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 DC/DC变换器电磁辐射干扰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羊岳彬 李先允 王书征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37,共7页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开关器件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与更高的工作频率,被广泛应用于DC/DC变流器。但是SiC器件的高工作频率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了优化DC/DC变流器内部结构,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SiC DC/DC变换器电磁... 碳化硅SiC(silicon carbide)开关器件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与更高的工作频率,被广泛应用于DC/DC变流器。但是SiC器件的高工作频率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了优化DC/DC变流器内部结构,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SiC DC/DC变换器电磁辐射干扰的优化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变流器的电磁辐射干扰源特性,根据DC/DC电路扑拓结构建立了空间电磁辐射模型,然后基于电磁辐射模型和模拟退火算法,对DC/DC变换器元件布局进行低电磁辐射优化,优化后的布局方案减少了60.2%的高频导线长度。最后,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验证,所提出方法能优化SiC DC/DC变换电路布局,将敏感电路上产生的电场强度降低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电磁辐射 模拟退火算法 有限元
下载PDF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of SiC Parameters, Using Neural Network and Non-Dominating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 II)
2
作者 Ramezan Ali MahdaviNejad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6期669-675,共7页
Silicon Carbide (SiC) machining by traditional methods with regards to its high hardness is not possible.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 among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methods, is used for machining of SiC. The present... Silicon Carbide (SiC) machining by traditional methods with regards to its high hardness is not possible.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 among 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methods, is used for machining of SiC. The present work is aimed to optimize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material removal rate of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 of SiC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As the output parameters are conflicting in nature, so there is no single combination of machining parameters, which provides the best machining performanc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ith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model the proces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non-dominating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Affects of three important input parameters of process viz., discharge current, pulse on time (Ton), pulse off time (Toff) on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of SiC are considered.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ver a wide range of considered input parameters for trai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Tes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parameters. A pareto-optimal set has been predicted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 Non-Dominating SORTING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REFEL sic
下载PDF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的低复杂度VBLAST检测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春林 王德刚 +1 位作者 刘伟 魏急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6-750,共5页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的排序规则,得到MSQRM-SIC算法。复杂度分析和性能仿真表明,通过调整参数,SQRM-SIC算法和MSQRM-SIC算法都可获得较好的复杂度和性能折衷。其中,后者性能明显优于前者;且后者与QRDM算法相比,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度,而基本不损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LAST系统 连续干扰抵消(sic) QRD-M树搜索 排序QR分解
下载PDF
一种新的QR-SIC-MSD联合MIMO信号检测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赵飞 王炎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针对MIMO信号检测中球形译码(Sphere decoding,SD)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算法复杂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和修改的球形译码(Modified s... 针对MIMO信号检测中球形译码(Sphere decoding,SD)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算法复杂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和修改的球形译码(Modified sphere decoding,MSD)联合MIMO信号检测算法,称之为QR-SIC-MSD算法。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时采用SIC算法,在高信噪比时,采用MSD算法,根据噪声方差仅选择一次初始搜索半径,若搜索失败则用SIC解代替。通过SIC算法与MSD算法的结合,大大地降低了球形译码算法的复杂性,同时保证了在中高信噪比时逼近ML算法性能,在低信噪比时接近ML算法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了完整的算法流程图及计算机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分解 串行干扰抵消 MIMO信号检测 球形译码 QR—sic—MSD算法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C/SiC拉伸损伤声发射模式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勇祯 童小燕 +2 位作者 姚磊江 李斌 白国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0,共8页
