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Si-rich SiN bilayer passivation with thin-barrier AlGaN/GaN HEMT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s
1
作者 Zhihong Chen Minhan Mi +5 位作者 Jielong Liu Pengfei Wang Yuwei Zhou Meng Zhang Xiaohua Ma Yue Ha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482-486,共5页
We demonstrate a novel Si-rich SiN bilayer passivation technology for Al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HEMTs)with thin-barrier to minimize surface leakage current to enhance the breakdown voltage.The bilay... We demonstrate a novel Si-rich SiN bilayer passivation technology for Al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HEMTs)with thin-barrier to minimize surface leakage current to enhance the breakdown voltage.The bilayer SiN with 20-nm Si-rich SiN and 100-nm Si_(3)N_(4) was deposited by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after removing 20-nm SiO_(2)pre-deposition layer.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i_(3)N_(4) passivation for thin-barrier AlGaN/GaN HEMTs,Si-rich SiN bilayer passivation can suppress the current collapse ratio from 18.54%to 8.40%.However,Si-rich bilayer passivation leads to a severer surface leakage current,so that it has a low breakdown voltage.The 20-nm SiO_(2)pre-deposition layer can protect the surface of HEMTs in fabrication process and decrease Ga–O bonds,resulting in a lower surface leakage current.In contrast to passivating Si-rich SiN directly,devices with the novel Si-rich SiN bilayer passivation increase the breakdown voltage from 29 V to 85 V.Radio frequency(RF)small-sign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HEMTs with the novel bilayer SiN passivation leads to f_(T)/f_(max) of 68 GHz/102 GHz.At 30 GHz and V_(DS)=20 V,devices achieve a maximum P_(out) of 5.2 W/mm and a peak power-added efficiency(PAE)of 42.2%.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EMTs with the novel bilayer SiN passivation can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millimeter-wave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GaN HEMTs thin-barrier si-rich SiN passivation current collapse surface leakage current millimeter-wave
下载PDF
Al−Si−Fe−Mn合金熔体保温过程中富铁相的三维形态特征和生长行为
2
作者 宋东福 赵愈亮 +4 位作者 贾义旺 李新涛 周楠 郑开宏 张卫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45-1758,共14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力学计算和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Al−7.0Si−1.0Fe−1.2Mn合金熔体保温过程中富铁相的形态演变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降低,富铁相的形态由粗大的星形和多边形状转变成细小的汉...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力学计算和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Al−7.0Si−1.0Fe−1.2Mn合金熔体保温过程中富铁相的形态演变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降低,富铁相的形态由粗大的星形和多边形状转变成细小的汉字状以及汉字和多边形的耦合结构。富铁相的三维形貌显示,星形富铁相由多个多分支的初生相和衍生的不规则次生相组成;耦合结构由多面体和枝晶组成;单一汉字相则由枝晶组成。随着保温温度的降低,富铁相的数量、体积分数以及最大富铁相的体积和连通性显著降低。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结果显示,在凝固过程中形成了两类初生富铁相,其中尺寸较小的初生富铁相保留在熔体中,并成为耦合共晶结构富铁相的形核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温度 Al−Si合金 富铁相 3D形态演变 同步辐射X射线
下载PDF
Fe含量对再生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于明轩 范超 +3 位作者 张骏 王太子 魏巍 唐清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8-113,117,共7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Fe含量对再生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中富铁相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Fe含量从0.796%增加到1.301%时,合金组织中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富铁相...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Fe含量对再生铝硅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中富铁相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Fe含量从0.796%增加到1.301%时,合金组织中二次枝晶臂间距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富铁相形貌的演变过程为紧密汉字状→汉字状+鱼骨状→汉字状+鱼骨状+针状→针状+汉字状→针状;合金中的富铁相面积分数逐渐上涨,富铁相长度不断增长,尤其当Fe含量从1.022%上升到1.301%,针状β-Fe相长度显著增长,平均长度最长可达119.5μm;β-Fe相的出现导致合金力学性能的显著下降,当Fe含量增至1.301%时,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相比0.796%Fe时分别下降26.26%和5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含量 再生铝硅合金 富铁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Growth model of a hydrothermal low-temperature Si-rich chimney:Example from the CDE hydrothermal field,Lau Basin 被引量:4
