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3B1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被引量:8
1
作者 孟凡凯 黄丽芳 +1 位作者 周剑峰 孙汉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8-1090,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机制多样,预后不同。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 sideroblasts,RS)增多是MDS病态造血的重要表现,其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剪接因子在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以病态造血为特征,机制多样,预后不同。环形铁粒幼细胞(ring sideroblasts,RS)增多是MDS病态造血的重要表现,其机制不清,治疗困难。剪接因子在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与MDS-RS的发病密切相关,呈因果关系。深入研究SF3B1突变后的下游分子通路,对于明确MDS-RS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环形铁粒幼细胞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F3B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婧 孙自敏 +3 位作者 徐修才 伍权 汪健 纪濛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关于RNA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目的片段,随后进行直接测序检测SF3B1突变情...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关于RNA剪接因子3B第1亚单位(SF3B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目的片段,随后进行直接测序检测SF3B1突变情况。结果 52例MDS患者中有4例发生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为7.7%,突变类型均为K700E。突变发生在环形铁粒幼细胞(RS)增多的MDS为3/4例,发生率为75%。突变患者显示较长时间的生存期,但病例数较少。结论伴RS增多的MDS患者中SF3B1突变常见,突变阳性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120例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燕法红 张晓婷 +7 位作者 杨晓婧 冉学红 曹荣旋 邱志远 龚芳 王珊 赵静 刘丽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分析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点及生存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初诊MDS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存在SF3B1基因突变将其分为SF3B1基因突变组(22例)与SF3B1基因野生组(98例),根... 目的分析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点及生存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初诊MDS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存在SF3B1基因突变将其分为SF3B1基因突变组(22例)与SF3B1基因野生组(98例),根据是否为K700E突变将SF3B1基因突变组患者再分为K700E突变组(12例)和非K700E突变组(10例),根据SF3B1基因合并其他基因突变的数量将SF3B1基因突变组患者再分为合并基因突变<2种组(15例)和合并基因突变≥2种组(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WHO分型、染色体分析结果、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及修订版IPSS(IPSS-R)危险度分层、生存情况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SF3B1基因突变率为18.3%。SF3B1基因突变组PLT计数、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MDS-RS)患者比例均高于SF3B1基因野生组,骨髓原始细胞(BM blast)比例、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患者比例均低于SF3B1基因野生组(P<0.01)。MDS-RS患者SF3B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非MDS-RS患者(P<0.001)。SF3B1基因突变组正常染色体、IPSS较低危、WPSS较低危、IPSS-R较低危患者比例均高于SF3B1基因野生组(P<0.05)。K700E突变组与非K700E突变组、合并基因突变<2种组和合并基因突变≥2种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B1基因突变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较SF3B1基因野生组明显延长(P=0.022)。结论SF3B1基因突变MDS患者显示出较为低危的临床特征,预后较好,是否为K700E突变及合并2种及以上基因突变对临床特征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突变
下载PDF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患者SF3B1基因突变病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向航 梅振华 +2 位作者 许京淑 肖敏 刘文励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提高对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RS)患者检测SF3B1基因突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RARS并SF3B1(K700E)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头昏、乏力症状,均为难治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和... 目的:提高对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RARS)患者检测SF3B1基因突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RARS并SF3B1(K700E)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头昏、乏力症状,均为难治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增高,骨髓象粒系减低,红系增生占56%-72.4%,其中畸形红细胞占12%-14%,粒系、巨核细胞也见畸变。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74%-95%,其中环形铁粒幼细胞占24%-28%。骨髓活检增生明显-极度活跃(占80%),染色体核型正常,JAK2基因阴性,SF3B1(K700E)基因阳性,2例均诊断RARS(SF3B1K700E基因突变)。文献报告RARS伴血小板增多又伴JAK2基因突变,患者用小剂量雷那度胺治疗有效。结论:对RARS患者进行SF3B1、JAK2等基因检测,可给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方法,做好针对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贫血,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环形铁粒幼细胞 sf3b1基因 JAK2基因
下载PDF
