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Cytotoxic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fromLigularia nelumbifolia
1
作者 Yu ZHAO Wei LU +2 位作者 Xiao Jiang HAO Jun Chao CAI Hong Y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Total synthesis of two cytotoxic natural products, nelumol A (1) and nelumal A (2),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different paths. 4-O-Benzyl substitute analogues 26 and 27, as well as the 4-O-(2-methyl-butenyl) deriva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wo cytotoxic natural products, nelumol A (1) and nelumal A (2),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different paths. 4-O-Benzyl substitute analogues 26 and 27, as well as the 4-O-(2-methyl-butenyl) derivatives 29 and 30 were also synthesized for a SAR investigation. 1 and 2 were also measured on different tumor cell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products CYTOTOXICITY total synthesis SAR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下载PDF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LIGULARIA NELUMBIFOLIA
2
作者 Yu ZHAO Zhong Jian JIA Li YANG Jin Gang W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t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ots of Ligularia nelumbifolia afforded three new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together with two other novel constituents.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high field 1D and 2D NMR...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ots of Ligularia nelumbifolia afforded three new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together with two other novel constituents.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high field 1D and 2D NMR techniques an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MS sinapyl ALCOHOL DERIVATIV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LIGULARIA NELUMBIFOLIA CHC CCH DEPT
下载PDF
外源松柏醛和芥子醛影响棉纤维苯丙烷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及生长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东 杨洋 +2 位作者 李波 杨家平 范玲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4-338,共5页
利用棉花胚珠离体培养和半定量RT-PCR及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体外饲喂不同浓度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代谢物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来研究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苯丙烷代谢关键中间产物对棉花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棉纤维... 利用棉花胚珠离体培养和半定量RT-PCR及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体外饲喂不同浓度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代谢物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来研究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苯丙烷代谢关键中间产物对棉花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体培养棉纤维中,不同浓度(100μmol.L-1、200μmol.L-1)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不但诱导了以CA和SA为底物的基因产物表达量增加,也诱导了苯丙烷代谢途径上游基因产物的表达量增加,且高浓度(200μmol.L-1)诱导的表达量高于低浓度(100μmol.L-1),芥子醛高于松柏醛;对GhEx-pansin1的表达和纤维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200μmol.L-1)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芥子醛抑制作用大于松柏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柏醛 芥子醛 苯丙烷途径 基因表达 生长
下载PDF
丁香脂素的全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费嘉 乔善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7-259,共3页
本文以丁香醛为原料,经过与丙二酸Knoevenagel缩合,甲酯用LiAlH4还原得到了芥子醇。芥子醇在光照下氧化偶联,得到了丁香脂素。总产率为43.68%。
关键词 丁香脂素 全合成 芥子醇
下载PDF
外源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
5
作者 杨家平 杨洋 +1 位作者 王玉晶 范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目的]研究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的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对离体培养的陆地棉(新陆早36号)胚珠进行饲喂培养,对培养5~25 d棉纤维的伸长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比... [目的]研究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间产物松柏醛、芥子醛对离体培养的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松柏醛(CA)和芥子醛(SA),对离体培养的陆地棉(新陆早36号)胚珠进行饲喂培养,对培养5~25 d棉纤维的伸长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利用乙酰溴法检测培养27 d时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结果](1)饲喂一定浓度(100、200μmol/L)的CA和SA对棉纤维的伸长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最大者为200μmol/LSA,其纤维长度抑制率达10.56%(P<0.01),纤维团面积抑制率达14.5%(P<0.01)。(2)CA和SA对纤维伸长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10~15 d,该段时间内各处理组纤维伸长生长率比同时段对照减少最高为3.6%(200μmol/L SA P<0.01),最低为1.3%(100μmol/L CA,P<0.01)。(3)培养27 d时,S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75%,比对照高1.27%,CA 200μmol/L处理组纤维木质素含量为6.24%比对照高0.76%。[结论]100和200μmol/L的芥子醛、松柏醛抑制棉纤维的伸长生长,并增加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珠离体培养技术 松柏醛 芥子醛
