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王永正 苏先华 林金 《四川中医》 2021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通过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AMI组和白藜芦醇组。AMI组和白藜芦醇组建立AMI模型。白藜芦醇组大鼠舌静脉注射白藜芦醇干预。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凋亡情况并比较SIRT3、β-catenin、PPARγ蛋白水平。结果:AMI组大鼠细胞形状发生改变,排列紊乱,并出现炎性浸润和细胞坏死。白藜芦醇组细胞形态和排列恢复,细胞坏死显著减少。AMI组大鼠血清cTnT、CK-MB、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血清cTnT、CK-MB、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AM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MI组(P<0.05)。A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3、β-catenin、PPARγ蛋白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3、β-catenin、PPARγ蛋白水平显著低于AMI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SIRT3/β-catenin/PPARγ通路缓解AMI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并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藜芦醇 凋亡sirt3/β-catenin/pparγ
下载PDF
积雪草酸通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 被引量:26
2
作者 荣霞 史艳霞 杜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目的 基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积雪草酸(AA)对AM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S... 目的 基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积雪草酸(AA)对AM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的大鼠制备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AA高剂量组、AA中剂量组和AA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干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AA。28天后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SIRT3、β-catenin和PPAR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变差,微血管密度(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和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增加,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A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升高,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结论 积雪草酸抑制大鼠梗死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 积雪草酸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谢方方 张念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并验证其作用机制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10 mg/kg)、蒲参胶囊高、中、低剂... 目的: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并验证其作用机制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10 mg/kg)、蒲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750、500、250 mg/kg),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脉动脉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次/d,连续4周。收集血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中乳酸脱氢酶-1(LDH-1)以及肌酸磷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剥取心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MI)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3、β-catenin和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蒲参胶囊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血清心肌酶LDH-1、ET、AngⅡ、PⅢP、LN、HA、CK-MB的含量(P<0.05);降低大鼠HMI、LVMI值及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心肌MVD(P<0.05);升高心肌组织中VEGF、bFGF以及SIRT3、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的综合效果较好。结论:蒲参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3/β-catenin/pparγ 蒲参胶囊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邢少杰 郑淑霞 +2 位作者 卞丹丹 曹兴旺 李旭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13,共5页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信号通路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信号通路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建立AMI模型术后48h,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处理。观察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各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B(NF-κB)、SIRT3、β-catenin、PPARγ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LVEF、LVFS显著下降(均P<0.01),LVMI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丸组LVEF、LVFS显著增高(均P<0.01),LVMI显著下降(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LVEF、LVFS均显著增高(均P<0.01),LVMI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VD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丸组MVD显著增高(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MVD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TNF-α、NF-κB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丸组IL-6、TNF-α、NF-κB显著下降(均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IL-6、TNF-α、NF-κB显著下降(均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IRT3、β-catenin、PPARγ m RNA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芪参益气滴丸组SIRT3、β-cateninm RNA显著增高,PPARγ m RNA显著下降(均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组SIRT3、β-cateninm RNA显著增高,PPARγ m RNA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能通过调节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改善AMI大鼠心室重构,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芪参益气滴丸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Β-连环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基于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晓柳 宋丽华 +6 位作者 董伟 高铭 张秀清 刘蔚然 徐士军 刘铁军 崔璐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21-2626,共6页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CLP+Dex组(10μg/kg Dex)、CLP+Dex+Sirtinol组(10μg/kg Dex+2μL/100 g SIRT1抑制剂Sirtinol),每组20只。造模前2 h,CLP+Dex+Sirtinol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给予Sirtinol;各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手术但不结扎穿孔)。造模结束后0、3、6 h,CLP+Dex组、CLP+Dex+Sirtinol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Dex(10μg/kg),Sham组和CLP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和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以及海马组织中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海马组织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CLP+Dex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大脑皮层组织凋亡细胞数及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SIRT1、p-Akt、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Sirtinol可显著逆转Dex的上述脑保护和因子调节作用(P<0.05)。结论: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并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 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sirt1/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机制 大鼠
下载PDF
Exendin-4 inhibits the survival and invasiveness of two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s via suppressing GS3Kβ/β-catenin/NF-κB axis through activating SIRT1
6
作者 ATTALLA F.EL-KOTT AYMAN E.EL-KENAWY +5 位作者 EMAN R.ELBEALY ALI S.ALSHEHRI HEBA S.KHALIFA MASHAEL MOHAMMED BIN-MEFERIJ EHAB E.MASSOUD AMIRA M.ALRAMLAWY 《BIOCELL》 SCIE 2021年第5期1337-1353,共17页
