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TRPV6和SLC4A4基因SNPs对蛋壳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廖朝美 杨红 +4 位作者 舒畅 叶丽 杨远青 张依裕 肖家洪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1,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三穗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SNPs突变对蛋壳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与蛋壳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的SNPs,并与蛋壳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TRPV6基因第2内... 试验旨在探究三穗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SNPs突变对蛋壳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与蛋壳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鸭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的SNPs,并与蛋壳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TRPV6基因第2内含子发现的g.81465153 C>G和g.81465176A>G突变分别对蛋壳重和蛋重有显著影响,在第3外显子发现同义突变g.81465450 T>C;3个SNPs联合产生5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有显著影响。在SLC4A4基因第24外显子发现同义突变位点g.15125097 C>T,在内含子25发现g.15132523 G>A突变对蛋形指数有极显著影响,在内含子26发现g.15135079G>A突变;3个SNPs联合产生4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有极显著影响。2个基因聚合后6个SNPs联合产生8种单倍型和7种双倍型,位点联合对蛋壳重和蛋重均有显著影响。表明TRPV6基因和SLC4A4基因新发现的3个SNPs联合和2个基因的6个SNPs联合均对蛋重和蛋壳重有显著效应,可作为鸭蛋壳品质选择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穗鸭 TRPV6基因 slc4A4基因 SNPS 蛋壳品质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SLC4A1基因突变1例
2
作者 刘颜菊 赵雁 +1 位作者 辛菲 申徐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易漏诊误诊,对临床疑似HS的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lc4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低级胶质瘤候选靶标及预后标志物SLC4A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刘红云 张金峰 +2 位作者 莫黎怡 李国庆 孟莉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SLC4A基因家族中可作为低级胶质瘤(LGG)的候选靶标及预后标志物的基因。方法利用TCGA、GTEx、UCSCXENA、GEPIA、cBioPortal、GeneMANIA、String等数据库,分析LGG患者SLC4A的差异表达、预后价值、遗传改变和...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SLC4A基因家族中可作为低级胶质瘤(LGG)的候选靶标及预后标志物的基因。方法利用TCGA、GTEx、UCSCXENA、GEPIA、cBioPortal、GeneMANIA、String等数据库,分析LGG患者SLC4A的差异表达、预后价值、遗传改变和蛋白互作等,根据数据筛选SLC4A基因家族中可作为LGG候选靶标及预后标志物的基因。结果LGG组织中SLC4A2、SLC4A4、SLC4A7、SLC4A8表达升高,而SLC4A1、SLC4A3、SLC4A9、SLC4A10表达降低。SLC4A2、SLC4A3、SLC4A4、SLC4A7、SLC4A10在LGG肿瘤分级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预后价值总生存率的分析发现,高表达SLC4A2、SLC4A3、SLC4A7、SLC4A8和低表达SLC4A5、SLC4A10的患者预后较差;无病生存率的分析发现,高表达SLC4A2、SLC4A3、SLC4A8和低表达SLC4A10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SLC4A2、SLC4A3、SLC4A7、SLC4A8、SLC4A10可能是LGG潜在候选靶标及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GG 预后标志物 slc4A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雁 许珊珊 +1 位作者 白海涛 杨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 目的分析SLC4A1复合杂合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并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HS合并dRT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男性患儿,1岁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输血依赖性球形红细胞增多、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及生长发育迟缓。检测到患儿SLC4A1基因2个已报道的错义变异c.2102G>A p(.Gly701Asp),c.1988T>C p(.Met663Thr),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由SLC4A1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遗传型HS合并dRTA,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slc4A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SLC4A1基因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诗玥 廖林 +1 位作者 何本进 林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 目的:探讨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者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抽取23例H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检测,提取基因组DNA,针对SLC4A1基因突变位点D38A和K56E设计引物,应用HRM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突变分析,并通过DNA测序技术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3例HS患者中,HRM法共检测出杂合突变型基因6例,其中包括D38A突变3例,K56E突变3例。DNA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应用HRM法能准确检测SLC4A1基因D38A和K56E突变位点,具有高效、快速、可靠等优点,不仅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还有望成为确定HS患者基因突变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高分辨熔解曲线 带3蛋白 slc4A1基因
下载PDF
三穗鸭SLC4A9基因表达量及其多态性对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酸 张依裕 +3 位作者 谭元成 王盈童 游敏芳 廖朝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82-2090,共9页
