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来自SKS、PKS和SKKS震相分裂的证据 被引量:62
1
作者 王琼 高原 +1 位作者 石玉涛 吴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2-905,共14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区域台网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资料,通过PKS、SKS和SK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得到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结合GPS速度场和地壳剪切波各向异性分析青藏...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区域台网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资料,通过PKS、SKS和SK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得到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结合GPS速度场和地壳剪切波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形成机制及壳幔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在阿尔金断裂带西侧,各向异性快波偏振呈NWW—SEE方向,与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夹角,与塔里木盆地向柴达木盆地俯冲方向一致,说明该地区上地幔物质变形主要受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属于"化石"各向异性.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区,XKS快波偏振呈NW—SE方向,一致性较好,与区域断层走向方向相同;由区域小震的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的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在该区域呈NE-SW方向,与相对于稳定欧亚大陆GPS运动速率一致,地壳和地幔快波偏振方向的差异表明壳幔变形可能有不同的形变机制.在陇中盆地及其周缘,由于处于活跃青藏地块与稳定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过渡带,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更加复杂的构造背景,地壳快波偏振和地幔快波偏振总体上呈NWW—SEE方向,说明壳幔变形机制可能相同;但不同台站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离散性,推测是由于受局部构造特征差异性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上地幔 地壳 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各向异性研究:基于SKS和Pms震相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桂红 武澄泷 +8 位作者 唐国彬 侯爵 张明辉 贺志洪 张智 蒲举 刘旭宙 陈继峰 程建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50-1662,共13页
利用甘肃和青海两省固定宽频带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挑选高质量SKS震相,联合使用最小切向能量方法和旋转互相关方法获得230对高信噪比分裂参数;同时对接收函数中Pms震相随方位角的变化进行拟合,得到了24个台站的地壳各向异性分裂参... 利用甘肃和青海两省固定宽频带地震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挑选高质量SKS震相,联合使用最小切向能量方法和旋转互相关方法获得230对高信噪比分裂参数;同时对接收函数中Pms震相随方位角的变化进行拟合,得到了24个台站的地壳各向异性分裂参数.整个区域SKS分裂快波方向均值为123°,Pms分裂快波方向均值为132°,且大部分区域SKS、Pms快波方向与地表构造走向相一致,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岩石圈垂直连贯变形为主,地壳上地幔相互耦合.SKS、Pms分裂时差均值分别为1.0s和0.6s,显示地壳各向异性对于SKS分裂时差有较大贡献.昆仑断裂附近Pms、SKS分裂快波方向与昆仑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昆仑断裂可能是岩石圈尺度深大断裂;而阿尔金断裂东缘二者快波方向显著差异意味着阿尔金断裂在东缘可能仅为地壳尺度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上地幔 地壳 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过渡带SKS波分裂研究:鄂尔多斯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勇 陈永顺 +2 位作者 菅汉超 唐有彩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和太行山以及华北平原西部均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各向异性,时间延迟大于1.0s.特别是在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ENE趋向的快波偏振方向明显不同于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近E-W和ESE方向的快波偏振方向.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过渡带的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显著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变化可能对应于围绕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而后者可能起因于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以及青藏高原软流圈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向东的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sks波分裂 上地幔各向异性 软流圈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SK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宇航 蒲举 +1 位作者 程建武 陈继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3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得到台站下方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时间延迟(δt)。研究结果表明: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区域,各向异性快波方...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3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得到台站下方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时间延迟(δt)。研究结果表明: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区域,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该区域的断裂走向存在明显的夹角,该盆地向柴达木盆地的俯冲方向一致,各向异性归因为古构造运动遗留下的"化石各向异性",且由于壳幔物质的拆沉作用,推测该区域壳幔之间存在解耦作用;在祁连—河西走廊区,SKS快波偏振方向呈NW-SE,与主要断裂带的走向一致;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附近,观测到快慢波时间延迟有着较大的变化,可能是岩石圈变形和软流圈物质流动共同导致;在鄂尔多斯板块内,快波方向呈NW-SE方向,可能暗示青藏高原深部物质分叉绕流运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区域台站下方的各向异性均具有差异性,进一步证实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sks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幔
