、12d龄、18d龄、4月龄、24月龄同窝大鼠与SD大鼠各2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背部中央皮肤,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SD大鼠相比,豫医卷毛大鼠... 目的:探讨豫医卷毛大鼠和SD大鼠皮肤组织学的差异。方法:挑选豫医卷毛大鼠封闭群1d龄、12d龄、18d龄、4月龄、24月龄同窝大鼠与SD大鼠各2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背部中央皮肤,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SD大鼠相比,豫医卷毛大鼠皮肤毛囊弯曲,排列紊乱,皮肤其他结构与SD大鼠无区别。结论:突变基因影响了大鼠毛囊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医卷毛大鼠 sd大鼠 皮肤 组织学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肽改善SD大鼠光老化皮肤弹性及机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德峰 马忠华 +4 位作者 赵谋明 张婷 苏国万 赵子健 聂奇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52-158,共7页
为评价4种食源性肽口服后对SD大鼠光老化皮肤弹性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力学机制,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线(ultraviolet,UV)辐照模型组、4种活性肽摄取组,空白组不施行UV辐照,模型组及肽组均行UVA+UVB联合辐照,4种... 为评价4种食源性肽口服后对SD大鼠光老化皮肤弹性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力学机制,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线(ultraviolet,UV)辐照模型组、4种活性肽摄取组,空白组不施行UV辐照,模型组及肽组均行UVA+UVB联合辐照,4种活性肽分别配制成0.3、0.9、1.5 g/L的含肽水溶液口服,脱毛后连续UV辐照18周至光老化模型建立,测定皮肤弹性后将动物处死,取其背部皮肤制备匀浆,生化法测定羟脯氨酸和透明质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活力,另取部分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肤弹性,Col Ⅰ、羟脯氨酸、透明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Col III含量及MMP-1活力显著升高(P<0.05),组织化学显示皮肤表皮增生,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且断裂呈片段化聚集扭曲,基底膜溶解呈扁平化。与模型组相比,4种活性肽口服后均能改善皮肤弹性,且样品2效果最显著,其皮肤组织中Col I、羟脯氨酸、透明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Col III含量及MMP-1活力显著降低(P<0.05)。组织化学显示样品2摄食组大鼠表皮增生明显改善,真皮层增厚、胶原纤维增加,排列趋向均匀化致密分布,不同程度上恢复到空白组波浪状规律排列,提示样品2提高光老化SD大鼠皮肤弹性的机理在于促进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物合成,抑制了ECM降解酶MMP-1活力,修复了受损皮肤的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肽 口服暴露 sd大鼠 皮肤光老化
下载PDF
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对SD大鼠的皮肤光毒性损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侠 刘香梅 +6 位作者 庞增雄 刘冬虹 徐颖愉 江漪 李敏 丘智峰 黄宇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辐射时间紫外线引起的SD大鼠皮肤光毒性损伤差异。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4.5 mJ·cm^(-2)·s^(-1))+中波紫外线(UVB,280~320 nm)(0.036 mJ·cm^(-2)·s^(-1))辐射的方法,建立皮肤光毒性损... 目的比较不同辐射时间紫外线引起的SD大鼠皮肤光毒性损伤差异。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4.5 mJ·cm^(-2)·s^(-1))+中波紫外线(UVB,280~320 nm)(0.036 mJ·cm^(-2)·s^(-1))辐射的方法,建立皮肤光毒性损伤大鼠模型,每周照射2次,连续4周,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累计辐射时间分别为342 min、440 min、520 min,正常对照组不予照射。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黑色素瘤特异性标记(HMB45)、波形蛋白(Vimentin)、内皮细胞标记(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均出现部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厚薄不均、皱纹加深、毛囊增大、皮脂腺增生等变化;另外,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表皮病变更为严重,表皮厚度、皮脂腺横截面积更大,皮肤损伤评分也更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的皮肤成纤维细胞Vimentin、真皮层毛细血管CD34表达均增多,其中模型2组、模型3组增多更为明显;模型2组、模型3组皮肤HMB45表达明显增多。结论随着紫外线辐射时间的延长,皮肤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本研究或可为防晒功效评价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UVA) 中波紫外线(UVB) sd大鼠 皮肤光毒性
下载PDF
SD大鼠与巴马小型猪的皮肤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邱波 王艳 +4 位作者 胡建廷 李艳 王韶艳 王凤乾 屈卉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4-15,20,85,86,共5页