为探究溶质载体家族4成员9(solute carrier family 4 member 9,SLC4A9)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多态性对鸭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LC4A9基因在三穗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三穗鸭SLC4A9... 为探究溶质载体家族4成员9(solute carrier family 4 member 9,SLC4A9)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多态性对鸭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LC4A9基因在三穗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三穗鸭SLC4A9基因的SNP位点,并分析SNP位点对三穗鸭蛋壳品质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SLC4A9基因mRNA在三穗鸭10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在心脏和胰腺中为高度特异性表达,肾脏中为中度表达,其他为低度表达。试验共检测到10个SNPs位点,其中3个位于外显子上(g.6803 C>T、g.7065 C>T和g.7089 C>G),且均为错义突变,7个位于内含子上(g.7162 C>G、g.11044 G>A、g.11090 T>C、g.11234 C>T、g.11261 C>T、g.11349 C>T和g.11403 G>A),其中g.6803 C>T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G)变为缬氨酸(GTG);g.7065 C>T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C)变为缬氨酸(GTC);g.7089 C>G位点突变导致丙氨酸(GCA)变为甘氨酸(GGA)。χ2检验结果显示,g.6803 C>T、g.11090 T>C和g.11349 C>T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余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11349 C>T位点的CC和CT基因型蛋壳强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综上,SLC4A9基因的10个SNPs位点均对三穗鸭的蛋壳品质产生影响,其中g.11349 C>T位点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为蛋鸭蛋壳品质的改善及遗传标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穗鸭 slc4A9基因 组织表达 多态性 蛋壳品质
下载PDF
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突变R388C致病机制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鑫 李亚彩 王晓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对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基因突变R388C致病机制进行细胞学研究。方法构建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通过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质粒,分析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 目的对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SLC4A1基因突变R388C致病机制进行细胞学研究。方法构建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通过在HEK-293细胞中表达质粒,分析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SLC4A1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发现,突变型蛋白无法转运到细胞表面,从而影响了其发挥正常的功能。结论 SLC4A1基因的R388C突变系通过影响蛋白的正常传输而导致原发性Ⅰ型肾小管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肾小管酸中毒 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slc4A1基因 低钾血症
下载PDF
RNA干扰SLC4A8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的影响
8
作者 吴双虎 侯金星 +6 位作者 江悦 朱俊儒 韦唯 刘淑娟 夏树立 韩静 安小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25,共6页
为研究RNA干扰SLC4A8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前期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SLC4A8干扰小RNA的方法,在细胞中抑制SLC4A8基因的表达,利用RT-qPCR、CCK-8、EdU、ELISA、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进... 为研究RNA干扰SLC4A8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前期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SLC4A8干扰小RNA的方法,在细胞中抑制SLC4A8基因的表达,利用RT-qPCR、CCK-8、EdU、ELISA、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干扰小RNA(si-SLC4A8)抑制SLC4A8基因表达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si-SLC4A8能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以及β-酪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合成。该试验为研究si-SLC4A8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调节作用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乳腺上皮细胞 增殖 泌乳 slc4A8
下载PDF
鸭产蛋循环中IP3R1、SLC4A4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子宫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燕 龙霞 +4 位作者 张才在 王丹丹 刑文昊 廖朝美 张依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7-395,共9页
以三穗鸭为研究对象,于产蛋后0、2、5、16 h宰杀并采集各个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和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SLC4A4)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产蛋循环不同时期子宫的Ca^(2+)浓度,并... 以三穗鸭为研究对象,于产蛋后0、2、5、16 h宰杀并采集各个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和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SLC4A4)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产蛋循环不同时期子宫的Ca^(2+)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0~2 h,IP3R1基因在子宫的表达量较低,5 h极显著增高(P<0.01),16 h达到最大值,差异极显著(P<0.01);16 h,IP3R1基因在肾脏、大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 h(P<0.01);2 h,IP3R1基因在十二指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16 h(P<0.01),0 h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5、16 h(P<0.01);5 h,IP3R1基因在小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0、2、16 h(P<0.05).16 h,SLC4A4基因在肾脏、大肠、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0~5 h(P<0.01);2 h,SLC4A4基因在小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5、16 h(P<0.05);0 h,SLC4A4基因在十二指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16 h(P<0.01).5 h,子宫的Ca^(2+)浓度极显著高于0~2 h(P<0.01),在16 h达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0~5 h(P<0.01).0 h,肝脏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5 h,胸肌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16 h,小肠IP3R1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 h,脾脏SLC4A4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5 h,胰脏SLC4A4基因的表达量与子宫Ca^(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鸭蛋壳形成过程中IP3R1、SLC4A4基因对子宫Ca^(2+)的转运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3R1基因 slc4A4基因 三穗鸭 产蛋循环 组织表达 子宫Ca 浓度
下载PDF
