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aspase-8、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廖磊 李明浩 张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间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8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将患者分为无脑血管痉挛组121例,轻度脑血管痉挛组25例,中度脑血管痉挛组42例,重度脑血管痉挛组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3 d、术后7 d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7 d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明显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3 d和术后7 d,重度脑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脑血管痉挛组和轻度脑血管痉挛组,轻度脑血管痉挛组、中度脑血管痉挛组以及重度脑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介入栓塞术后3 d、7 d的血清Caspase-8与sICAM-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介入栓塞术后3 d血清Caspase-8、sICAM-1单独和联合检测在预测脑血管痉挛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0.01);其中Caspase-8与sICAM-1联合检测的AUC值和灵敏度最高。结论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Caspase-8、sICAM-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痉挛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介入栓塞术 CASPASE-8 sicam-1
下载PDF
血清HSP70、sICAM-1、CEA水平联合检测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艳 杨少平 王玉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癌胚抗原(CEA)水平联合检测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卵巢囊肿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癌胚抗原(CEA)水平联合检测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卵巢囊肿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20)和非复发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清HSP70、sICAM-1、CEA水平,分析其与卵巢囊肿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以及AUC指标。结果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囊肿直径、囊肿类型、恶性程度、术前血清HSP70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囊肿直径、血清HSP70、sICAM-1、CEA水平是卵巢囊肿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P70是卵巢囊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ICAM-1和CEA水平与卵巢囊肿复发无显著相关性(P>0.05)。联合检测对卵巢囊肿复发的预测能力优于单个指标。结论血清HSP70、sICAM-1、CEA水平联合检测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HSP70可能是较为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术后复发 HSP70 sicam-1 CEA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因素及与vWF、RDW、sICAM-1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百祥 徐晶晶 韩全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674-677,682,共5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因素及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弘慈医院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择期...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因素及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的关系。方法选取唐山弘慈医院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根据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分为狭窄组31例和非狭窄组71例,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 WF、RDW、sICAM-1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Gensini评分及vWF、RDW、sICAM-1水平均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vWF、RDW、sICAM-1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9、0.325、0.450,P<0.05);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及高水平的vWF、RDW、sICAM-1是CHD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vWF、RDW及sICAM-1预测CHD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60、0.771(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及高水平的vWF、RDW、sICAM-1是CHD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水平指导PCI术后的进一步治疗,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
下载PDF
血清sICAM-3、ET-1与sEndoglin水平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4
作者 刘阳 孙欢欢 +3 位作者 袁涛 师龙 郭涛 高翔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sICAM-3)、内皮素1(ET-1)与可溶性内皮抑素(sEndoglin,sEng)水平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3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Stanford B型主动...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sICAM-3)、内皮素1(ET-1)与可溶性内皮抑素(sEndoglin,sEng)水平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3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患者102例,依据随访结果将102例患者分为复发组16例、未复发组8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sICAM-3、ET-1及sEng水平变化;分析影响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sICAM-3、ET-1及sEn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未复发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马凡综合征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年龄≥60岁、合并马凡综合征、分支受累数目>6条占比均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sICAM-3、ET-1与sEng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马凡综合征、分支受累数目>6条、sICAM-3、ET-1与sEng水平均上升是影响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ROC曲线可知,sICAM-3、ET-1与sEng联合预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0%、88.30%,AUC为0.872,高于sICAM-3、ET-1与sEng单独检测(P<0.05)。结论sICAM-3、ET-1与sEng水平在术后复发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呈高表达,通过术前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有效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风险,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术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 内皮素1 可溶性内皮抑素