目的研究及观察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正常比较组织学。方法取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种动物的皮肤组织学结构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1.SD大鼠的毛囊成簇分布,平均3~9成群... 目的研究及观察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正常比较组织学。方法取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种动物的皮肤组织学结构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1.SD大鼠的毛囊成簇分布,平均3~9成群,而巴马小型猪的毛囊较稀少;2.SD大鼠表皮较薄,没有透明层,基底细胞缺乏异质性,真皮与表皮连接面平坦,没有皮钉;而在巴马小型猪皮肤表皮和真皮连接区,有上下交错的表皮皮钉和真皮乳头;3.SD大鼠的真皮结构相对松散,真皮血管系统不发达,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真皮网织层和乳头层交界的地方,水平分布着很多的浅表小静脉和小动脉丛,这种血管分布的方式与人类皮肤中的血管分布极为类似;4.SD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汗腺上皮只有一种细胞类型,腺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核圆形,导管短而弯曲,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汗腺是顶泌汗腺,分布于真皮和脂肪相接的真皮深层,分泌部为粗管,管腔大,盘曲成团。腺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胞核圆形或长梭形。腺细胞与基膜之间也有肌上皮细胞。导管较细而直,开口于毛囊上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巴马小型猪 皮肤 组织学
下载PDF
透明质酸对SD大鼠光老化皮肤屏障和皮肤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翊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122-212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光老化动物模型,探讨透明质酸抗皮肤光老化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辐照模型组及透明质酸组,模拟日光中UV(UVA+UVB)进行长期照射,建立光老化动物模型,通过UV照射及外搽透明质酸后...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光老化动物模型,探讨透明质酸抗皮肤光老化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辐照模型组及透明质酸组,模拟日光中UV(UVA+UVB)进行长期照射,建立光老化动物模型,通过UV照射及外搽透明质酸后,对各组SD大鼠皮肤弹性、受试部位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紫外辐照模型组大鼠皮肤弹性降低,TEWL值及MMP-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紫外辐射模型组相比,透明质酸组大鼠皮肤弹性升高,TEWL值及MMP-1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入透明质酸可提高SD大鼠光老化模型的皮肤屏障功能以及皮肤弹性,抑制MMP-1表达,具有抗光老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sd大鼠 光老化 皮肤弹性
下载PDF
正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合调控5-氟尿嘧啶在SD大鼠皮肤中的储存
8
作者 梁合鹃 黄平 +3 位作者 苑旺 安晓强 崔黎丽 江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0-616,共7页
为寻求临床上5-氟尿嘧啶(简称5-FU)治疗增生性瘢痕更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以5-FU为模型药物,以质量分数为3%的氮酮(简称3%氮酮)为化学促渗剂,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经不同等效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与3%氮酮联... 为寻求临床上5-氟尿嘧啶(简称5-FU)治疗增生性瘢痕更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以5-FU为模型药物,以质量分数为3%的氮酮(简称3%氮酮)为化学促渗剂,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经不同等效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与3%氮酮联合作用时5-FU药物体外经SD大鼠腹部、背部和瘢痕皮肤的渗透规律以及在这3类皮肤中的储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等效表面电位为500 V、1 000 V、2 000 V的正极性驻极体分别与3%氮酮联合作用对5-FU药物的经皮渗透均具有促进作用,等效表面电位越高,5-FU累积透皮量就越小;(2)5 000 V正极性驻极体与3%氮酮联合作用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明显被削弱;(3)不同等效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均可增加皮肤角质层和去角质层皮肤中5-FU滞留量,5-FU滞留量与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正相关;(4)在瘢痕、背部和腹部皮肤中5-FU滞留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背部皮肤、瘢痕皮肤、腹部皮肤。综上所述,不同等效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与3%氮酮联合作用均可促进5-FU体外经SD大鼠皮肤的渗透,高等效表面电位驻极体可使更多5-FU滞留于皮肤组织中,符合增生性瘢痕治疗中5-FU用药的预期效果,可为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性驻极体 5-氟尿嘧啶 氮酮 sd大鼠 瘢痕皮肤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四种食源肽对光老化皮肤氧化与炎症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德峰 马忠华 +2 位作者 赵谋明 张婷 苏国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2,共6页