下载PDF
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体外代谢转化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宝 范真 +5 位作者 周联 朱锦萍 杨滔 丘茂松 金晶 赵钟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ODS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制备代谢产物NMR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在0~48 h代谢组的孵育液中共检测到2个代谢产物芥子醇(M_1)和右旋丁香树脂酚(M_2)。12h时有81%的紫丁香苷被代谢转化,24 h时紫丁香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并且检测到12h之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_1,24h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2,且24h后未能检测到M_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在24h内将紫丁香苷完全代谢转化为M_1,然后再将M_1代谢转化为M_2,且8~12h内转化紫丁香苷的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苷 肠道菌群 芥子醇 右旋丁香树脂酚 HPLC LC-MS
原文传递
小蓟中一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柯睿 朱恩圆 侴桂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9-882,共4页
为研究小蓟Cirsium setosum(Willd.)MB.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树脂和凝胶柱色谱法从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银槭醇9-O-反式-对-香豆酰基-4-O-β-D-葡萄糖苷(1)、lycopero... 为研究小蓟Cirsium setosum(Willd.)MB.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树脂和凝胶柱色谱法从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银槭醇9-O-反式-对-香豆酰基-4-O-β-D-葡萄糖苷(1)、lycoperodine-1(2)、芹菜素-7-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半乳糖苷(3)和槲皮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蓟 苯丙素苷 银槭醇
原文传递
榼藤种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熊慧 王龙 +3 位作者 姜海琴 向雪川 吴欣妍 梅之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910-3914,共5页
目的研究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榼藤种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苄基-O-[α-L... 目的研究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榼藤种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甲氧基苄基-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芥子醇-O-[β-D-呋喃芹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3)、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5-羟基苯乙酸甲酯(4)、5-O-β-D-吡喃葡萄糖基-3-氢苯并[b]呋喃-2-酮(5)、二氢红花菜豆酸-4′-β-D-吡喃葡萄糖苷(6)、黄麻诺苷C(7)、1′S,4′S-4′-二氢脱落酸-4′-O-β-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榼藤子苷F;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榼藤子 酚苷 倍半萜 榼藤子苷F 芥子醇-O-[β-D-呋喃芹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 5-O-β-D-吡喃葡萄糖基-3-氢苯并 [b] 呋喃-2-酮
原文传递
4-O-丁香树脂酚合成工艺的改进
9
作者 陶凯奇 王红 +2 位作者 罗来春 干国平 彭小芝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对4-O-丁香树脂酚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方法以丁香醛为原料,与丙二酸进行Knovevenagel缩合得到芥子酸,再将芥子酸用乙醇进行乙酯化得到不饱和酯、以Al H(Bu-i)2为还原剂将酯还原为芥子醇、芥子醇在光照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经过氧化偶联... 目的对4-O-丁香树脂酚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方法以丁香醛为原料,与丙二酸进行Knovevenagel缩合得到芥子酸,再将芥子酸用乙醇进行乙酯化得到不饱和酯、以Al H(Bu-i)2为还原剂将酯还原为芥子醇、芥子醇在光照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经过氧化偶联得4-O-丁香树脂酚。结果芥子酸的合成中,将催化剂哌啶换成相同碱性的四氢吡咯,在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的条件下,该步反应产率也明显提高;酯的还原中将溶解性较差的氢化锂铝换成溶解性好的二异丁基氢化铝,以甲苯为溶剂进行还原,收率明显提高,且无需后处理,可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总收率约51%。结论该方法工艺简单,有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O-丁香树脂酚 合成 芥子酸 芥子醇
原文传递
离舌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倩倩 王静 +1 位作者 王旭阳 曹云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12-5216,共5页
目的对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离舌橐吾95%乙醇提... 目的对离舌橐吾Ligularia veitch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离舌橐吾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hydroxplatyphyllide(1)、ligudentatin A(2)、2-metyoxy-platyphillide(3)、7-hydroxy-11-hydroperoxybisabol-2,9E-diene(4)、bisabola-2,11-diene-7α,10ζ-diol(5)、8β,10β-dihydroxyeremophilenolide(6)、3β(ax)-hydroxyeremophillenolide(7)、6β-hydroxy-8α-ethoxyeremophil-7(11)-en-12,8β-olide(8)、3β,28-dibydroxylup-20(29)-ene(9)、齐墩果酸(10)、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11)、乌苏酸(12)、阿魏酸松柏酯(13)、4-O-geranyl-sinapyl alcohol(14)、4-O-geranyl-coniferyl alcohol(15)、橙皮油素(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7、8、11为首次从橐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舌橐吾 倍半萜 芥子醇 7-hydroxy-11-hydroperoxybisabol-2 9E-diene 3β(ax)-hydroxyeremophillenolide 乌苏酸 阿魏酸松柏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