下载PDF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尿酸、TNF-α和sICA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张涛 王芳 +1 位作者 张文涛 白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TNF-α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TNF-α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5%vs 78.26%,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69%vs 28.26%,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别嘌呤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sICAM-1和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血尿酸 TNF-Α sicam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尊敬 杨期东 +2 位作者 刘运海 黄晓松 张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 ,sICAM 1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其在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 3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 32例 ,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 30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 ,sICAM 1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其在脑缺血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 3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 32例 ,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 30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 6和sICAM 1浓度。其中 11例发病 2 4h内入院的患者进行血清IL 6和sICAM 1水平动态观察 (发病第 1d ,第 3d和第 6d)。所有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 4 8~ 72h的CT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发病 3d内 [测定时间距发病时间平均为 (4 7.4± 5 .6 )h]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浓度和sICAM 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5 2 .1± 31.7)pg/mlvs.(135 .4± 18.3)pg/ml和 (36 3.6± 4 8.4 )ng/mlvs.(2 2 7.2± 30 .1)ng/ml,P <0 .0 1]。IL 6和sICAM 1浓度随发病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IL 6浓度在发病第 1d[(36 4 .5± 2 9.7)pg/ml]与第 3d[[(345 .7± 2 8.9)pg/m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发病第 6d[(30 8.3± 2 6 .8)pg/ml]较第 3d明显降低 (P <0 .0 1) ;sICAM 1浓度在发病第 1d[(383.9± 5 6 .1)ng/ml],第 3d[(35 4 .6± 4 0 .8)ng/ml]和第 6d [(316 .7± 32 .3)ng/ml]三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IL 6和sICAM 1浓度至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IL-6 sicam-1 白介素-6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由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sICAM-1、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郝海平 许惠琴 +2 位作者 朱荃 皮文霞 潘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影响。方法 :STZ 60mg/kgip 1周后血糖值高于 16.7mM的糖尿病大鼠连续灌胃给药 12周环烯醚萜总苷 0 .5 g/kg、1.0 g/k... 目的 :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影响。方法 :STZ 60mg/kgip 1周后血糖值高于 16.7mM的糖尿病大鼠连续灌胃给药 12周环烯醚萜总苷 0 .5 g/kg、1.0 g/kg和氨基胍 0 .1g/kg ,各组取血清分别测定sICAM 1、TNF α的含量。 结果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模型大鼠血清sICAM 1、TNF α较正常组上调 ,环烯醚萜总苷及氨基胍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模型大鼠血清sICAM 1、TNF α的含量。结论 :环烯醚萜总苷能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中过高的sICAM 1、TNF α水平 ,这一作用可能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环烯醚萜总苷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大鼠 sicam-1 TNF-Α
下载PDF
TNF-α、sICAM-1在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大鼠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苗伟 王小琴 +2 位作者 柴晶 王月昊 曹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大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常氧对照组(A组)、常氧牙周炎组(B组)、低氧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和常氧条件下大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常氧对照组(A组)、常氧牙周炎组(B组)、低氧对照组(C组)、低氧牙周炎组(D组)。采用正畸丝结扎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和牙周炎食谱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常氧和模拟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条件下饲养8周,检测各组动物牙周组织各项临床指标,用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表达。结果:低氧牙周炎组中TNF-α、sICAM-1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血清和牙龈组织中TNF-α、sICAM-1与附着丧失(AL)成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条件下TNF-α、sICAM-1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加重了牙周炎症破坏程度,同时促使炎症反应向外周血管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低氧 OSAHS 牙周炎 大鼠 TNF-Α sicam-1
下载PDF
模拟高原低氧兔牙周炎模型血清和牙龈组织中sICAM-1及sVCAM-1的含量 被引量:8
9
作者 武曦 黄镜静 +2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高钰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牙龈组织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在高原牙周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兔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实验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正畸丝结扎下颌中... 目的:探讨血清和牙龈组织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在高原牙周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兔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实验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实验组,每组10只,采用正畸丝结扎下颌中切牙与牙周炎食谱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平原和模拟海拔5 000 m条件下饲养8周,对牙周组织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血清和牙龈组织中sICAM-1、sVCAM-1表达情况。结果:低氧实验组sICAM-1、sVCAM-1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牙龈组织中浓度高于血清。结论: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使牙周组织破坏加重,同时促使炎症反应向外周血管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牙周炎 sicam-1 SVCAM-1
下载PDF
种植体周龈沟液sICAM-1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志刚 黄萍 +2 位作者 梁星 陈明 杨晓喻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68,375,共3页