为研究四种食源肽经口摄入后对光老化皮肤中氧化和炎症系统的影响,将SPF级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辐照组和肽干预组. 4种肽分别配制为0. 3、0. 9、1. 5 g/L的含肽水溶液,作为唯一水源行低、中、高剂量经口自由摄入.所有动物背部... 为研究四种食源肽经口摄入后对光老化皮肤中氧化和炎症系统的影响,将SPF级SD大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紫外辐照组和肽干预组. 4种肽分别配制为0. 3、0. 9、1. 5 g/L的含肽水溶液,作为唯一水源行低、中、高剂量经口自由摄入.所有动物背部局部区域均行脱毛处理,之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其他组的大鼠均连续紫外辐照至模型组呈现典型光老化表观特征,然后取背部裸露部位皮肤制备组织匀浆液,并检测其中MDA含量及SOD、CAT和GSH-PX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和TGF-β含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 <0. 05),IL-2与TGF-β含量显著降低(P <0. 05),SOD、CAT、GSH-PX活力均显著下降(P <0. 05);与模型组相比,4种肽均能调节皮肤组织氧化和炎症状态,且总体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不同肽之间效果差异较大,以样品2中剂量组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光老化SD大鼠皮肤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改善免疫抑制和细胞微环境,可作为拮抗皮肤光老化的食品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皮肤光老化 食源肽 氧化状态 炎症调节
下载PDF
机械牵张对移植皮片挛缩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锦烽 杨蓊勃 +1 位作者 顾延庆 郝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评估机械牵张对于移植皮片的影响,为改善植皮片术后挛缩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SPF级SD大鼠24只,雄性,3月龄,体重300g~330g,随机分为三组,在每只大鼠背部建立两个大小相同的全厚植皮模型,各组大鼠术后随机选取一皮片,以自制弹性... 目的:评估机械牵张对于移植皮片的影响,为改善植皮片术后挛缩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SPF级SD大鼠24只,雄性,3月龄,体重300g~330g,随机分为三组,在每只大鼠背部建立两个大小相同的全厚植皮模型,各组大鼠术后随机选取一皮片,以自制弹性牵张装置分别行纵向、横向及双向牵张,另一皮片为自身对照。牵张2周后测量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皮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并计算长宽比。结果:经过2周的机械牵张,各治疗组的植皮片在受力的方向上均变长了,从而造成了植皮片形态改变和面积的增加。单向牵张组的植皮术在非受力方向的长度较牵张前有所减少,而自身对照组的皮片则无此改变,说明其长度改变由机械牵张引起,而非术后挛缩引起。结论:初步实验表明,机械牵张可以有效地增加植皮片的长度与面积,全方位的机械牵张作用尤其明显,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植皮片术后挛缩这一难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植皮片 机械应力 牵张 挛缩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盐酸川芎嗪在3种SPF动物皮肤上的透过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冷扬 王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盐酸川芎嗪在SPF实验动物BALB c裸鼠、KM小鼠、SD大鼠皮肤上的透过情况 ,为寻找用于体外渗透实验比较适合的SPF动物的皮肤提供依据。方法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 ,以皮肤为屏障 ,分别测定盐酸川芎嗪对不同种类、... 目的 通过比较盐酸川芎嗪在SPF实验动物BALB c裸鼠、KM小鼠、SD大鼠皮肤上的透过情况 ,为寻找用于体外渗透实验比较适合的SPF动物的皮肤提供依据。方法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 ,以皮肤为屏障 ,分别测定盐酸川芎嗪对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动物皮肤的渗透系数和贮库效应。结果  3种动物背部之间、腹部之间对川芎嗪的透皮吸收作用差异均有显著性 ,其中以裸鼠背、腹部的渗透系数最高 ;同一种动物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效果要优于腹部皮肤 ;BALB c裸鼠皮肤的贮库效应明显强于SD大鼠皮肤 ;每一种动物的背部皮肤的贮库效应强于腹部皮肤。结论 常用的SPF实验动物中 ,裸鼠背部皮肤做体外渗透实验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SPF 动物实验 皮肤透过作用 皮肤吸收
下载PDF
大鼠全层皮肤缺损耐受与自然修复的研究
12