SLC4A10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黄容 张键 车旭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3期461-466,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生信学)分析在肝细胞癌(HCC)中SLC4A10的表达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初步验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SLC4A10在HCC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运用Kaplan-Meier(K-M)曲线...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生信学)分析在肝细胞癌(HCC)中SLC4A10的表达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初步验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SLC4A10在HCC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运用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SLC4A10的表达量对HCC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SLC4A10与HCC患者总生存期(C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性;通过PPI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索SLC4A10在HCC中的调控机制。结果通过生信学分析发现,SLC4A1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SLC4A10 mRNA表达降低与晚期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并降低HCC患者的CS和DFS;功能富集分析显示SLC4A10参与的重要的生物过程包括跨上皮转运、细胞体积稳态和钠离子跨膜导入。结论通过生信学分析提示SLC4A10在HCC中表达降低,其高表达利于HCC患者的预后,可能是HCC的潜在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HCC) slc4A10 预后 标志物
下载PDF
Slc4a11 基因缺失在CHED发病中的作用
11
作者 邱颖萍 牛国桢 +2 位作者 刘春雨 邵玉婷 毕燕龙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752-759,共8页
目的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 目的探讨Slc4a11缺失在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自噬信号通路的潜在调控关系。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以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和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knockout,KO)为实验对象,通过Western印迹法、RT-qPCR、茜素红染色、H-E染色、透射电镜评估KO小鼠角膜表型特征的变化。通过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p62在角膜内皮的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自噬情况。结果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与CHED相似的表型特征,包括角膜厚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后弹力层增厚;角膜内皮空泡形成。KO小鼠与WT小鼠相比,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O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多于WT小鼠。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Slc4a11基因敲除小鼠角膜显示CHED特征的表型。同时Slc4a11缺失通过增强自噬信号通路参与CHE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4a11基因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自噬
下载PDF
AB087.Corneal phenotype of a Slc4a11 knockout murine model for 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12
作者 Sergiu Vlad Antoine Sylvestre-Bouchard +5 位作者 Hasitha Alwis Weerasekera Rami Darwich Marilyse Piché Khampoun Sayasith Joseph Casey Isabelle Brunette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8年第1期493-493,共1页
Background: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is characterized by blindness at birth or in early infancy resulting from bilateral corneal opacification,and is linked to mutation in the Slc4a11 gene.A Slc... Background: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is characterized by blindness at birth or in early infancy resulting from bilateral corneal opacification,and is linked to mutation in the Slc4a11 gene.A Slc4a11 knockout(KO)mouse,generated by gene deletion(Vithana et al.Nat Genet 2006),was acquired in order to study this disease.To confirm the phenotype of this Slc4a11 KO mouse model as a function of age,using the wild type(WT)mouse as a control.Methods:Genotyping was performed by PCR(REDExtract-N-AmpTM Tissue PCR Kit,Sigma-Aldrich,Oakville,ON).Slc4a11 WT and KO mice populations aged from 5 to 50 weeks were studied(n=5 animals per age group;5-year age intervals).Slit lamp examination,anterior segment-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OCT930SR;Thorlabs,Inc.,Newton,NJ),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staining,and scanning(SEM)and transmission(TEM)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morphological and cellula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expression of basolateral membrane transporter NaBC1 withi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was also assess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Diffuse and progressive corneal opacifica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slit lamp in the Slc4a11 KO mice,starting at 10 weeks.The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also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s a function of time.In comparison,Slc4a11 WT corneas remained clear over the entire study period.Early TEM results showed vacuole degeneration of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in the 15-week KO mouse,which was not seen in the same age WT mouse.Conclusions:The corneal phenotype of this Slc4a11 KO mouse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ED in human subjects,confirming the usefulness of this model for studying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alternatives for Slc4a11-associated corneal dystroph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4a11 mouse 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CHED)