4
作者 SUN ZhiLei ZHOU HuaiYang +4 位作者 YANG QunHui YIN XiJie WANG Hu YAO HuiQiang DONG CongF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716-1730,共15页
The CDE hydrothermal field was first discovered during a Chinese cruise to the East Lau Basin Spreading Centre in 2007. Apart from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oose Fe-Si-Mn (oxyhydr) oxide (referred to as oxide below)... The CDE hydrothermal field was first discovered during a Chinese cruise to the East Lau Basin Spreading Centre in 2007. Apart from significant amounts of loose Fe-Si-Mn (oxyhydr) oxide (referred to as oxide below) precipitates, a small Si-rich oxide chimney was also recovered on this cruise.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is chimney and a model for its growth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ineralogy and O isotope results, the chimney wall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wth generations (layers) from the inner to the outer layers: amorphous opal and barite layer (pre- cipitation temperature 68.5℃ based on oxygen isotope determinations), a rod-like amorphous layer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39.6℃), a filamentous Fe-Si oxide layer, and an outer Fe-Mn oxide layer.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SEM and EDS showed that neutrophilic Fe-oxidizing bacter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is chimney, particularly in the outer two genera- tion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he microbes results in the pervasive precipitation of the filamentous Fe-rich oxides inside a ring formed by some amorphous opal and barite; therefore, a loose porous layer forms. In the second stage, amorphous opal then precipitates inside this wall as a result of conductive cooling and gradually controls the mixing between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ambient seawaters. In the third stage, barite and some amorphous opal form from the higher tem- perature fluids at the summit of the chimney growth history. In the last stage, the chimney wall becomes thicker and denser and the exchange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eawater ceases. As a result, a Fe-Mn oxide layer precipitates on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himney wall as neutrophilic Fe-oxidizing bacteria reoccupy the surface of the chimney. This mineral sequence and the resultant growth generations are confirmed by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mney wall. Sr isotopes extracted from the Fe oxides of the four-generation wall generally show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87Sr/86Sr ratios from the second layer to the in- ner layer (from 0.707008 to 0.705877) except for the outer layer (0.706502). The Sr isotope and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the corresponding bulk samples from the chimney wall also display a similar trend.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bio- genic filament network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mney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growth models of higher temperature chimneys, which often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biogenic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si-rich chimney hydrothermal microbes CDE hydrothermal field Lau Basin
原文传递
富Ce稀土对多元Al-Si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5
作者 刘铁羽 董雄博 +4 位作者 段洪波 夏峰 杨伟 王建利 李建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0,共6页