作者 杨文 丁运萍 刘学旭 《实验动物科学》 2012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的耐受程度,以及不同损伤面积创口自然修复情况。方法采用手术切割法,在大鼠背部切除占动物体表面积分别为:6.40%、8.00%、10.00%、12.50%和15.63%的全层皮肤,造成全层皮肤损伤模型。从动物的体质量、创... 目的观察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的耐受程度,以及不同损伤面积创口自然修复情况。方法采用手术切割法,在大鼠背部切除占动物体表面积分别为:6.40%、8.00%、10.00%、12.50%和15.63%的全层皮肤,造成全层皮肤损伤模型。从动物的体质量、创面愈合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评价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耐受情况。结果损伤面积越大,体质量下降越明显,下降持续时间越长;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LD50为10.46%;损伤面积从小到大(除15.63%组动物全部死亡外)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8.22 d、38.63 d、56.40 d和63.50 d。结论大鼠全层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占体表面积6.40%是安全的,创面占体表面积的LD50是10.46%;小于体表面积的8.00%的创面自然修复时间在30 d左右,占体表面积10.00%~12.50%的创面缺损自然修复时间在6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层皮肤缺损 自然修复 LD50 sd大鼠
下载PDF
铁箍散乳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昌明 刘婷 +1 位作者 李鹤 史永奋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铁箍散乳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在皮肤缺损(人为切口)部位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建立大鼠皮肤疮疡模型,以莫匹罗星软膏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铁箍散乳膏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铁箍散乳膏可显著降低大... 目的研究铁箍散乳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在皮肤缺损(人为切口)部位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建立大鼠皮肤疮疡模型,以莫匹罗星软膏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铁箍散乳膏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铁箍散乳膏可显著降低大鼠创面愈合积分值、增加分泌物中溶菌酶的含量和降低血清中白介素IL-2因子的含量,且与阳性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箍散乳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皮肤疮疡 铁箍散乳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与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青龙 秦振龙 +3 位作者 王绣伯 刘丽 韩冬梅 陈树山 《河北中医》 2013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与腰交感神经节切除(LSGT)对大鼠造模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只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对照组30只行第2~5腰椎左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观察2组第6 ...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与腰交感神经节切除(LSGT)对大鼠造模足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只予补阳还五汤口服及药浴;对照组30只行第2~5腰椎左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观察2组第6 d及2、4、6周后左后足部皮肤温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第6 d及2、4、6周后左后足部皮肤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加药浴比LSGT对大鼠足部皮肤温度更有提高作用,可以使血液供应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补阳还五汤 交感神经切除术 皮肤温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参与实验的SD大鼠3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10只,设为常规对照组;剩余20只大鼠采用手术方式在脊柱两侧1cm部位作皮肤缺损损伤...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参与实验的SD大鼠3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10只,设为常规对照组;剩余20只大鼠采用手术方式在脊柱两侧1cm部位作皮肤缺损损伤动物模型,建模完毕后随机将SD大鼠分为IL-6基因组(n=10)和模型对照组(n=10)。常规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饮水,IL-6基因组建模后腹腔注射IL-6基因转移的高分泌IL-6 0.5ml,注射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方法完成三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角质细胞诱导因子(KC)、单核细胞诱导蛋白1α(MIP-1α)及单核细胞诱导蛋白-2(MIP-2)水平及基因测定,比较三组损伤面积、炎症因子水平、炎症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6基因组干预后1d、3d、6d、10d及14d损伤面积缩小率大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基因组干预后IL-1α、IL-1β、KC、MIP-1α及MIP-2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但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干预后IL-1α、IL-1β、KC、MIP-1α及MIP-2水平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基因组IL-1α、IL-1β、KC、MIP-1α及MIP-2 基因表达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在大鼠皮肤缺损中能降低测定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助于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缩小损伤面积,促进大鼠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皮肤损伤 损伤修复 炎症因子 sd大鼠