This study examined if the anti-tumorigenesis effect of Exendin-4 in HT29 and HCT116 colorectal cancer(CRC)involves modulation of SIRT1 and Akt/GSR3K/β-catenin/NF-κB axis.HT29 and HCT116 cells were treated either wi... This study examined if the anti-tumorigenesis effect of Exendin-4 in HT29 and HCT116 colorectal cancer(CRC)involves modulation of SIRT1 and Akt/GSR3K/β-catenin/NF-κB axis.HT29 and HCT116 cells were treated either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Exendin-4(0.0-200μM)or with Exendin-4(at its IC50)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X-527(10μM/a selective SIRT1 inhibitor)or Exendin-4(9-39)amide(E(9-39)A)(1μM/an Exendin-4 antagonist).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Exendin-4 inhibited cell survival,but enhanced levels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nd single-stranded DNA(ssDNA)in both HT29 and HCT116.In both cell lines and at it has an IC50(45μM for HT29 and 35μM for HCT1165),Exendin-4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survival,migration,and invasion of both cell types,with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GLP-1 receptors(GLPRs)nor of the activity of Akt.At these doses,Exendin-4 also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SIRT1 but reduced the acetylation of NF-κB 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cleaved caspase-3 and in both cell lines.Concomitantly,protein levels of p-GS3Kβ(Ser9),total and acetylatedβ-catenin,and Anix2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ut levels of p-GS3Kβ(Ser9)and p-β-catenin(Ser33/37/Thr41)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HT29 and HCT116-exendin-4 treated cells.All the effects exerted by Exendin-4 were completely prevented by Ex527 or E(9-39)A.In conclusion,Exendin-4 suppresses the tumorigenesis of HT29 and HCT116 CRC cell activation of GS3Kβ-induced inhibition ofβ-catenin and NF-κβin a SIRT1-depende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EXENDIN-4 sirt1 GS3 β-catenin NF-ΚB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通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强 李慧 +2 位作者 朱芳红 叶飞林 薛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7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通过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积累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 目的:通过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积累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多酚酸注射低剂量组(C组)丹参多酚酸注射高剂量组(D组)。B、C、D组大鼠制备为心肌梗死模型,A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操作。B、C、D三组大鼠均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A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相关指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干预后,B、C、D组大鼠的LVEF、LVFS和dP/dt max、dP/dt min均下降,且C、D组高于B组,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大鼠LVEDD高于A组,C、D组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B、C、D组大鼠CK、CK-MB、LDH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SIRT3、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及m 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大鼠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PPARγ蛋白表达量及m 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且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因子水平相关,且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的治疗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心肌梗死 sirt3/β-catenin-pparγ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成骨信号通路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灿宏 陈跃平 章晓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235-2242,共8页
背景:近年来非创伤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具有起病隐秘、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若能明确其发病机制,对非创伤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 背景:近年来非创伤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具有起病隐秘、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若能明确其发病机制,对非创伤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成骨信号通路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成骨,信号通路,发病机制"或"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steogenesis,Signaling pathways,pathogenesis,Wnt/β-catenin,PPARγ,TGF-β/Smad,PI3K/AKT,MAPK,Notch"等作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关成骨信号通路机制及应用的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近年来,成骨信号通路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常分化亦成为研究的焦点。成骨信号通路转导异常造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分化、成骨分化抑制、骨质破坏增加、骨代谢平衡破坏,可能是导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将Wnt/β-catenin、PPARγ、TGF-β/Smad、PI3K/AKT、MAPK、Notch等成骨信号通路作为干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靶点或许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尽管目前已有大量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成骨信号通路可能具有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并逆转股骨头坏死的潜能,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目前相关临床应用研究仍较少,故探索成骨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加快临床的应用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 pparγ TGF-Β/SMAD PI3K/AKT MAPK NOTCH
下载PDF
基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减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媛媛 宋志秀 +2 位作者 董恺 徐诗怿 景欣悦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574-578,共5页
旨在探讨n-3 PUFA的减重效应及其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提供新思路,为减肥食谱中n-3 PUFAs的应用提供参考。2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 w,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猪油组(SFAs组)... 旨在探讨n-3 PUFA的减重效应及其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提供新思路,为减肥食谱中n-3 PUFAs的应用提供参考。2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 w,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猪油组(SFAs组)、高脂大豆油组(n-6 PUFAs组)和高脂亚麻籽油组(n-3 PUFAs组),持续喂养9 w,每周称量体重,饲喂期结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糖、血脂等指标,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相关基因,即Sirt1、Pparγ、Ucp1以及Pgc1α的表达。与其他高脂喂养组相比,n-3 PUFAs组小鼠体重上升最缓慢,同时小鼠血糖水平(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5)均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改善糖脂代谢;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Sirt1、Pparγ和Uc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高n-3 PUFAs膳食能够改善糖脂代谢;其对于体重和体脂影响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促进Pparγ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进而促进Ucp1等棕色化基因表达,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 减肥 pparγ Ucp1 sirt1 白色脂肪棕色化 糖脂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