采用DSC以及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富Ce稀土(0.1wt%,0.3wt%,0.5wt%)对多元近共晶Al-11.5Si-4Cu-2Ni-1Mg-0.5Fe(wt%)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富Ce稀土加入对该合金的共晶硅和多种第二相的凝固温度、形态与体积分数均有明显影... 采用DSC以及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研究了富Ce稀土(0.1wt%,0.3wt%,0.5wt%)对多元近共晶Al-11.5Si-4Cu-2Ni-1Mg-0.5Fe(wt%)活塞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富Ce稀土加入对该合金的共晶硅和多种第二相的凝固温度、形态与体积分数均有明显影响。富Ce稀土的加入,使Al-Si共晶温度降低,T-Al_(9)FeNi相和δ-Al_(3)CuNi相析出温度升高。富Ce稀土加入量0.3wt%时,共晶硅变质效果最佳,T-Al_(9)FeNi相由初始的板条状转变为小块状,体积分数减小到3.22vol%,δ-Al_(3)CuNi相由初始的片状转化为鱼骨状,体积分数增加到6.47vol%。富Ce稀土中La、Ce原子在凝固过程中富集在固液界面前沿,增大了成分过冷,细化共晶组织。当富Ce稀土含量为0.5wt%时,合金中出现长针状富稀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活塞合金 变质 共晶硅 富铈稀土
下载PDF
主轴转向对再生Al-Si-Fe-Mg合金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龚航 刘厚根 +1 位作者 陈立 宋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40,共8页
对4.5 mm厚的再生Al-7.0Si-0.85Fe-0.30Mg合金板进行相同主轴转向1~3道次和改变第2道次主轴转向2,3道次的搅拌摩擦加工,研究了主轴转向对搅拌摩擦加工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道次的增加,加工区的面积以及前进侧热机... 对4.5 mm厚的再生Al-7.0Si-0.85Fe-0.30Mg合金板进行相同主轴转向1~3道次和改变第2道次主轴转向2,3道次的搅拌摩擦加工,研究了主轴转向对搅拌摩擦加工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道次的增加,加工区的面积以及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的宽度增大,加工核心区的富铁相、共晶硅等第二相颗粒长度减小,圆整度提高,强度和硬度无显著改变,断后伸长率显著提高。改变第2道次主轴转向后加工区面积较相同主轴转向时减小,但组织对称性提高,前进侧热机影响区宽度减小;改变主轴转向后,第二相颗粒尺寸变化不明显,但圆整度显著降低,强度和硬度的变化也不明显,断后伸长率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再生Al-Fe-Si-Mg合金 主轴转向 富铁相 拉伸性能
下载PDF
(Si+Mn)/Fe对Al-5Cu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胡文杰 郭洪民 +2 位作者 邓奔 杨坤义 余词胜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8,共6页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e相由针状Al 3FeMn向汉字状Al 6FeMn转变。Al-5.0Cu-0.3Fe-1Si-x Mn合金,K=4时,拉伸断口展现良好的塑性特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比K=3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22%和65%。Si和Mn元素对Al-5.0Cu-0.3Fe合金的富Fe相有良好的变质作用。适当减少Mn的添加量,而增加Si的含量,保持(Si+Mn)/Fe=4,有助于减少合金的孔洞缺陷,降低热裂敏感性,较好地调控富Fe相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铸造铝合金 富Fe相 (Si+Mn)/Fe质量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5热处理对Al-Si-Cu-Mg-Mn-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施豪杰 庞亚飞 杜晓东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0期22-26,共5页
通过对Mn、B元素复合添加的Al-8Si-1Cu-0.35Mg合金进行T5热处理,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探究了T5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金中的共晶Si发生球化,针棒状的... 通过对Mn、B元素复合添加的Al-8Si-1Cu-0.35Mg合金进行T5热处理,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探究了T5热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金中的共晶Si发生球化,针棒状的β-Fe相转变为汉字状的α-Fe相,合金中析出Al-Cu相、Al-B-Si-Mg和Al-Si-Cu-Mg相等大量强化相。Al-8Si-1Cu-0.35Mg-0.6Mn-0.2B合金T5热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都达到最大值,为294 MPa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Mg铝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富铁相
下载PDF
BIF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方法及其在冀东司家营铁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文君 靳新娣 +1 位作者 崔敏利 王长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70-3678,共9页
以硅铁条带交替出现为特征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精确分析磁铁矿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了磁铁矿样品不同溶样方法分析结果的比对,并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冀东司家营铁矿磁铁矿与燧石单条带的微量及RE... 以硅铁条带交替出现为特征的条带状铁建造(BIF)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精确分析磁铁矿的化学组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了磁铁矿样品不同溶样方法分析结果的比对,并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冀东司家营铁矿磁铁矿与燧石单条带的微量及REE元素分析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磁铁矿样品,常规HF+HNO3溶样法与HBr+HNO3组合溶样法具有一致的溶样效果;司家营BIF的Zr,Sc,Th含量极低,表明未受陆源碎屑的污染;铁质与硅质具有低LREE、高HREE、La和Y正异常的海水REE特征,同时具有Eu正异常的热液REE特征;Ce负异常的缺乏,说明当时的古海洋是一个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富铁条带的稀土总量大于富硅条带的稀土总量,这可能与硅、铁沉积物的地球化学习性相关,铁质沉积物更易吸收稀土元素。富矿和普通矿石具有原生的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来源,部分富矿受到后期流体的强烈扰动,甚至表现出热液流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家营地区 条带状硅铁建造 富Fe条带 富Si条带 磁铁富矿
