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神经症状的SIVmac251感染猴大脑基底节病毒gp120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克剑 丛喆 +4 位作者 金光 王卫 陈霆 蒋虹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7-42,I0002,共7页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在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的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在中国恒河猴感染传代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神经侵袭性和神经嗜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静脉感染SIVmac251-155p6N的8只实验猴中出现严重神经症状的1只猴中,监测病毒及免疫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猴脑组织病变,单拷贝PCR扩增病毒gp120序列并分析变异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猴晚期出现明显艾滋病脑病症状,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及神经元变性、坏死。脑基底节分离出单一序列病毒,其氨基酸序列与血浆病毒及感染毒株SIVmac251-155p6序列差异主要位于Gp120的V1和V4区,并且在C1区66位出现一个糖基化位点缺失。结论 SIVmac251在猴体长期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神经嗜性毒株的特征,对AIDS脑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脑病 sivmac251 GP120 变异 神经嗜性 神经侵袭性 糖基化位点
下载PDF
中研Ⅱ号对猴感染SIVmac251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永祥 温瑞兴 关崇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 :应用中药中研Ⅱ号复方观察对感染SIVmac2 5 1恒河猴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研Ⅱ号复方对感染SIVmac2 5 1的动物治疗后 ,检测其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变化 ,观察中研Ⅱ号对模型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中研Ⅱ号复方能降... 目的 :应用中药中研Ⅱ号复方观察对感染SIVmac2 5 1恒河猴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研Ⅱ号复方对感染SIVmac2 5 1的动物治疗后 ,检测其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变化 ,观察中研Ⅱ号对模型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中研Ⅱ号复方能降低感染动物血清新喋呤的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51 恒河猴 中研Ⅱ号 血清新喋呤
下载PDF
模拟HIV性传播特点的SIVmac239恒河猴直肠黏膜感染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浩 刘强 +4 位作者 丛茹 王卫 乔红伟 陈志伟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制备SIVmac239恒河猴(Macaca mulatta)细胞适应株病毒,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黏膜感染研究,探索引起系统性感染的病毒阈值水平与机体病毒、免疫学之间相关性,为我国艾滋病黏膜疫苗等生物制剂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 目的制备SIVmac239恒河猴(Macaca mulatta)细胞适应株病毒,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黏膜感染研究,探索引起系统性感染的病毒阈值水平与机体病毒、免疫学之间相关性,为我国艾滋病黏膜疫苗等生物制剂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构建思路。方法参照HIV性传播自然感染剂量范围,选用SIVmac239连续升高的3种剂量直肠黏膜途径感染两只恒河猴,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特点分析。结果两只恒河猴经2×101TCID50和2×102TCID50病毒滴度2次攻击后45d,经检测均未建立系统性感染,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均为阴性;第3次2×103TCID50病毒滴度攻击后,M296猴表现出典型的系统性感染特点,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确认了HIV性传播过程中的病毒剂量效应关系,为预防性生物制剂的猴体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发现SIVmac239Gag区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在病毒控制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新一代艾滋病黏膜疫苗的抗原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恒河猴 直肠黏膜感染 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卫 刘克剑 +3 位作者 吴芳新 丛喆 陈霆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直肠 粘膜 暴露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急性SIVmac感染猴模型评价中药1号体内抗病毒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小闲 卢耀增 +6 位作者 何伏秋丛 魏强 宋怀燕 潘勇 秦川 张永蓉 佟巍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1996年第5期22-26,共5页
采用SIVmac感染剂量(1~10MID50)和先给药后感染方式,中药Ⅰ号能100%保护动物不发生活动性SIV感染,表现在感染治疗后从血浆分离病毒阴性,无可检出的抗体,PCR检测PBMCSIVmacDNA阴性,但巢式... 采用SIVmac感染剂量(1~10MID50)和先给药后感染方式,中药Ⅰ号能100%保护动物不发生活动性SIV感染,表现在感染治疗后从血浆分离病毒阴性,无可检出的抗体,PCR检测PBMCSIVmacDNA阴性,但巢式—PCR检测2/3猴阳性。对照组3/4猴建立了真正感染,病毒分离阳性,抗体上升。中SIVmac感染剂量(10~100MID50和先感染后给药方式,中药Ⅰ号未能抑制感染后2周的血浆病毒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感染2周后的血浆病毒水平。表明中药Ⅰ号有抗猴体内病毒的作用。本模型亦可应用于中药方剂猴体内抗病毒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感染猴模型 中药1号
下载PDF
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颂 赖春辉 +2 位作者 吴小闲 卢耀增 卢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60,I0001,共6页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毒株经静脉及直肠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后的生物学特性和症状表现,并比较由感染途径不同导致的差异,为该模型系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IVmac239毒株经静脉感染19只中国恒河猴,经直肠感染6只中国恒河猴,观察至感染后232或168d,比较其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特异性抗体滴度、CD4+T细胞数量、血浆病毒载量、淋巴结病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所有猴均出现SIV抗体阳转。在静脉感染猴,感染后10d检测到SIV特异的IgM,而直肠感染猴始终未能检测到。在感染后168d,静脉感染猴的SIV特异性IgG的平均水平较直肠感染猴高10倍。在观察期内,直肠感染组的CIM+T细胞数下降不如静脉感染组显著。所有猴的血浆SIV载量均在感染后10—14d达到高峰(10^7拷贝/ml左右),约2个月后降至平台期(10^3-10^4拷贝/ml)。2只静脉感染猴及1只直肠感染猴在感染后150—210d死于猴免疫缺陷综合征,呈快速进展型改变。结论 SIVmac239毒株静脉及直肠感染接种中国恒河猴,均可建立慢性的SIV感染,其特征与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的改变相似,均可以作为良好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动物模型,尤其有助于预防性或治疗性AIDS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mac239 中国恒河猴
下载PDF
SIVmac239对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
7