SF3B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靖 王一卓 《安徽医学》 202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因子3B亚基1(SF3B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术治疗的48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行免疫... 目的探讨剪切因子3B亚基1(SF3B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术治疗的48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SF3B1基因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根据TNM分期将胰腺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及未分化组,比较胰腺癌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SF3B1阳性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F3B1基因阳性率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关系。结果癌旁组织中的SF3B1基因阳性率(77.08%)高于癌灶组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SF3B1阳性率分别为100.00%、36.36%、6.25%、0.00%,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患者SF3B1阳性率分别为31.25%、13.33%、8.33%、0.00%。Pearson分析显示,SF3B1基因阳性率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0.548(P均<0.001)。结论胰腺癌患者癌旁组织中的SF3B1基因阳性率高于癌灶组织,SF3B1基因阳性率与胰腺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F3B1基因阳性率与胰腺癌TNM分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突变 胰腺癌 分化程度 TNM分期
下载PDF
β地中海贫血继发伴SF3B1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红 张名均 冯铃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529-531,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般表现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该文报道伴三系病态造血的小细胞性贫血MDS1例。该患者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铁蛋白正常,血涂片可见10%的靶形红细胞;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伴三系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占6%;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般表现为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该文报道伴三系病态造血的小细胞性贫血MDS1例。该患者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铁蛋白正常,血涂片可见10%的靶形红细胞;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伴三系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占6%;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外周血SF3B1基因突变。该例患者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继发的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多系病态造血MDS。提示小细胞性MDS在诊断时应考虑地中海贫血的继发或原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中海贫血 sf3b1基因突变 病例报告
下载PDF
SF3B1基因突变与恶性血液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建勇 贾秀红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54-357,共4页
剪切因子3B亚基1(subunit 1 of splicing factor 3b,SF3B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剪切体中U2小核核糖核蛋白的核心成分,在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SF3B1基因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与多种恶性血液病有关,特别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 剪切因子3B亚基1(subunit 1 of splicing factor 3b,SF3B1)基因编码的蛋白为剪切体中U2小核核糖核蛋白的核心成分,在RNA剪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SF3B1基因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与多种恶性血液病有关,特别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显著血小板增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关系密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SF3B1基因突变为其预后的良好因素,而且与环形铁粒幼细胞这一特殊形态学密切相关;但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F3B1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基因 突变 恶性血液病
原文传递
芦可替尼改善SF3B1基因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骨髓纤维化的难治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庆玲 刘正媛 +9 位作者 陈曦 严严 龙启强 赵晓丽 王蓉 王琰 张建富 乔纯 何广胜 李建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SF3B1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RS-T)、骨髓纤维化(MF)的难治性贫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例SF3B1基因突变MPN/MDS-RS-...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SF3B1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RS-T)、骨髓纤维化(MF)的难治性贫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1例SF3B1基因突变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2016年9月开始先后予以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地西他滨、来那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无效,严重依赖红细胞输注。2019年10月给予芦可替尼15 mg,2次/d,治疗2周后患者血红蛋白上升,随访3个月后血红蛋白依然稳定,脱离红细胞输注。结论芦可替尼对SF3B1基因突变的MPN/MDS-RS-T伴MF难治性贫血患者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积累病例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 血小板增多 骨髓纤维化 sf3b1基因 芦可替尼 输血
原文传递