下载PDF
合金在电磁场中凝固时生成的特殊表面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忠鸣 苏辉 金俊泽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B374-B376,共3页
分析了在旋转电磁场的作用下,Al—Si共晶合金在定向凝固时形成富Si特殊表面的过程,认为它是在次级流的作用下,一些Si颗粒被传输到坩埙壁处,并滞留下来进一步粗化而形成的。
关键词 AL-SI合金 定向 凝固 富Si 表面
下载PDF
PECVD制备富硅氮化硅薄膜的工艺条件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龙龙 周炳卿 +1 位作者 张林睿 高玉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763,共7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以SiH4和N2为反应气体,分别在射频功率、硅烷稀释度[SiH4/N2]、衬底温度为变量的情况下制备了富硅氮化硅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谱(UV-Vis)对...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以SiH4和N2为反应气体,分别在射频功率、硅烷稀释度[SiH4/N2]、衬底温度为变量的情况下制备了富硅氮化硅薄膜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谱(UV-Vis)对薄膜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薄膜材料的微结构和晶化状况、光学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所沉积薄膜都为富硅的非晶氮化硅材料,改变射频功率、硅烷稀释度和衬底温度可以控制氮化硅薄膜中N元素的含量、光学带隙的大小和薄膜的折射率,并制备出最适宜富硅氮化硅薄膜,为进一步退火析出硅量子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富硅氮化硅薄膜 非晶结构 光学带隙
下载PDF
高铜镍结构钢高温氧化层和内表层缺陷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翊之 杨才福 +1 位作者 柴锋 苏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3,共6页
为了改善高铜镍结构钢的热加工性能,对其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和组成.研究表明:实验钢氧化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增大;温度高于1 150℃条件下氧化层和基体间出现氧化... 为了改善高铜镍结构钢的热加工性能,对其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氧化层的形貌和组成.研究表明:实验钢氧化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增大;温度高于1 150℃条件下氧化层和基体间出现氧化产物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网状过渡层,该结构属于一种内表层缺陷.Cu以固溶体形式存在于氧化层中.高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富Si液相向奥氏体晶界渗透是形成这种内表层缺陷的主要原因,而钢中含量较高的Ni加大了氧化层与基体间界面的粗糙度,两种元素协同作用促进形貌复杂的过渡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铜镍结构钢 高温氧化 富Si氧化产物 内表层缺陷 热力学计算 氧化机制
下载PDF
Al-Si合金中富铁相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东福 王顺成 +2 位作者 周楠 农登 郑开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8,共9页
综述了Al-Si合金中富铁相的存在形态、形成条件以及富铁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Al-Si合金中合金元素、熔炼铸造工艺对富铁相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最新研究现状。研究现状表明,针状富铁相对Al-Si合金性能危害极大,而汉字状富铁相对... 综述了Al-Si合金中富铁相的存在形态、形成条件以及富铁相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Al-Si合金中合金元素、熔炼铸造工艺对富铁相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最新研究现状。研究现状表明,针状富铁相对Al-Si合金性能危害极大,而汉字状富铁相对合金性能的危害要小得多,合金元素和熔铸工艺对富铁相形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合金元素与熔铸工艺对富铁相形态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规律,从而获得有益的富铁相形态,或减少合金中Fe含量是Al-Si合金中减缓富铁相危害的重要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富铁相形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稀土Ce对工业纯铝中富Fe相的球化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官可湘 李洁 +1 位作者 徐斌 倪网东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加Ce前后工业纯铝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比较以及SEM、EDS等分析,研究了稀土Ce对纯铝中富Fe相的球化作用及其对工业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对纯铝中富Fe相有球化作用,使富Fe相由粗大汉字状变为... 通过加Ce前后工业纯铝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比较以及SEM、EDS等分析,研究了稀土Ce对纯铝中富Fe相的球化作用及其对工业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对纯铝中富Fe相有球化作用,使富Fe相由粗大汉字状变为细小团球状,并与Fe、Si等杂质形成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通过加Ce变质,使工业纯铝的抗拉强度提高44.18%,伸长率提高32.04%,耐中性盐雾时间延长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铝 富Fe相杂质 CE 球化作用
下载PDF
硼化物和锶对再生Al-Si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承志 龙思远 +2 位作者 王朋 杨怀德 黄彦彦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硼化物(KBF4)和锶(Sr)对再生Al-Si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对试样进行成分分析,应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形貌观察和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KBF4不能起到... 为了研究硼化物(KBF4)和锶(Sr)对再生Al-Si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对试样进行成分分析,应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试样显微组织进行形貌观察和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KBF4不能起到降铁作用,但促使β-Fe相向初生α-Fe相转变,当B加入量达到0.75%时,初生α-Fe相周围出现了汉字状α-Fe相;Sr会促使β-Fe相向汉字状α-Fe相转变,当Sr加入量为0.3%时,β-Fe相几乎消失,同时,Sr对针状β-Fe相有溶解碎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Al-Si合金 富铁相 硼化物 SR