下载PDF
利用SKS波分裂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在中国东部的应用
5
作者 杨晓瑜 李红谊 +3 位作者 吴萍萍 张冰 李信富 李佳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55-64,共10页
地震各向异性方法是研究地幔流动以及岩石圈变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远震事件识别近乎垂直入射的SKS波震相能直接反映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近年来,SKS波分裂由于识别方位各向异性灵敏、多解性小逐渐发展为探究大陆动力学及... 地震各向异性方法是研究地幔流动以及岩石圈变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远震事件识别近乎垂直入射的SKS波震相能直接反映台站下方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近年来,SKS波分裂由于识别方位各向异性灵敏、多解性小逐渐发展为探究大陆动力学及其演化以及地幔形变特征的有力工具。本文收集了近20年来利用SKS波分裂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的各向异性研究工作,综述了该方法在中国东部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之处;同时,还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布设的102个高质量高密度的宽频流动台站以及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区域台网262个固定台站的数据,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各向异性 中国东部地区
下载PDF
Seismic anisotropy beneath Southern Tibet
6
作者 吕庆田 马开义 姜枚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2期279-287,共9页
We have examined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eleseismic waves (SKS) recorded on 20 seismographs deployed on aprofile that followed the Southern Tibet highway during the 1992 Sino-French seismic experiment. The crosscorr... We have examined shear-wave splitting in teleseismic waves (SKS) recorded on 20 seismographs deployed on aprofile that followed the Southern Tibet highway during the 1992 Sino-French seismic experiment. The crosscorrel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derive splitting parameters.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is the abrupt variation in splitting orientation across ITS. North of ITS, 12 stations have an average N70°'E orientation of the fast wave,with a delay betwee fast and slow waves of up to 1 second. On the contrary, 7 stations located to the southof ITS show an N25°W orientation and a smaller magnitude. We compare the observations with surface geolwical features and discis the source of anisotropy and its constraints on the deformation model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ur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nisotropy may be generated by the high strain induced by the underthrusting of the india lithosphere in the south of ITS. North of ITS, anisotropy may relate to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flow in the upper mantle. Analysis of the anisotropy pattern with the deformation model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ggests that both internal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continental northeastward extrusion contribute to crustal shortening and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anisotropy shear-wave splitting upper mantle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各向异性研究
7
作者 高玲霞 冯斌 +2 位作者 梁萌 吴文鹂 孙跃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3期684-689,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国家台网在青藏地区布设的台站记录到的近5年震级在5.8以上、震中距在东经88°~120°之间的39个远震地震事件进行SKS横波分裂测量,来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各向异性及变形特征。在青藏内部地区,SKS横波分裂测... 本文利用中国国家台网在青藏地区布设的台站记录到的近5年震级在5.8以上、震中距在东经88°~120°之间的39个远震地震事件进行SKS横波分裂测量,来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各向异性及变形特征。在青藏内部地区,SKS横波分裂测量的快轴自西向东逐渐从NE—SW向转为E—W向,再转为NNE向,与GPS速度场方向基本一致,呈顺时针方向变化。造成此地区SKS分裂测量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缅甸板块向东俯冲时发生向西的后撤运动,使得此区域的岩石圈产生环状变形。川滇地区南部的GPS数据显示了近ES向的地表形变且走滑断层走向为NW—SE向,Pms地壳各向异性快轴方向主要为S—N向或NNE—SSW向,SKS分裂结果揭示了E—W向的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与Pms快轴方向以大角度相交或垂直,说明云南地区深部软流圈地幔流动场与地壳及地表变形特征不一致,地幔和地壳的变形机制和各向异性来源不同,发生解耦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横波分裂 各向异性 壳幔变形 板块运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上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