SF3B1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毕润红 孙爱红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剪接体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SF3B1、U2AF1(U2AF35)、SRSF2、ZRSR2、SF1、SF3A1及U2AF2相关基因突变等。进一步了解mRNA剪接对MDS的靶向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作用。70%~85%低危骨髓增生... 剪接体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SF3B1、U2AF1(U2AF35)、SRSF2、ZRSR2、SF1、SF3A1及U2AF2相关基因突变等。进一步了解mRNA剪接对MDS的靶向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指导作用。70%~85%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MDS-RS)患者存在SF3B1基因突变。多项研究结果表明,MDS-RS患者预后与SF3B1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相关性关系。笔者拟就SF3B1突变基因与MDS-RS的关系,以及伴SF3B1突变基因的MDS-RS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剪接体 RNA剪接因子 基因突变 sf3b1基因 环形铁粒幼细胞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小寒 尼罗帕尔·吐尔逊 +4 位作者 秦玉婷 赵芳 王欢 江明 郝建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50例MDS患者均采用5-阿扎胞苷治疗,治疗前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患者骨髓中34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 目的 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50例MDS患者均采用5-阿扎胞苷治疗,治疗前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患者骨髓中34种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特点;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R)分为较低危组(IPSS-R积分≤3.5分)110例和较高危组(IPSS-R积分>3.5分)140例,比较2组基因突变情况;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不同基因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中178例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为71.2%,其中发生1个基因突变66例,2个基因突变43例,3个基因突变30例,>3个基因突变39例,未发生基因突变72例;基因突变率≥10%的有ASXL1基因突变49例(19.6%),TET2基因突变42例(16.8%),SF3B1基因突变38例(15.2%),BCOR基因突变35例(14.0%),U2AF1基因突变33例(13.2%),DNMT3A基因突变28例(11.2%),TP53基因突变25例(10.0%)。较高危组≥3个基因突变比率(32.86%)及BCOR、U2AF1、TP53基因突变率(19.29%、17.14%、14.29%)均高于较低危组(20.91%、7.27%、8.18%、4.55%)(P<0.05),SF3B1基因突变率(5.00%)低于较低危组(28.18%)(χ^(2)=25.682,P<0.001);较高危组患者表观调节、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突变率(43.57%、20.71%、20.00%)均高于较低危组(30.91%、10.91%、5.45%)(P<0.05),剪切因子基因突变率(25.71%)低于较低危组(37.27%)(χ^(2)=3.861,P=0.049)。较低危组与较高危组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22个月)均短于未突变者(45、33个月)(Z=—1.787,P=0.037;Z=—4.986,P<0.001),较低危组SF3B1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长于未突变者(41个月)(Z=3.149,P=0.002);2组ASXL1、TET2、U2AF1、DNMT3A、RUNX1基因突变者中位生存时间与未突变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B1基因突变是较低危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HR=0.103,95%CI:0.012~0.883,P=0.038),2个基因突变(HR=6.075,95%CI:2.163~17.058,P=0.001)、≥3个基因突变(HR=11.383,95%CI:3.985~32.517,P<0.001)是较高危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TP53基因突变是较低危患者(HR=18.696,95%CI:4.495~77.774,P<0.001)和较高危患者(HR=6.746,95%CI:2.631~17.294,P<0.001)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DS患者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数目≥2个的较高危患者及TP53基因突变的MDS患者预后较差,SF3B1基因突变的较低危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TP53基因 sf3b1基因
原文传递
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亚楠 徐泽锋 +9 位作者 李冰 秦铁军 潘丽娟 曲士强 胡耐博 刘丹 黄慧君 史仲珣 张瑜堤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9-386,共8页
目的研究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S)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S)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255例原发性MDS-RS患者资料。129例采用一代测序、126例采用包含11... 目的研究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S)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S)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255例原发性MDS-RS患者资料。129例采用一代测序、126例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二代测序(NGS)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共193例(75.7%)检出SF3B1突变,其中SF3B1 K700E突变147例(76.2%)。非SF3B1基因突变较常见的有TET2(16.7%)、ASXL1(14.3%)、U2AF1(11.1%)、TP53(7.9%)、SETBP1(6.3%)和RUNX1(6.3%)。RS 5%~<15%患者SETBP1突变率显著高于RS≥15%患者(21.4%对4.5%,P=0.044),其余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114例NGS检出SF3B1突变的患者中,RS 5%~<15%患者SF3B1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与骨髓RS比例呈正相关(r=0.486,P=0.078);RS≥15%组SF3B1突变型患者骨髓RS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40.0%(15.0%~80.0%)对25.5%(15.0%~82.0%),P<0.001],且SF3B1 VAF与骨髓RS比例呈正相关(P=0.009,rs=0.261)。全部患者SF3B1突变型与野生型年龄、ANC、PLT、平均红细胞体积、RS比例、IPSS-R染色体核型及IPSS-R预后分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F3B1突变是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HR=0.265,95%CI 0.077~0.917,P=0.036),TP53突变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6.272,95%CI 1.725~22.809,P=0.005)。根据SF3B1和TP53突变状态将MDS-RS患者分为四组:SF3B1和TP53均突变组、SF3B1和TP53均野生组、SF3B1野生伴TP53突变组及SF3B1突变伴TP53野生组,四组患者OS时间差异显著(P<0.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SF3B1突变伴TP53野生组OS时间显著长于SF3B1野生伴TP53突变组、SF3B1和TP53野生组,而与SF3B1和TP53均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3B1突变在MDS-RS中的发生率较高,几乎均是错义突变,以K700E突变最为常见。SF3B1突变是MDS-RS患者生存的独立良好预后因素,TP53突变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二者联合可更精细地指导MDS-RS患者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环状铁粒幼红细胞 sf3b1基因 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