下载PDF
镍对ZL109合金中铁相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武玉英 宋建岗 +3 位作者 刘相法 姜炳刚 陈海霞 边秀房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8-1180,共3页
利用JXA-8800电子探针(EPMA)、NETZSCHDSC404型差示扫描热分析计(DSC)等手段对ZL109合金中镍对富铁相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镍的加入能使针片状的β铁相转变为鱼骨状α-Al8Ni2Fe相,鱼骨状α-Al8Ni2Fe相在共晶点以上的温度区形成,是一种... 利用JXA-8800电子探针(EPMA)、NETZSCHDSC404型差示扫描热分析计(DSC)等手段对ZL109合金中镍对富铁相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镍的加入能使针片状的β铁相转变为鱼骨状α-Al8Ni2Fe相,鱼骨状α-Al8Ni2Fe相在共晶点以上的温度区形成,是一种准稳定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富铁相 微观组织
下载PDF
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纳米硅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振昌 宗婉华 +2 位作者 衡成林 秦国刚 吴正龙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22-24,29,共4页
利用硅-SiO2复合靶,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三种富硅量不同的SiO2薄膜,并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退火。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刚淀积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样品都存在纳米硅粒子。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技术研... 利用硅-SiO2复合靶,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三种富硅量不同的SiO2薄膜,并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退火。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刚淀积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样品都存在纳米硅粒子。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退火后样品中纳米硅粒子析出和结晶情况,富硅量较大的两种SiO2薄膜都观测到纳米硅晶粒。统计结果表明:复合靶中硅组分从20%增加到30%,纳米硅晶粒的平均尺寸增加了15%、密度增加了2.5倍,而且随着退火温度从900℃增加到1100℃,纳米硅晶粒的平均尺寸和密度都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薄膜 射频 制备 纳米硅
下载PDF
Fe含量对Al-Si合金热挤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胜迁 陈立 +2 位作者 陈涛 宋新华 宋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2,共7页
对不同Fe含量的Al-Si合金进行了热挤压加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机、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Fe含量对Al-Si合金热挤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富铁相形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后,狭长针状富铁相的内部发... 对不同Fe含量的Al-Si合金进行了热挤压加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机、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Fe含量对Al-Si合金热挤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富铁相形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挤压后,狭长针状富铁相的内部发生了折断、破碎,并沿着挤压方向分布。随着Fe含量的增加,破碎方向由单一的长度方向转变为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同时进行。热挤压后,富铁相的平均粒径随Fe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降低,而圆整度则出现了小幅的降低。热挤压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伸长率逐渐降低,显微硬度则逐渐升高,断口形貌由纯韧性断裂转变为混合型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富铁相 热挤压 Fe含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自然沉降法去除铝硅合金中铁相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耀武 冯乃祥 +2 位作者 孙挺 尤晶 秦剑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对碳电热还原法生产的共晶铝硅合金加锰自然沉降法除铁进行了研究。通过差热热重及对自然沉降后获得的合金富铁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晶铝硅合金加锰后,锰会与合金中的富铁相结合,增大富铁相的密度,提高富铁相的初晶温度;当合金中M... 对碳电热还原法生产的共晶铝硅合金加锰自然沉降法除铁进行了研究。通过差热热重及对自然沉降后获得的合金富铁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晶铝硅合金加锰后,锰会与合金中的富铁相结合,增大富铁相的密度,提高富铁相的初晶温度;当合金中Mn/Fe达到1以上时,富铁相的初晶温度提高100℃以上;当富铁相中锰含量大于10%时,多呈块状,利于沉降到合金熔体底部,当锰含量低于6%时,富铁相多为针状留在合金中。通过加锰自然沉降可将合金中60%以上的富铁相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铝硅合金 自然沉降 除铁 富铁相 共晶铝硅合金
下载PDF
含纳米硅微粒的富硅二氧化硅的蓝色薄膜交流电致发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甲明 钟国柱 +1 位作者 范希武 李长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用磁控射频反应溅射制备了含纳米硅微粒的富硅SiO2薄膜并获得了蓝色的交流薄膜电致发光.通过热退火结合喇曼散射等手段判定蓝色发光谱带与富硅SiO2薄膜的纳米硅晶粒有关.
关键词 硅量子点 富硅二氧化硅 电致发光 纳米硅 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