8
作者 李抒予 高原 +1 位作者 金红林 刘同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33,共18页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 由羌塘、巴颜喀拉、柴达木和祁连等几个二级块体组成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华南块体及华北块体接触,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小地震波形事件,使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快波偏振方向与慢波时间延迟2个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参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快波偏振方向以NEE为主导,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大致平行,祁连块体北部和东南部、羌塘块体北部存在NNW、NWW或近EW等多个相对较弱的第2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NW走向断裂近平行。柴达木块体东北缘的快波偏振方向较离散,受到应力、断裂、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祁连块体北部逆冲断裂系东部的时间延迟大于西部,体现了两者应力环境的差异。祁连块体东南部及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大致相当的时间延迟分布可能与其具有类似的岩石类别物性及构造环境相关。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NWW向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和相对一致的时间延迟,可能是断裂在深部高压变质作用的响应。羌塘块体北部的时间延迟小于拉脊山断裂周缘(祁连块体东南部与柴达木块体东北缘),可能与岩石类别物性与构造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剪切波分裂 各向异性 上地壳 快波偏振 慢波时间延迟 变形
下载PDF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79
9
作者 丁志峰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1991年7月-1992年6月,中、美两国合作在青藏高原架设了11个宽频带数字记录的PASSCAL临时地震台站,它们分布在青藏公路沿线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利用这些台站记录到的高质量数据,对远震的SKS波进行分析和计算... 1991年7月-1992年6月,中、美两国合作在青藏高原架设了11个宽频带数字记录的PASSCAL临时地震台站,它们分布在青藏公路沿线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利用这些台站记录到的高质量数据,对远震的SKS波进行分析和计算,在多数台站观测到了SKS波分裂的现象.用SC方法计算了青藏高原所记录到的SKS波分裂的参量,即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的到时差δt,探求台站下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φ从南(拉萨)往北(至格尔木)有一趋势变化,从南边的北东方向渐变至北边的近东西方向.快、慢波的到时差在高原上向北渐渐变大,在不冻泉达到最大;再往北至格尔木又迅速减小.认为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挤压下,雅鲁藏布江以北青藏高原下面的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沿东西方向发生形变以至流动,它使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 横波分裂 地震波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背景噪声的Rayleigh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王琼 高原 石玉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68-4078,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是现今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使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5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双台站互相关方法获得Rayleigh(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云南地区周期5~34s范围内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短周期(5~12s)Rayleigh面波快波优势方向与区域断裂走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快波方向随着断裂走向的变化而变化.周期16~26s快波优势方向与反映上地壳特性的5~12s图像总体图像相似,但细节略有不同.其中,滇中块体内易门断裂和滇中块体内东侧的普渡河断裂附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NW方向旋转;易门断裂以西呈NW向.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和川滇块体受到青藏块体的南东向挤压作用.周期30~34s范围的各向异性,滇缅泰块体和印支块体,快波优势方向为NS和NNW向;而在滇中块体内部,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变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有关.本文还开展了与体波各向异性的对比分析,通过与近震S波分裂、Pms转换波分裂和远震SKS、PKS和SKKS(以后简称为XKS)分裂的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周期的增大,得到的快波优势方向与XKS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趋向一致,与地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呈一定夹角.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壳幔各向异性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背景噪声 Rayleigh面波 方位各向异性 体波各向异性 sks、PKS和skKS震相 剪切波分裂
下载PDF
