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1年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娟 蒋贤玲 +1 位作者 柯元惠 郑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利用2012—2021年海南岛32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及ERA5高分辨率资料,统计分析了海南岛近10 a的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合成分析法探讨了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每年约为422.3... 利用2012—2021年海南岛32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及ERA5高分辨率资料,统计分析了海南岛近10 a的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合成分析法探讨了产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每年约为422.3次,占短时强降水的8%。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季节和日变化明显,多发生在4—10月的午后(14:00—19:00),8月站次最多,近10 a发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站次最多为11次,出现在海南岛西北部。极端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7:00,为每年62.1次。午后发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平均降水强度较大,均值为67.8 mm·h^(-1),峰值为111.5 mm·h^(-1)。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年、暖季(4—9月)的空间分布有两个高发地区,为海南岛西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暖季的天气系统是影响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逐月空间分布差异与海陆风、地形均有密切关系,各月触发条件不同,7—8月极端短时强降水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短时强降水 环流背景 海陆风
下载PDF
适用于谐振时钟的CMOS触发器研究
2
作者 叶茂 刘海南 周玉梅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6,共5页
构建的两种适用于谐振时钟的CMOS触发器结构:SAER(Sense Amplifier Energy Re-covery)和SDER(Static Differential Energy Recovery),克服了传统触发器在谐振时钟触发下短路功耗大的问题,适用于对时钟网络实现能量回收与节省的系统。在S... 构建的两种适用于谐振时钟的CMOS触发器结构:SAER(Sense Amplifier Energy Re-covery)和SDER(Static Differential Energy Recovery),克服了传统触发器在谐振时钟触发下短路功耗大的问题,适用于对时钟网络实现能量回收与节省的系统。在SMIC 0.13μm工艺下进行功耗和时序参数仿真,对比应用在同样谐振时钟下的传统主从结构触发器MSDFF(Master-Slave DFlip-flop)和高性能触发器HLFF(Hybrid Latch Flip-flop),SAER在测试的频率范围内保证高性能时序参数的同时,实现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功耗节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能量回收技术 谐振时钟 SAER sd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