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对壳模型下SD对合理性的研究
1
作者 孙会丽 王杨 罗延安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投影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集体SD对空间截断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在投影SD对壳模型下,将全部非集体sd对子空间近似为集体SD对子空间是一个有效合理的近似.
关键词 投影sd对壳模型 重叠积分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下载PDF
利用SD对壳模型研究Ru核素的集体性质
2
作者 徐伟 罗延安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46,共5页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Ru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当SD对按照如下方法来确定,即对于两核子体系,通过对角化表面δ相互作用哈氏量,将SD对取为q^+态和2_1^(?)态,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该模型可以合理的描述偶偶Ru核低激发态...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Ru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当SD对按照如下方法来确定,即对于两核子体系,通过对角化表面δ相互作用哈氏量,将SD对取为q^+态和2_1^(?)态,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该模型可以合理的描述偶偶Ru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能谱 E2和M1跃迁
下载PDF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质子中子耦合系统U(5)■SU(3)相变
3
作者 刘霖 王芙蓉 罗延安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质子中子耦合系统中U(5)■SU(3)相变的问题.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SU(3)相变.这一结果说明了SD对近似的合理性,同时也证明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具有很好的壳模型基础.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相变 U(5)极限 SU(3)极限
下载PDF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偶偶Mo核的集体性质(英文)
4
作者 张瑞平 罗延安 +2 位作者 潘峰 宁平治 Jerry.P.Draayer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Mo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发现当SD对按照如下方法来确定,即对于两核子体系,通过对角化表面δ相互作用哈氏量,将SD对取为01+态和21+态,该模型可以合理的描述偶偶Mo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能谱 E2和M1跃迁
下载PDF
投影SD对壳模型:偶偶Ba核低激发谱性质
5
作者 王芙蓉 罗延安 李磊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3,共5页
利用投影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Ba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结果发现在该模型下,利用一个仅含有三个参数的哈密顿量,可以很好地再现偶偶Ba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关键词 投影sd对壳模型 能谱 电磁跃迁
下载PDF
SD对壳模型下质子中子耦合系统U(5)←→O(6)相变研究
6
作者 王芙蓉 罗延安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共4页
在SD对壳模型下,研究了质子中子耦合系统中U(5)(?)O(6)相变。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O(6)相变。这一结果表明SD对近似的合理性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具有很好的壳模型基础。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相变 U(5)极限 O(6)极限
下载PDF
SD对壳模型:利用BCS方法讨论偶-偶Mo核素的集体性质
7
作者 孙亚菲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利用 SD-对壳模型研究偶-偶 Mo 核素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结果发现如果利用 BCS 方法来确定 S对和利用对易关系来确定 D 对时,该模型可以近似地再现 Mo 核素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能谱 电磁跃迁
下载PDF
SD对壳模型:偶偶Pt核低激发态性质
8
作者 李琼 夏炳墅 +2 位作者 罗延安 潘峰 宁平治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54-857,共4页
利用SD对壳模型讨论了偶偶Pt核低激发态的集体性质.结果发现在该模型下,利用一个仅含有3个参数的哈密顿量,可以很好地再现偶偶Pt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能谱 电磁跃迁
原文传递
SD对壳模型:对结构对原子核集体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张俊顺 张瑞萍 +1 位作者 罗延安 潘峰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5-758,共4页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利用变分法及TDA近似确定SD对结构.结果发现利用上述方法确定SD对比以往通过对角化表面δ相互作用来确定SD对结构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再现原子核低激发谱的集体性质.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TDA近似 能谱 电磁跃迁
原文传递
SD对壳模型下原子核形状相变(英文)
10
作者 丁小雪 张宇 +3 位作者 李磊 罗延安 潘峰 Jerry P.Draayer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原子核形状相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SU(3)以及U(5)-SO(6)形状相变模式再现出来,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有关临界点对称性的特征也可以很好地描述。本文同时也发...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原子核形状相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SU(3)以及U(5)-SO(6)形状相变模式再现出来,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有关临界点对称性的特征也可以很好地描述。本文同时也发现原子核从振动到转动的形状相变可以通过改变相互作用强度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对壳模型 原子核形状相变 能谱 E2跃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