采用层次聚类及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对2D-C/SiC复合材料常温拉伸试验过程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试样断口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得到拉伸过程中5类损伤模式及其典型声发射特征参数。通过对各类损伤的能量分布、累... 采用层次聚类及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对2D-C/SiC复合材料常温拉伸试验过程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试样断口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得到拉伸过程中5类损伤模式及其典型声发射特征参数。通过对各类损伤的能量分布、累计事件数和累计能量的分析,研究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发现其过程可分为基体微裂纹和界面失效为主的初始损伤阶段、基体微裂纹停滞导致层间剥离及纤维失效占主导地位的裂纹饱和阶段、基体长裂纹和界面失效为主的损伤积累发展阶段和纤维束大量失效的宏观断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声发射 改进遗传算法 无监督聚类 损伤
下载PDF
基于ROM结构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ASIC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季轩 毛陆虹 +2 位作者 陈力颍 谢生 张世林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完成了一种基于ROM结构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的ASIC设计。其中累加器采用进位链和流水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工作频率的同时降低了资源占用率;ROM模块应用以正弦函数1/4波形对称性为基础,并结合Hutchi... 完成了一种基于ROM结构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DDS)的ASIC设计。其中累加器采用进位链和流水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工作频率的同时降低了资源占用率;ROM模块应用以正弦函数1/4波形对称性为基础,并结合Hutchison相交分离法的改进压缩算法,压缩率达到49倍,降低了芯片的功耗和面积。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库完成了后端物理设计和后仿真。该DDS功耗低,面积小,频率分辨率高,可作为高质量的信号源应用于4G移动通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 流水线结构 ROM压缩算法 Asic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SiC MOSFET导通电阻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瀚 余玮宸 +2 位作者 柴晓光 宁圃奇 温旭辉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4,共7页
提出了一种简洁、新颖的SiC MOSFET器件导通电阻模型,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不同温度下的导通电阻进行准确描述。相比于传统的导通电阻建模方案,采用进化算法可以准确地得到MOSFET导通电阻与结温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不同种群规模、交... 提出了一种简洁、新颖的SiC MOSFET器件导通电阻模型,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不同温度下的导通电阻进行准确描述。相比于传统的导通电阻建模方案,采用进化算法可以准确地得到MOSFET导通电阻与结温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不同种群规模、交叉率和变异率对算法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一款自主封装的1200 V/90 A SiC MOSFET模块去验证模型的静态特性,并与传统导通电阻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其最大误差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导通电阻 遗传算法(GA)
下载PDF
MC模拟计算W-SiC辐射损伤研究
8
作者 鲜铭权 任炬光 +2 位作者 张艳丽 刘海兵 柯梦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0-955,共6页
基于Monte-Carlo法模拟W-SiC辐照损伤机理,通过分析不同能量质子在W-SiC中的位移能损、电离能损等,对辐照损伤的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子对W-SiC辐照损伤主要是电离效应,随入射能量增加电离效应加剧,其次位移损伤也不可忽略,质子... 基于Monte-Carlo法模拟W-SiC辐照损伤机理,通过分析不同能量质子在W-SiC中的位移能损、电离能损等,对辐照损伤的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子对W-SiC辐照损伤主要是电离效应,随入射能量增加电离效应加剧,其次位移损伤也不可忽略,质子对W-SiC涂层材料造成的位移损伤呈现Bragg峰曲线分布,且损伤区域均集中在材料表层,其中14.67 MeV质子射程仅为1.36 mm,此外W-SiC相较于Be、W和Mo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溅射性能.因此,W-SiC在第一壁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第一壁材料 W-sic防护涂层 MC算法
下载PDF
新型4H-SiC射频功率MESFET大信号经验电容模型
9
作者 刘莹 国云川 黄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4-426,共3页
基于4H-SiC射频功率MESFET器件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信号经验电容模型。针对此模型参数的提取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算法用MATLAB语言实现,与传统算法相比,经验电容模型参数的初值估计和优化更为简单准确。提取的模型重要... 基于4H-SiC射频功率MESFET器件的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信号经验电容模型。针对此模型参数的提取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算法用MATLAB语言实现,与传统算法相比,经验电容模型参数的初值估计和优化更为简单准确。提取的模型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其他拟合参数值也具有物理量级。模型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拟合度较好,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大信号经验电容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碳化硅 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大信号模型 经验电容模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SiC外延炉加热电源动态匹配智能算法研究
10
作者 张威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7年第6期17-21,共5页
