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状态下低度炎症的病理特点研究
1
作者 褚梦真 王雨 +4 位作者 林志健 黄晶 刘亚迪 殷晓阳 张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81-1888,共8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状态下低度炎症的病理特点。方法:根据体质量随机将迪法克鹌鹑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以普通饲料:酵母浸膏粉=4∶1制备食饵,并以该食饵喂养模型组鹌鹑,正常组鹌鹑则自由饮食饮水。分别于造模第10、20、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状态下低度炎症的病理特点。方法:根据体质量随机将迪法克鹌鹑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10只。以普通饲料:酵母浸膏粉=4∶1制备食饵,并以该食饵喂养模型组鹌鹑,正常组鹌鹑则自由饮食饮水。分别于造模第10、20、30天检测血清尿酸,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33、IL-2、IL-13、IL-8、IL-17、IL-6、IL-10、IL-12/P40、IL-16、IL-21、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CC配体2(CCL2)及γ干扰素(IFN-γ)、神经突起生长导向因子2(Netrin-2)、五聚蛋白3(Pentraxin 3),观察各炎症介质强度变化;造模第30天,取鹌鹑肝、回肠、肾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造模第20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差异炎症介质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差异炎症介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鹌鹑血清尿酸水平高(P<0.05),以血清IL-17、IL-6、IL-33等为主的白细胞介素类,以IL-8、CCL2为主的趋化因子类,IFN-γ、TNF-α、CRP及GM-CSF水平均升高(P<0.05),而IL-13、IL-10水平降低(P<0.05)。造模第20天,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HUA状态下的低度炎症可能是尿酸代谢靶点群,通过IL-17、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诱导IL-6、TNF-α等炎症介质产生。2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回肠组织黏膜下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肾组织未见明显差异。差异炎症介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鹌鹑血清中IL-6、TNF-α、CRP、IL-33、IL-17、IL-8、IFN-γ、CCL2、GM-CSF、IL-1β、IL-2、IL-6水平均与血清尿酸水平正相关,IL-10、IL-13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负相关。结论:HUA鹌鹑模型存在低度炎症,该低度炎症可能与尿酸代谢靶点群通过IL-17、JAK-STAT等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IL-6、TNF-α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低度炎症 病理特点 鹌鹑 炎症介质 蛋白芯片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彦伟 祖恩普 +1 位作者 赵江 李欢庆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3,共7页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并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质谱 蛋白质芯片 酵母双杂交系统 噬菌体展示技术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技术在检测自身抗体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艳丽 李亚娥 +1 位作者 任健康 胡淑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在1张芯片上同时检测8项自身抗体),对2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与免疫印迹法比较。... 目的评价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在1张芯片上同时检测8项自身抗体),对21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与免疫印迹法比较。结果检测抗Rib-P以蛋白芯片法的敏感性高于免疫印迹法(P<0.05),检测抗-SSB以蛋白芯片法的敏感性低于免疫印迹法(P<0.05),而抗-dsDNA、抗-Smith、抗-RNP、抗-SSA、抗Scl-70、抗J0-1的敏感性与免疫印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8项抗体的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蛋白芯片法可同时检测8项自身抗体,操作方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免疫印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下载PDF
蛋白芯片技术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凌晓 张德明 +2 位作者 林丽娟 姜长宏 方艳萍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通过比对免疫印迹法与蛋白芯片法对血清标本中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方法分别用免疫印迹技术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70例临床标本的抗核抗体,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配对资料卡... 目的通过比对免疫印迹法与蛋白芯片法对血清标本中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方法分别用免疫印迹技术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70例临床标本的抗核抗体,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SSA、SSB、SM、Scl-70、Jo-1和CENP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测定RNP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蛋白芯片技术可用于临床抗核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法 免疫印迹法 抗核抗体
下载PDF
新的芯片毛细管电泳及其联用技术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执中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75,共5页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是20世纪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用作微型毛细管电泳分离的新技术。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是众多仪器联用中的发展前沿。文章综述微流路芯片的制作,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装置和测定技术及微流...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是20世纪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用作微型毛细管电泳分离的新技术。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是众多仪器联用中的发展前沿。文章综述微流路芯片的制作,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原理、装置和测定技术及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以及这类分析技术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路芯片毛细管电泳 联用技术DNA分析 基因突变检测 蛋白质多肽分析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B椭偏光蛋白质芯片技术定量检测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宁翔 王娇娇 +2 位作者 王娟 毕少杰 盛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17-20,共4页