湖北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芬 姚运生 +3 位作者 廖武林 李井冈 王秋良 王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3,共9页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选用湖北数字地震台网(HB台网)和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CB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使用旋转相关法和切向能量最小法,计算得到了湖... SKS波分裂测量是研究大陆地幔的形变特征、探索大陆动力学和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选用湖北数字地震台网(HB台网)和中国数字化宽频带地震台网(CB台网)提供的三分量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资料,使用旋转相关法和切向能量最小法,计算得到了湖北地区20个地震台站下方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快波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大别造山带内,呈平行于大别造山带构造走向的NWW向,且与绝对板块运动方向基本一致,反映印支燕山期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南北向挤压碰撞造山的过程,而地幔流动则是造成这种南北挤压的力源.扬子板块内NWW向虽与绝对板块运动趋势一致,但比较离散,受地幔对流影响不明显,而NE向各向异性主要与燕山后期之后应力场的转变有关.分析认为,该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为地幔流动和固结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平行,可以作为地壳变形与上地幔连贯变形的证据.整个研究区域得到的分裂延迟时间在0.5~1.35 s之间,厚度在58~155 k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地震各向异性 sks分裂 大别造山带 扬子地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智 田小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61-2768,共8页
对布设于青藏高原中部INDEPTH-Ⅲ宽频带数字地震台阵的41个台站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所提取出的P波接收函数和SKS波形资料做偏振分析,并采用以误差为权的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Pms和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从拉... 对布设于青藏高原中部INDEPTH-Ⅲ宽频带数字地震台阵的41个台站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所提取出的P波接收函数和SKS波形资料做偏振分析,并采用以误差为权的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Pms和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从拉萨块体中部,经喀喇昆仑嘉黎断裂系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到羌塘块体中部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图像.从各向异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Pms快慢波的时间延迟为0.3~0.5 s,在拉萨块体,快波方向主要为NE-SW向,在羌塘块体,快波方向为近E-W向.SKS快慢波的时间延迟为1~2 s,主要分布在拉萨块体的北端和羌塘块体,并且向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昆仑—嘉黎断裂带的方向时差增大,快波方向基本与Pms快波方向一致.在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以南的拉萨块体中部没有测量到明显的SKS分裂,这可能与该区存在双层快轴方向近垂直的各向异性层有关.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推测:拉萨块体地壳各向异性层的快轴方向与印度—欧亚板块汇聚方向一致,可能与地壳较强刚性有关,其在板块汇聚过程中不易发生流展变形;而羌塘块体地壳和岩石圈中各向异性层的快轴方向与青藏高原物质逃逸方向一致,表明这一块体流变性均较强,在板块汇聚挤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侧向流变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 PMS sks 流变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中上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钱旗伟 吴晶 +5 位作者 刘庚 沙成宁 马建新 白占孝 赵燕杰 刘小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8-2349,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94°E—105°E,32°N-40°N)是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前沿地带,亦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2008-2014年)共7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首先使用双差定位获取精定位震源位置,... 青藏高原东北缘(94°E—105°E,32°N-40°N)是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前沿地带,亦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2008-2014年)共7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首先使用双差定位获取精定位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挑选位于S波窗口内(射线入射角≤45°)的地震事件,依据S波分裂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26个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多个块体交汇部位的西宁及其周缘,地壳各向异性呈现两个优势偏振方向,表明该区中上地壳应力环境由区域主压应力场和活动断层共同约束;玉树地震序列的地壳各向异性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中上地壳各向异性 S波分裂 精定位 应力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长生 苗庆杰 +3 位作者 赵谊 李万金 李永生 郝永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0-624,共5页
采用黑龙江数字地震台网2012-01-2014-07间2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利用Splitlab软件对黑龙江地区进行剪切波分裂的分析研究,使用最小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所有观测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 采用黑龙江数字地震台网2012-01-2014-07间23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利用Splitlab软件对黑龙江地区进行剪切波分裂的分析研究,使用最小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所有观测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最终得到黑龙江省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结果显示,黑龙江地区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比较明显,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张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与GPS得出的速度场方向相符,说明该地区的壳幔耦合可能存在垂直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快波方向 时间延迟