下载PDF
SLC2A1,SLC4A4以及ADCY5基因在大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研究
13
作者 陈书盈 孙娟 王茂颖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究SLC2A1、SLC4A4以及ADCY5基因在大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取E14.5 d(蕾状期)、E16.5 d(帽状期)、E18.5 d(钟状早期)的胚胎及P1 d(钟状晚期)、P7 d(硬组织形成期)的仔鼠,处死后分离牙胚;对E16.5 d、E18.5 d的牙胚样本进行RN... 目的:探究SLC2A1、SLC4A4以及ADCY5基因在大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方法:取E14.5 d(蕾状期)、E16.5 d(帽状期)、E18.5 d(钟状早期)的胚胎及P1 d(钟状晚期)、P7 d(硬组织形成期)的仔鼠,处死后分离牙胚;对E16.5 d、E18.5 d的牙胚样本进行RNA测序、差异基因分析及RT⁃qPCR检测;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牙胚中SLC2A1、SLC4A4、ADCY5蛋白在各个时期的表达分布。结果:在E14.5 d,SLC2A1、SLC4A4、ADCY5主要在上皮细胞中表达。在E16.5 d和E18.5 d,SLC2A1主要在内/外釉上皮和星网状层中表达。SLC4A4、ADCY5主要在内/外釉上皮中表达。在P1 d,SLC2A1、SLC4A4、ADCY5主要在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另外SLC2A1也在星网状层中表达。在P7 d,SLC2A1和SLC4A4主要在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而ADCY5不表达。结论:SLC2A1、SLC4A4、ADCY5基因参与大鼠牙胚发育,且各个时期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A1 slc4A4 ADCY5 牙胚发育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家系SLC4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乐平 陈楠 苗志敏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 研究肾小管酸中毒(RTA)一家系的遗传方式和临床特征及分析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 通过家系涮查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研究分析遗传特点和肾小管缺陷的定位.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SLC4A1基因.10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该... 目的 研究肾小管酸中毒(RTA)一家系的遗传方式和临床特征及分析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 通过家系涮查和检测肾小管酸化功能,研究分析遗传特点和肾小管缺陷的定位.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SLC4A1基因.10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该家系共有6例患者确诊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6例均有严重的临床表型(发育障碍、肾脏钙质沉着和肾功能不全);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LC4A1基因分析发现位于20号外显子的一个新突变位点(c.2713dupG,band 3 Qingdao),该突变导致第905位密码子起始的移码突变(p.Aspg05Glyfs15).结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RTA可表现严重的临床表型.1个新的SLC4A1突变位点被确定与显性遗传性dRTA有关.这是国内首次对遗传性RTA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系谱 slc4A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和SLC4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娟 庞倩倩 +4 位作者 姜艳 王鸥 李梅 邢小平 夏维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两个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 RTA)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家系调查、病史采集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d RTA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SLC4AI基因突变。结果两个家系共有3例患者(其中两... 目的研究两个原发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 RTA)家系的临床特征和致病基因SLC4A1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家系调查、病史采集和生化指标检测,分析d RTA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SLC4AI基因突变。结果两个家系共有3例患者(其中两例为母子)确诊为d RTA,均有显著的临床特征,包括身材矮小、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低钾血症和肾脏钙盐沉积。SLC4A1基因分析证实3例患者均存在致病性错义突变R589H(c.1766G>A)。家系1的患儿为SCL4A1的新生突变,家系2患儿的SLC4A1基因突变遗传自其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报道遗传性d RTA家系中SLC4A1基因R589H突变。对疑似遗传性d RTA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酸中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slc4A1 家系研究
原文传递
罗汉果皂苷V对RSL3诱导的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6
作者 刘艳 夏荣松 +2 位作者 冉冬芝 彭哲 王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V(MV)对铁死亡诱导剂RAS选择性致死分子3(RSL3)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SL3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铁死亡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亚铁离子荧光...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V(MV)对铁死亡诱导剂RAS选择性致死分子3(RSL3)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SL3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铁死亡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roFarRed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 CMXRos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二氢乙啶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MitoSoX Red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微板法检测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环加氧酶2(COX-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分子对接技术预测MV与ACSL4、COX-2、GPX4和SLC7A1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RSL3组SH-SY5Y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细胞内和线粒体内ROS水平及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MMP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ACSL4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成功建立了细胞铁死亡模型。MV处理使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细胞内和线粒体内ROS水平及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SL4和COX-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GPX4和SLC7A1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V与铁死亡核心蛋白ACSL4、COX-2、GPX4和SLC7A11存在结合位点。结论:MV可抑制RSL3诱导的SH-SY5Y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LC7A11/GPX4和抑制ACSL4/COX-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V 神经母细胞瘤 RSL3化合物 铁死亡 SLC7A11/GPX4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聋家系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17