目的优化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条件,并观察最佳条件下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ApoB的准确性。方法用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含有0.2、0.3、0.4、0.5、0.6 mg/m L的载脂蛋白B抗体(anti ApoB)和200μg/... 目的优化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载脂蛋白B(ApoB)的条件,并观察最佳条件下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ApoB的准确性。方法用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含有0.2、0.3、0.4、0.5、0.6 mg/m L的载脂蛋白B抗体(anti ApoB)和200μg/m L ApoB标准品的溶液,测得灰度值最高者选为最佳anti-ApoB浓度。用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5、10、20、50、100、200μg/m L ApoB标准品溶液,anti-ApoB浓度为0.3 mg/m L,结果以灰度值表示。然后在上述标准品溶液中加入蛋白G使其终浓度为0.1 mg/m L,再检测一次灰度值。比较两次检测的灰度值,确定是否应该加入0.1 mg/m L蛋白G。最佳条件下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0、5、10、20、50、100、200μg/m L ApoB标准品溶液,计算上述ApoB标准品溶液灰度值与不含ApoB的空白探针溶液(含anti ApoB和蛋白G)灰度值的差值。对上述ApoB标准品溶液浓度和灰度值差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ApoB标准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灰度值差值为纵坐标描画标准曲线并建立方程。最佳条件下用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16份40倍稀释的已知ApoB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的灰度值两次。用上述方程计算16份血清中ApoB浓度,并与其实际ApoB浓度比较。结果最佳anti-ApoB浓度为0.3 mg/m L。与不应用蛋白G者相比,应用0.1 mg/m L蛋白G的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测得样品的灰度值高(P均<0.05)。以ApoB浓度为横坐标x、灰度差值为纵坐标y描画标准曲线,Maple9.5软件得出的回归方程为:y=-23.116Ln(1-x/60),R2=0.936 4。16份血清ApoB浓度和第一次、第二次用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测得血清ApoB浓度相比P均>0.05。结论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ApoB的最佳条件为anti-ApoB浓度0.3 mg/m L,蛋白G浓度0.1 mg/m L。此条件下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ApoB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光蛋白芯片技术 光学蛋白质芯片 椭偏光生物显微成像技术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B抗体 蛋白G
下载PDF
Springbio抗体芯片技术研究鼻咽癌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军 汪芸 林葆睿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方法初诊鼻咽癌及慢性鼻咽炎患者各4例,应用可同时分析722个蛋白的Springbio抗体芯片检测不同性质鼻咽组织标本蛋白质谱表达差异,探讨鼻咽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模式。结果相比于慢性鼻咽炎组...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特征。方法初诊鼻咽癌及慢性鼻咽炎患者各4例,应用可同时分析722个蛋白的Springbio抗体芯片检测不同性质鼻咽组织标本蛋白质谱表达差异,探讨鼻咽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表达模式。结果相比于慢性鼻咽炎组织,鼻咽癌组织表达活性明显上调的蛋白有13个,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类蛋白、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类蛋白、癌扩散与转移类蛋白、体液免疫类蛋白和治疗相关性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的有9个蛋白,主要包括细胞免疫类蛋白、营养类蛋白、角蛋白、集落刺激因子和其它蛋白。结论未治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质表达谱 差异表达特征 抗体芯片技术
下载PDF
玻璃微-纳流控芯片的制备及在蛋白质电动富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媛媛 胡贤巧 +3 位作者 陈双 庐华 何巧红 陈恒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936,共6页
发展了一种以"二次刻蚀"技术制备玻璃微-纳流控芯片的新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光刻和化学湿法刻蚀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加工微米深度的微通道;去除剩余的光胶后,在刻有微通道的基片上旋涂一层新的光胶;再通过二次紫外光刻和湿法刻蚀... 发展了一种以"二次刻蚀"技术制备玻璃微-纳流控芯片的新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光刻和化学湿法刻蚀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加工微米深度的微通道;去除剩余的光胶后,在刻有微通道的基片上旋涂一层新的光胶;再通过二次紫外光刻和湿法刻蚀在该基片上加工深度小于100 nm的纳通道;最后,采用室温键合技术,将带有微纳结构的基片与盖片封合制成玻璃微-纳流控复合芯片.利用本方法可以在普通化学实验室以简易的设备制得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玻璃芯片.将此玻璃微-纳流控复合芯片成功地应用于以电动离子捕集技术富集荧光素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的人血清蛋白(HSA).结果表明,对于0.5 mg/mL的FITC-HSA,30s内富集倍率可达到20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加工 二次刻蚀技术 微-纳流控芯片 蛋白富集
下载PDF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机制中的研究应用
9
作者 严洁 《怀化医专学报》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SELDI蛋白芯片技术作为新兴的蛋白组学研究手段,可以为针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可能帮助我们找到损伤修复中起作用的蛋白通路分子。
关键词 针灸 SELDI蛋白芯片技术 胃黏膜损伤修复 应用
下载PDF
用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分析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志洲 梁翠荣 +2 位作者 陈海 田浤 高向东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152-158,共7页