智能控制算法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SiC外延炉中却极少用到。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SiC外延炉加热系统中,对SiC外延炉加热电源匹配电感量进行预测,结合基于变步长搜索最大电流值的方法对频率进行自动跟踪,实现... 智能控制算法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在SiC外延炉中却极少用到。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SiC外延炉加热系统中,对SiC外延炉加热电源匹配电感量进行预测,结合基于变步长搜索最大电流值的方法对频率进行自动跟踪,实现了SiC外延炉加热电源的动态匹配功能。对预测过程和电源系统进行了基于MATLAB的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匹配电感量预测的精确性和动态匹配算法的有效性,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sic外延 加热电源 智能算法 动态匹配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随机维纳过程的机车车轮剩余寿命预测
11
作者 齐金平 刘晓宇 燕大强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5期583-590,共8页
为探究机车车轮退化过程中呈现的两阶段特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维纳过程的车轮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利用两阶段维纳过程模型建立车轮轮缘退化模型,通过随机化漂移系数表征车轮退化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利用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 为探究机车车轮退化过程中呈现的两阶段特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维纳过程的车轮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利用两阶段维纳过程模型建立车轮轮缘退化模型,通过随机化漂移系数表征车轮退化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利用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um,EM)算法及贝叶斯理论实现了退化模型参数的离线估计与在线更新;通过Schwarz信息准则(Schwarz information criterion,SIC)判断并找到车轮退化过程中存在的变点;最后通过某机车车轮实测轮缘退化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单阶段退化模型相比,考虑存在变点的两阶段退化模型更符合现场实际且在车轮80%寿命分位点处预测精度提升了9.42%。剩余寿命预测结果可以为车轮镟修周期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剩余寿命 两阶段随机维纳过程 EM算法 贝叶斯理论 sic准则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海冰密集度反演研究
12
作者 牟晓恒 羊丽青 林文明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4期64-75,共12页
海冰密集度是监测海冰的重要要素之一,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线规划和冰区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凭借... 海冰密集度是监测海冰的重要要素之一,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航线规划和冰区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法海洋卫星(China-France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微波散射计(SCATterometer,简记为“CSCAT”)凭借扇形波束旋转扫描的特点,可在单个网格内获得含有丰富入射角和方位角信息的多次观测样本,这为海冰密集度的准确反演创造了条件。考虑到目前尚未明确散射计测量要素与海冰密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本文构建了利用CSCAT后向散射系数及其他观测要素进行海冰密集度反演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通过海洋和海冰卫星应用设施(Ocean and Sea Ice Satellite Application Facility,OSI SAF)所提供的微波辐射计海冰密集度产品与CSCAT后向散射系数匹配,得到用于海冰密集度反演的数据集。其次,利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CSCAT后向散射系数数据的海冰密集度反演模型。再次,对模型在不同季节、不同极区下的反演结果精度及实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南北两极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在北极海冰密集度反演上的表现优于南极,而不同季节对比结果表明,冬季海冰密集度模型反演误差最小。不同海冰密集度下的模型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即当海冰密集度较高时,模型反演结果存在低估情况,网格为纯海水覆盖时,模型有时会错分为海冰。整体来看,虽然利用散射计后向散射系数直接进行海冰密集度反演与辐射计结果相比一致性有一定差异,但研究结果为海冰密集度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海洋卫星(CFOSAT) 散射计 海冰密集度(sic) 海冰范围 XGBoost算法
下载PDF
平面子孔径拼接测量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凌艳 戴一帆 陈善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8-985,共8页
通过椭圆形(长轴为225 mm,短轴为161 mm)SiC平面反射镜的全口径面形加工测量实验,验证了一种新的子孔径拼接测量算法—子孔径拼接迭代算法(SASL算法)的有效性。用100 mm口径平面平晶的子孔径拼接测量与全口径测量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拼接... 通过椭圆形(长轴为225 mm,短轴为161 mm)SiC平面反射镜的全口径面形加工测量实验,验证了一种新的子孔径拼接测量算法—子孔径拼接迭代算法(SASL算法)的有效性。用100 mm口径平面平晶的子孔径拼接测量与全口径测量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拼接测量相关参数及测量装置的精度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SiC平面反射镜的子孔径拼接实验,在搭建的拼接装置上实现了5次离子束迭代加工过程和最终的全口径面形测量。加工过程中的测量结果为面形误差修正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保证了最终全口径面形误差RMS快速收敛到50 nm。实验证明,SASL算法能大大放宽拼接装置对对准运动的精度要求,并能减少拼接过程对拼接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镜测量 子孔径 拼接算法 sic平面镜
下载PDF
基于CDMA信号的TDOA定位时延参数获取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向星 张群 +2 位作者 梁贤姣 李开明 孙凤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6944-6948,共5页