作者 姚振江 王滨有 +3 位作者 赵景波 李洪源 高桥めぐみ 高桥秀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可否产生某些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为HIV/AIDS病原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未感染... 目的探讨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可否产生某些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为HIV/AIDS病原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的上清对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3H thymidine uptake assay判断其是否抑制B淋巴细胞的DNA合成,用凝胶电泳方法检测DNA合成抑制的凋亡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含有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其抑制效果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些因子可较强的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最高抑制率可达81%。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未见DNA梯状条带。Western blot试验发现Cyclin D1表达被抑制。结论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可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此因子可较强的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DNA的合成,但并不引起B淋巴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为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的产生,使B淋巴细胞停止在G1期,即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为细胞被捕获在细胞周期的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CD4^+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抑制机制
下载PDF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恒河猴适应株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位点筛查
8
作者 王卫 鞠斌 +5 位作者 丛喆 董志会 陈霆 杜文达 蒋虹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44-48,57,共6页
目的初步明确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基因位点,指导SIV/恒河猴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SIVmac239恒河猴适应株感染恒河猴,之后进行PMPA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 目的初步明确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耐9-(2-磷酸甲氧丙基)腺嘌呤(PMPA)突变基因位点,指导SIV/恒河猴模型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SIVmac239恒河猴适应株感染恒河猴,之后进行PMPA治疗,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数;使用CEMx174细胞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单拷贝PCR测定病毒rt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PMPA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猴血浆病毒载量,且对血CD4+T细胞数没有显著影响;细胞水平药物敏感实验证实该病毒株对PMPA不敏感。序列比对发现S205L和M502I可能影响到病毒对PMPA的药物敏感性。结论本研究为SIV/恒河猴模型的合理使用及HIV-1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PMPA rt基因 耐药位点
下载PDF
SIVmac239感染T淋巴细胞后的上清液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
9
作者 赵景波 张敏 +2 位作者 王从菊 刘晓秋 姚振江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液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C8166)的上清液对猕猴... 目的探讨恒河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液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C8166)的上清液对猕猴B淋巴细胞(MM133)生长的抑制作用情况。结果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含有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并且,其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可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CD4+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抑制机制
下载PDF
SIVmac239对猕猴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机制
10
作者 赵景波 刘晓秋 +1 位作者 王从菊 姚振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4期1-2,3,共3页
目的:探讨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及其抑制作用的机制,为HIV/AIDS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和控制提供有益的线索。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 目的:探讨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及其抑制作用的机制,为HIV/AIDS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和控制提供有益的线索。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的上清对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3H thymidineuptake assay判断这些上清是否抑制B淋巴细胞的DNA合成,用凝胶电泳方法检测DNA合成被抑制是否为凋亡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含有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并且,其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些因子可较强的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最高抑制率可达81%。凝胶试验结果未见DNA梯状条带。Western blot试验发现Cyclin D1表达被抑制。结论: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可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此因子可较强的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DNA的合成,但并不引起B淋巴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为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的产生,使B淋巴细胞停止在G1期,即抑制作用的主要的机制为细胞被捕获在细胞周期的G1期。本研究结果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即猕猴B淋巴细胞虽然不被SIVmac239感染,但可被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所捕获,抑制其细胞DNA合成,从而可导致该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和影响机体体液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CD4+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抑制机制
下载PDF
葡萄糖代谢异常导致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体重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瀚丹 宋天章 +1 位作者 杨柳萌 郑永唐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急性期炎症因子、脂类代谢及葡萄糖代谢对体重的影响。方法检测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炎症因子(TNF-α、IL-6)、脂类代谢(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葡萄糖代谢参数(胰岛素、胰... 目的探讨艾滋病急性期炎症因子、脂类代谢及葡萄糖代谢对体重的影响。方法检测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炎症因子(TNF-α、IL-6)、脂类代谢(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葡萄糖代谢参数(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体重增加组和体重减少组SIV感染北平顶猴之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在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炎症因子和血脂四项在体重增加组与体重减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体重增加组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体重减少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表现;Pearson分析显示,感染后第5周及第11周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 SIVmac239感染急性期,葡萄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北平顶猴体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sivmac239 北平顶猴 体重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中研Ⅱ号对猴感染SIVmac251T细胞亚群及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淑玲 王慧 关崇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应用中药中研号复方对感染SIVmac251恒河猴实验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β2-MG变化。