概述近年来用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分析技术,如酵母双杂交系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等,分别介绍其应用原理和特点,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及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提供... 概述近年来用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分析技术,如酵母双杂交系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等,分别介绍其应用原理和特点,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及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分析技术 酵母双杂交系统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表面等离子共振 蛋白质芯片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宫颈局部细胞因子在宫颈持续HR-HPV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华林 张玲 曲芃芃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6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IL-8;Th1:IL-2、IL-12、干扰素(IFN)-γ;Th2:IL-10、IL-4在宫颈持续HPV感染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例HPV一过性感染者、63例HPV... 目的探讨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IL-8;Th1:IL-2、IL-12、干扰素(IFN)-γ;Th2:IL-10、IL-4在宫颈持续HPV感染免疫微环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例HPV一过性感染者、63例HPV持续感染者22例慢性宫颈炎、19列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2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阴道灌洗液中IL-2、IL-12、IL-1β、IL-8、IL-10、IL-4、TNF-α、IFN-γ的表达。结果 TNF-α及IL-1β在一过性感染组中的表达低于HPV持续组(P<0.001、P=0.035),且TNF-α在慢性炎症组、LSIL及HSIL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一过性感染组(P<0.05);IL-10在一过性感染组中的表达高于慢性炎症组及LSIL(P=0.007、P=0.013),而在LISL中的表达低于HSIL(P=0.027);IL-8在LSIL中的表达低于HSIL(P=0.039);IL-2、IL-12及IFN-γ在各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趋化因子IL-8在HPV持续感染或宫颈病变过程中表达增加,为HPV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免疫微环境;IL-4可调节宫颈局部促炎及抗炎反应的平衡;IL-10可能在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中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持续HPV感染 高危型HPV 蛋白芯片技术 细胞因子 免疫微环境
原文传递
蛋白质芯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毅 王晋芬 郭素堂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蛋白质芯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在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研究中,具有广... 蛋白质芯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在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临床意义。就其技术原理、组成、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运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表而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肿瘤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严洁 张英进 +4 位作者 田浩梅 易受乡 陈斌国 常小荣 林亚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索电针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乙醇灌胃法造成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用电针对胃黏膜损伤大鼠治疗10天,采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 目的探索电针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乙醇灌胃法造成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用电针对胃黏膜损伤大鼠治疗10天,采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及WCX2蛋白芯片获得各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各组的差异蛋白质质/荷比峰。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蛋白质SELDI-TOF-MS蛋白指纹图谱与正常组比较有4个蛋白质质/荷比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两个蛋白质质/荷比峰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个蛋白质质/荷比峰明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共有4个蛋白质质/荷比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1个蛋白质质/荷比峰明显升高(P<0.05),3个蛋白质质/荷比峰明显降低(P<0.05或P<0.01);针刺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亦有4个蛋白质质/荷比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4个蛋白质质/荷比均为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对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可能不是单纯针地对某一个或两个蛋白的调节发挥治疗作用的,而可能是多个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的链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黏膜损伤修复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子飞行时间质诱技术 蛋白芯片技术 特异生物标志
原文传递
不同检测方法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陆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比较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 RA 患者分别进行自身抗体蛋白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核周因子... 目的:比较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 RA 患者分别进行自身抗体蛋白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抗体(ANA)等,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所需时间及费用,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 患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方法检测 CCP、AKA、RF、APF、ANA 阳性率分别为93.83%、92.59%、90.12%、95.06%、92.59%,ELISA 方法检测CCP、AKA、RF、APF、ANA 阳性率分别为95.06%、91.36%、92.59%、91.36%、93.8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08、1.345、1.764、2.246、1.102,均 P >0.05);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所需时间、费用分别为(1.33±0.19)h、(151.24±29.83)元,均显著少于 ELISA 检测的(6.81±1.24)h、(899.67±121.35)元,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989、8.235,均 P <0.05)。结论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用于 RA 诊断准确性较高,时间短,费用少,有利于医生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确诊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蛋白芯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室技术与方法 关节炎 类风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