下载PDF
辽宁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子昊 琚长辉 +3 位作者 李国辉 张衡 王承伟 安祥宇 《世界地质》 CAS 2020年第3期639-648,共10页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7年间1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震中距在85°到140°之间的且Mw≥5.5的远震SKS波形数据,基于SplitLab软件,使用旋转相关法、最小切向能量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7年间15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震中距在85°到140°之间的且Mw≥5.5的远震SKS波形数据,基于SplitLab软件,使用旋转相关法、最小切向能量法和最小特征值法,计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获得辽宁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共398对。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大部分呈NWW方向,与中生代晚期岩石圈伸展形变方向一致;各向异性快慢波延迟时间在0.4~1.2s之间,可以推测软流圈对各向异性的影响比较小,主要是由残留在岩石圈的古老形变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区 sks波分裂 上地幔各向异性 快波方向
下载PDF
剪切波分裂揭示的青藏高原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基本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铁龙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5-1103,共19页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构造运动与介质变形强烈,然而由于地震观测数据不足,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本研究使用西藏地区的地震台网(2009年5月—201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 青藏高原整体隆升,构造运动与介质变形强烈,然而由于地震观测数据不足,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各向异性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本研究使用西藏地区的地震台网(2009年5月—2017年5月)的观测资料,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固定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可用于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近场地震事件记录稀少,本研究采用地震事件的单台定位技术,对公开的地震目录里没有震源深度数据的地震事件进行震源位置约束,并引入微震模板匹配定位方法,对连续地震波形进行检索,识别出地震目录里遗漏的新的微震(小地震)事件波形.微震识别获得的新地震事件记录是地震目录里报告的地震事件记录的大约6倍,用于补充研究区的剪切波分裂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快波偏振方向,证实微震识别获得的数据极大地增加了有效数据的数量,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班公—怒江缝合带之间的拉萨地块东部地区,台站的快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主要受区域应力场影响,快波偏振方向主要是NS或NNE方向,表明了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但个别地震台站(当雄台)快波偏振方向受原地主压应力影响,其快波偏振方向既不平行于断裂走向也不平行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揭示出地壳介质的局部变形导致的局部应力方向不同于青藏块体里的其他地区.研究区西部的改则、普兰和研究区北部的双湖,快波偏振方向显示与断裂等构造走向一致的特点.研究区东部的昌都和察隅,快波偏振方向除了与断裂走向(或构造线)一致,还与地表运动的方向相同,揭示了青藏块体东部的深部物质可能的运移方向.这个现象虽然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但这个发现的重要启示是,地震各向异性结合地表变形可用于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各向异性 上地壳 剪切波分裂 微震识别 地震单台定位
下载PDF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东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
17
作者 卫志杰 张盛中 +3 位作者 杨晓瑜 李世鑫 王晨辰 童琼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0-1554,共15页
利用从IRIS上下载的青藏高原东北缘238个台站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喜马拉雅一期350个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取各个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分裂时差(δt),从而得到青藏高原东... 利用从IRIS上下载的青藏高原东北缘238个台站以及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喜马拉雅一期350个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通过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取各个台站下方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分裂时差(δt),从而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东南缘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快波方向为NNW-SSE,明显不同于GPS测量得到的近NE-SW的地表位移场方向,延迟时间平均~0.85 s;羌塘块体以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西部,快波方向呈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并且与GPS测量得到的地表位移场方向一致,延迟时间平均为~1.24 s;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块体南部的交界处,快波方向呈现无序分布,与GPS方向表现出不一致的分布,延迟时间平均~1.08 s;川滇块体北部,快波方向近似N-S方向,与GPS测量得到的地表位移场方向相同,平均延迟时间为~0.925 s;位于北纬26°以南的川滇块体南部,快波方向近E-W方向分布,明显不同于GPS地表位移场方向,平均延迟时间~1.065 s。综合分析推测,羌塘块体、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西部以及川滇块体北部,地表形变和深部之间的变形是相互耦合的;祁连块体、阿拉善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北部,松潘—甘孜褶皱带东部、秦岭造山带与鄂尔多斯块体南部的交界处以及川滇块体南部,壳幔之间可能存在解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s波分裂 上地幔 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