下载PDF
杉木提取物凝胶剂修复大鼠皮肤创面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李沅衡 苏欢 +5 位作者 蔡思琪 卢巍 莫镇涛 蒋振东 刘宁 杨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杉木提取物凝胶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8只,将各组大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造模后,阴性对照组皮肤破损处不予处理,阳性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0.1g... 目的探讨杉木提取物凝胶在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8只,将各组大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造模后,阴性对照组皮肤破损处不予处理,阳性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0.1g,低剂量组予以0.1 g/mL杉木凝胶剂0.1 g,高剂量组予以0.2 g/mL杉木凝胶剂0.1g,所有小组大鼠均持续治疗14 d,统计伤后第3、7、14天皮肤愈合率,治疗14d后对愈合处皮肤进行全层取材,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愈合情况,采用抑菌试验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进行杉木原液抗菌效果评估。结果伤后第3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低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愈合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伤后第7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愈合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伤后第14天,高剂量组愈合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愈合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伤前比较,各组伤后第3、7、14天愈合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表皮层与真皮层结构清楚、显著增厚、分层明显,且毛细血管增生明显。高剂量与低剂量杉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大于生理盐水(P<0.05),小于莫匹罗星(P<0.05);高剂量杉木在大肠埃希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大于生理盐水(P<0.05),小于莫匹罗星(P<0.05),低剂量杉木在大肠埃希菌平板中抑菌圈直径小于莫匹罗星(P<0.05),与生理盐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杉木提取物凝胶剂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大鼠皮肤创面的修复,同时具有明显抑菌作用,避免创面感染,利于皮肤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凝胶剂 皮肤创面 抑菌试验 sd大鼠
下载PDF
SD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倩玉 许斌 +2 位作者 张惠博 陈罗军 宋启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1419-1424,共6页
目的:建立安全的SD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电子线照射组(60 Gy,45 Gy,30 Gy),X线照射组(45 Gy,30 Gy,15 Gy),每组4只。选择臀背部皮肤,去毛后照射。放疗后第一天起开始观察动物皮... 目的:建立安全的SD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电子线照射组(60 Gy,45 Gy,30 Gy),X线照射组(45 Gy,30 Gy,15 Gy),每组4只。选择臀背部皮肤,去毛后照射。放疗后第一天起开始观察动物皮肤表现,采用Douglas and Fowler评分方法记录每只动物皮炎情况,并定期测量动物体重,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并记录死亡情况。于放疗后第28天处死动物,取照射区域皮肤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CD3,CD11c,CD68,IV型胶原),以通过光镜分析射线照射后皮肤组织变化情况、真皮层内炎症细胞浸润类型及胶原形成情况。结果:至放疗后第28天X线照射组动物出现大量死亡,电子线照射组动物均存活,电子线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反应,镜下可见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的表皮层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及附属器减少等表现,以电子线照射60 Gy及45 Gy组表现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放射线照射可使真皮层内以CD68为表面标志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并促进以IV型胶原为标志胶原细胞形成。结论:电子线60 Gy及45 Gy照射SD大鼠臀背部皮肤可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动物模型,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可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炎 sd大鼠模型 电子线 X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