方法: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感染动物实验研究,通过中研号复方对感染动物及治疗后转归影响,检测猴血清β2-MG含量变化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数... 目的:应用中药中研号复方对感染SIVmac251恒河猴实验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β2-MG变化。方法: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感染动物实验研究,通过中研号复方对感染动物及治疗后转归影响,检测猴血清β2-MG含量变化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数改变,观察中研号对模型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中研号复方能够降低感染动物血清β2-MG含量,并能提高动物CD4+T细胞百分数。结论:中研号对SIV感染动物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SIV Β2-MG 复方 CD4^+T细胞 Β2-微球蛋白 T细胞亚群 百分数 结论 变化
下载PDF
Superior intestinal integrity and limited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immune activation in SIVmac239-infected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Macaca leon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Ming-Xu Zhang Tian-Zhang Song +6 位作者 Hong-Yi Zheng Xue-Hui Wang Ying Lu Han-Dan Zhang Ting Li Wei Pang Yong-Tang Zhe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22-531,共10页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is a cause of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in HIV/SIV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a lower CD8+ T cell activation level in Macaca leonina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 NPMs) than in...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is a cause of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in HIV/SIV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a lower CD8+ T cell activation level in Macaca leonina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 NPMs) than in Macaca mulatta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ChRMs) during SIVmac239 infection. Furthermore, the levels of plasma LPS-binding protein and soluble CD14 in NPM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hRMs. Compared with ChRMs, SIV-infected NPMs had lower Chiu scores, representing relatively normal intestinal mucosa. In addition, no obvious damage to the ileum or colon epithelial barrier was observed in either infected or uninfected NPMs, which differed to that found in ChRMs.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Escherichia coli) was detected in the colon or ileum of infected or uninfected NPMs, which again differed to that observed in ChRMs. In conclusion, NPMs retained superior intestinal integrity and limited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during SIV infection,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ir lower immune activation compared with Ch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activation Intestinal INTEGRITY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sivmac239 MACACA leonina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Chinese rhesus MACAQUES
下载PDF
Parasites may exit immunocompromised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 (Macaca leonina)infected with SIVmac239 被引量:2
14
作者 tian-zhang song ming-xu zhang +3 位作者 yu-jie xia yu xiao wei pang yong-tang zhe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2-51,共10页
Parasites can increase infection rates and pathogenicity in immunocompromis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atients. However, in vitro studie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lso suggest that parasites mig... Parasites can increase infection rates and pathogenicity in immunocompromis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atients. However, in vitro studie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lso suggest that parasites might escape immunocompromised hosts during HIV infe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direct evidence from animal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immunocompromised hosts parasitic infections on remain unclear. Here we detected 14 different parasites in six northern pig-tailed macaques (NPMs) before or at the 50th week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 infection by ELISA. The NPMs all carried parasites before viral injection. At the 50th week after viral injection, the individuals with negative results in parasitic detection (i.e., 08247 and 08287) were characterized as the Parasites Exit (PE) group, with the other individuals (i.e., 09203, 09211, 10205, and 10225) characterized as the Parasites Remain (PR)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R group, the NPMs in the PE group showed higher viral loads, lower CD4+ T cells counts, and lower CD4/CD8 rates. Additionally, the PE group had higher immune activation and immune exhaustion of both CD4~ and CD8~ T cells.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greater injury to the liver, cecum, colon, spleen,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in the PE group This study showed more seriously compromised immunity in the PE group, strongly indicating that parasites might exit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IMMUNOCOMPROMISED Northernpig-tailed macaque Parasite sivmac239