目的 研究种植体周围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龈沟液 (PIS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的表达。方法 根据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和菌斑附着情况 ,将 30名患者的 5 1枚钛种植体分为健康组 (H)、龈缘炎组 (G)和周围炎组 (P) ... 目的 研究种植体周围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龈沟液 (PIS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的表达。方法 根据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和菌斑附着情况 ,将 30名患者的 5 1枚钛种植体分为健康组 (H)、龈缘炎组 (G)和周围炎组 (P) ,考察种植体周袋深度 (PPD)、改良菌斑指数 (m PL I)和牙龈出血指数 (GBI) ,用EL ISA方法检测 PISF中 s ICAM- 1的表达。结果  H组、G组和 P组的 PPD分别为 (2 .6 4± 1.0 0 ) mm、(3.6 5±0 .6 0 ) mm、(4 .39± 1.4 6 ) mm ,s ICAM- 1为 (348.10± 313.2 7) ng/m l、(898.30± 5 0 1.14 ) ng/m l、(114 9.36±10 35 .78) ng/ml,H组与 G、P两组之间的 PPD和 s ICAM- 1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无论是健康还是有炎症的种植体周围组织 ,龈沟液中均有 s ICAM- 1表达。菌斑的聚集可能是 s ICAM- 1表达上调的始动因素 ,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 s ICAM- 1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sicam-1 龈沟液 炎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ICAM-1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蓁 苗华艳 +1 位作者 王言奎 戴淑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 6 0例内异症患者 (其中Ⅰ期 8例、Ⅱ期 12例、Ⅲ期 18例及Ⅳ期 2 2例 )及 3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 6 0例内异症患者 (其中Ⅰ期 8例、Ⅱ期 12例、Ⅲ期 18例及Ⅳ期 2 2例 )及 30例对照组妇女之血清sICAM - 1和CA12 5水平 ;以及 4 5例内异症患者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ICAM - 1及CA12 5水平的变化。结果 :内异症组血清sICAM - 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内异症Ⅲ、Ⅳ期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和极显著性 (P <0 .0 1) ;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与其RAFS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值为 0 .5 94 (P <0 .0 1) ;血清sICAM- 1(临界值 4 4 0ng/ml)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 6 6 .6 7% ,特异性 86 .6 7% ;血清CA12 5 (临界值 35u/ml)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 36 .6 7% ,特异性 86 .6 7% ;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 - 1水平于手术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ICAM - 1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sICAM - 1可望成为内异症诊断和手术治疗监测更有价值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sicam-l CAL25 血清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彦凡 陈少贤 +1 位作者 金可可 王良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4例为化疗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的浓度,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Ⅰ+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sICAM-1的浓度分别为... 目的:探讨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4例为化疗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的浓度,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Ⅰ+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sICAM-1的浓度分别为370.65±78.63ng/ml、550.88±343.31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Ⅲ+Ⅳ期患者的sICAMV-1与Ⅰ+Ⅱ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sVCAM-1的浓度分别为543.92±142.37ng/ml、885.12±892.12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14例化疗后的患者sICAM-1、sVCAM-1分别为351.78±161.80ng/ml、418.64±251.64ng/ml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肺癌的病情发展相关,并有可能作为肺癌化疗评价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 sicam-1 SVCAM-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中药咳喘落对实验性哮喘豚鼠ECP和sICAM-1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宏长 李培成 +2 位作者 吴银根 于素霞 倪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咳喘落对哮喘豚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产物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等的影响 ,阐明咳喘落治疗哮喘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酶标记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 目的 探讨中药咳喘落对哮喘豚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产物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等的影响 ,阐明咳喘落治疗哮喘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酶标记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密度梯度细胞分离法分别测定了哮喘豚鼠血浆中ECP ,sICAM -1的含量和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哮喘豚鼠血浆中ECP ,sICAM -1的含量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经咳喘落和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 (P <0 .0 1) ,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结论 咳喘落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 -5的水平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募集及其毒性颗粒蛋白的释放 ,从而发挥它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中医药疗法 咳喘落 ECP sicam-1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tPAI-1、sICAM-1及MMP-9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宋庆桥 胡元会 +4 位作者 商秀洋 石洁 吴华芹 曹雪滨 李俊峡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PAI-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tPAI-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系统同步检测20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瘀证、非血瘀证及2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PAI-1、sICAM-1和MMP-9表达程度,并比较三者之间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瘀证、非血瘀证血清tPAI-1、sICAM-1和MMP-9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与tPAI-1、sICAM-1和MMP-9具有相关性,后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SAP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炎性反应和高凝状态,血瘀证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可能为冠心病SAP患者中的高危人群。结合相关蛋白质指标可能提高危险分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血瘀证 tPAI-1 MMP-9 sicam-1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及sICAM-1水平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志义 吕昌龙 +2 位作者 刘风芝 王钢 付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5-356,363,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 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 和TGF-β1 的水平。...