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运冠军石智勇抓举技术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雷 杨世勇 艾康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3-69,共7页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第十届体育运动会举重比赛的运动员石智勇的抓举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提铃过程中人杠重心间距控制合理,杠铃平均加速度超过2 m/s2,体现了优异的爆发力和出色的提铃技术;引膝阶段的...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第十届体育运动会举重比赛的运动员石智勇的抓举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提铃过程中人杠重心间距控制合理,杠铃平均加速度超过2 m/s2,体现了优异的爆发力和出色的提铃技术;引膝阶段的技术与常规引膝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改变,该阶段用时很短,膝关节角度也几乎没产生变化,通过对膝关节的制动充分发挥了腰背部肌肉力量,使抓举时杠铃最高加速度的值出现在引膝阶段而非发力阶段,这是最体现石智勇抓举技术特点的地方;抓举发力阶段,身体用力协调,各关节角度的把握也恰到好处;抓举下蹲支撑阶段技术动作堪称完美,人杠重心间距控制合理,杠铃回落距离仅为13.6 cm,人体重心向下的平均加速度为11.2 m/s2,两项均属于世界顶级选手的技术指标;在起立阶很好地利用了杠铃的弹性势能,与杠铃同步起立,同时人杠重心间距仅为0.002 m,确保了起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智勇 抓举 运动学
下载PDF
举重半蹲挺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雷 杨世勇 陈锐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半蹲挺技术近30年来无人进行深入研究,但近期运用该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增加。运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以石智勇为研究对象,对其半蹲挺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蹲挺技术在预蹲阶段应采取膝关节、髋关节角度同时减小的&q... 半蹲挺技术近30年来无人进行深入研究,但近期运用该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增加。运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以石智勇为研究对象,对其半蹲挺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半蹲挺技术在预蹲阶段应采取膝关节、髋关节角度同时减小的"双屈式"预蹲技术;在预蹲时角速度变化上应采用缓慢-加速-减速的节奏,采取积极预蹲为后面发力创造有利条件;在上挺发力阶段,膝关节、髋关节角度变化方向应一致,且应同时达到最大角度,以更好的实现身体的协调用力;半蹲挺与箭步挺相比在杠铃回落距离上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但相对箭步挺,半蹲挺有着更低的撑铃位置,举起同样重量的杠铃时可以有效减少做功,在发力时对杠铃速度的要求相对箭步挺也相对较低;由于半蹲挺在发力时前后支撑面积远小于箭步挺,对运动员的平衡性和柔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半蹲挺与下蹲挺相比杠铃回落距离更短,可以有效降低杠铃下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重 半蹲挺 运动学 石智勇
下载PDF
石智勇超挺举世界纪录关键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但林飞 石智勇 +1 位作者 梅齐昌 李建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7,共10页
针对石智勇2次超挺举世界纪录的关键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及诊断,为其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助力。在比赛现场采用高速摄像机进行定点定焦拍摄,通过SIMI°Motion7.50对视频进行三维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1)在提铃至胸阶段,石智勇挺... 针对石智勇2次超挺举世界纪录的关键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及诊断,为其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科技助力。在比赛现场采用高速摄像机进行定点定焦拍摄,通过SIMI°Motion7.50对视频进行三维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1)在提铃至胸阶段,石智勇挺举199 kg时引膝幅度更大,伸髋伸膝角速度峰值更快,均有利于提升发力效果,但过快的杠铃回落速度可能对接铃的稳定性构成隐患。(2)在预蹲上挺阶段,石智勇挺举199 kg时伸髋伸膝角速度峰值进一步提高,上挺发力效果更好。此外,由石智勇上挺杠铃高度峰值预测其成绩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3)在稳定性参数中,石智勇2次试举时杠铃重心Y轴偏移均控制理想,但2次试举发力时段末的"两心"距离均偏大,可能与甩臂提肘技术有关。因此,下肢伸髋伸膝肌群爆发力和协调性的提升可能是石智勇再超挺举世界纪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智勇 举重 挺举 关键技术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下载PDF
隋书概说——兼议《出师颂》卷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5,共9页
本文分析了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状况,指出隋代北方铭刻的主要成就是逐渐摆脱了前朝篆隶书体而形成了楷书书体,南方的纸书在跃出章草畦径的过程中初步酝酿出草书的章法,楷书已成熟定法。“书”之所以能够有“法”并且... 本文分析了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状况,指出隋代北方铭刻的主要成就是逐渐摆脱了前朝篆隶书体而形成了楷书书体,南方的纸书在跃出章草畦径的过程中初步酝酿出草书的章法,楷书已成熟定法。“书”之所以能够有“法”并且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因为隋代完成了“普法阶段”,最好的例证就是智永和隋贤的存世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师颂》 书法作品 章草书 隋朝 书法艺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