下载PDF
SIVmac感染食蟹猴、恒河猴的外周血血象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巍 丛喆 +1 位作者 蒋红 吴小闲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2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 mac感染 食蟹猴 恒河猴 外周血 血象观察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分类 艾滋病模型
下载PDF
中研1号对猴感染SIVmac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研究
16
作者 徐淑玲 关崇芬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应用中药中开1号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感染实验观察。方法:以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病毒为实验模型,观察中药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中研1号复方能够提高感染SIVmac动物T、B淋巴细胞增殖... 目的:应用中药中开1号对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感染实验观察。方法:以中国恒河猴感染SIVmac病毒为实验模型,观察中药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中研1号复方能够提高感染SIVmac动物T、B淋巴细胞增殖,对免疫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研1号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mac 细胞增殖
下载PDF
SIVmac251感染中国恒河猴外周血免疫学及病毒学指标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金洋 符林春 +3 位作者 刘亚敏 沈强 邓文娣 周映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后病毒学和免疫学基本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中国恒河猴用于艾滋病模型时外周血白细胞(WBC)和CD4+T细胞比例的标准。方法以SIVmac251感染36只中国恒河猴,... 目的观察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后病毒学和免疫学基本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中国恒河猴用于艾滋病模型时外周血白细胞(WBC)和CD4+T细胞比例的标准。方法以SIVmac251感染36只中国恒河猴,于感染前1天及感染后1—8周每周及感染后第10周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病毒载量。结果除WBC计数变化不显著外,其余检测指标均在感染后第1、2周时变化最为剧烈;WBC计数在(4—10)×10^6个/ml之间结合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高于25%的可作为艾滋病模型的选猴标准。结论为应用中国恒河猴进行艾滋病研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恒河猴 sivmac251 免疫学 病毒学
原文传递
SIVmac251恒河猴感染疾病模型指标观察
18
作者 张钰 王静 +3 位作者 刘香梅 闵凡贵 郭鹏举 黄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5-682,共8页
建立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感染恒河猴模型,为AIDS疾病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SIVmac251毒株经静脉接种感染5只恒河猴,定期静脉采血,进行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抗体、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急性期,血浆病毒载量在... 建立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感染恒河猴模型,为AIDS疾病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SIVmac251毒株经静脉接种感染5只恒河猴,定期静脉采血,进行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抗体、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急性期,血浆病毒载量在接种病毒一周后达到高峰,高病毒血症维持约3到4周;CD3+CD4+T淋巴细胞出现一过性下降,血浆中IFN-γ上升,IL-12下降,IL-2、IL-4、IL-10、TNF-α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未能检出。感染无症状潜伏期,血浆病毒载量维持在104 RNA拷贝/mL以上,疾病晚期出现上升或下降趋势;CD3+CD4+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CD4/CD8在疾病晚期也下降;抗SIV抗体明显上升,血浆中IFN-γ、IL-12、IL-2、IL-4、IL-10、TNF-α未出现明显的变化。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分析,SIV感染显示与人HIV感染相似的变化,是人AIDS研究较好的动物模型,本研究为SIV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51) 猴艾滋病 疾病模型 恒河猴
原文传递
SIVmac239对猕猴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
19
作者 赵景波 刘晓秋 +1 位作者 王从菊 姚振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及其抑制作用的机制,为HIV/AIDS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和控制提供有益的线索。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 目的:探讨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能否产生某些可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活性因子,及其抑制作用的机制,为HIV/AIDS进一步的病原学研究和控制提供有益的线索。方法:用MTT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收集的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和未感染SIVmac239的CD4+T淋巴细胞的上清对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3Hthymidine uptake assay判断这些上清是否抑制B淋巴细胞的DNA合成,用凝胶电泳方法检测DNA合成被抑制是否为凋亡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上清含有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并且,其抑制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些因子可较强的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最高抑制率可达81%。凝胶试验结果未见DNA梯状条带。Western blot试验发现Cyclin D1表达被抑制。结论:SIVmac239感染CD4+T淋巴细胞可产生抑制B淋巴细胞生长的因子。此因子可较强的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DNA的合成,但并不引起B淋巴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为抑制猕猴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的产生,使B淋巴细胞停止在G1期,即抑制作用的主要的机制为细胞被捕获在细胞周期的G1期。本研究结果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即猕猴B淋巴细胞虽然不被SIVmac239感染,但可被SIVmac239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所捕获,抑制其细胞DNA合成,从而可导致该细胞的功能发生障碍和影响机体体液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239 CD4^+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抑制机制
原文传递
抗艾滋病药物“中药2号”复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永容 何伏秋 +7 位作者 苏诚练 绍一鸣 蒋岩 黄澜 丛喆 宋怀燕 欧阳卓志 徐莲芝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11期37-39,共3页
用SIVmac-CEM×174细胞系统筛选出中药,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将6味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组成“中药2号”复方,全方体外对SIVmac和HIV-1有抑制作用,正交t值法L12(2^(11))药味组合分析实验证明,其中有3味药为君药,极性提取法证明有效成分... 用SIVmac-CEM×174细胞系统筛选出中药,按照中医的辩证论治,将6味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组成“中药2号”复方,全方体外对SIVmac和HIV-1有抑制作用,正交t值法L12(2^(11))药味组合分析实验证明,其中有3味药为君药,极性提取法证明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部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检测到致死剂量,最大耐受量超过人用量的22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vmac HIV-1 中药2号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