作者 贾薇 索利敏 +5 位作者 范林静 董佩 张磊 赵长青 张亚茜 段建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研究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以1例临床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及其健康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的遗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该患者可能的致病基... 目的 研究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以1例临床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及其健康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的遗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该患者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其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该患者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绘制突变的遗传系谱。结果 该患者致病突变定位于7q31的SLC26A4基因,由c.919-2A>G、c.1746del G以及c.563T>C 3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的c.919-2A>G突变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父亲,而SLC26A4基因的c.1746del G和c.563T>C突变均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母亲。结论 先证者携带的SLC26A4基因的3个突变位点均是明确的与听力损伤相关的隐性疾病突变位点。因此,推测SLC26A4基因的上述3个突变以某种复合杂合的形式导致受检者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 耳聋 全外显子测序 SLC26A4基因
下载PDF
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川民 史丽 吴斌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本文报道1例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病例,该患者系中年男性,属于罕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严重低钾性周期麻痹、重度骨质疏松及肾结石,基因测序分析示SLC4A1基因c.1765C>T(p.R589C... 本文报道1例SLC4A1基因自发突变致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病例,该患者系中年男性,属于罕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严重低钾性周期麻痹、重度骨质疏松及肾结石,基因测序分析示SLC4A1基因c.1765C>T(p.R589C)自发突变。予补钾、纠酸、防治骨病、护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四肢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本病例提示对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患者,无论起病年龄大小均应警惕合并dRTA的可能;对患者及亲属行基因测序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肾小管性 突变 髓质海绵肾 slc4A1基因
原文传递
咸阳地区27660例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19
作者 庞盼 王馨 +3 位作者 刘晖 蔡晨红 方立江 郭瑞林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类型,对该地区制订耳聋疾病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生的276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听...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类型,对该地区制订耳聋疾病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生的276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对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MT-RNR1(mtDNA)4个常见耳聋易感基因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阳性样本进行验证。结果27660例新生儿中,检出1183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携带率为4.27%,其中包括GJB2基因突变570例(2.06%),SLC26A4基因突变528例(1.91%),GJB3基因突变16例(0.06%),线粒体MT-RNR1基因突变50例(0.18%),复合杂合突变15例(0.05%),纯合突变4例(0.01%);检出3例听力障碍患儿,包括2例GJB2 c.235delC纯合突变,1例SLC26A4 c.919-2 A>G纯合突变。结论在该地区新生儿中,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偏高,主要以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新生儿耳聋基因的筛查,可针对性地给耳聋基因缺陷家庭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降低耳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新生儿 GJB2 GJB3 SLC26A4 MT-RNR1
下载PDF
基于p53/SLC7A11/GPX4信号轴探讨七叶内酯诱导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何丹 李琳霈 +3 位作者 谭小宁 郜文辉 田雪飞 曾普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目的:探讨七叶内酯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七叶内酯与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进行分子对接,并绘制Kaplan-Meier和time ROC曲线。将4T1细胞分为对照组、1/2 IC_(50... 目的:探讨七叶内酯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七叶内酯与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进行分子对接,并绘制Kaplan-Meier和time ROC曲线。将4T1细胞分为对照组、1/2 IC_(50)组、IC_(50)组、2 IC_(50)组、erastin组和卡培他滨组。采用CCK-8法观察4T1细胞活力情况,筛选药物干预浓度;电镜观察4T1细胞线粒体形态,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试剂盒检测4T1细胞活性氧(ROS)、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GPX4的水平;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4T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53、SLC7A11、GPX4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叶内酯1/2 IC_(50)、IC_(50)和2 IC_(50)组细胞活力,GSH和GPX4表达水平,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及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高,嵴减少(P<0.05),Fe2+、ROS和MDA水平及p53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七叶内酯可促进4T1细胞铁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SLC7A11/GPX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七叶内酯 铁死亡 p53/SLC7A11/GPX4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