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 例MS患者血清中sICAM-1 和TGF-β1 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MS患者血清TGF-β1 水平明显下降(P< 0.01),而sICAM-1 水平则明显升高(P< 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TGF-β1 水平逐渐升高,而sICAM-1 水平则逐渐下降。MS患者头MRI上病灶越大,sICAM-1 水平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TGF-Β1 sicam-1 测定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维胺酯对银屑病患者免疫指标、内皮、炎性反应、sICAM-1及NF-κB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婷 牟韵竹 +1 位作者 刘艳 王理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7期1615-1618,1622,共5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维胺酯对银屑病患者免疫指标、内皮、炎性反应、sICAM-1及NF-κB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1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仅通过维胺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维胺酯对银屑病患者免疫指标、内皮、炎性反应、sICAM-1及NF-κB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12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仅通过维胺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内皮、炎性反应、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核转录因子-k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NF-κB及sICAM-1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D4^+及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VEGF、NO及ET-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EGF、NO及ET-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TNF-α及IFN-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NF-α及IFN-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NF-κB及sICAM-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F-κB及sICAM-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银屑病患者,可显著纠正其免疫功能紊乱、改善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抑制NF-κB及sICAM-1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维胺酯胶囊 银屑病 免疫 内皮 炎性反应 sicam-1 NF-ΚB
下载PDF
IDA联合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sICAM-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鹏 姚海英 +4 位作者 周伯良 张俊飞 唐曼 张力丹 卢瑞琦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实验组予以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第1~3日去甲氧柔红霉素8~12 mg·m^(-2)·d^(-1)静脉滴注,第1~7日阿糖胞苷150mg·m^(-2)·d^(-1)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第1~3日予以柔红霉素45mg·m^(-2)·d^(-1)+1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第1~7日阿糖胞苷150mg·m^(-2)·d^(-1)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7日。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ICAM-1、sVCAM-1、T淋巴细胞亚群、铁蛋白、红细胞生成素(EPO)、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下降(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升高(P<0.05),血清铁蛋白、EPO、HGF以及VEGF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较低(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较高(P<0.05),血清铁蛋白、EPO、HGF以及VEGF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sicam-1 SVCAM-1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项白介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婉卿 范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白介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40例不伴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7 d的血清TNF-...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白介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40例不伴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7 d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有所升高,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患者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正畸联合牙周炎治疗可大大改善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 TNF-α CRP sicam-1 白介素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血清SICAM-1检测在颅内动脉瘤及术后复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莹 曾辉 +1 位作者 姜磊 王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其术后复查中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术前均行CTA与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且发病72h...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其术后复查中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1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术前均行CTA与数字减影造影(DSA)检查,且发病72h内获得血清sICAM-1检测水平结果,术后1~3d,共11例患者行CTA复查。结果 41例患者在动脉瘤夹闭术中共发现45个动脉瘤,其中4例为多发;37例为单发,术前CTA检查共发现40个,漏诊5个,检出率为88.89%;DSA共发现43个,漏诊2个,检出率为95.56%;CTA对直径≤3mm的动脉瘤检出效果低于DSA,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d,11例患者行CTA复查,发现1例未完全夹毕,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给予夹毕;CTA复查提示7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痉挛(CVS)现象,统计发现,术后CVS者入院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痉挛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与患者术后CVS发生间呈正相关(r=0.364,P<0.05)。结论 CTA与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效果相当,且CTA具有检查方便、无创性的优势,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积极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1水平在评估其术后CVS发生风险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血清sicam-1 颅内动脉瘤 术后复查
下载PDF
sICAM-1、CA19-9、CEA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覃理灵 石青峰 +1 位作者 廖维甲 梅铭惠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胆管癌及50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 目的探讨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胆管癌诊断、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胆管癌及50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的水平。结果血清CA19-9在胆管癌中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在各项指标中最高,CA19-9与sICAM-1联合应用敏感性提升到88.6%,特异性为80.0%。结论CA19-9与sICAM-1联合应用,检测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CA19—9 CEA胆管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