针对利用CDMA导频信号进行TDOA定位时存在时延参数与基站配对这一问题,结合CDMA无源雷达系统,提出基于串行干扰消除(SIC)和并行干扰消除(PIC)两种自动配对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仿真表明,这两种算法都可以完成对时延参数的获取... 针对利用CDMA导频信号进行TDOA定位时存在时延参数与基站配对这一问题,结合CDMA无源雷达系统,提出基于串行干扰消除(SIC)和并行干扰消除(PIC)两种自动配对算法,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仿真表明,这两种算法都可以完成对时延参数的获取,同时可实现时延与基站间的自动配对;另外,相比于并行干扰消除算法,串行干扰消除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检测成功概率,但是计算量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A 串行干扰消除 并行干扰消除 自动配对算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快速递归V-BLAST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振东 赵明 +1 位作者 刘思杨 刘元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46-1550,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递归V-BLAST算法。此算法采用一种简单的矩阵伪逆递推关系,利用前一次迭代时得到的迫零加权矩阵和加权向量直接计算出下一次迭代的迫零加权矩阵和加权向量。与现有的V-BLAST检测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保证最...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快速递归V-BLAST算法。此算法采用一种简单的矩阵伪逆递推关系,利用前一次迭代时得到的迫零加权矩阵和加权向量直接计算出下一次迭代的迫零加权矩阵和加权向量。与现有的V-BLAST检测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保证最优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多入多出(MIM0)系统 V—BLAST 迫零串行干扰删除 递归算法
下载PDF
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DS-CDMA系统中速率分配与译码顺序调整的联合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朝荣 李乐民 +1 位作者 张翼德 冯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0-1404,共5页
在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DS-CDMA系统中,可能的速率模式与译码顺序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指数增长。如何分配速率使得系统效用最大化是一个NP问题,这涉及到速率分配与译码顺序调整的联合优化。该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两种次优贪婪算法。算法的主... 在采用串行干扰消除的DS-CDMA系统中,可能的速率模式与译码顺序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指数增长。如何分配速率使得系统效用最大化是一个NP问题,这涉及到速率分配与译码顺序调整的联合优化。该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两种次优贪婪算法。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逐步贪婪地更新速率模式,再针对每步更新后的速率模式调整译码顺序,根据调整后的译码顺序快速检验对应速率模式的可行性。提出的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可用于速率的快速有效分配。仿真实验证实了分析结果并展示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串行干扰消除 译码顺序 速率分配 贪婪算法
下载PDF
分组空时块编码结构及其信号检测算法
17
作者 周杰 管云峰 +2 位作者 徐友云 罗汉文 葛建华 《电讯技术》 2005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可用于宽带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传输系统架构———分组的空时块编码(G-STBC)MIMO结构,即发送天线被分成若干组,组内的多根天线进行STBC编码,而各组发送的数据流相互独立。针对这一系统架构,提出了基... 本文提出一种可用于宽带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传输系统架构———分组的空时块编码(G-STBC)MIMO结构,即发送天线被分成若干组,组内的多根天线进行STBC编码,而各组发送的数据流相互独立。针对这一系统架构,提出了基于迫零检测的最优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ZFSIC)接收信号检测算法的实现方案。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空时编码MIMO结构在等数据率的情况下能获得比相应的V-BLAST系统更优的性能。G-STBC-MIMO结构可以使发送天线多于接收天线,因此,对于无线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以及大数据量广播业务系统(如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地面传输系统)都较V-BLAS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空时块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串行干扰抵消 迫零检测 算法
下载PDF
新的V-BLAST系统次优天线选择
18
作者 张晓格 徐澄圻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83-2187,共5页
该文提出新的基于ZF SIC检测的V-BLAST系统次优天线选择准则:最小化信道矩阵伪逆的最大行范数。基于贪婪选择思想,发射天线选择采用使得该范数增加最小的递增选择策略,接收天线选择采用使得该范数减少最大的递减选择策略。仿真表明所提... 该文提出新的基于ZF SIC检测的V-BLAST系统次优天线选择准则:最小化信道矩阵伪逆的最大行范数。基于贪婪选择思想,发射天线选择采用使得该范数增加最小的递增选择策略,接收天线选择采用使得该范数减少最大的递减选择策略。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新准则明显优于已有的最大第1检测层后处理信噪比准则,且相应的快速选择算法可以获得最优的基于最大最小准则的全搜索选择的大部分分集增益,而复杂度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天线选择 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 干扰抵消 贪婪算法
下载PDF
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法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东红 廖桂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不同于传统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该算法运用Gram-Schmidt正交化法,通过扩频序列获取正交序列作为最优解扩码,使得检测器每一级最强用户的解扩码与其他用户的扩频码所张的子... 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不同于传统的串行干扰消除算法,该算法运用Gram-Schmidt正交化法,通过扩频序列获取正交序列作为最优解扩码,使得检测器每一级最强用户的解扩码与其他用户的扩频码所张的子空间正交,从而实现对多址干扰的完全抑制.给出了具有幅度失配的系统误码率近似公式,讨论了幅度失配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抑制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改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CDMA) 串行干扰消除检测算法 Gram-Schmidt正交化法 多址干扰 误码性能
下载PDF
LTE系统中的MIMO检测算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兵 邓飞其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9期115-117,共3页
对几种经典的MIMO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着重讨论了ZF、MMSE、ZF-SIC、MMSE-SIC这4种算法的性能优劣,并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了这些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性能最好的为MMSE-SIC,以下依次为ZF-SIC、MMSE和ZF算法.
关键词 LTE MIMO ZF算法 MMSE算法 sic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