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展开更多
黑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弧盆系之小热泉子—大南湖古生代残留弧内,通过分析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为东天山地区古洋盆闭合、碰撞造山时限等洋-陆...黑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弧盆系之小热泉子—大南湖古生代残留弧内,通过分析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为东天山地区古洋盆闭合、碰撞造山时限等洋-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研究提供新的基础信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黑尖山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373.0±3.0)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为112.82×10^(-6)~129.91×10^(-6),且轻/重稀土的比值变化范围为8.73~11.26(平均值为9.64),指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77~0.85);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和Ti)及P、Ta、Nb负异常明显;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源区特征,黑尖山花岗闪长岩是东天山小热泉子—大南湖岛弧内晚古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的同期产物,表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是古大洋(古北天山洋)板片向北俯冲的岛弧背景产物;进一步说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泥盆纪晚期古大洋仍未闭合。展开更多
文摘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文摘黑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弧盆系之小热泉子—大南湖古生代残留弧内,通过分析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为东天山地区古洋盆闭合、碰撞造山时限等洋-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研究提供新的基础信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黑尖山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373.0±3.0)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为112.82×10^(-6)~129.91×10^(-6),且轻/重稀土的比值变化范围为8.73~11.26(平均值为9.64),指示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77~0.85);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K、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Ta、Nb和Ti)及P、Ta、Nb负异常明显;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源区特征,黑尖山花岗闪长岩是东天山小热泉子—大南湖岛弧内晚古生代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的同期产物,表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晚泥盆世花岗闪长岩是古大洋(古北天山洋)板片向北俯冲的岛弧背景产物;进一步说明东天山黑尖山地区泥盆纪晚期古大洋仍未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